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90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 默写(1)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2)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5)飞越荆楚栏目组在长江实地取景,当看到江流突破万重峡壁,崇山峻岭被它抛向身后景象时,主持人脱口吟诵起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两句诗“_,_。”(二)(24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2、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马后闻得元府库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祖曰:“得元府库何物?”太祖曰:“宝货耳。”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货财非宝,抑帝王自有宝也。”太祖曰:“皇后有意,朕知之矣,但谓以得贤为宝耳。”后曰:“妾每见人家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家国不同,其理无二。故世传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诚战是言。但得贤才,朝夕启沃,共保天下,即大宝也。”【注释】马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府库:收藏文

3、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鸩毒:毒酒。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2. 【甲】文的作者是_(填姓名)。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得元府库何物( ) (2)珠玉荡心鸩毒( )4.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货物财宝不是宝贝,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B. 货物财宝不是宝贝,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C. 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D. 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5. 【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人才”的话题。【甲】文第段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阐释了_的道理。【乙】文马后口中的“贤才”就是【甲】文第2段中“_”。6. 【甲】文第段作者从个人

4、谈到国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乙】文马后从家谈到国家,通过列举“_”的现象,引出了“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的道理,得出了_的结论(用自己的话回答)。二、现代文(35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也谈“轻”阅读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的确“轻”了不少。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甲)_了。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乙)_了。电纸书、

5、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丙)_了。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阅读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有人却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

6、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轻”阅读的分量也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况且,“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曾经翰墨书香,如今手不释“机”。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会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精细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

7、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 根据上下文,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轻薄 轻巧 轻松B. 轻松 轻巧 轻薄C. 轻薄 轻松 轻巧D. 轻巧 轻薄 轻松8. 阅读第-段,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9. 文章第段都在反驳“有人的观点”,三段之间的

8、顺序不能调换。请分析原因。(二)(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父子之间儿子出国留学前,提出到国内几个城市转转。二十多年间,父子各忙各的,难得有独处的时光。此次二人游,对于我俨然是一次“素质提升夏令营”,儿子则俨然是“夏令营营长”。儿子出发之前就有点咳嗽,一路上,我提醒他按时按量服药。那边,他正忙着“消灭”麻辣串串,我嘀咕几声,便遭来一顿怒怼:知道了,这句话,已经说三遍了。末了,再给我补上一刀:能不能不像老妈一样絮絮叨叨?你们这是衰老的标志,懂吗?路上我带着一件书画卷轴礼品,外包装足有一未长。抓在手上怕丢了,干脆将它塞在背包里,但高出了一大截。地铁里挤上挤下,儿子看不下去,一本正经地发出警告:

9、能不能不给别人添麻烦?礼盒背在身后,很容易碰伤人家,人家都要让着你。竖着,放在自己胸前,不好吗?还有,你等车时总喜欢站在盲道上。我像是被抓现行的“熊孩子”,苦笑着转换活题:“你能替我金着?”他接过礼盒,又鄙夷地摆下一句:你就喜欢给别人添麻烦。每到一处,儿子习惯打开网络地图寻找目的地。我一般都依赖他,问东问西。问得烦了,儿子把手机仲到我面前,看到蜘蛛网一般的线条,我便有些晕头转向。在重庆地铁站,几次出站跑错方向,儿子急了:“反应太慢了,标牌上的字那么醒目;到了国外,都是外文,怎么办?”想到他妈慢我三拍,我笑了:“下次等看你们母子合作。”下榻在一家连锁酒店,顶层是火锅店,离开酒店前,我们决定到火锅

10、店一探究竟。午间,大厅却空无一人。我有些不解,随口问服务员:“住客这么多,广告天天放,怎么还是没人?”回到客房,儿子突然教训起我来:“你怎么这么说话?”我如实交代:我是感兴趣在营销广告和实际销售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儿子大声诘问:你新闻敏感,但你考虑人家的感受了?太自以为是了,大厅没人,人家不知道?和儿子一路同行,被他一路吐槽说教。作为长辈,感觉很没面子;静下心来,忽想又不无道理;仔细琢磨,似乎有点意思。在职场上,你的那些小毛小病、认如问题乃至致命弱点,主管不会说,同事不愿说,下属不敢说。所以你常常会带着某些不合时宜一路狂奔,直到触犯别人底线,才有人给你一一“盘点”“算账”。不过,如果家有成

