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044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巍巍纪念塔,见证新彭城。为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学校开展了“鏖战淮海,革命徐州走读纪念塔”主题游学活动。下面请你跟随小徐同学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第一部分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24分)1.【话说淮塔】下面是小徐写的游学启动仪式开场白片段,请帮助解决几个问题。(13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屹立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面东朝阳,气势恢弘。上端cgung有力的回形石刻花式围绕塔项一周,塔身xing qin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塔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溜金大字。碑文如下: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

2、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A气质、气概)。被解放的蒋军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B控诉、倾诉)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调转枪口,杀敌立功。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淮海战役全景画馆充分运用声光电、油画、塑形等多媒体技术,使观众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战场之中,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1)请帮助解决开场白朗读中遇到的问题,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屹(

3、 )立 东麓( )(2)请帮助解决汉字书写问题,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2分) c gung( ) xing qin( )(3)开场白两个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帮助改正过来。(2分)( )改为( ) ( )改为( )(4)塔上镌刻的碑文有些字迹难以辨识了,小徐抄写时拿不准,请你挑选合适词语。(2分)A B (5)小徐认为结尾段有语病,于是作了如下修改。(2分)改: (6)游学启动仪式上,小徐还想在舞台背景上布置一副跟活动主题有关的对联。他给出了上联,同学们给出了很多下联,请你帮助挑选一副合适的。(3分)上联:重振河山多捷报;备选下联:( )A.国魂勃郁振金瓯 B.永垂天地是英魂 C.翻从勋

4、业话沧桑 D.悠悠淮水忆车痕2.【游学感悟】彭城佳山水,丰功映云龙。小徐游览后写了一段感悟,请补出空缺。(8分)瞻仰着烈士牺牲凝成的丰碑,我才意识到: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岑参以国为家的慷慨:“ , 。”(逢入京使);是木兰跨越关山的无畏:“ , , , 。”(木兰诗);是韩愈喜看家国无事乘时而进的欣喜:“ , 。”(晚春)3.同学们想起课本上也有很多英雄。他们的交流,你看看哪地方出错了?( ) 3分)A.杨振宁把中国男儿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邓稼先与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折联系起来,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射到历史深处,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B.老山界在地图上称为越城岭,陆定一

5、称这是红军长征走过的最难走的山。C.因为志愿军战士品质纯洁、意志顽强,对敌人嫉恶如仇,以苦为乐,作战顽强;对人民无比热爱,纯朴谦逊,所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D.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年之际,满怀愤懑写下土地的誓言,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恨,发出了为解放家乡不惜献出生命的誓言。第二部分 饱览馆区风光(53分)【塔畔怀古】小徐同学发现纪念塔碑身后有一丛篁竹,想制作一条小视频。他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与他一起设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墨竹图题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4.请根据竹里馆一诗后面两句的内容,与小徐一起完成视频拍摄

6、的设计。(4分)拍摄地点纪念塔拍摄时间深夜画面描述(2分)(1)配音构想(2分)(2)5.同学们讨论构想,你认为应该先拍摄墨竹图题诗前两句,你给出的建议是:(2分)拍摄地点纪念塔拍摄时间深夜选择理由(2分)顺着这个拍摄思路,大家又搜集了一些课内外的材料,认为可以补充到拍摄素材里。【甲】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选自木兰诗)【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

7、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选自木兰从军)6.小徐阅读材料时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帮他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 )(3分)A.精益求精 长而益精 B.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曰:我亦无他C.木兰乃易男装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少习骑 学而时习之 7.小徐阅读材料时还遇到了下面几句不理解的句子,请帮他翻译一下。(4分)(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8.为使拍摄主题鲜明,同学们对文字展开了讨论,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8、A.甲文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乡的故事。B.甲文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铺陈和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C.甲文和乙文都塑造了为国杀敌、英勇善战、勇于担当的巾帼英雄形象。D.两文都是关于战争的,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目的是为了歌颂尚武精神。9.大家选取了乙文中一句话作为画外音,小徐认为该作两次停顿,请你帮小徐划出节奏。(2分)转 战 驱 驰 凡 十 有 二 年 数 建 奇 功【不忘历史】小徐参观纪念馆时,看到有一件特殊文物: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于是他找来新华社的记者报道,推荐给大家一起来研读。(15分)竹竿上镌刻的民心这根3尺多长竹竿的主人是莱阳

