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454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河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河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河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材料一: 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

2、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祥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

3、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 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 155 种,门 30 余种。 (摘编自文汇报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郑时龄,有删改) 材料二:  余志成(文学报记者):人类能够

4、流传千百年的智慧之花,应该非文学与建筑莫属了!但要系统探究起来,似乎又很不简单。那么,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建筑?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在哪里? 赵丽宏(著名作家):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两个标识:一是文学,二是建筑。文学展现了一个时期或几代人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而建筑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其精美能成为时代的里程碑。文学和建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余志成: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赵丽宏: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沿复兴中路由东往西。无意中抬头远望,视野中出现的美妙景象使我吃了一惊。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

5、球,喷射着暗红色的火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 遐想。 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街道盘旋起伏,房屋层层相叠,入夜之后,城市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月交融为一体。傍水,当然是指江海湖泊与城市为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如果建在海边,那是得天独厚,大连、青岛、烟台和威海这样的城市,沐浴在海风中,视野开阔,景色清朗。 楼房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是不是有魅力,和城市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大有关系。上海曾

6、经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有关,上海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人类创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都涌进了这个城市。其中最显眼、最持久的,便是建筑。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上海的建筑风格,我想,大概只能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外滩那些欧式建筑,向世人展示的是西方人的智慧和文明,是殖民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功。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楼房,是那个时代智慧和才华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上海的标志。 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往往汇集综合了各种艺术手段,建筑如同岁月的纪念碑,一个时代的建筑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沉积着那个

7、时代的情感,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趣味。建筑又如同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可以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探知文化眼光、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进展变迁。 (摘编自文学报文学与建筑的城市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游记、题记中都有关于古建筑的佳作,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建筑论述的角度考虑,都成就很高。  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以文学艺术语言传达出来。 C.依山傍水是一个城市具有魅力的先天优势,而城市的主体楼房建筑,有没有独特的风格也是衡量城市

8、有没有魅力的重要元素。 D.赵丽宏认为上海建筑风格是“千姿百态”的,外滩的建筑虽然让人想到殖民时代耻辱的岁月,但作为建筑艺术,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成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干一诗,歌颂了周王宫室的落成,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B.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描述古代建筑阿房宫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它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 C.成功的建筑往往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从城市的建筑风格演变中,可以感知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变化。 D.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

9、让被采访者有一定的熟悉感,而且也使其回答得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更加深刻。 3.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这样描写“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对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进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4.当被问及“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时,赵丽宏没有直接回

10、答,而是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4分) 5.赵丽宏创作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请联系材料一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猫和警察 卡尔维诺  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爬上警车,头上戴着统一的、看不出人脸的头盔(一种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 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

11、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恐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室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辨认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

12、、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而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间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

13、,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申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间,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路了,他的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

14、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  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

15、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宫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农作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

16、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院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警察巴拉维诺在搜查过程中神经高度紧张,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和物,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 B.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式武器变为追逐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

17、是一场闹剧。 C.全副武装的警察巴拉维诺被民众无视、嘲笑、捉弄,甚至被一只猫弄得狼狈不堪,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 D.第段从“爸爸”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这样的人在大楼里是处处可见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且镇定自若,拿者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

18、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4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 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建平四年,匈奴单

19、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会汉初兴,以高祖之威灵,三十万众困于平城,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孝武即位,设马邑之权,欲诱匈奴,徒费财劳师,一虏不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

20、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翰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自是之后,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奈何距以辞,开将来之隙?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兵革不用而忧患不生。不然,壹有隙之后,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

21、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  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遇边萌之祸!”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雄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舍之于上林苑蒲陶宫。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B.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C.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

22、虽费/不得已者也/ D.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六经,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B.五帝,上古时代中国的五位部落首领,为后人所歌颂。 C.封狼居胥,封,祭地,指在狼居胥山祭地,后用来指建立显赫功绩。 D.都护,官名,即“总监护”之意。汉宣帝时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以从黄龙、竟宁年间起,匈奴单于每到中原朝见,中原就会发生大变故为由来阻止匈奴行朝见天子之礼一事,立刻遭到了

