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19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地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地市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20分)1(4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光清澄,蟋蟀们浅唱低吟,凉意沁人又委婉动听。那时候,晨光熹微,家人还在酣睡。我们悄然起身,猫身蹑脚,仔细缔听,锁定目标,果断出手,呵,一只振翅欲跳的蟋蟀已被我捏住。夕光濡染,炊烟袅娜,秋收后的泥土极其酥松。蟋蟀唧的一声,从这边小洞迅捷窜出,一个有力的弹跳,又钻进那边的小洞(cng n)起来。我们捂住洞口,最后,那只张须振翅、桀骜不训的蟋蟀就被捉住了。欢乐的笑声在旷野上萦纡不散。(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cng n) 窜出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

2、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应改为 应改为 2(7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次北固山下的作者 用“潮平两岸阔, ”的诗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了波平浪静、平野开阔之景。(2)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 , ”与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柳宗元用“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正面直言潭水清澈;郦道元则用“ ,不以疾也”(三峡)侧面表现水流之速。(4)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景美不胜收的句子是: ,上下一白。3(3分)请你研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将文中横线空白处补充完整。【耐得住苦寒】当余之从师也

3、,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感悟:宋濂凭借强大的耐力,熬过那段艰苦的岁月,彻底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僵局。我想,每一个强大的人,一定是能战胜命运的种种挑战的人。【肩挑着重任】1982年,邓稼先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选自邓稼先感悟:邓稼先凭借着为中华民族而崛起的一腔热血,肩挑重任,身先士卒。我想, 4(6分)学校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小兰对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比较疑惑,请你根据如图,用简明的语言为小兰进

4、行讲解。(2)活动中,现场有小记者采访了你一个问题,请你回答。小记者:同学你好,有人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工作人员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对此你怎么看呢?你的回答: 二、第二部分(50分)5(6分)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某位同学非常喜欢这首诗,特意画了一幅本诗的思想情感曲线图。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帮其填空。 (2)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本诗的“长风破浪会

5、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表现了面对困难时积极进取的态度,王安石的诗富有哲理,李白的诗充满激情。请结合你对这两个诗句的理解,分别作简要分析。6(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 高宗浙,字叔胥,山阴人,读书好礼,积而能散。尝捐山七十亩为义阡,给槥以葬贫者。里有簪缨之裔盗其牛,或以其人告,辄讳而隐之,不忍污其世。岁大饥,籴旁郡米七百斛归给乡人,全活甚众。明年饥,又出私廪助公贷,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选自绍兴府志,有删减)【乙】 马禄,字天祥,居城北,谨悫孝友。家贫,父病常负薪易直求医药,终夜侍卧侧,不即私寝者数月。父病革,怜其幼且孝,嘱厚之田,不受。长力商,常旅常州,友人以四百金寄禄,所

6、同旅者盗金亡去,禄秘不言,罄已赀偿之。已而盗败,得所寄金,友人始知初偿金禄代之也,乃访至禄所,邀禄里人置酒宴会以前金为寿,禄竟不受。人义之。(选自祁门县志,有删减)注释:积:蓄积的钱物等。义阡:这里指公共的坟墓。槥(hu):粗陋而薄的小棺材。里:乡里。簪缨:这里指大户人家。籴(d):买进粮食。斛(h):量器名。容十斗。悫(qu):恭谨,诚实。直:报酬,工钱。革(j):急,重。力:勉力,尽力。罄(qng):尽,用尽。赀(z):同“资”,钱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以其人告 辄讳而隐之 父病常负薪易直求医药 禄竟不受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友人以四百金寄

7、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3)结合两文内容以及你的看法,完成下面的对话。小语:这两篇选文中的主人公遇到东西被偷时,态度竟然都是“隐”,你发现了吗?小文:是的,甲文中高宗浙“隐”的原因是“ ”;乙文中马禄的做法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小语:小文,你怎样看待高宗浙的做法?小文:我认为高宗浙隐瞒坏人坏事的做法不妥,无论何时何地,人都应该为自已的错误行为负责任。小语:小江,你又怎样看待马禄的做法呢?小江: (4)甲乙两文中,高宗浙和马禄二人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读书的三种姿势孙绍振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