11、长中的孩子,他们不会顾忌辈分、身份、面子,会以他理解的做人做事,标准严格要求你,也会以“别人家的爸妈”提示你对标找差。当然,子女的训导,毕竟只是扯扯袖,红红脸,出出汗,并不具有“带电”的约束力,属于“家族式舆论监督”。遥想当年,我给父亲也出过这样的难题,我常常懊悔自己没对父亲多些耐心,多些尊敬,哪怕是语气温和些也好。一幕一幕,恍如昨日。现在,在与儿子的“较量”中,我总算有了换位的体验:痛,并快乐着。毕竟,父子之间“嘴仗”的背后,无所谓“仇”与“恨”,只是世界上两个最亲密男人的较量,是双方爱的碰撞。我想,当年的父亲应该能理解。而我也早已识破我家那小子的真面目,他的咄咄逼人里,几分是得理不饶人,几

12、分是恃宠而骄,还有几分是亲密的嗔怪。(选自朝花时文,有删改)10. 第段中加点词语“难题”在文中的意思是_11. 文章第-段记叙了“我”和儿子之间的四件事,按照要求完成填空。“我”的表现儿子眼中“我”的主要问题(1)絮絮叨叨“我”将书画礼盒背在身后添人麻烦(2)(3)“我”询问酒店为啥缺少顾客(4)12. 对文章第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我”对此次旅行的畏惧。B. 两个“俨然”增添了一种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C. “夏令营营长”一词表明“我”对儿子的不满。D. “素质提升训练营”突出此次旅行运动强度大。13. 分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熊孩子”的语言表现力。14.

13、联系全文,结合加点词,谈谈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三、综合运用(1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学校正开展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学科节活动,某班准备制作大家一起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系列短视频,目前已经确定了斯诺笔下的“长征”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两个专题,请协助策划组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设计专题15. 根据活动主题,策划组还设计了以下专题,最符合要求的两项是( )( )A. 探寻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B. 陪着斯诺贯陕甘宁风光C. 走进斯诺笔下的苏维埃D. 跟着斯诺学写人物通讯任务二:撰写提纲16. 策划组打算从五个方面制作斯诺笔下的“长征”专题短视频,参考红星照耀中国中“第五篇长

14、征”的目录,帮他们补充内容提纲。任务三:设计人物卡17. 在制作(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专题时,策划组采用“图片诗句”的形式为红军领袖们各设计了一张人物卡,右边是“领袖人物周恩来”的人物卡,请根据周恩来的革命经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策划组为什么会选择这首诗。任务四:点评推荐语18. 系列短视频的“第一集”主要是向同学们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下列两则推荐语,你更喜欢哪一则?请从内容和语言等角度阐释你的理由,字数不少于60字。推荐语 当漫漫长夜笼罩大地,有人燃烧自己,化作黎明的灯火。当神州碎裂黎庶哀鸣,有人撕开铁壁,成为启明的星耀。在中国的西北,世界的东方一道澎湃的红光正孕育着一颗冉冉的红星正升腾着

15、她将洞彻一切黑暗,照耀整个中国!去看这本书吧,朋友。你将看到不屈、奉献、牺牲,以及人间一切的高尚!推荐语这本书打破了“新闻封锁”,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改变了当时国际社会对“红区”的偏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是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吧。四、写作(60分)19. 请以“春天,就这样来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 默写(1)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2)_,到乡翻似

16、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5)飞越荆楚栏目组在长江实地取景,当看到江流突破万重峡壁,崇山峻岭被它抛向身后的景象时,主持人脱口吟诵起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两句诗“_,_。”【答案】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山山唯落晖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闻、赋、燕、晖、随、荒”这几个字的写法。(

17、二)(24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马后闻得元府库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祖曰:“得元府库何物?”太祖曰:“宝货耳。”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货财非宝,抑帝王自有宝也。”太祖曰:“皇后有意,朕知之矣,但谓以得贤为宝耳。”后曰:“妾每见人

18、家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家国不同,其理无二。故世传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诚战是言。但得贤才,朝夕启沃,共保天下,即大宝也。”【注释】马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府库: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鸩毒:毒酒。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2. 【甲】文的作者是_(填姓名)。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得元府库何物( ) (2)珠玉为荡心鸩毒( )4.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货物财宝不是宝贝,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B. 货物财宝不是宝贝,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C. 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D. 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或许帝王

19、自己是有宝贝的。5. 【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人才”的话题。【甲】文第段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阐释了_的道理。【乙】文马后口中的“贤才”就是【甲】文第2段中“_”。6. 【甲】文第段作者从个人谈到国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乙】文马后从家谈到国家,通过列举“_”的现象,引出了“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的道理,得出了_的结论(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2. 孟子 3. . 得到 . 是 4. B 5. . 逆境出人才 . 法家拂士 6. . 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 . 贤才才是最可贵的无价之宝【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孟子