23、扬雄上书驳斥。 B.扬雄以秦始皇不敢窥伺西河,只好修筑长城作为边界来防范匈奴的事例,劝说皇帝不能因不接受匈奴单于朝见与匈奴之间产生嫌隙猜忌。 C.汉代皇帝开拓了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三十六个城邦国家,不仅是防备康居、乌孙越过白龙堆沙漠而进犯西部边境,更是控制匈奴。 D.扬雄上书使皇帝醒悟,于是皇帝召回匈奴使者,答应了匈奴单于来长安朝见之事,并赏赐给扬雄布帛和黄金,同年单于来到长安朝见天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2)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 14.扬雄奏章中“夫明者视于无形,

24、聪者听于无声”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题。 重题郑氏东亭中 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注此诗咏洛阳郑驸马园亭,作于天宝三年(744 年)。杜甫身处洛阳,刚刚成家,诗才渐为人知。水衣:此处指水生苔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诗可知,东亭建于山水之间,景美野矿,规模很大,衬托出主人身份不凡。 B.首联写亭子周围景色,融情入景,以“秋日乱”三字,写出了诗人内

25、心的烦忧。 C.颈联写动景,一“跃”一“归”,勾勒点染出鱼的跳脱活泼和苍鹰回巢的急切。 D.尾联写诗人游罢山亭后,于黄昏策马奔驰,写意般描绘出马逐云飞的高超意境。 16.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论此诗时说“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对这一说法你怎样理解?请联系诗歌的颔联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亡。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 (2)荀子在劝学中对专注力做了强调,用“_,_”以蟹为例从反面

26、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色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有人喜欢杜丹,说她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

27、,我发现竞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_,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

28、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秀色可餐 燕语莺声 笔走龙蛇 古色古香 B.国色天香 燕语莺声 挥毫泼墨 古色古香 C.国色天香 鸟语花香 挥毫泼墨 素旧拙朴 D.秀色可餐 鸟语花香 笔走龙蛇 素旧拙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 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 C.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的三角梅。 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

29、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 20.文中面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 _,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被视作“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采用双层玻璃

30、结构。整体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 _。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历经 2000 多年, _,但仍能体现出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6 分) 22.根据文段内容和图片,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为开头写一个单句,简述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组成结构,不超过 40个字。(3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31、) 材料一: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由“知”到“识”的过程。“知识”是先知而后识,“学识”是先学而后识,“见识”是先见而后识。 华罗庚 材料二: 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记录(节录)  时间 身份 成长事件 2013 年 高二学生 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 2016 年 大二学生 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天宫日记”航天科普文章 2018 年 研究生 在实验室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 2021 年 航天人 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坚定的力量 兴华中学拟举行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

32、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解析】“外滩的建筑虽然让人想到殖民时代耻辱的岁月”分析有误。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原文“外滩那些欧式建筑,是殖民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只是说欧式建筑代表中国人的耻辱岁月,而选项则将概念扩大成外滩的建筑。 2.C【解析】A 项,“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分析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B 项,“是因为它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分析错误。阿房宫赋不具有建筑专业

33、文献价值。D 项,“而且也使其回答得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更加深刻”有些牵强,“回答得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更加深刻”与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思考深度有关,与是否是被采访者的作品关系不大。 3.D【解析】从题干中对“稻香村”的描写可以看出,“稻香村”所营造的是农村的景象,A、B、C 三项中的诗句都是描写的农村秀美的风光,“进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的意思是“竹叶太密,甚至阻碍了鼎内香气穿帘飘扬出外”,从“鼎”“香”两个词可以看出这并非描述的是农村的景象,所以只有 D项的描述不符合“稻香村”这一建筑的特点。 4.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描述自己所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的特点,这样让作者的回答非常具有画面感,可以将