8、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

9、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

10、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去“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

11、,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的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有

12、删改)(1)文中谈到了三种读书的姿势,对于这三种读书姿势,作者各持什么观点?请依据选文内容,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三种读书姿势作者观点躺着读可以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很难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坐着读 站着读 (2)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中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三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8(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忆王力先生吴宝三我出生在松花江畔一个小镇的贫民家庭。贫困,却乐观向上。少年不知愁滋味,我没有一丝忧愁,让我忧愁的是似有一面高墙,张望外面世界的目光被挡得严严实实。从小学读到初中毕业,我分不清大学里

13、什么是文科,什么是理工科,不知道何谓院系。直到1960年代,我到一个县城里读高中,常常去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读报看书,始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1970年代,我有幸迈进北大的校门。在杨柳依依的未名湖畔,当我第一次见到中文系王力教授的那一瞬间,居然激动得流泪了,湖畔高耸的博雅塔被泪水模糊成一团云雾。翌年秋天,我再次见到王先生,是在学校西门附近的稻田地里。那日,文学专业的马振方老师领着同学们在稻田地里拔草。我有关节炎不能下水,所以分配我和几个女同学在路边把杂草堆放在一起,然后用三轮车运走。马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幽默风趣,称我们不能下水田拔草的为海上陆战队。这时,只见马老

14、师快步从地里走出来,和迎面走来的一个人很客气地打招呼。我抬头仔细一看,此人竟是王力先生。近距离细细端详,老先生不像南方人,倒像地道的东北大汉,身材高大魁梧,完全谢了顶,红光满面,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他向马老师微微笑了笑,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分手道别。马老师告诉我,这是咱们系的老师王力先生,你看他一脸严肃,其实平易近人,对学生也很随和,从来不发脾气。马老师开玩笑道,一个人的学问,谢顶程度和胡须长短大概是衡量的标准,头发越少,或胡子越长,就越有学问,中文系的王力先生和哲学系的冯友兰先生可为例证。大家听了这番话,都会心地笑了。王力先生的著作我看得不多,但他热心培育学生、爱护学生的事我早有耳闻。上个世纪

15、60年代,苏联曾翻译出版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纲要,先生和三个青年助教一起,共同翻译苏联汉学家写的占全书一半的长篇序言。先生懂法文亦懂俄文,他多次改动,最后统稿交付出版社出版,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我入校之时,这位中外闻名的教授,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那炯炯的目光,依然透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后来我们认识了,我同他虽是师生关系,但见面了也不过相互点一点头。在校期间,我曾参加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一本厚厚的大样,每天从早翻到晚,看得昏头涨脑。在修订过程中,我摘录几处自以为不妥的条目注释,想找个机会,避开一些人的耳目去请教王先生。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在32楼学生宿舍门口,传达室

16、的电话铃声响了,看传达室的川岛先生接起了电话。川岛本名章廷谦,著名教授,鲁迅先生的忘年交。我读过川岛先生的和鲁迅在一起的日子,对这位老前辈肃然起敬。先生接电话后,准备上楼去喊一个同学听电话,我正好碰上胖胖的他吃力地爬楼梯,便请他回传达室,我替他去叫人。当我走到四楼楼梯的拐角处,居然迎面碰上了围着厚厚围巾的王力先生,我赶忙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卡片,一边请教问题,一边警惕地环顾四周,生怕被人看见打小报告。王力先生听得十分认真,逐一做了解答,我道了一声“谢谢”,一向神情严峻的老先生,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容。因为提问题而耽误了叫人,我向川岛先生和那位同学道了歉。王力先生是“文革”前的一级教授、学部委员、语

17、言文字大师,但从未因我提出的问题幼稚而不屑解答。1986年先生辞世,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情颇为沉重,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北大和先生相处的往事,想起有一些字、词、成语、语法等未来得及向先生请教。北大,永远的北大,哪怕在梦中,师长王力先生的音容依旧是那么清晰。(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2日,有删改)(1)选文第段“让我忧愁的是似有一面高墙”一句中,“高墙”具体指什么?(2)请从写作手法角度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加线句子的作用。(3)选文第段表现了王力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4)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4分)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回答后面的问题。朝花夕拾中很多细节

