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46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20分)1(6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文字就是那淅沥的春雨,润湿着花团锦簇的江南;文字就是那在静谧的夜里吟唱的蟋蟀,守望着露水的黎明;文字就是那似火的红枫,尽情绽放那zh蓄了一夏的热情;文字就是那如约 (光顾 莅临) 的漫天雪花,用期盼覆盖了岁月无边的清寒。酿一壶往昔,与时光对饮,岁月的醇香,在流年里定会绽放淡雅的光采。文字如心,浅笔静开,相约于文字,编织出生命最美的花环。(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下面的方格里。(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吟唱 zh蓄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4)结合语境,从

2、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8分)综合性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天下国家”的意识既要在我们身上传承,又要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我们既要使它具有民族文化的基因,又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请你积极参与下面的活动。【家国文我传承】(1)无数名人先哲写下了不少爱国的不朽诗词名句,请你写出最喜欢的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古诗词。【家国颂我参与】 疫情当头,钟南山在耄耋之年,挺身而出,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国士无双的担当振臂高呼。有了他,就有了战胜新冠的信心,他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2)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补写,选择最适合下联的一项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

3、瘁“两弹”扬国威。A.疫情下,钟南山冷静无畏“战疫”抒人生B.看今朝,钟南山殚精竭虑“战疫”写春秋C.看今朝,钟南山殚精竭虑“战疫”抒人生D.疫情下,钟南山冷静无畏“战疫”写春秋【家国事 我进行】 材料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 材料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3)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爱国的。3(6分)诗、文名句填空。(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出门东向看, 。(十五从军征)(4)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4、(小住京华)(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的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的名句是:“ , 。”二、(70分)4(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确:怪石嶙峋。(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的画面。(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晴”一样,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18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5、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

6、,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正 衡 家 有 山 场 请 日 馈 肩 薪(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持汤沃灌 缊袍蔽衣 请借不许 朝食荷薪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4)阎正衡喜欢读书,但是“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他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5)【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12分)阅读儒林外史,完成问题。(1)众评儒林外史。请在处填出可笑之人,在

7、处填出可敬之处。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同学乙:我笑 ,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 。同学丁:我敬杜少卿,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相关回目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3)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

8、婉而多讽”,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说说作品的讽刺意义。胡屠户严监生(4)下面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B.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C.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D.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

9、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7(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张彩峰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花轿

10、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

11、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1)文章段有什么作用?(2)第段引用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书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

12、路。(4)下面材料放在段中哪一段更合适?为什么? 链接材料:当你读书时,你能聆听到一些高贵灵魂的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8(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天下第一桩凌鼎年在娄城收藏界,郑有樟是个怪人,他不藏字画不藏玉,不喜瓷器不喜陶,只痴心于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硅化石。他家堂上的大桌面就是一截古柏的树干。此物聚天地精华,年轮重重叠叠,肌理清晰可辨,叩之金石有声,抚之清凉可感。除了收藏把玩,凡藏品,他都要追根溯源地研究一番。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处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阮大头在娄城收

13、藏界是另一个怪人,只要他看中的,砸锅卖铁他也会收下来。郑有樟对树桩没啥兴趣,也没往心上去。藏友见他如此,故意说道:“宝贝呐,少说也有六七千年历史了,已半成化石了。”这话像生了翅膀似的,一下飞进了郑有樟的耳朵。他一把攥住藏友的手,说:“走,去看看,马上就去。”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不已,天下竟有如此好东西。但见那树桩高可半丈,宽可躺人。多少年来,山泉湍流冲刷,那粗枝老根已是千窍百孔,且石借水力,大孔小孔无一不光滑温润。更难得的是这树桩与其他硅化树料不同,进得院子便觉暗香盈盈,拂之不去,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也不离去。阮大头看出了郑有樟的心思,笑眯眯地说:“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