34、听众带入到自己所描绘的景物之中,避免了直接回答所具有的平板印象。作者的描述非常具有文学性,显得形象生动,增添了采访的艺术氛围。(每点 2 分) 5.建筑是赵丽宏我向往的城市之美的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这些描写成为人们认识作品中建筑形式的原型。建筑师可以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每点 2分)  6.B【解析】A 项,“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错误。并非“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而是因为毫无线索的搜捕使巴拉维诺陷入了紧张和恐惧。C 项,“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错。作者批判的不是巴拉维诺本人,而是警察和政府。D 项,“他是一

35、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没有依据。大楼里也并非处处都有革命者。 7.A【解析】“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乱作一团”错误,“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是巴拉维诺的联想,也并非所有的警察都“乱作一团。 8.(1)面对孩子的哭闹,他既心烦又心疼,想安抚孩子让他停止哭闹;另一方面他充满害怕和怀疑,面对孩子都不敢放松警惕。(2分) (2)巴拉维诺向往光明、自由的生活,不想再做一个带着枪、整天疑神疑鬼、精神紧张的警察。(2分) 9.小说情节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张弛有度地推行:巴拉维诺在阳台上害怕迷路,害怕被囚禁,气氛一时紧张起来;找到突破口,看到警察同伴,心情缓和下来。巴拉维诺刚放松地摘下头套,一个

36、声音让情节走向紧张的高潮,转头发现不过是一个姑娘在念杂志,虚惊一场。他听到“手枪”一词,以为姑娘藏有手枪,又紧张怀疑起来,最后发现不过是一只猫,他才明白这不过是一场玩笑。(每点 1分) 效果:突出巴拉维诺极度紧张害怕的心理。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使主题更具有讽刺性。(每点 1分) 10.D【解析】“归义”是一个词,不能分开,排除 B、C 项。“想望”是一个词,不能分开,故排除 A、C 项。 11.C【解析】“封,祭地”错。 12.B【解析】A 选项中“立刻”不对。杨雄是在匈奴使者离开朝廷之后才上书的。C 选项中“不仅更”复句关系不对,应该用“不是而是.”。D 选项中“同年”不

37、对。建平四年匈奴使者到来,元寿二年单于到来。 13.(1)出奇谋的谋士、定大计的谋臣非常多,刘邦最终能脱身的原因,世上没有人知道,也没有流传下来。(“石 画”“所以”“莫”每点 1分,句意 1分) (2)虽然有智谋的人在朝廷内费尽心思,能言善辩的人在朝廷外奔走劝说,但还是不如嫌隙没有产生的时候(去消除它)。(状语后置、“毂击”“未然”每点 1 分,句 意 1分) 14.“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是说眼明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东西,耳聪的人能听到无声的音响,以此阐明做事要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希望皇帝能够接受匈奴单于来长安朝见。(3分) 【参考译文】  建平四年,匈奴单于上

38、书汉朝,请求明年到长安行五年一朝见天子之礼。这时哀帝正患病在身,有的大臣就说:“黄龙、竟宁年间起,单于每到中原朝见,中原就会发生大变故。”哀帝因而感到很为难,询问公卿,公卿也认为朝见一次要白白花费国库很多钱,可以暂且拒绝。单于使节告辞离去,还没动身,黄门郎扬雄上书规谏说:“我听说儒学六经中所说的治理国家之道,推崇在变乱未形成时就把它消弭于无形;军事上的取胜之道,推崇不通过战争厮杀就把敌人制服;以上二者都是高明精妙的策略,然而也是一些大事件之本因,不能不洞察。现在单于上书请求朝见,汉朝不准许而拒绝,我愚昧地认为汉朝与匈奴之间从此种下了嫌隙猜忌的种子。匈奴原本是五帝不能使其臣服,三王对其无法控制的