20、。【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得到元府库什么东西?得:得到;句意:珠玉宝物是迷惑人的毒药。为:是。【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非宝:不是宝贝;抑:抑或,或许。句意:货物财宝不是宝贝,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

21、内容理解。【甲】文第段列举六个历史人物,这六个历史人物都是经历了挫折,最后都取得了成功,从而阐释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乙】文马后口中的“贤才”就是【甲】文第段中“法家拂士”。【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第段作者从个人谈到国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乙】文马后从家谈到国家,通过列举“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的现象,引出了“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的道理,“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的意思是奇技淫巧是丧国的利器,珠玉宝物是迷惑人的毒药,结合“但得贤才,朝夕启沃,共保天下,即大宝也”可知最终得出了贤才才是最可贵的无价之宝的结论。【点睛】参考译文:【甲】舜

22、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由此

23、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乙】马皇后听说夺得的元府库的宝物被送至京师,便问朱元璋说:“得到元府库什么东西?”朱元璋道:“是宝贝。”马皇后却说道:“元代有的是宝,为什么不能守而失去了呢?因为货物财物不是宝,或许帝王自有自己的宝贝。”朱元璋说:“皇后的意思我知道了,是说得到贤才才是真的宝贝。”马皇后说:“我经常每见人家家产丰厚就骄傲,命运顺遂就变得安逸,家和国一样,道理也没有不同。所以世间传闻,奇技淫巧是丧国的利器,珠玉宝物是迷惑人的毒药,这确实说的对。只有得到贤才,朝夕听取他们的劝谏和谋略,同心协力共保江山,这才是最可贵的无价之宝。”二、现代文(35分)(一)(16分)阅

24、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也谈“轻”阅读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的确“轻”了不少。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甲)_了。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乙)_了。电纸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丙)_了。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从纸上到“指上”,阅

25、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阅读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有人却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轻”阅读的分量也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况且,“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

26、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曾经翰墨书香,如今手不释“机”。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会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精细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

27、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 根据上下文,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轻薄 轻巧 轻松B. 轻松 轻巧 轻薄C. 轻薄 轻松 轻巧D. 轻巧 轻薄 轻松8. 阅读第-段,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9. 文章第段都在反驳“有人观点”,三段之间的顺序不能调换。请分析原因。【答案】7. C 8. (1)阅读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2)“轻”阅读固然有轻便、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 9. 第段论证了“轻”阅读的分量也不轻;第段论证了轻便的

28、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第段论证了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形式,而是内容。这三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解析】【7题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能力。轻薄:指物体分量轻,厚度薄;轻巧: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或操作轻松灵巧;轻松:指轻软、松弛;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甲处,结合段中“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书的载体变为电子设备后,分量变轻,厚度变薄。应使用“轻薄”;乙处,结合段中“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

29、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的内容可知,阅读器便于携带,不局限于一时一地,随时可以阅读,应使用“轻松”;丙处,结合段中“电纸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应使用“轻巧”;故选C。【8题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第一空,结合段中“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阅读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的内容可概括为:阅读变“轻”,是潮流,

30、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第二空,结合段中“有人却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的内容可概括为:“轻”阅读固然有轻便、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9题详解】考查论证思路的理解。结合第段中“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轻阅读的分量也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的内容可知,第段是从阅读的

31、普遍意义展开论述,论证了“轻”阅读的分量也不轻;结合第段中“况且,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的内容可知,第段是从“轻”阅读的优势展开论述,论证了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结合第段中“曾经翰墨书香,如今手不释机。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会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精细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

32、而是内容”的内容可知,第段是对第、段的补充论证,论证了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形式,而是内容;综上可知,三段之间构成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不能调换顺序。(二)(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父子之间儿子出国留学前,提出到国内几个城市转转。二十多年间,父子各忙各的,难得有独处的时光。此次二人游,对于我俨然是一次“素质提升夏令营”,儿子则俨然是“夏令营营长”。儿子出发之前就有点咳嗽,一路上,我提醒他按时按量服药。那边,他正忙着“消灭”麻辣串串,我嘀咕几声,便遭来一顿怒怼:知道了,这句话,已经说三遍了。末了,再给我补上一刀:能不能不像老妈一样絮絮叨叨?你们这是衰老的标志,懂吗?路上我带着一件书画卷轴礼

