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位于大宁河上的小三峡的红叶才称得上如火如荼( ),绚美至极,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小三峡向来以“水清,峰奇,景幽”著称,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放眼望去,龙门峡雄浑开阔,_;巴雾峡朦胧奇幻,_;滴翠峡林深树密,_。而点染层峦叠zhng( )的红叶闪烁变幻,其繁茂,其鲜活,其阵势,令人叹为观止!在红叶的簇拥下,惟妙惟肖的“观音坐莲台”“美人洗长发”等景点更加引人注目,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巴人悬棺、古栈( )道遗迹也更加清x( )可见,可以尽收眼底。(1)为文中
2、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层峦叠zhng( ) 清x( )如火如荼_ 古栈道_(2)在文段中三个画线处填入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诗如画 气势恢宏 秀色撩人B. 气势恢宏 如诗如画 秀色撩人C. 秀色撩人 气势恢宏 如诗如画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_!_,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2)问今是何世,_,_。(桃花源记)(3)参差荇菜,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4)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下面对蒹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读者依旧可体会到那种无边痴情和怅惘。B
3、. 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显得婉转缠绵,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C.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D. 本首诗“兴”的特点突出,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4. 阅读下面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后面的问题。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
4、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段文字主要强调日常生活中哪方面的教子之道?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5.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科学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可以借助筷勺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合餐为健康埋下隐患,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在相互夹菜时不经意地传染给他人。材料二: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某网站对公众分餐情况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查,近万名网友积极参与。下面是调查统计表:分餐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1月15日2月8日3月26日居家分餐占比5.8%27.9%40.4%外出分餐占比10.7%45.6%65.2%你的探究结果:_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一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水尤清冽 冽:_ (2)日光下澈 澈:_(3)俶
6、尔远逝 俶尔:_ (4)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一项是( )A. 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 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 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 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
7、溪流的曲折蜿蜒。9. 借助对“链接材料”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链接材料】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仆:对自己的谦称。已:过一会儿。譬如因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和景:温暖的日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
8、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
9、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
10、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0.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
11、问题是什么?11. 第段中加点的“这种场景”指什么?12. “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3. 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2016年4.65 3.215.603.612017年4.663.125.833.35A. 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B. 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
12、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C. 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D. 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的数据告诉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我的家乡汪曾祺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提有石级
13、,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提,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欶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
14、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_,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回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
15、,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像
16、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14. 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A. 热烈奔放B. 慷慨激昂C. 平和舒缓D. 哀婉低沉15. 在第段段首填写一个简洁的能起到领起这个段落的句子。16. 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17. 作者通过对撑篙人和捕鱼人的描写,展现了水乡人怎样的形象特点?18. 本文围绕_的话题,描写了_,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表达了_。第三部分 写作19. 阅读
17、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执着,抑或是挫败?是校内的阅读、思考,还是野外的远足、探险?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请以“_刷新了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位于大宁河上的小三峡的红叶才称得上如火如荼( ),绚美至极,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小三峡向来以“
18、水清,峰奇,景幽”著称,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放眼望去,龙门峡雄浑开阔,_;巴雾峡朦胧奇幻,_;滴翠峡林深树密,_。而点染层峦叠zhng( )的红叶闪烁变幻,其繁茂,其鲜活,其阵势,令人叹为观止!在红叶的簇拥下,惟妙惟肖的“观音坐莲台”“美人洗长发”等景点更加引人注目,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巴人悬棺、古栈( )道遗迹也更加清x( )可见,可以尽收眼底。(1)为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层峦叠zhng( ) 清x( )如火如荼_ 古栈道_(2)在文段中三个画线处填入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诗如画 气势恢宏 秀色撩人B. 气势恢宏 如诗如画
19、 秀色撩人C. 秀色撩人 气势恢宏 如诗如画【答案】(1) . 嶂 . 晰 . t . zhn (2)B【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书写。层峦叠zhng,写作“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嶂”不要误写成“彰”。清x,写作“清晰”: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晰”不要误写成“淅”。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荼”读作t。古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栈”读作zhn。【小问2详解】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如诗如画:形容风景美丽,生活丰富。气势恢宏:气势磅礴,场面大气。 秀色撩人:形容景物非常优美,引起人们的兴致。根据第一空前的“雄浑开
20、阔”可知此处应为“气势恢宏”,写出龙门峡磅礴的气势;根据第二空前的“朦胧奇幻”可知此处应为“如诗如画”,写出巴雾峡像诗和画一样美丽;根据第三空前的“林深树密”可知此处应为“秀色撩人”,写出滴翠峡景物的优美动人;故选B。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_!_,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2)问今是何世,_,_。(桃花源记)(3)参差荇菜,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4)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 .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 左右芼之 . 欲济无舟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
21、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延河、翅膀、芼、楫”。3. 下面对蒹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读者依旧可体会到那种无边痴情和怅惘。B. 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显得婉转缠绵,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C.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D. 本首诗“兴”的特点突出,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这首诗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
22、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没有C项中所说的绝望情绪。故选C4. 阅读下面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后面的问题。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段文字主要强调日常生活中哪方面的教子之道?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答案】文明礼仪;对子女严格要求,对子女无比