39、强国,不能使汉匈之间产生嫌隙猜忌是至为明显的道理。我不敢追溯遥远的历史,谨以秦朝以来的史实说明这个问题,以秦始皇的强大,蒙恬的雄威。仍然不敢窥伺西河,只好修筑长城作为边界。等到汉朝兴起之初,以高祖的威力和英明,三十万汉军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出奇谋的谋士、定大计的谋臣非常多,刘邦最终能脱身的原因,世上没有人知道,也没有流传下来。孝武皇帝即位,设下马邑之谋,想引诱匈奴主力深入,结果白白浪费钱财,使军队劳累,连一个匈奴人都没看见,更何况单于本人呢!此后武帝深为国家存亡大计着想,规划安定万年的策略,于是动员数十万大军,派卫青、霍去病统率,前后十余年,袭击单于王庭,跑遍了匈奴的国土,追逐弃逃的单于和匈奴

40、的残兵败将,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到达瀚海,擒获名王、贵族数百人之多。自此之后,匈奴震惊恐惧,越发迫切要求和亲,然而仍不肯向汉朝称臣。而今匈奴单于心怀仁义,怀着诚恳之心,准备离开王庭,来长安朝见陛下,这乃是前代流传下来的和平之策,神灵所盼望出现的太平景象,国家虽然要为此破费些钱财,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怎么能用虚妄之词予以拒绝,开将来产生裂痕的端倪呀!现在单于因猜疑而生嫌隙,含恨在心,最后放弃了臣服之心,那时,威胁震慑不住他,好言谕令也说服不了他,怎能不成为大患呢!眼明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东西,耳聪的人能听到无声的音响,诚能事先防患于未然,即使不动兵革也会令忧患不生。否则,一旦产生嫌隙之后,虽

41、然有智谋的人在朝廷内费尽心思,能言善辩的人在朝廷外奔走劝说,但还是不如嫌隙没有产生的时候(去消除它)。况且从前开拓西域,控制车师,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城三十六个城邦国家,难道是为了防备康居、乌孙越过白龙堆沙漠而进犯我国西部边境?乃是为了遏制匈奴。一百余年艰苦奋斗获得的和平安定局面,一天之内就全部丧失掉,花费了十钱却吝惜一钱,我真为国家担忧不安。希望陛下能稍微考虑一下事情没有混乱、没有发生战争时该采取的策略,从而遏制边境上就要萌生的灾祸!”奏章呈上,皇帝醒悟,立即召回了匈奴使者,更换国书,表示欢迎单于来长安朝见。赏赐给扬雄五十匹帛,十斤黄金。元寿二年,单于来到长安,皇帝将他安置在上林苑蒲陶宫。 &

42、nbsp;15.B【解析】“内心的烦忧”在诗歌中没有根据,且明显与全诗风格不符。此联“翠微”“清晖”可见周围环境之美,“入”“乱”二字化静为动,更显一片生机。可见诗人此时应该是愉悦的心情。该诗写于天宝三年,属于杜甫的早期作品,也是盛唐之音。 16.前人诗评的意思是说诗句练字精工,尤其是动词使用贴切,颔联化静为动,点染激活,境界全出。“款”是斜倚之意,写巉岩参错,山树掩映,衬托出华亭的气势。“曳”是拖拉牵引之意,写出水波微漾,仿佛可见藻荐交横,反衬环境的幽静。(每点 2分) 17.(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2分)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分) (3)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43、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2分,任答一点,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给分) 18.C【解析】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国色天香:极言牡丹香色的可贵,现多比喻出色的佳人。燕语莺声:原指春日鸟儿欢叫的热闹场面。后用来比喻女子说话动听的声音。鸟语花香:形容景色优美。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挥毫泼墨:指男子书写或绘画动作的潇洒豪迈。古色古香:意思是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素旧拙朴:朴素率真。 19.B【解析】“竟”和“发现”语序问题,“竟”应是表达对五种花色三角梅的惊讶,因此放在“发现”后面。句子末尾的主语应是“三角梅”而不是“特色”。“集成一株

