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12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4分)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文化繁荣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 了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绚丽结晶,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只有被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世代相传、亘古绵延。近年来,从抢救性保护到活态传承,非遗人挣脱时代的枷 ,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出技艺与匠心之美、传统与生活之美的光辉。(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n zhn snB.n zhn sn

2、C.n zhn snD.n zhn sn(2)在语段横线处填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志 涵 琐B志 含 锁C致 含 琐D致 涵 锁2根据语境,填写适当的古诗文名句。(8分)品诗文,你会发现,拥有一颗诗意的心,平凡的生活会变得雅致。斑斑苔藓,浅浅小草,对刘禹锡来说是“_,_”(陋室铭)般的清幽宁静;深秋夜晚,月色入户,对苏轼来说是难得和张怀民“_”(记承天寺夜游)的闲情逸致。拥有一颗诗意的心,真挚的情感表达会变得浪漫。好友远行,明月当空,李白吟咏“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寄对友人的思念;会面无望,缠绵悱恻,李商隐感叹“_,_”(无题),托使者寄去相思;内心苦闷,厌弃现实

3、,李清照呐喊“风休住,_”(渔家傲),逐梦仙境,聊寄追求。让我们也拥有一颗诗意的心吧,内心充盈,生活的滋味悠长。3整本书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九九八十一难阻挡了取经人也成就了取经人,苦难折磨了简爱,也造就了这个可敬可佩的女子。请结合简爱整本书主要情节,说说简爱是怎样逐一克服多重苦难最终拥有幸福人生的。(2)著名学者贾植芳在谈到阅读西游记的感受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结合这句话和你阅读西游记的体会,在公众号的平台上为西游记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语。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国先后发射

4、的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看起来就像孪生兄弟。它们都拥有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_。_?_,_。_。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是航天员出舱的主要通道,而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则是专供货物进出的重要枢纽。如何从外形上快速辨别出“两兄弟”呢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外方内圆”,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则设计得更浑圆、流畅其工作舱和资源舱的造型几乎别无二致除了“身材”不同,“两兄弟”的气闸舱还各怀绝技它们的气闸舱都具有独特构型ABCD5“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

5、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烷放绚丽之花。”“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对青少年寄予了厚望。学校特举行“自强不息不负青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共9分)(1)学校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材料,下面是你们小组搜集的成果。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3分)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卫灵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郑燮竹石(2)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无数青年的觉醒奋斗。小语想从下面两幅图中选一幅在本次“自强不息不负青春”演讲活动的宣传海报上使用,请你推荐一幅,并说说理由。(4分)(3)新城中学准备在校报上发出“自强不息不负青春”的倡议书,请你补充两条倡议内容。(2分)倡议书同学们,自强不息的青春最美丽!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为实现美丽青春奋力拼搏!在此向大家提出倡议一、_二、_让我们行动起来,自强不息,不负青春。二、阅读鉴赏(共42分)(一)文学性文本阅读(共16分)父亲归来的那一天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下属的

7、国家级天文台中,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远镜是他设计的。组装好的望远镜,被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以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他一出差就在一个月左右。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儿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了6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

8、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A】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了,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

9、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亲手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许多地方有这样的棉花。那里的棉花质量很好,做一床棉胎,可以用20年都不会扁塌。”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台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着从花卉市场批发的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

10、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家里没有这么多花瓶,母亲不仅动用了没有来得及扔掉的白醋瓶、腌腊八蒜的坛子,还抱着余下的玫瑰,送给邻居。令人疑惑的是,在一大捆白玫瑰花的上面,父亲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B】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

11、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

12、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作者:明前茶。有删改)6父亲归来那一天,做过哪些“浪漫”的事?请简要概括。(4分)7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按要求对文中画线语句进行批注。(4分)【A】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句式角度)【B】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词语运用角度)8文章围绕“父亲归来那

13、一天”进行写作,匠心独具,请你结合内容分析其行文的妙处。(5分)9学校校刊向同学们征集好文推荐,你认为此文应该投到哪个栏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栏目一 少年成长栏目二 真爱无边栏目三 笑看世界(二)思辨性文本阅读(共11分)【文本一】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蹲厉奋发、勇毅前进。【甲】一代青年人有一代青年人的使命。青春使命,是“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同仇敌忾,是“用自己的双手创