9、农民唐和恩。淮海战役时,从家乡启程支前,唐和恩随身携带了这根竹竿。竹竿上的小字就是他在支前过程中,利用休息间隙用小刀刻上去的地名。这些地名记录了一个朴实的农民共产党员跋山涉水,随军转战山东、江苏、安徽3省,行程2500余公里的支前之路。“一根竹竿行万程,省县村镇刻分明。胜利回家留纪念,传给后代好革命。”唐和恩刻在竹竿上的这首小诗表达了他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支前路上异常艰苦,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在牌庄地区,一条20多米的河道遮住了去路。当时正值隆冬,西北风卷着小雪,河上漂浮着薄冰块,唐和恩脱下棉衣,抬着粮车首先下河,冰冷的河水像针扎一样。他

10、刚一上岸,还来不及穿衣服,敌人的飞机就来了,运输队跑步行军将近一公里,离开了危险地带,才穿上衣服。唐和恩说:“停下来的时候,我才看见大家都冻得浑身青紫,可是没有一个人发怨言,反而情绪特别高涨,同志们都兴奋地说:“敌人的飞机也挡不住我们运粮队!”唐和恩,是淮海战役中涌现出的千千万万支前英雄的一个代表。淮海战役集中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在通向前线的各条运输线上,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几百万民工大军推着小车向前方运送物资,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从后方到前方,从乡村到城镇,“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都为支前做贡献。据统计,除在后

11、方动员的碾米、磨面和做军鞋的人力外,共出动支前民工达543万人,为参战部队的9倍。共动用担架20.6万副、大小车88万余辆、挑子35.5万副、牲畜76.7万头、汽车257辆、船 8500余只,前送弹药7300余吨、粮食近44万吨,后运伤病员11万余人,并组织民兵团130余个,担负警卫物资、看押俘虏和打扫战场等任务。“最后的一口粮,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这首当年的歌谣,连同这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自己的初心使命赢得亿万人民的自觉选择和支持的。什么是民心,这就是民心;什么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人

12、民的选择。靠了它,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就土崩瓦解;有了它,千万辆推车就推出了一个人民的新中国。10.小徐觉得文章开头很好,他给同学们作了如下解释。(3分) 11.小徐认为第五段列举的数字在文中起到了非凡作用。他作了以下批注:(3分) 12.这一篇通讯报道文字朴实,但是小徐发现记者有非凡的文采,他找出来了几句话和同学们一起欣赏。(6分)(1)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从修辞和句式角度)(3分) (2)在牌庄地区,一条20多米的河道遮住了去路。(从词语使用角度)(3分) 13.文末引用支前歌曲,小徐批注:“引用的好”,请你帮他给出理由。(3分) 1

13、4.这篇通讯里,同志们都兴奋地说:“敌人的飞机也挡不住我们运粮队!”表现了支前队伍无比的革命热情和无畏的精神。同学们想起课文中出现的飞机,作了如下分析。(4分)(1)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谁是最可爱的人(2分)分析: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老山界(2分)分析: 15.唐和恩是中国最质朴的农民代表之一,正是这样淳朴的小小百姓支撑了伟大祖国的建设。毛主席表扬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小徐想起课本中的平凡人物,于是和同学们作了如下分享。(8分)选段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14、,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选段二: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1)选段一中,阿长买山海经有哪些困难? (3分) (2)选段二介绍了老王哪些方面的情况?(3分) (3)阿长与老王都是底层民众的代表,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