44、”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集于一株”。 20.增文势:“一座”“一处”“一派”等排比结构词语,有短句的简洁,连续三句有长句的细致,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3分) 广文义:从“乡村”到“客厅”再到“氛围”,层层深入,由身到心,内容更加充实,具有突出强调作用。(2 分)21.先从火种灯引火 又有现代感的火种灯 长信宫灯虽受时间侵蚀(长信宫灯外表虽已有锈迹)(每处 2分,意思对即可) 22.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由提手、丝带环绕的顶部、和方圆嵌套的主体构成。(3分) 23.【立意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共有两则材料,一则是名人名言,一则是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记录,它

45、们都契合当今时代主题,共同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 材料一呈现的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的思考,他强调了“学”和“见”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启发我们要广泛学习、增长见闻,否则“知识”“学识”“见识”就无从谈起。  材料二呈现的是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历程,对于她的几个“成长事件”,我们可以这样解读:高二时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这让她领略了太空探索的神奇和航天员的魅力,这种感性的见识使她做起了航天梦;大学时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天宫日记”航天科普文章,这是创作,也是学习,为将来成为航天人做知识储备;读研时在实验室研究惯性导航系统里的陀螺仪,这是在对航天知识进行专业的学

46、习和研究;2021 年,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开花结果,她成为一个航天人,成为一个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杰出人才。统观她的成长历程,高二时的一次见识和之后多年的努力学习是她成长的关键。 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下的时代话题青年人应该广泛学习、多加见闻,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学识和见识,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 题干的任务指令非常明确:以兴华中学学生的身份写一篇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稿参赛。作为写作任务指令,首先,它明确了写作的主题,这是写作任务中的关键部分。考生应结合两则材料,并围绕“见识与成长”这一主题写作。“见识与成长”是一个关系型论题,应针对两者的关系发表议论,阐释两者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理解“

47、见识”“成长”这一组概念。“见识”用作动词有“接触事物,扩大见闻”之意,用作名词则指“见闻,知识”,它还引申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指长大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不仅是身体上的成长,更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成熟发展。结合以上,考生可以有如下构思: 一是阐释见识对成长的作用。广阔的见识能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现状和趋势,从而在发展的社会中找准成长的方向;能帮助我们认清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促进我们心智的成熟,促进我们的成长;能帮助我们增强意志、坚定信念,因为只有对社会、对自身、对事业有高度的理性认识,才会有坚定意志和信心,才不会受诱惑和误导。年轻

48、航天员高二时观看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见识了太空探索的神奇和航天员的魅力,认清自身的兴趣,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从此矢志不渝,终成大器。 二是反思自身见识的不足及其对成长的影响。不少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知柴 米油盐,不知社会现状,造成自己与现实生活的脱离、与社会发展的脱离;见识的短浅还容易让人顽固保守、自卑自怨、自大自负,有碍于开拓创新、乐观自信、宽容谦虚品格的养成。这些无疑不利于提升综合素养,不利于成人成才。 三是呼吁同学通过增长见识来促进自身成长,并提出方法和建议。可号召同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建议大家多参加社会实践,多看时政新闻

49、,多涉略各科知识,铺实自己的成长之路,为将来建设社会做准备。考生根据自己的学识和体验,还可以有其他构思。落实到写作之中,考生不能孤立地谈对某则材料的理解,如孤  立谈“何为知识”“何为见识”“成长历程”等,而应整体思考;在整体思考时又不宜面面俱到,写作时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避免陷入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 其次,写作任务指令还限定了作者的身份学生,这一任务指令有利于帮助考生聚焦审视表达的主体“学生我”,也为考生的作文立意提供了支架,便于考生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写作任务;而且这一任务指令规定了写作特定的情景场合兴华中学演讲比赛,暗示参加对象主要为本校同学,写作需贴近这一对象群体,得体地阐述自己对事实与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