14、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的实干奋斗,是“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的笃行不怠。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亿万中国人民特别是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平凡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始终怀有赤子之心、青春活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一百年后的今天,放眼神州大地、各行各业,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卫国戍边还是创新前沿,无论是竞技赛场还是

15、抢险现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主动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当青年读懂前辈的使命时,就成长了;扛起自己的使命时,就成熟了。广大青年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使命在肩而更显勇毅。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

16、想,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者:达仁。有删改)【文本二】打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底色”【乙】当代中国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立志民族复兴,就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使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精神底色更加厚重。志气与理想同源,是千古传承的民族气节。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定要长志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做有志气青年。

17、骨气与责任同源,是勇往直前的民族力量。中华儿女始终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义责任和坚毅骨气。毛泽东同志就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定要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底气与自信同源,是战无不胜的民族底蕴。底气和自信源于奋斗、来自实力。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定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作者:万姿姿。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很难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18、兴的明天。B文本一第段通过大量举例论证,阐述了为什么要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C文本二从“志气、骨气、底气”三个层面阐述了如何才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D两个文本都强调了青年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牢记使命,砥砺前行。11在文本一和文本二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青年肩负着时代使命,甲处详写,乙处略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12读完文本一和文本二后,同学们有感而发、各抒已见,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4分)小郏:看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做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了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力量。小语:但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又能

19、为实现民族复兴做些什么呢?小文:我们可以_。小语:你说得很对,我也要像这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民族复兴重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苏:其实,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_。小郏:你们俩说得太好了,实现民族复兴从我做起,让我们好好学习,积蓄力量,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20、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安居而天下熄B小惠未遍余因得遍观群书C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彼竭我盈,故克之。15语段

21、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在详略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16“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链接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选自淮南子氾论训)【链接材料二】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

22、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选自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注:袭:偷袭。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矫:假托。犒:犒劳。宾:以客礼对待。却之:使秦军撤退。事:这里指抵抗。式:卜式,人名。输:交纳。边:边防。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4分)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7下列对这首诗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

23、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18元朝来劝降的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请你从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内容两个方面说说张弘范评赞的理由。(2分)三、写作表达(50分)19班级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神舟十五号”发射的视频并展开讨论,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1)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

24、了祖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中国几代航天人以梦为马。从试验室到各生产企业,从大漠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到处都有航天人攻坚的足迹和登攀的汗水。读了上面的材料,相信你也有类似的经历。请以“为了这一刻,我曾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不少于600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神舟十五号”乘组的航天员邓清明等了24年10个月,终圆飞天梦。这二十多年来,他曾三次进入问天阁,前两次因为各种原因而错过,但这次他抓住了机会。要知道同批航天员中,除了已经退役的,只有他还没遨游太空。阅读上面的材

25、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600字左右。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1)C(2分) (2)B(2分)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相与步于中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舟吹取三山去(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3(1)示例:简爱在童年时失去父母,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过了10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使她屈服,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到洛伍德学校后,条件艰苦,但她不以为意,刻苦读书,学有所成;在桑菲

26、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相爱却发现残酷真相,她战胜内心的挣扎,选择离开,最终获得有尊严的爱情。(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2)示例一:一部神魔小说,为何能家喻户晓,流传至今?一个四人团队,为何能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神魔故事揭示大现实,师徒四人渡化妖魔,成就自我成长。还等什么,快快进入西游记的精彩世界吧。示例二: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要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勇往直前,才能取得生活和学习中的“真经”,快来读读吧。示例三:本期公众号向同学们推荐西游记。书中师徒四人虽然性格各异,但个个忠诚、勇敢,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不断

27、完善自我,最终取得真经。这是一本激励人斗志的好书,值得一读。示例四:本期公众号向同学们推荐西游记。书中唐僧虽然怯弱迂腐,有时不辨贤愚,但是他认定一个目标就不放弃,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退缩,为实现理想矢志不移,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坚持、坚忍,从他的成功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人生要有所追求,快来读读吧!(结合名著具体内容,意思对即可。共4分)4D5(1)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包括:自信自立;有抱负,志向远大;在逆境中不屈服等(能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理解,1点3分,共3分)(2)示例一:推荐A,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支直插下来的钢笔笔尖,像巨大的惊叹号,笔尖中心有一个紧攥着的拳头,寓意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奋斗,激励我