33、品,外包装足有一未长。抓在手上怕丢了,干脆将它塞在背包里,但高出了一大截。地铁里挤上挤下,儿子看不下去,一本正经地发出警告:能不能不给别人添麻烦?礼盒背在身后,很容易碰伤人家,人家都要让着你。竖着,放在自己胸前,不好吗?还有,你等车时总喜欢站在盲道上。我像是被抓现行的“熊孩子”,苦笑着转换活题:“你能替我金着?”他接过礼盒,又鄙夷地摆下一句:你就喜欢给别人添麻烦。每到一处,儿子习惯打开网络地图寻找目的地。我一般都依赖他,问东问西。问得烦了,儿子把手机仲到我面前,看到蜘蛛网一般的线条,我便有些晕头转向。在重庆地铁站,几次出站跑错方向,儿子急了:“反应太慢了,标牌上的字那么醒目;到了国外,都是外文

34、,怎么办?”想到他妈慢我三拍,我笑了:“下次等看你们母子合作。”下榻在一家连锁酒店,顶层是火锅店,离开酒店前,我们决定到火锅店一探究竟。午间,大厅却空无一人。我有些不解,随口问服务员:“住客这么多,广告天天放,怎么还是没人?”回到客房,儿子突然教训起我来:“你怎么这么说话?”我如实交代:我是感兴趣在营销广告和实际销售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儿子大声诘问:你新闻敏感,但你考虑人家的感受了?太自以为是了,大厅没人,人家不知道?和儿子一路同行,被他一路吐槽说教。作为长辈,感觉很没面子;静下心来,忽想又不无道理;仔细琢磨,似乎有点意思。在职场上,你的那些小毛小病、认如问题乃至致命弱点,主管不会说,同事

35、不愿说,下属不敢说。所以你常常会带着某些不合时宜一路狂奔,直到触犯别人底线,才有人给你一一“盘点”“算账”。不过,如果家有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不会顾忌辈分、身份、面子,会以他理解的做人做事,标准严格要求你,也会以“别人家的爸妈”提示你对标找差。当然,子女的训导,毕竟只是扯扯袖,红红脸,出出汗,并不具有“带电”的约束力,属于“家族式舆论监督”。遥想当年,我给父亲也出过这样的难题,我常常懊悔自己没对父亲多些耐心,多些尊敬,哪怕是语气温和些也好。一幕一幕,恍如昨日。现在,在与儿子的“较量”中,我总算有了换位的体验:痛,并快乐着。毕竟,父子之间“嘴仗”的背后,无所谓“仇”与“恨”,只是世界上两个最亲密男

36、人的较量,是双方爱的碰撞。我想,当年的父亲应该能理解。而我也早已识破我家那小子的真面目,他的咄咄逼人里,几分是得理不饶人,几分是恃宠而骄,还有几分是亲密的嗔怪。(选自朝花时文,有删改)10. 第段中加点词语“难题”在文中的意思是_11. 文章第-段记叙了“我”和儿子之间的四件事,按照要求完成填空。“我”的表现儿子眼中“我”的主要问题(1)絮絮叨叨“我”将书画礼盒背在身后添人麻烦(2)(3)“我”询问酒店为啥缺少顾客(4)12. 对文章第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我”对此次旅行的畏惧。B. 两个“俨然”增添了一种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C. “夏令营营长”一词表明“我”

37、对儿子的不满。D. “素质提升训练营”突出此次旅行运动强度大。13. 分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熊孩子”的语言表现力。14. 联系全文,结合加点词,谈谈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答案】10. “我”也曾经吐槽说教父亲。 11. (1)“我”提醒儿子按时按量喝药;(2)“我”不会看地图老跑错方向;(3)反应迟钝;(4)自以为是 12. B 13. “熊孩子”是网络用语,多形容未受到良好的教育,调皮的孩子。这个词既表现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表现了“我”当时尴尬难堪的处境。 14. “感觉没面子”是指作为父亲却被儿子说教很难堪;“不无道理”表明我认同孩子所指出的错误;“有点意思”是指“我”发现两代

38、父子相处中都有相似的“嘴仗”经历;同时体会到“较量”背后其实是父子之间爱的表达。整句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反思意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得的能力。依据段“遥想当年,我给父亲也出过这样的难题,我常常懊悔自己没对父亲多些耐心,多些尊敬,哪怕是语气温和些也好。一幕一幕,恍如昨日”可知,“我”也曾经吐槽说教父亲。【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1)空,依据段“儿子出发之前就有点咳嗽,一路上,我提醒他按时按量服药”可以概括为:“我”提醒儿子按时按量喝药。(2)空,依据段“问得烦了,儿子把手机仲到我面前,看到蜘蛛网一般的线条,我便有些晕头转向。在重庆地铁站,几次出站跑错方向”可以概