18、体现了鲁迅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请从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两个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相关内容,谈一谈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10(4分)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好汉的领袖之一,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仗义疏财,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也有人认为他有虚伪和愚忠的一面。请你结合相关情节,探究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的原因。三、第三部分(50分)11(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材料二: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

19、,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一部分(20分)1(4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光清澄,蟋蟀们浅唱低吟,凉意沁人又委婉动听。那时候,晨光熹微,家人还在酣睡。我们悄然起身,猫身蹑脚,仔细缔听,锁定目标,果断出手,呵,一只振翅欲跳的蟋蟀已被我捏住。夕光濡染,炊烟袅娜,秋收后的泥土极其酥松。蟋蟀唧的一声,从这边小洞迅捷窜出,一个有力的弹跳,又钻进那边的小洞(cng n)起来。我们捂住洞口,最后,那只张须振翅、桀骜不训的蟋蟀就被捉住了。欢乐的笑声在旷野上萦纡不散。(1

20、)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cng n) 藏匿窜出 cun(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缔应改为 谛训 应改为 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注意“窜出”的“窜”应读作“cun”。(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修改。“缔听”的“缔”应写作“谛”;“桀骜不训”的“训”应写作“驯”。【解答】答案:(1)藏匿 cun(2)缔 谛训 驯【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

21、,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7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次北固山下的作者王湾 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诗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了波平浪静、平野开阔之景。(2)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柳宗元用“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正面直言潭水清澈;郦道元则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侧面表现水流之速。(4)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景美不胜收的句子是:天与云

22、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的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解答】(1)王湾 风正一帆悬(易错字:帆、悬)(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易错字:作)(3)水尤清冽 虽乘奔御风(易错字:冽、奔、御)(4)天与云与山与水【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做到准确书写。以下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3分)请你研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将文中横线空白处补充完整

23、。【耐得住苦寒】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感悟:宋濂凭借强大的耐力,熬过那段艰苦的岁月,彻底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僵局。我想,每一个强大的人,一定是能战胜命运的种种挑战的人。【肩挑着重任】1982年,邓稼先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选自邓稼先感悟:邓稼先凭借着为中华民族而崛起的一腔热血,肩挑重任,身先士卒。我想,每一个爱国、报国志士,在祖国的选择面前,定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分析】本题考查情景补写。语段中“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

24、一句话:我不能走”可以看出,邓稼先一腔热血来报国,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使我们想到,任何一个爱国志士,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绝不会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据此分析,组织语言作答。【解答】答案:示例:每一个爱国、报国志士,在祖国的选择面前,定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点评】情景补写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语境综合考虑,补写的内容要与文段所要表达的主题等相吻合。4(6分)学校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小兰对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比较疑惑,请你根据如图,用简明的语言为小兰进行讲解。(2)活动中,现场有小记者采访了你一个问题,请你回答。小记

25、者:同学你好,有人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工作人员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对此你怎么看呢?你的回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的文化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民族文脉的延续,是每一个人可以共享的文化财富,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把握图画要素,了解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然后再用流畅、简洁的语句加以介绍。右图介绍了世界遗产的分类,左图主要指出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无从属关系。(2)本题考查情景表达能力。学生需首先要认真阅读记者提出的问题“有人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工作人员的事情,

26、与我们无关,对此你怎么看呢”,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共享、保护非遗人人有责的角度回答。【解答】答案:(1)小兰,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三种;但是,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种不同的遗产类型,两者之间并无从属关系。(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的文化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民族文脉的延续,是每一个人可以共享的文化财富,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点评】解答图文转换问题,要实事求是,按照图片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条理有组织的描述。二、第二部分(50分)5(6分)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行

27、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某位同学非常喜欢这首诗,特意画了一幅本诗的思想情感曲线图。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帮其填空。拔剑四顾希望施展才华(或“得到重用”)之愿(2)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本诗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表现了面对困难时积极进取的态度,王安石的诗富有哲理,李白的诗充满激情。请结合你对这两个诗句的理解,分别作简要分析。【分析】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

