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4369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学生版)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三行对译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n)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从:介词,由、自。 西:向西(名作状)。 篁竹:竹林 如鸣珮

2、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佩、环:都是玉饰。 环:名词,玉环。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之:代词,代前面的部分。 乐:以为乐(形容词意动)。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原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li)。伐:砍 取:指开辟 下:在下面(名作状)。 水尤清洌: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清:形容词,清澈。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在下面看见一个小石潭,水格外清凉。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ch),为屿( y),为嵁( kn),为岩。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以:介词,用、把。 为:作为。 近:靠近。

3、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 坻:水中高地。嵁:不平的岩石。 为岩:为,成为。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大块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原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经常默写、翻译考试】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差:形容词,长短不一。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约数。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

4、有什么依傍的;空:在空中。 游:游动。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原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y)然不动;俶( ch)尔远逝,往来翕( x)忽,似与游者相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下:向下(名作状)。 澈:穿透。 布:映照。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远:向远处(形作状)。逝:去,离开。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做动词,嬉戏,逗乐。译文: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原文:

5、潭 西南 而 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省略句】西南:向西南(名作状)。而:表修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七星那样(名作状)。蛇:像蛇那样(名作状)。可:助动词,能够。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原文:其岸势犬牙差( c)互,不可知其源。其:代词,溪水。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作状)。 差:动词,交错。译文: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原文:坐潭上【省】,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lio)无人,凄神寒骨,悄( qio

6、)怆幽邃( su)。环:动词,环绕。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凄:使凄凉(形容词使动) 寒:使寒冷(形容词使动)。悄怆幽邃:凄凉幽深;悄怆:凄凉 邃:深。译文: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原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其:以【一词多义】:因为;其,代词,这里的。 清:凄清。 乃:于是。 之:代词,代这里的景致。 而:表顺承。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字后离开了。原文: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7、。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同游者:游,游玩,游览。 隶:跟随(名作动)。 从:动词,跟随,随从。 而:表并列。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译文:一同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三、朗读节奏停顿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全石/以为底。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日光下澈 “澈”同“彻”,穿过,透。(二)古今异义1.去:

8、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2.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3.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4.布:古义:映,显现。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5.佁然: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三)一词多义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通“现”出现。

9、(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7.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8.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四)词语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4.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5.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7.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

10、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8.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9.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从。(五)成语积累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六)特殊句式倒装句: 1.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2.卷石底以出(主语后置(或谓语前置),应为“石底卷以出”)3.如鸣佩环(主语后置(谓语前置),应为“如佩环鸣”)省略句: 1.影布石上(“布”后省略介词“于”) 2.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3.以其境过清(句前面省略主语“我”) 4.坐潭上(

11、坐前面省略“我”,坐后面省略介词“于”)五、内容理解1.理解型默写:(1)文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能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描写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写潭中鱼儿游来游去(动态)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句子是:闻水声,如鸣佩环。2.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3.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12、 (1)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2)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3)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

13、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7.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举例说明。(1)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2)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

14、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3)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愤懑之情。小石潭记练习一、基础达标(22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2分)( )A.不可知其源(源头)B.佁然不动(呆呆地)C.参差披拂(长短不齐的样子)D.凄神寒骨(凄凉)2.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以其境过清A.全石以为底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15、也D.近岸,卷石底以出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诗言志(名词,志向)B.寻向所志(动词,寻找)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C.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动词,可以,能够)D.潭西南而望(连词,表顺承)乃记之而去(连词,表修饰)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C.佁然/不动D.似/与游者相乐5.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B.心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16、D.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6.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笔墨简洁,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文章抓住特征景物,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7.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10分)(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

17、(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2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

18、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 以其境过清 清:_ 南流数十步 南:_ 不可名状 名: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佳木异竹,垂阴相映。_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4分)_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_ 乙文

19、:_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4分) 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

20、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心乐之( ) (2)佁然不动( )(3)益信声无衰乐也( )(4)恨僧少可语耳(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倦时踞石而坐学

21、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 以残年余力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其岸势犬牙差互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_5. 【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传达出作者_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的情绪。(4分)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真

22、题练习(教师版)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三行对译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n)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从:介词,由、自。 西:向西(名作状)。 篁竹:竹林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佩、环:都是玉饰。 环:名词,玉环。 心乐

