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4368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第24课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学生版)一、文学常识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三行对译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注释】暮:傍晚。 投:投宿。 吏: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

2、夜里。逾: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原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注释】呼:叫喊。 一何:多么。 怒:粗暴,这里指凶狠。译文: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原文: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注释】前:上前。致:对说。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书:书信。 新:最近,刚刚。译文: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原文: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注释】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这里引

3、申为完结。 更:再。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译文: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原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注释】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人。 衰:弱。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还能够。译文: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原文: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注释】夜久:夜深。

4、绝:断绝;停止。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前途:前行的道路。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三、朗读节奏停顿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四、重点字词解释1.老头逾墙走 逾:越过;翻过。 2.吏呼一何怒 一何:何等,多么。3.听妇

5、前致词致:对说。 4.三男邺城戍 戍:守卫,保卫。5.存者且偷生 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6.死者长已矣 长已矣:永远完了。7.惟有乳下孙 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 8.出入无完裙 完裙:完整的衣裙。 9.老妪力虽衰老妪:老妇人。 10.犹得备晨炊 犹得:还能够。11.请从吏夜归 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12.急应河阳役 应:应征。 13.夜久语声绝 绝:断绝,没有。 14.如闻泣幽咽 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15.独与老翁别 独:只;仅仅。五、内容理解1.理解性默写(1)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2

6、)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3)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4)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2.“有吏夜捉人”一句中“夜”字的含义?官府“捉人”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难以捉到; 县吏“捉人”手段狠毒,黑夜袭击,让人难以防备。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两个“一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反复的修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橫蛮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制

7、造岀悲愤的气氛。运用对比,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照强烈,形象概括地写出“吏”和“妇”的尖锐矛盾。4.老妇人说的话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围绕这个字,展现了老妇人家的哪些遭遇?苦。丧子之苦,三个儿子全部上战场,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贫寒之苦,家人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征兵之苦,提心吊胆,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5.诗中主要人物形象。老妇: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6.“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

8、接待县吏,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体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7.诗歌题目是石壕吏,而诗中却重点写了老妇人的致词,这是为什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从侧面更形象地突出了封建官吏凶暴、冷酷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8.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9.中心思想: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的差役乘夜捉人的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

9、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石壕吏练习一、基础达标(16分)1.文常填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 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3分)2.按要求默写。(9分)(1)石壕吏一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百姓的痛苦与无奈的一句是:_,_。(2)石壕吏一文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了的一句是:_,_。(3)石壕吏一文中说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是:_,_,_。(4)石壕吏一文中描写老妇人家中贫穷的句子是:_,_。3.下列有关石壕吏说

10、法错误的是(2分)(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4.下列有关石壕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男孩,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梗塞低沉。二、诗歌赏析(14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9分)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2分)_6

1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3分)_7.从全文主旨角度,赏析“有吏夜捉人”,特别是“捉”字。(4分)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5分)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从“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句可以得知老妇人三个儿子

13、中的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她的经历令人同情。B.“泣幽咽”中“咽”指哭声梗塞低沉,“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C.石壕吏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D.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半夜抓人当壮丁行为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9.将诗末尾的“独与老翁别”这句换成“挥手别老翁”好吗?请简要分析。(3分)_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第24课石壕吏知识梳理+真题练习(教师版)一、文学常识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

14、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二、三行对译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注释】暮:傍晚。 投:投宿。 吏: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逾: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原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注释】呼:叫喊。 一何:多么。 怒:粗暴,这里指凶狠。译文:差

15、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原文: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注释】前:上前。致:对说。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书:书信。 新:最近,刚刚。译文: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原文: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注释】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再。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译文: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原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16、,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注释】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人。 衰:弱。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还能够。译文: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原文: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注释】夜久:夜深。 绝:断绝;停止。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前途:前行的道路。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三、朗读节奏停顿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17、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四、重点字词解释1.老头逾墙走 逾:越过;翻过。 2.吏呼一何怒 一何:何等,多么。3.听妇前致词致:对说。 4.三男邺城戍 戍:守卫,保卫。5.存者且偷生 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6.死者长已矣 长已矣:永远完了。7.惟有乳下孙 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 8.出入无完裙 完裙:完整的衣裙。 9.老

18、妪力虽衰老妪:老妇人。 10.犹得备晨炊 犹得:还能够。11.请从吏夜归 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12.急应河阳役 应:应征。 13.夜久语声绝 绝:断绝,没有。 14.如闻泣幽咽 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15.独与老翁别 独:只;仅仅。五、内容理解1.理解性默写(1)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2)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3)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4)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是:存者

19、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2.“有吏夜捉人”一句中“夜”字的含义?官府“捉人”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难以捉到; 县吏“捉人”手段狠毒,黑夜袭击,让人难以防备。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两个“一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反复的修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橫蛮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制造岀悲愤的气氛。运用对比,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照强烈,形象概括地写出“吏”和“妇”的尖锐矛盾。4.老妇人说的话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围绕这个字,展现了老妇人家的哪些遭遇?苦。丧子之苦,三个儿子全部上

20、战场,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贫寒之苦,家人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征兵之苦,提心吊胆,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5.诗中主要人物形象。老妇: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6.“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县吏,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体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7.诗歌题目是石壕吏,而诗中却重点写了老妇人的致词,这是为什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

21、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从侧面更形象地突出了封建官吏凶暴、冷酷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8.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9.中心思想: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的差役乘夜捉人的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石壕吏练习一、基础达标(16分)1.文常填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

22、时期伟大的 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3分)【答案】少陵野老 现实 诗圣2.按要求默写。(9分)(1)石壕吏一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百姓的痛苦与无奈的一句是:_,_。(2)石壕吏一文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了的一句是:_,_。(3)石壕吏一文中说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是:_,_,_。(4)石壕吏一文中描写老妇人家中贫穷的句子是:_,_。【答案】(1)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2)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3)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4)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3.下列有关石壕吏说法错误的是(2分)(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

23、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答案】D(解析:表明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老妇人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4.下列有关石壕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

24、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男孩,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梗塞低沉。【答案】A(解析: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二、诗歌赏析(14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9分)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5、。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2分)_6.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3分)_7.从全文主旨角度,赏析“有吏夜捉人”,特别是“捉”字。(4分)_【答案】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6.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7.“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

26、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5分)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从“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句可以得知老妇人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她的经历令人同情。B.“泣幽咽”中“咽”指哭声梗塞低沉,“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C.石壕吏以“耳闻”为线索,

27、按时间的顺序、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D.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半夜抓人当壮丁行为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9.将诗末尾的“独与老翁别”这句换成“挥手别老翁”好吗?请简要分析。(3分)_【答案】 8.D9.例:不好。尽管都有“告别”之意,但原诗的“独”字暗示老妇人已经被带走了,更能表现老翁的凄苦和作者的悲愤之情。而改成“挥手”,显得有力气感,还有距离感,这与当时情景不符合。【解析】8.D.石壕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是一首叙事诗。故选D。9.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先表达观点:不好。观察改句的变化,在于“独”与“挥手”的不同。改后的句子和原句,从告别的角度看,都有“别”字,意思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原句“独与老翁别”的“独”字意蕴丰富。“独”字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老翁凄苦,暗含诗人对封建统治者半夜抓人当壮丁行为的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中“挥手”有不舍之意,与当时的情景不相符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