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71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 离骚(节选)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自叙身世、遭遇,情真意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B阿Q正传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贫苦雇农阿Q的一生,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C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这些现象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的依据。D一个消逝的山村专注于描写著名的山水胜迹,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思考。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

2、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一。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词。“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D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3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先秦到南北朝

3、期间,儒家独尊的地位被动摇,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思想在相互冲击中不断交汇融合。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诗经中有不少描述男女爱情的诗歌,记载了怨男痴女从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离骚中主题表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愫。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奸佞掌权者的排挤压制,屈原宁愿_也不苟延残喘,长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艰。胸怀大志的曹操,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_,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助己实现一统四海的霸业。面对官场的黑暗,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

4、_,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B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C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D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

5、样化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B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C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D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客死慨当以慷同流合污B总角之宴溘死慨当以慷同流合污C总角之宴客死慷慨陈词随波逐流D黄发垂髫溘死慷慨陈词随波逐流题型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

6、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

7、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B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

8、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D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自汉武帝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B“进”,即“进身”,到朝中做官;“退”,即“隐退”,拒绝或辞去官职。C“衣”与“裳”,古代有明显区分,上身穿的为衣,遮蔽下体的裙为“裳”。D“四荒”即“四方”,指辽阔大地。“荒”,边远的地方。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

9、择,想一切从头开始。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10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题型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远游屈原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

10、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神儵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注】迫厄:困阻灾难。轻举:升,登仙。徙倚:徘徊不定。怊(cho)惝(chng)恍(hung):惆怅失意。乖怀:心愿违背,心气不顺。荒忽:恍惚,神思不定。流荡:心情不定,无所依托。儵(sh)忽:形容迅速的样子。漠:清静淡泊。虚静:清虚恬静。恬愉:快乐。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揭示了屈原“远游”的原因: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远游了。B“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表现了

11、屈原内心的愤懑:身处污浊黑暗的楚国,独自苦闷却无从诉说。C“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表达了屈原由于自己不被理解,于漫漫长夜之中,孤单独守直到天明的苦楚。D“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采用联想手法,由天地的无穷无尽,想到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尽头。12“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题型四:课内经典阅读理解13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调谓余以善淫”和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14离骚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题型五:语言表达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屈原的离骚中有诗句:“何

12、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为求得圆周率,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了“割圆”说,在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每次把边数加倍,从而使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上述两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专注于描写著名的山水胜迹”错。一个消逝的山村描写对象并非“著名的山水胜迹”,而是平凡的自然风物。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

13、、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故选D。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错误,楚辞是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故选C。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断句错误,应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是四字骈句,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二二拍”。故选B。4C5B6B【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

14、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围绕着为中心”句式杂糅,排除BD;“可堪”词语重复,可去掉“可”,排除A。故选C。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分析原文,与前文内容照应,前文先分析社会思想变化,然后叙述诗人的尝试与创新;弄清句间的因果关系,“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是“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的原因。故选B。6试题分析:本

15、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总角之宴:幼年时期愉快地玩耍。“总角”指代幼年。黄发垂髫:老人和儿童。“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所以垂髫指儿童。所以第一处应选择“总角之宴”。客死:死在他乡或外国。溘死:突然死去。第二处应选择“溘死”。慨当以慷: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慷慨陈词: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第三处应选择“慨当以慷”。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

16、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第四处应选择“同流合污”。故选B。7C8A9C10(1)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2)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惧怕?【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朕皇考曰伯庸”中“曰”不是说的意思,是叫做的意思,“曰伯庸”构成动宾结构,即叫做伯庸,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同样“名余曰正则兮”也不宜断开,排除D。“惟庚寅吾以降”中“庚寅”是“降

17、”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自汉武帝起”错,应是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想一切从头开始”不当,应为产生了退隐的思想。B.“对偶”错,由于有“兮”字,前后两句字数不相等。D.不是“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没有对比。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不吾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已”,罢了;“苟”,只要;“信”,确实,真正。(2)“虽”,表假设,即使;“体解”,粉身碎骨;“岂”,难道;“惩”,惧怕。参考译文:我是

18、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

19、晚上即遭贬。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

20、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11D12自我反省,坚持操守;不断地追求,探索真理。【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

21、尽头”错误,“哀人生之长勤”指哀叹人生的辛苦坎坷,这里指自己不被理解,仕途艰辛。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理解诗句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态度,就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然后并结合诗人的思想品格、精神追求等加以分析即可。句中“内惟省”“端操”和“求正气”意思是对内自省、坚守正道节操、探求真理,由此可知“内惟省以端操兮”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态度是自省、坚守正道的高洁品性;“求正气之所由”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态度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参考译文:悲愤于世俗对人的迫害啊,真想飞升登仙到远处周游。禀性鄙陋又没有依靠啊,怎能得人援引上天周游?处在污浊黑暗的尘世啊,独自苦闷向

22、谁去倾诉?漫长的黑夜里心事重重不能安眠啊,孤单独守直到天明。想到天地的无穷无尽啊,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啊,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我徘徊不定思绪遥远啊,惆怅失意心气不顺。神志恍惚而心神不定啊,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忽然间魂灵飞散不复返啊,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自我反省以端正操守啊,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我清虚宁静以安然自乐啊,淡泊无为而怡然自得。13都采用了比拟的手法。“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中“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也比拟女主人公和“氓”之间的情意浓密。【详解】本题考查

23、学生把握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首先说明这两处所采用的手法,再结合两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所采用手法的运用情况,最后说明其作用。本题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意思是:这句话本来是屈原借美人来自比,她们嫉妒我的美貌而造谣我本性淫邪;他人嫉妒我的才华而诬陷我,让我不得受重用。其中“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从作用上看,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的意思是: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莹莹。从作用上看,这句话用来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也比拟女主人公和“氓”之间的情意浓密。14离骚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

24、人形象。形象特征诗句外部形象佩戴名物香草,高大正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鲜明的思想性格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制“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关注民生,力主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追求真理,义无反顾,卓绝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诗文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分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第二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及创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

25、蕴涵的作者情感。本诗通过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可知诗人的外部形象:佩戴名物香草,高大正直;通过诗句“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可知诗人的思想: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制,关注民生,力主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通过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可知诗人追求真理,义无反顾,卓绝不屈的性格特点。考生通过上述分析根据诗人的创作背景总结出答案。15屈原以方柄和圆孔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刘徽的“割圆”说说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认识:

26、看待事物要注重其多样性,涉及原则时要坚守,能互相转化时则要灵活变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两则材料的含意,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哪里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里有异路人能够相安无事地在一起”,说明“方圆不能兼容”。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在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最终使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合体,说明“圆中有方”。综上分析可知,方和圆分别代表事物的双方,启示人们要注意事物的多样性;屈原以方圆不合为喻说明方圆不能兼容,启示人们做事要有原则,坚持不变;刘徽的“割圆”说明“圆中有方”,启示人们注意事物之间的转化,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综合以上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