14、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郑有樟五行缺木,所以取名“有樟”,偏偏自己所藏的硅化石中有松,有柏,有楠,就是无樟。而今,这古桩化石出现在眼前,不是缘分又是什么?他诚恳相求:“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名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您老就当成全我,割爱吧。您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阮大头一听,笑了笑:“想看,尽管看;转手,不好办。”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郑有樟不甘心。他茶饭不思,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他打听到这阮大头搞收藏不在升值,只为喜好。他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人创作雕刻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对,买下

15、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郑有樟第二天就开了小车赶到浙江那老艺人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果然不出所料,阮大头一眼相中,请郑有樟爽快出价。郑有樟坦言:“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想换您的树桩。”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肯卖,价钱好商量;不肯卖,你抬走吧。”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悻悻而回。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着那天下第一桩,有人就给他出主意。甲说:“阮大头的独生女今年26岁了,还没嫁人,干脆有樟兄娶了她算了,条件嘛,非天下第一桩做嫁妆不要”“缺德缺德,婚姻是儿戏啊。”郑有樟一脸不屑。乙说:“派人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

16、动他心甘情愿出手”“损、损、损,骗他老人家,于心何忍!”郑有樟面露不悦。丙说:“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你们怎么尽出馊主意!”郑有樟神色凝重。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才知道,他去了安徽调查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他查阅了安徽史志,回来后闭门数日写下了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据他考证: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博古斋藏品,后入画家闵双城书斋。元代为贵族王孙铁木儿秘藏;明代先后在安徽布政使及工部尚书等多人手里流传,清初在桐城方家露过面,此后去向不明,百年后才重新面世。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至清初文人雅士吟咏此桩的诗文。他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后,恭恭敬

17、敬送给阮大头斧正。阮大头看到文章后有些发愣。过了好一会儿,他一把拉过郑有樟,说:“来,我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啥话也别说了,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选自人民文学增刊,有删改)(1)为了得到“天下第一桩”,郑有樟做了哪些努力?(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攥”。(3)第至段写甲乙丙三人给郑有樟出主意,有什么作用?(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天下第一桩”的理解。三、(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一条大河,时而澎湃时而沉缓;又如一曲乐章,时而激昂时而低吟,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前进的姿态。我们都是故事的主角,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剧情

18、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自己编辑、导演、剪辑。或许,我们哭过,我们累过,我们熬过,我们怨过,我们恨过,当太多的不容易汇聚,熔炼的必是点点金光。 请以我们 过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详解一、(20分)1(6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文字就是那淅沥的春雨,润湿着花团锦簇的江南;文字就是那在静谧的夜里吟唱的蟋蟀,守望着露水的黎明;文字就是那似火的红枫,尽情绽放那zh蓄了一夏的热情;文字就是那如约 (光顾 莅临)

19、的漫天雪花,用期盼覆盖了岁月无边的清寒。酿一壶往昔,与时光对饮,岁月的醇香,在流年里定会绽放淡雅的光采。文字如心,浅笔静开,相约于文字,编织出生命最美的花环。(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下面的方格里。(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吟唱 zh蓄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4)结合语境,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解答】答案:(1)示例:心如文字(2)yn 贮(3)采 彩(4)莅临2(8分)综合性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天下国家”的意识既要在我们身上传承,又要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我们既要使它具有民族文化的基因,又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综

20、合性学习,请你积极参与下面的活动。【家国文我传承】(1)无数名人先哲写下了不少爱国的不朽诗词名句,请你写出最喜欢的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古诗词。【家国颂我参与】 疫情当头,钟南山在耄耋之年,挺身而出,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国士无双的担当振臂高呼。有了他,就有了战胜新冠的信心,他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2)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补写,选择最适合下联的一项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A.疫情下,钟南山冷静无畏“战疫”抒人生B.看今朝,钟南山殚精竭虑“战疫”写春秋C.看今朝,钟南山殚精竭虑“战疫”抒人生D.疫情下,钟南山冷静无畏“战疫”写春秋【家国事 我进行】 材料一:“修

