专题7课内阅读(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4389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课内阅读(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7课内阅读(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7课内阅读(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7课内阅读(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7课内阅读(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专项复习七、 课内阅读一、本册阅读方法盘点。1.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法和结合生活实际法2.概括段意摘句法 抓顺序法3.概括主要内容 摘句法 扩展题目发 提炼小标题4.归纳主题 抓议论的段落法 性格分析发 抓中心句法5.阅读诗词的方法想象画面法6.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如何创作现代诗怎样进行比较阅读串联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阅读长文章的方法如何提炼文章的小标题组词法理解词语,学习文言文。二、课文片段阅读。第一单元 乡村生活2.乡下人家(节选)一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_中带着几分_ ,显出一派_的农家风光。还有些

2、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_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会看见许多_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1把下面四个词分别填到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A鲜嫩 B独特 C华丽 D朴素2语段第句话分别描写了_。3选一选,填一填。这段话是按照_(时间 空间)顺序写的。第句话描写了_(门前 屋后)的风光,第句话描写了_(门前 屋后)的景物。4填一填。第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_”字能让人感觉到春笋迅猛的长势和勃勃的生机,这个句子可以用成语“_”来概括。(节选)二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 )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

3、)上棚架,( )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绿荫。儿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2这两段话描写了三幅图画,分别是_、_、_。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4、,写出了_。4作者在描写花儿时,为什么说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_(节选)三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的田园风景画。1.“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A.对着 B.将近 C.向来2“他们的好友”指的是什么? 3.“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高地阔”在这里的意思是( )。A.吃得很多 B.吃饭的时间很长 C.吃饭的地方很开阔4.这段文字描写的就像幅图画,请给这幅图画命名。 (节选)四秋天到

5、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 )的瓜架上。( )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 )地进入梦乡。乡下人家,( )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1.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最后一句话是课文的 ,起 ,集中地概括了 的美好生活,这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3.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再仿写一个句子。 4.“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天窗(节选)一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

6、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发明达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1.请在第段中,分别用“_”和“ ”将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景物画出来。从文中的省略号中,我读出了孩子们的想象 (填成语)的。2.为什么说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请在文中用“”画出来。3.第段中,“无”和“有”,“虚”和“实”加引号表示( )。A.引用

7、B.特定称谓 C.特殊含义 D.讽刺或否定4.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无聊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并说明理由。_(节选)二从那小小的玻璃上面,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 )地跳,你会看见( )闪电刷地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 )了这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千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 )起来!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

8、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圆眼睛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会立刻在你的想象中展开。1给选文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2为什么“休息”加引号? 3“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窗不止一次成为“我”的慰藉。那么课文中分别写了它在什么时候成为“我”的慰藉的? 4选文中的第三段主要写了 。假如作者在天窗中看到的是一粒移动的光斑,那么他会想到那也许是 ;也许是_ ;也许是 。5读完文章,你感觉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4.三月桃花水(节选)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

9、如雾如烟;它看见 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1.省略号使用的是_省略。我也能仿写这样的用法: 2.文中的“它”指的是 。“它看见”的景物有 、 、 ,写“它看见”的景物,实际上是写_的景物。3.这两段话是围绕_这句话写的,在结构上,这两段属于_结构。4.这两段话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 科普5.琥珀(节选)一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

10、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_。2.“推测”和“想象”不同,“推测”中包含着想象,但是必须有_。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请在文中用“_”画出来。4.两个小东西经历了几万年还保存得这么完好,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不能让它们复活呢?你可以试着来说说你的观点。_(节选)二小苍蝇不住地掸绿翅膀,刷圆脑袋,一点儿也不知道蜘蛛越来越近了。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 )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 )的光彩。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 )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

11、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她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读画“ ”的句子,说说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我还会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4.作者对苍蝇和蜘蛛描述,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举例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 6.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12、。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1科学家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依据是_。2用“_”文中的“假说”指的是什么?称之为“假说”的理由是 _。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_4.文中提到的在我国辽宁西部的发现,其价值_ _。5.读了这段话,你的收获有:_。(节选)二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

13、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画线句子把古生物学家们历时百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比作 ,把辽西的发现比作 ,既生动又形象。(3)文中加点的“很可能”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读了这段话,你还能提

14、出什么问题?写在下面,并试着写出解决方法。问题: 解决方法: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节选)一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坑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画出来。 2.下面哪一项不是纳米技术在应对疾病方面发挥的作用?( )A.可以早期检测与预防 B.能够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C

15、.可以免于吃药 D.可以让药效更长久3.如果删除了文中加点的词语“最多”,句子的意思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_4.读完这一段话,你希望纳米技术在应对疾病方面还可以有哪些神奇的功效?_(节选)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莱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1.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更能具体准确地介绍事物,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_说明方法,说明了 。2.本段主要写的

16、是( )。A.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B.冰箱里的纳米涂层有杀菌和除臭功能。C.“碳纳米管天梯”已经实现了。D.飞机上使用了纳米吸波材料,雷达就发现不了它。3.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在后面打“”,错的在后面打“”。现在的冰箱都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一句中的“最先进”确定了隐形战机的范围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有位同学读了文章后说,雷达有可能探测不出飞机的存在,你知道为什么吗? 8千年梦圆在今朝(节选)传说,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他把四十七支火箭安装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随着一声巨响,他