23、之:心里为之高兴。 之:代词,代前面的部分。 乐:以为乐(形容词意动)。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原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li)。伐:砍 取:指开辟 下:在下面(名作状)。 水尤清洌: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清:形容词,清澈。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在下面看见一个小石潭,水格外清凉。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ch),为屿( y),为嵁( kn),为岩。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以:介词,用、把。 为:作为。 近:靠近。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

24、”。 坻:水中高地。嵁:不平的岩石。 为岩:为,成为。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大块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原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经常默写、翻译考试】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差:形容词,长短不一。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约数。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空:在空中。 游:游动。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25、,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原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y)然不动;俶( ch)尔远逝,往来翕( x)忽,似与游者相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下:向下(名作状)。 澈:穿透。 布:映照。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远:向远处(形作状)。逝:去,离开。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做动词,嬉戏,逗乐。译文: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原文:潭 西南 而 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省略句】西南:向西南(名

26、作状)。而:表修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七星那样(名作状)。蛇:像蛇那样(名作状)。可:助动词,能够。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原文:其岸势犬牙差( c)互,不可知其源。其:代词,溪水。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作状)。 差:动词,交错。译文: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原文:坐潭上【省】,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lio)无人,凄神寒骨,悄( qio)怆幽邃( su)。环:动词,环绕。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

27、气透骨; 凄:使凄凉(形容词使动) 寒:使寒冷(形容词使动)。悄怆幽邃:凄凉幽深;悄怆:凄凉 邃:深。译文: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原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其:以【一词多义】:因为;其,代词,这里的。 清:凄清。 乃:于是。 之:代词,代这里的景致。 而:表顺承。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字后离开了。原文: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8、同游者:游,游玩,游览。 隶:跟随(名作动)。 从:动词,跟随,随从。 而:表并列。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译文:一同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三、朗读节奏停顿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全石/以为底。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日光下澈 “澈”同“彻”,穿过,透。(二)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2.居:古义:停留。

29、(不可久居)今义:住。3.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4.布:古义:映,显现。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5.佁然: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三)一词多义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

30、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7.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8.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四)词语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4.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5.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7.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1、。8.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9.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从。(五)成语积累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六)特殊句式倒装句: 1.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2.卷石底以出(主语后置(或谓语前置),应为“石底卷以出”)3.如鸣佩环(主语后置(谓语前置),应为“如佩环鸣”)省略句: 1.影布石上(“布”后省略介词“于”) 2.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3.以其境过清(句前面省略主语“我”) 4.坐潭上(坐前面省略“我”,坐后面省略介词“于”)五、内容理解1.理解型默写

32、:(1)文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能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描写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写潭中鱼儿游来游去(动态)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句子是:闻水声,如鸣佩环。2.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3.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1)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

33、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2)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3)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

34、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7.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举例说明。(1)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2)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3)虚实结合。“潭中鱼可

35、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愤懑之情。小石潭记练习一、基础达标(22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2分)( )A.不可知其源(源头)B.佁然不动(呆呆地)C.参差披拂(长短不齐的样子)D.凄神寒骨(凄凉)【答案】D;【解析】D.“凄神寒骨(凄凉)” 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应该是“使人感到凄凉”。2.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以其境过清A.全石以为底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C.以中

36、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近岸,卷石底以出【答案】C;【解析】例句和C项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项介词,把。B项连词,来。D项连词,而。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诗言志(名词,志向)B.寻向所志(动词,寻找)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C.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动词,可以,能够)D.潭西南而望(连词,表顺承)乃记之而去(连词,表修饰)【答案】D;【解析】D项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而”表顺承。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B.日光/下澈,影

37、布/石上C.佁然/不动D.似/与游者相乐【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前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项,朗读节奏停顿有误,应改为:潭中/鱼/可百许头。5.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B.心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D.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答案】B;【解析】“乐”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6.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

38、项是(2分)(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笔墨简洁,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文章抓住特征景物,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答案】D;【解析】ABC正确;D错误,文章抓住特征景物,通过“乐”和“忧”字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和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7.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10分)(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9、:_。_,_。(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答案】(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详解】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凄,邃。二、文言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2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4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