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4368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真题练习(原卷+答案)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真题练习知识梳理【诗歌】 【译文】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诗经邶风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字词解释】1.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2.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3.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4.躬:身体。【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

2、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问题探究】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

3、懑之情。【诗歌主旨】全诗表现了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诗歌】 【译文】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诗经郑风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字词解释】1.子:男子的美称。 2.衿:衣领。 3.悠悠:深思的

4、样子。 4.宁(nn):岂,难道。 5.嗣(s)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6.挑(to)兮达(t)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7.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问题探究】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

5、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3.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诗歌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因恋人未赴约而失落、惆怅的情感,极其深刻地表达

6、了相思之情。 【诗歌】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遥望五津渡口,只见风烟迷茫。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一样。不必在分手的地方,像少男少女一样让泪水沾湿了衣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字词解释】1. 少府,官名。 2.之任,赴任。之,到。 4.辅:辅佐,护卫。 5.津:渡口。3.城阙:城门两边的楼观,引申为京城、宫阙。阙,这里指长安。 6.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 7.海内:四海之

7、内,天下。 8.比邻:近邻。 【文学常识】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问题探究】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都交代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 “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寥廓、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

8、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3.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你能说说他的新奇之处吗?颈联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5.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6.这首诗表

9、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诗中哪句看出来的,请具体说明。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从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出来的。【诗歌主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有深情的劝勉,却无远别的悲伤,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歌】 【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10、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字词解释】1.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2.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5.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6.济:渡。楫(j):划船用具,船桨。7.端居:安居。 8.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文学常识】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

11、(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问题探究】1.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恢宏气势。 2.赏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字词分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2)修辞手法: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 (3)视觉与听觉: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3.这首干谒诗(“

12、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4.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引荐,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5.赏析颔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字词分析“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徒,白白地。羡鱼情,借喻自己做官的愿望。(2)情感表达运用典故,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河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意思。委婉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举荐而出来做官的愿望。6.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只有

13、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7.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从视和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8.这首诗是怎样得体地表露心态的?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诗歌既要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更要不卑不亢,不露乞怜相。这首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很得体地表露了自己想出仕的心态。【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

14、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诗的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写了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象;后四句写“赠张丞相”,“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而出仕的愿望。) 真题练习一、基础达标(10分)1.根据理解默写。(8分)子衿中主人公的内心独自,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现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的诗句是: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2.下列诗句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海内/存/知

15、己,天涯/若/比邻。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二、古诗赏析(2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5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3分)_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4分)子衿(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5.下列对子衿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6、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写女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B“子宁”两句诗,用反问句式表达女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质问。C“挑”和“达”,很有表现力,蕴含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抒情,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分)_(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9题。(8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达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

17、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写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8.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城阙辅三秦”一句中“辅”字的妙处。(3分)_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_(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6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3分)_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复习 古诗文专题第三单

18、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真题练习 (答案与解释)知识梳理【诗歌】 【译文】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诗经邶风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字词解释】1.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2.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3.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4.躬:身体。【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

19、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问题探究】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诗歌主旨】全诗表现

20、了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诗歌】 【译文】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诗经郑风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字词解释】1.子:男子的美称。 2.衿:衣领。 3.悠悠:深思的样子。 4.宁(nn):岂,

21、难道。 5.嗣(s)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6.挑(to)兮达(t)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7.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问题探究】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

22、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3.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诗歌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因恋人未赴约而失落、惆怅的情感,极其深刻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诗歌】 【译

23、文】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遥望五津渡口,只见风烟迷茫。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一样。不必在分手的地方,像少男少女一样让泪水沾湿了衣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字词解释】2. 少府,官名。 2.之任,赴任。之,到。3. 3.城阙:城门两边的楼观,引申为京城、宫阙。阙,这里指长安。 4.辅:辅佐,护卫。 5.津:渡口。 6.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 7.海内:四海之内,天下。 8.比邻:

24、近邻。 【文学常识】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问题探究】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都交代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 “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寥廓、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

25、别之情。3.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你能说说他的新奇之处吗?颈联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5.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

26、从诗中哪句看出来的,请具体说明。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从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出来的。【诗歌主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有深情的劝勉,却无远别的悲伤,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诗歌】 【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

27、/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字词解释】1.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2.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5.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6.济:渡。楫(j):划船用具,船桨。7.端居:安居。 8.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文学常识】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

28、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问题探究】1.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恢宏气势。 2.赏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字词分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2)修辞手法: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 (3)视觉与听觉: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博大气势。3.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

29、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4.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引荐,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5.赏析颔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字词分析“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徒,白白地。羡鱼情,借喻自己做官的愿望。(2)情感表达运用典故,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河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意思。委婉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举荐而出来做官的愿望。6.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

30、不到目的。7.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从视和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8.这首诗是怎样得体地表露心态的?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诗歌既要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更要不卑不亢,不露乞怜相。这首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很得体地表露了自己想出仕的心态。【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

31、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诗的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写了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象;后四句写“赠张丞相”,“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而出仕的愿望。) 真题练习一、基础达标(10分)1.根据理解默写。(8分)子衿中主人公的内心独自,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现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的诗句是: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答案】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 徒

32、有羡鱼情2.下列诗句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答案】D(规律是:四言诗“二二式”,五言诗“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划分时要视具体诗句内容确定。D应为子/宁/不嗣音?)二、古诗赏析(2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5分)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3分)_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答案】3.设问的修辞手法,从

33、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4.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4分)子衿(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5.下列对子衿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写女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B“子宁”两句诗,用反问句式表达女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质问。C“挑”和“达”,很有表现力,蕴含了女

34、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抒情,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答案】A;(解析:“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并非单纯地赞美恋人的衣饰。故选A。)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分)【答案】希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9题。(8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达了依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