17、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尽管他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但万户仍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1.用简洁的话写出万户的简历。_2.万户给椅子安火箭的目的是_, 手里拿两个大风筝的目的是_。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_第三单元 现代诗9.短诗三首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这些事 大海啊! 母亲啊!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哪一颗星没有光? 天上的风雨来了,月明的园中, 哪一朵花没有香?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藤萝的叶下,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母亲的

18、膝上。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繁星(七一)中的“这些事”指的是_。(2分)2繁星(一三一)一诗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_之情。(3分)3繁星(一五九)中,“天上的风雨来了”中的“风雨”指的是_;“心中的风雨来了”中的“风雨”指的是_。 短诗三首(节选)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母爱是人生的避难所。B.“天上的风雨”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C.“心中的风雨”指的是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挫折。D.这首诗表达了对妈妈的赞美之

19、情。3.读了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简单说一说。 10.绿(节选)一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1.下列选项中,对这节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些绿舞动得非常优美,而且动作很整齐,所以想象成舞蹈教练在指挥。B.大自然的绿既是静止的,也是动态的,本节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C.“所有的绿”随风而动,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D.动态的绿是风带来的,但也离不开诗人生动的想象和描绘。2.诗句中使用了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内容?请尝试写出一两句。_3.本诗主要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但格式整齐,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仿照这种方式,抓住四季中某一个季节的特点,描写

20、一个季节吧!_(节选)二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亮,绿得出奇。1.从文中摘抄出表示“绿”的词语。 2.再仿写两种绿。橄榄绿 绿 绿 3.春天的世界“到处都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4.文章中的“绿”指的是( )A.红、绿、蓝中的绿颜色B.绿色的墨水瓶C.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11.白桦(节选)一1.“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2.流苏”在文中指(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白桦枝条上垂落的冰凌C.流动的物体 D.一种树3.这首

21、诗以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姿态,表现出一种_、_之美。4.下列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洁白的流苏如画”赞美了流苏的洁白B.“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说明白雪反射朝霞,产生光芒,这光芒让白桦更加圣洁,表达了对白桦的喜爱之情。5.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首短诗。 (节选)二白桦四周徜徉着珊珊来迟的 ,它向白雪皑(i i)皑的 又抹(m m)一层银色的 。1.把诗歌补充完整。2.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面打“”。3.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自由自在地行走( )(2)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4.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5.读这

22、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体会到什么? 第四单元 作家笔下的动物13.猫(节选)一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 )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第自然段从_、_、_这三方面说明了猫的特点。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猫的性格虽然有些古怪,可作者非常喜欢它。( )选文先具

23、体描写猫的古怪之状,再总写猫的性格古怪。( )“非不可”这一句突出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4.生活中,你有没有喜欢的小动物?你能尝试运用课文中“总分”的结构抓住动物的某种性格特点写一写吗? (节选)二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1.这个自然段主要写

24、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生气勃勃: (2)责打: 3.用“_”画出语段中的拟人句。4.从这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 )之情。A.宽容、爱怜 B.责备、批评 C.喜爱、赞美14.母鸡(节选)一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1.“一向讨厌母鸡”,其原因不

25、包括( )。A.下蛋时,炫耀成绩。 B.叫声难听。 C.欺软怕硬,趁其不备进攻。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写出了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下一撮儿毛来”描绘了母鸡恶毒的形象。( )3.“我一向讨厌母鸡。”说说这句话的作用。_ 4.改写课文片段,让人读了不再感觉母鸡很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母鸡是个勤奋又有才华的歌唱家。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像_。每当它有什么心事时,就会唱抒情歌曲, ,使人_;每当它下蛋的时候,就用有节奏的说唱响亮地向主人报告。有母鸡在, 。(节选)二它负责、慈爱

26、、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1.作者被 身上表现出来的 所震撼,认识到天地之间所有的母亲都是 。2.这段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3.从哪里看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练习全文填空。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负责;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勇敢;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辛苦。15.白鹅(节选)一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s sh),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ng chn)容,大模(m m)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o ju)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

27、咬你一口。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2.摘录中心句作为段意被称为“摘录法”,请你运用这种方法概括本段的段意。 3.作者在描述鹅的步态时,用鸭的“ ”与鹅的“ ”进行对比,同时作者还用“ ”来比喻鹅的步调,形象地表现出鹅高傲的特点。4.读画线句,有人说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鹅的讨厌。你认为是这样吗?说说你的观点。 (节选)二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1.这段话是围绕_来写的。2.鸭子走路的特点是_,鹅走路的特点是_,这里使用了_方法,好处是_。同时作者还用_来比喻鹅的步调,形象地表现出鹅_的特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人认为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鹅的讨厌,你认为是这样吗?说说你的观点。_4.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把鹅老爷架子十足的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来请你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种动物。 (节选)三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kn kn)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 必然 竟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果然 必然 竟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四年级下册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