28、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评价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意思是: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

29、片盛情,作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作者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所以本句以“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的动作描写引出遭遇冰雪般艰难困阻后的苦闷之感。第空填:拔剑四顾。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意思是: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

30、信心。本句采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借古人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愿望: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朝廷任用,施展才能。所以该句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施展才华(或“得到重用”)之愿。(2)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含义。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本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王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

31、为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启发人们用远见卓识战胜困扰,富有哲理。李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尽管知道前路障碍重重,但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激发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满激情。从中可以看出,两句诗文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政治抱负的追求和面对困难时积极进取的态度。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示例:拔剑四顾 希望施展才华(或“得到重用”)之愿(2)示例:王安石的诗句用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挡视线的哲理,启发人们用远见卓识战胜困扰;李白的诗句用有才之人终能长风破浪的激情,激发出战胜困

32、难的勇气和信心。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6(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33、回答问题。【甲】 高宗浙,字叔胥,山阴人,读书好礼,积而能散。尝捐山七十亩为义阡,给槥以葬贫者。里有簪缨之裔盗其牛,或以其人告,辄讳而隐之,不忍污其世。岁大饥,籴旁郡米七百斛归给乡人,全活甚众。明年饥,又出私廪助公贷,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选自绍兴府志,有删减)【乙】 马禄,字天祥,居城北,谨悫孝友。家贫,父病常负薪易直求医药,终夜侍卧侧,不即私寝者数月。父病革,怜其幼且孝,嘱厚之田,不受。长力商,常旅常州,友人以四百金寄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禄秘不言,罄已赀偿之。已而盗败,得所寄金,友人始知初偿金禄代之也,乃访至禄所,邀禄里人置酒宴会以前金为寿,禄竟不受。人义之。(选自祁门县志,有删减)注

34、释:积:蓄积的钱物等。义阡:这里指公共的坟墓。槥(hu):粗陋而薄的小棺材。里:乡里。簪缨:这里指大户人家。籴(d):买进粮食。斛(h):量器名。容十斗。悫(qu):恭谨,诚实。直:报酬,工钱。革(j):急,重。力:勉力,尽力。罄(qng):尽,用尽。赀(z):同“资”,钱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以其人告 有人辄讳而隐之 就,立即父病常负薪易直求医药 交换禄竟不受 最终(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二年又饥,亦如之时。友人以四百金寄禄,所同旅者盗金亡去。(3)结合两文内容以及你的看法,完成下面的对话。小语:这两篇选文中的主人公遇到东西被偷时,态度竟然都是“隐”,你发现了吗?小

35、文:是的,甲文中高宗浙“隐”的原因是“不忍污其世”;乙文中马禄的做法是“罄已赀偿之”。(用原文语句回答)小语:小文,你怎样看待高宗浙的做法?小文:我认为高宗浙隐瞒坏人坏事的做法不妥,无论何时何地,人都应该为自已的错误行为负责任。小语:小江,你又怎样看待马禄的做法呢?小江:示例一:我认为马禄的做法妥当,朋友出于与自己的关系才将钱财传送给他,虽然被盗不是马禄的责任,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朋友的东西都要归还,马禄的做法体现了他的担当。示例二:我认为马禄的做法不妥,钱财被盗不是马禄的责任,马禄可以选择将事实告诉友人,取得友人的体谅,与友人共同分担损失。(4)甲乙两文中,高宗浙和马禄二人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

36、学习。【分析】参考译文:(甲)高宗浙,字叔胥,是山阴人,读书多,对人以礼相待,蓄积的钱物等能够分散给别人。他曾经捐献七十亩山地做公共的坟墓,提供粗陋而薄的小棺材来埋葬死去的贫穷人。乡里有个大户人家的后代盗了他的牛,有人把那人的名字告诉了他,宗浙就悄悄地隐瞒了,不忍心玷污他在世上的名声。有一年,发生了大饥荒,宗浙从旁边的郡县里买回七千斗粮食送给乡里人,很多人都活了下来。第二年又闹饥荒,他又拿出私人的粮仓救助穷人,两年后又闹饥荒,(高宗浙)又像之前那样私自出钱资助贫民。(乙) 马禄,字天祥,居住在城北,厚重朴实,孝敬父母,对朋友友爱。家里贫穷,父亲生病了,他经常背柴换工钱来给父亲求医买药,整夜侍奉