39、括为:“我”不会看地图老跑错方向。(3)空,依据“儿子急了:反应太慢了,标牌上的字那么醒目;到了国外,都是外文,怎么办?想到他妈慢我三拍,我笑了:下次等看你们母子合作。”可以概括为:“我反应迟钝。(4)空,依据段“儿子大声诘问:你新闻敏感,但你考虑人家的感受了?太自以为是了,大厅没人,人家不知道?”可以概括为:“我自以为是。【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A.依据段“儿子出国留学前,提出到国内几个城市转转。二十多年间,父子各忙各的,难得有独处的时光”可知,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我”对此次旅行的期待,期待同儿子独处;C.依据段“儿子则俨然是夏令营营长”中的“俨然可知,本句表现了我对儿子的怜爱之

40、情;D.依据段“此次二人游,对于我俨然是一次素质提升夏令营”中的“此次二人游”可知,“素质提升训练营”体现了作者对此次旅游的期待;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依据“熊孩子”本义可知,原指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调皮的孩子。依据段“我像是被抓现行的熊孩子,苦笑着转换活题:你能替我金着?”中的”苦笑“可知,本句中是表现了“我”当时被儿子说教时的尴尬难堪的处境;依据“你就喜欢给别人添麻烦”可知,在儿子的提醒下,看出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据此,总结概括即可。【14题详解】本句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依据段内容可知,其表面意思是指和儿子一路同行,被他一路吐槽说教。作为长辈,感觉很没面

41、子;深层含义:依据段“静下心来,忽想又不无道理”可知,“不无道理”表明我认同孩子所指出的错误。依据段“遥想当年,我给父亲也出过这样的难题,我常常懊悔自己没对父亲多些耐心,多些尊敬,哪怕是语气温和些也好。一幕一幕,恍如昨日”可知,“有点意思”是指“我”发现两代父子相处中都有相似的“嘴仗”经历。依据段“现在,在与儿子的“较量”中,我总算有了换位的体验:痛,并快乐着”;段“毕竟,父子之间“嘴仗”的背后,无所谓“仇”与“恨”,只是世界上两个最亲密男人的较量,是双方爱的碰撞”可以理解为“较量”背后其实是父子之间爱的表达。据此,总结概括可。三、综合运用(1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学校正开展以“追

42、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学科节活动,某班准备制作大家一起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系列短视频,目前已经确定了斯诺笔下的“长征”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两个专题,请协助策划组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设计专题15. 根据活动主题,策划组还设计了以下专题,最符合要求的两项是( )( )A. 探寻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B. 陪着斯诺贯陕甘宁风光C. 走进斯诺笔下的苏维埃D. 跟着斯诺学写人物通讯任务二:撰写提纲16. 策划组打算从五个方面制作斯诺笔下的“长征”专题短视频,参考红星照耀中国中“第五篇长征”的目录,帮他们补充内容提纲。任务三:设计人物卡17. 在制作(斯诺眼中的红军领袖专题时,策划组采用“图片诗句

43、”的形式为红军领袖们各设计了一张人物卡,右边是“领袖人物周恩来”的人物卡,请根据周恩来的革命经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策划组为什么会选择这首诗。任务四:点评推荐语18. 系列短视频的“第一集”主要是向同学们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下列两则推荐语,你更喜欢哪一则?请从内容和语言等角度阐释你的理由,字数不少于60字。推荐语 当漫漫长夜笼罩大地,有人燃烧自己,化作黎明的灯火。当神州碎裂黎庶哀鸣,有人撕开铁壁,成为启明的星耀。在中国的西北,世界的东方一道澎湃的红光正孕育着一颗冉冉的红星正升腾着她将洞彻一切黑暗,照耀整个中国!去看这本书吧,朋友。你将看到不屈、奉献、牺牲,以及人间一切的高尚!推荐语这本书打

44、破了“新闻封锁”,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改变了当时国际社会对“红区”的偏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是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吧。【答案】15. AC 16. 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背景;长征中的大事件(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7. 示例1:这首诗是周恩来革命经历的生动写照。在民族觉醒的时期,周恩来将兴趣从文学转移到了社会革命,从此走上了艰辛的革命之路。诗中的“人迹更少”既象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又侧面表现了周恩来不惧艰险,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示例2:这首诗生动地诠释了周恩来的人生抉择。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周恩来毅然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为之奉献了一生。诗中“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就突出了周恩来选择革命道路时坚定的信念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18. 示例1:我喜欢第一篇推荐语。这一篇推荐语用诗意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既交代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又赞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达到了推荐的目的。示例2:我喜欢第二篇推荐语。这一篇推荐语语言简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