21、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 材料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3)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爱国的。【解答】答案:(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B。(3)从小立大志,努力学习;从小把爱国当成一种责任;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3(6分)诗、文名句填空。(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出门东向看, 。(十五从军征)(4)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5)岑

22、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的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的名句是:“ , 。”【解答】答案:(1)生子当如孙仲谋(注意“谋”的书写)(2)会挽雕弓如满月(注意“雕”的书写)(3)泪落沾我衣(注意“沾”的书写)(4)俗子胸襟谁识我(注意“襟”的书写)(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二、(70分)4(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确:怪石嶙峋。(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的画面。

23、(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晴”一样,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此句写了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境界。再结合诗句的意思“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意思是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一句中“莫嫌”“自爱”

24、两词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表现出诗人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乐观旷达的情怀让人尽收眼底。答案:(1)示例: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显得如此的幽静和偏僻,只有山野中人在此闲游散步。(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译文:东坡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5(18分)阅读【甲】【乙

25、】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

26、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正 衡 家 有 山 场 请 日 馈 肩 薪(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持汤沃灌 缊袍蔽衣 请借不许 朝食荷薪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4)阎正衡喜欢读书,但是“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他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5)【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解答】(1)本

27、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向请求那个老年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柴草。故可断句为: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句意为: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热水。句意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蔽:破。句意为:他去借阅(那个老年人)却不答应。许:答应,同意。句意为:阎正衡就吃完早饭担着柴草携带着笔墨前往阅读。荷:肩负,扛。(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字词:以,因为;足,值得;口体之奉,吃的穿的;若,如。句意: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重点

28、字词:方,正好;谋,考虑;著作,写文章;耳,罢了。句意: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依据“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可知,向友人借;依据“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可知,以柴薪换书。(5)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掌握。甲文善用环境描写烘托,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衬托自己的勤奋好学。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乙文则通过“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借书记诵;“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以薪换书;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

29、、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亲手抄书等具体事例,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答案:(1)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热水破答应,同意肩负,扛(3)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4)向友人借书;以柴薪换书。(5)甲文用环境描写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乙文则通过阎正衡借书记诵、以薪换书、亲手抄书等具体事例,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6(12分)阅读儒林外史,完成问题。(1)众评儒林外史。请在处填出可笑之人,在处填出可敬之处。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同学乙:我笑 ,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

30、贪婪吝啬,令人鄙夷。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 。同学丁:我敬杜少卿,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相关回目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3)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说说作品的讽刺意义。胡屠户严监生(4)下面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1、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B.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C.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D.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可以判

32、断出这人是严监生。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盘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根据积累可知,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王冕之所以能放在第一回,是因为他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王冕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他有卓越的才华,而且格调高卓,磊落洒脱。(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题干,“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

33、进儒林便成了畜生”可知,匡超人经历了由好到坏的变化,并从所给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结合所给的回目,分析情节,“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可知,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时的匡超人是极为淳朴可爱的;随着情节发展可知,后来,他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斗方名土或因科举败北或因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于是这些人就想找一条“终南捷径”:刻诗集,结诗社,写斗方,诗酒风流,充当名士。受到他们的影响与重陶,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蜕变。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

34、”之中了;匡超人认识了潘三之后,开始暴露出他真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的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大方;从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腐朽的社会制度和恶劣的社会风气。示例:匡超人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人想找一条“终南捷径”,沽名钓誉,受到他们的影响与熏陶,匡超人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蜕变。(3)本题考查对名著艺术手法的把握。答题要点在干抓住作品讽刺之书”这一特点,严监生是我国古代文学著名的吝啬鬼,是名著

35、阅读题常考的对象。要注意抓住他最经典的一个情节(如临终前要求挑灯芯),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即可还要注意说清楚讽刺是怎么在这一情节中具体体现的。例如: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干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ABC.正确;