37、在父亲的病床旁,几个月不进自己的卧室。父亲病重,可怜他年幼并且孝顺,留给他肥沃的田地,马禄却不接受。马禄长时间从商,常常旅行到常州,朋友将四百金传送给马禄,跟他同行的人将金钱全部偷走逃跑了,马禄隐瞒下来不说,用尽自己的钱财偿还给了朋友。不久盗贼被抓,得到了朋友寄给他的金子,朋友才知道当初偿还的金子是马禄代替给的,于是就到马禄家拜访,邀请马禄的乡里人,置办酒席宴会,用以前的金子作为寿礼,马禄最终没有接受。人们都认为马禄仁义。【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句意:有人把这件事情转告给高宗浙。或:有人;句意:(高宗浙)就将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辄:就,立即;句意:父亲生病了,马禄经常背柴换工钱给

38、父亲求医买药。易:交换;句意:马禄最终没有接受。竟:最终。(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后二年,两年后。句意:两年后又闹饥荒,(高宗浙)又像之前那样私自出钱资助贫民。重点词:以,把;寄,传送;亡,逃跑。句意:朋友将四百金传送给马禄,跟他同行的人将金钱全部偷走逃跑了。(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细读文章找出“辄讳而隐之,不忍污其世”,因此高宗浙隐瞒是为了保护这个人的名声,故填入“不忍污其世”。细读文章找出“禄秘不言,罄己赀偿之”,因此马禄的做法是没有告诉友人,而是花光了自己的钱财来补偿给友人,故填入“罄己赀偿之”。文章中友人给马禄的四百金被他人偷走了,马禄知道以后没有告诉友人,而是选择自己承担损

39、失。表达观点可以是认为他的做法妥当,可以从“担当”的角度解读;也可以是认为其做法不妥,可以从“责任”角度解读。(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的精神品质。甲文高宗浙捐山和棺材让穷人能得以丧葬,为偷盗者隐瞒真相,接连三年资助饥荒的人民,这些事迹体现了其有爱心、乐于助人、有仁德之心的特点。乙文马禄孝顺父亲,友人给马禄的四百金被他人偷走了,马禄知道以后没有告诉友人,而是选择自己承担损失。这些事件体现了马禄有孝心、有担当、正直的特点。答案:(1)有人。就,立即。交换。最终。(2)两年后又闹饥荒,(高宗浙)又像之前那样私自出钱资助贫民。朋友将四百金传送给马禄,跟他同行的人将金钱全部偷走逃

40、跑了。(3)不忍污其世。罄己赀偿之。示例一:我认为马禄的做法妥当,朋友出于与自己的关系才将钱财传送给他,虽然被盗不是马禄的责任,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朋友的东西都要归还,马禄的做法体现了他的担当。 示例二:我认为马禄的做法不妥,钱财被盗不是马禄的责任,马禄可以选择将事实告诉友人,取得友人的体谅,与友人共同分担损失。(4)甲文中高宗浙有爱心、乐于助人、有仁德之心;乙文中马禄有孝心、有担当、正直。【点评】解答句子翻译题时,我们要在翻译句子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读书的

41、三种姿势孙绍振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

42、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

43、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去“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

44、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的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

45、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有删改)(1)文中谈到了三种读书的姿势,对于这三种读书姿势,作者各持什么观点?请依据选文内容,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三种读书姿势作者观点躺着读可以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很难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坐着读是求知,是提高自己的基本方法,但容易全盘吸收,思路被动。站着读是读书的最高层次,可以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反复思考,寻求真理。(2)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中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三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分析】作者按照读书的三种姿势层层推进,逐一展开论述。首先提出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的读书方法“躺着读”;接着指出这种读法不能迅速提高自己,要真正提高自己,需“坐着读”,这是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然后指出这不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站着读”,并对这种读书方法进行了严密的论述。【解答】(1)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梳理分析。根据“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