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蜀道难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月照花林皆似霰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对偶。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D“蜀道难”原本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在李白之前,也多有人咏蜀地山川之险。3下列每组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
2、正确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危险开国何茫然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分别为蜀、秦二国的分野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C使人听此凋朱颜调: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不与秦塞通人烟塞:阻塞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膺:抚摸着双腿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4下列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
3、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_,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即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以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正因为这样,我们
4、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地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_,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无理而妙”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C2019年3月14日,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非洲东部多国,中国风云卫星在灾前预警和灾后分析服
5、务中均发挥了支撑作用。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6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7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想象_。想象_。想象_。题型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
6、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8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
7、惊险的景色。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展现蜀道之难。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丁开山等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0诗歌三段写蜀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8、君平。(注)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首联从蜀道之难写起,但与蜀道难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想象奇特,境界奇美,形象地表现出入蜀道路之险,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C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D整首诗风格清新俊逸,以叙述语气
9、开篇,中间展开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体现主旨,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富有韵味。12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题型三:课内经典阅读理解13蜀道难: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它在诗中的具体内涵有哪些?14“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题型四:语言表达15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进行扩写。要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主旨;原有意象不能缺少,但描写顺序可自由;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90字。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青云梯”比喻高耸入
10、云的山路。B.把“万事”比喻为“东流水”,形容万般世事一去就不回头。C.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马,没有运用比喻。D.把“明月照在花林上”比喻成“一层雪霰”。故选C。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故选B。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危乎高哉”意思是“多么高峻啊”,“危”,高。C.“不与秦塞通人烟”意思是“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塞”,山川险要的地方。D.“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抚膺”,抚摸着胸口。故选B。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
11、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赏析能力。D.“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误,应是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故选D。5A6看似无理,反见情痴 根植于生活的沃土7 (想象)的内容是生活 (想象)应接受理性指导 (想象)的产生是情感激发的结果【解析】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和文中“无理而妙”的引号都表示着重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引用。故选A。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处,根据“正所谓”可知,先要抓住前边语句中的关键词“无理”“痴情”,再根据“无理而妙”确定句间关系。可以填出“看似无理,反见情痴”。第处,依据横线前“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
12、性的”和横线后“生活是想象的基地”以及该句是以“诗的想象”作为主语,可整合出“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之类意思的语句。7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比喻句变为陈述句时应注意:明确陈述的主体,本题的陈述主体是想象改后的句子要通顺。“生活是想象的基地”意思是想象来源于生活,它的内容就是生活;“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是说理性可以为想象指明方向,可以改为“(想象)应接受理性指导”;“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是说感情可以激发想象,可以改为“(想象)的产生是情感激发的结果”。8C9(1)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使滚滚波涛倒流的回旋急流。(2)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仰着头,屏住
13、呼吸,用手摸着胸口徒然长长叹息。(3)剑阁峥嵘而且高大,易守难攻。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10一段叹蜀道之高峻,突出其难行;二段叹蜀道之惊险,突出其景物凄清;三段叹蜀中战祸之烈,剑阁险要,隐含着对友人的申诫。【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于文无据,从诗中来看,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并非借此感叹自己的仕途艰难。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
14、在上面,在下面;第一个“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2)“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以”,用;“膺”,胸;“坐”,徒,空。(3)“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第一段,一开篇就以“危乎高哉”感叹蜀道之高峻,接着以古蜀国悠久的历史、与外界隔绝的情形以及蜀道的来历等方面展现其难行,之后用夸张和神话极写山势的高危,并衬以“回川”之险,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最后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由此可见,第一段是
15、重在突出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段,借“问君”引出旅愁,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第二段主要突出蜀道的惊险。第三段,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隐含对友人的申诫。这一段主要借蜀中的战祸来展现剑阁的险要。11C12“笼”和“绕”。“笼”字写出山上树木繁茂、枝叶
16、婆娑并笼罩栈道的景象,生动传神;“绕”字写出山下春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形象贴切。【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错误。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临别赠言时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告诫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身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古诗中的“炼字”主要集中在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这几类词上,故可从这个
17、角度寻找诗歌中“用得好”的字。解答时先明确用得好的字,比如:“笼”和“绕”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明确好在哪些方面,比如浅层内容,深层主旨,语言修辞,结构作用等等。颈联“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写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前句写山上蜀道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笼”,动词,充分表现了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的景象,形象生动,化静为动,颇具画面感,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绕”字,也是动词性,与“笼”相对,赋予“芳树”和“春流”情感的主动性,亲切可感,“春流”,指春江水涨,江水奔流的情形,或指流经成都
18、的郫江、流江。写出山下春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生动传神。13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串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善于攀缘,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的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19、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赏析中心语句的能力。14这四句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人的愁思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并为下文发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劝诫张本。【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15连绵起伏的群山似一柄柄利剑(比喻),距天不满尺许。一条条如虬龙般盘旋屈曲的苍劲的枝干(比喻),斜倚着向下,好似要将自己的头颈伸向崖下滚滚的波涛,乘机潜游溜走一般(比拟)。盘曲的蜀道蜿蜒远去(比拟),在山林中忽隐忽现,起起伏伏。唉,这不也是我脚下的人生路吗(反问)?
20、【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扩写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意思是: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然后分析诗句中涉及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特点。诗句中涉及的意象有“峰”“天”“松”“壁”。“连峰”是指山峰连接着山峰,即群山连绵;“不盈尺”是说山峰高耸,距离天空很近;“松”是枯松,是遒劲有力枯槁的老松;“倒挂”是“松”的形态;“壁”是绝壁,是枯松生长的地方。接着结合意象的特点确定可以扩写的地方。如可以对“连峰”进行描写,突出“山峰”的连绵起伏,或突出山峰的高耸;如可以对“枯松”进行描写,突出枯松外形的盘旋屈曲,抑或突出枯松倒挂生长的状态,还可以突出枯松生长环境的艰险。但无轮如何扩写,最终要突出蜀道的艰险,并由蜀道的险想到人生之路。最后还要注意扩写的要求,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主旨”“原有意象不能缺少”“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