28、们青年一代要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画面2分,寓意2分,共4分)示例二:推荐B,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火炬中间是钢笔笔尖。寓意觉醒年代,先进知识分子高举真理的火炬,用热血燃烧理想,当今时代青年更要高举理想旗帜,努力奋斗。(3)示例: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为学校、社区贡献一份力量;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真学问,学真本领,为未来积蓄力量。(1点1分,共2分)二、阅读鉴赏(共42分)(一)(共16分)6父亲从陕西带回来“我们”从未见过的硕大的石榴;父亲从新疆带回来一大纸箱棉花;父亲从云南带回玫瑰花和昙花,并做成昙花粥;父亲送给我迷你天文望远镜让我清楚看到月亮表面。(每点1分,共4分)7A运

29、用疑问句式,表现出“我”第一次见到北方硕大石榴的惊叹与好奇,引发我想要探索更远的世界的愿望。(角度1分,效果1分,2分)B“轻轻”“反复”“熬够”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做昙花汤时的轻柔、仔细和耐心,体现对来之不易的昙花的珍惜,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角度1分,效果1分,2分)8第一层级:理解角度单一,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且不具体。(1分)示例一:以“父亲归来那一天”为线索,贯串全文。(1分)示例二:围绕“父亲归来那一天”发生的事进行行文,使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清晰。(1分)第二层级:理解深入,能涉及人物与中心,分析具体。(23分)示例一:“一天”内时间上的短与父亲给“我”带来的世界之大形成对比

30、,突出父亲独具匠心的教育理念和智慧,塑造了一个关爱子女,有着教育远见的父亲形象。(2分)示例二:以“父亲归来那一天”为线索,通过对父亲归来那一天的事例描写,突出“那一天”不断开阔“我”的视野,对“我”的影响之大,塑造了一个关爱子女,有着教育远见的父亲形象,更好地突出文章主旨。(3分)第三层级:思维全面,理解有深度,能关联多个层面。(45分)示例一:以“父亲归来那一天”为线索,通过对父亲归来那一天的事例描写,使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清晰。“一天”内时间上的短与父亲给“我”带来的世界之大形成对比,突出父亲独具匠心的教育理念和智慧,塑造了一个关爱子女,有着教育远见的父亲形象。(4分)示例二:以“父亲

31、归来那一天”为线索,通过父亲归来那一天的事例描写,使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清晰。“一天”内时间上的短与父亲给“我”带来的世界之大形成对比,突出父亲独具匠心的教育理念和智慧,塑造了一个关爱子女,有着教育远见的父亲形象。通过父亲归来那一天的事例描写,突出“那一天”不断开阔“我”的视野,对“我”的影响之大,更好地突出文章主旨。(5分)9示例:我选“少年成长”栏目。文章主要描写了父亲归来那一天带回来的新鲜事物,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成长为一个不计得失、拥有更宽阔的胸怀、不断提高自我的人。(意思对即可。3分)示例:我选“真爱无边”栏目。文章主要描写了父亲归来那一天带回来的新鲜事物,让“我”大开眼界,表现

32、了父亲独具匠心的教育理念和智慧,塑造了一个关爱子女,有着教育远见的父亲形象,饱含着“我”对父亲的爱和感激,突出父亲对“我”的教益之大、影响之深。(意思对即可。3分)示例:我选“笑看世界”栏目。文章主要描写了父亲归来那一天带回来的新鲜事物,让“我”大开眼界,让“我”不断开阔视野,启迪“我”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意思对即可。3分)(二)(共12分)10B11文本一通过举例论证详细论述了青年的时代使命是什么,旨在通过各个时代青年的使命论证一代青年人有一代青年人的使命,因此甲处详写;文本二意在以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引出论点青年立志民族复兴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因此乙处略写。(意思对即可。

33、甲处、乙处分析各2分,共4分)12示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关爱弱势群体、向社区民众普及法律常识等,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我们都可以去做。示例: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将来长大后就可以为社会和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上下文语境,一句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13D(2分)14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分)15详写战前问话,突出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详写战场上的判断和战后释疑,突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此无关的战争过程一笔带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点1分,共3分)16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2分)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共4分)17A(2分)18尾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或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2分)三、写作表达(共50分)19.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