36、D.有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热衷功名,逆来顺受,猥琐懦弱,中举后世故圆滑,没有同情百姓,为民请命。故选:D。答案:(1)严监生 不慕名利、磊落洒脱(2)示例一:杭州诗会,结识一群斗方名士,沽名钓誉,逐渐丢掉淳朴、善良的心性。示例二: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示例三: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示例四:潘三入狱,拒绝探望,薄情喜义,令人不齿。(3)选严监生在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些灯草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使作品

37、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4)D7(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张彩峰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

38、喜,花轿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

39、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1)文章段有什么作用?(2)第段引用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书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请简要概括本文

40、的论证思路。(4)下面材料放在段中哪一段更合适?为什么? 链接材料:当你读书时,你能聆听到一些高贵灵魂的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段写网络社会,人们习惯刷手机来获取信息;第段写的是手机上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人们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渐渐地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这两段通过对比,引起读者兴趣,进而引出第段中的中心论点“读书能够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这两段又能够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根据分析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段引用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书中的内容,这是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读书能促进人们

41、思考,有很强的说服力。(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一般先根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总结等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然后用衔接语衔接表达通顺即可。阅读全文可知,第段写网络社会,人们习惯刷手机来获取信息;第段写的是手机上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人们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渐渐地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这两段通过对比,引起读者兴趣,进而引出第段中的中心论点“读书能够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接着文章围绕此从两方面进行论述,第段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读书使人专注;第段运用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读书促人思考。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全文。(4)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材料中“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

42、拍案叫绝”强调了读书贵于专,和第段的“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是一致的,两者相契合。而第段论述的是“读书促人思考”,所以应放在第段。答案:(1)通过对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读书能过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读书是改善思维碎片化的良药);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促人思考”的观点。(3)第段通过对比,引出第段中的中心论点“读书能够破解思维碎片化的困境”。接着文章围绕此从“读书使人专注”“读书促人思考”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4)第段。材料说明读书时人是专注的,可以论证第段的分论点“读书使人专注”。8(18分)阅读下

43、面文章,完成问题。天下第一桩凌鼎年在娄城收藏界,郑有樟是个怪人,他不藏字画不藏玉,不喜瓷器不喜陶,只痴心于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硅化石。他家堂上的大桌面就是一截古柏的树干。此物聚天地精华,年轮重重叠叠,肌理清晰可辨,叩之金石有声,抚之清凉可感。除了收藏把玩,凡藏品,他都要追根溯源地研究一番。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处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阮大头在娄城收藏界是另一个怪人,只要他看中的,砸锅卖铁他也会收下来。郑有樟对树桩没啥兴趣,也没往心上去。藏友见他如此,故意说道:“宝贝呐,少说也有六七千年历史了,已半成化石了。”这话像生了翅膀似的,一下飞进了

44、郑有樟的耳朵。他一把攥住藏友的手,说:“走,去看看,马上就去。”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不已,天下竟有如此好东西。但见那树桩高可半丈,宽可躺人。多少年来,山泉湍流冲刷,那粗枝老根已是千窍百孔,且石借水力,大孔小孔无一不光滑温润。更难得的是这树桩与其他硅化树料不同,进得院子便觉暗香盈盈,拂之不去,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也不离去。阮大头看出了郑有樟的心思,笑眯眯地说:“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郑有樟五行缺木,所以取名“有樟”,偏偏自己所藏的硅化石中有松,有柏,有楠,就是无樟。而今,这古桩化石出现在眼前,不是缘分又是什么?他诚恳相求:“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名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您老就当成全我,割爱吧。您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阮大头一听,笑了笑:“想看,尽管看;转手,不好办。”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郑有樟不甘心。他茶饭不思,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他打听到这阮大头搞收藏不在升值,只为喜好。他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人创作雕刻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郑有樟第二天就开了小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