23、关爱和期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段的理解与人物形象分析。由“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等内容可知,这是在强调文明礼仪;根据选段中的“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可知,他直接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儿子改正,可见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根据“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可知,他指出儿子到他人家做客时的两个不当习惯,可见他对儿子的教育是无微不至无比关爱的;
24、根据“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可知,他提醒儿子注重与老人或师长说话时的礼仪,可见他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5.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科学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可以借助筷勺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合餐为健康埋下隐患,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在相互夹菜时不经意地传染给他人。材料二: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某网站对公众分餐情况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查,近万名网友积极参与。下面是调查统计表:分餐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时间1月15日2月8日3月26日居家分餐占比5.8%27.9%40.4%外出分餐占比10.7%
25、45.6%65.2%你的探究结果:_【答案】示例:合餐不利健康,分餐的人越来越多。答案不唯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一指明合餐相互夹菜会让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间传播;材料二给出“分餐情况调查统计表”,其中的数据表明,新冠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分餐对健康的重要性,无论是居家分餐还是外出分餐的占比增长迅速。将这两点信息用一句话简洁地表述,即为新冠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分餐有利于健康,能有效地阻止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或合餐不利健康,分餐的人越来越多。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26、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水尤清冽 冽:_ (2)日光下澈 澈:_(3)俶尔远逝 俶尔:_ (4)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7、。(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 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 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 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9. 借助对“链接材料”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链接材料】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
28、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仆:对自己的谦称。已:过一会儿。譬如因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和景:温暖的日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答案】6. . 凉 . 穿透 . 忽然 . 像狗的牙齿那样 7. (1)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因为这里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便记下这件事后离开了。 8. D 9. 以乐景写悲情,欲抑先扬。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压抑。【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
29、)句意:水格外(特别)清凉。冽:凉。(2)句意: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澈:穿透。(3)句意: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4)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蒙,覆盖。络,缠绕。参差: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2)以,因为。清:凄清。居:待,停留。去:离开。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错误。“斗折蛇行”,是采用比喻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情感主旨。柳家元写小石潭的美景“闻水
30、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是为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没的境地;材料中“譬如囚拘圆土”“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点睛】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
31、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
32、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链接材料】我烦闷时就出外走走,有时遇到清幽的树木和奇特的石头,暂且欣喜一阵,但很快就再也快乐不起来了。为什么呀,就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突然遇上温暖的日光,伸展一下身体,也感觉身体很舒适,但最终还是走不出这情绪,又怎么能够长久的心情舒畅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
33、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
34、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
35、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0.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11. 第段中加点的“这种场景”指什么?12. “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
36、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3. 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2016年4.65 3.215.603.612017年4.663.125.833.35A. 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B. 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C. 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
37、“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D. 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的数据告诉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答案】10. 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 11. 在早班地铁里使用手机阅读。 12. 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业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13. A【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开篇从“读书”引出“听书”,第至分析了听书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的原因,进而引
38、出数字化阅读这一概念;段紧承上文分析了数字化阅读的弊端,由此可知,文章主要从“听书”这一流行的阅读方式上升到“数字化阅读”的利弊的分析,更多的指出了数字化阅读对当下人们阅读的消极影响;再根据文章第段的“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可知,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怎样让科技进步服务于阅读。【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结合第段“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可知,“这种场景”指在早班地铁里使用手机阅读。【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应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研读分析
39、,结合题干概括作答。“双刃剑”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性,既有利也有弊。根据第段“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可知,数字化阅读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这是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好处;根据第段“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可知,数字化阅读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这是数字化阅读存在的弊端。【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图表的分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恰当的一项。
40、A.“成人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表述有误。根据选文第段“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和图表中“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2016年为“3.21”(本),2017年为“3.12”(本),可知,“保持增长势头”的说法错误,太绝对化,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有所减少;故选A。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我的家乡汪曾祺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
41、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提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提,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欶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
42、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_,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回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
43、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
44、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14. 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A. 热烈奔放B. 慷慨激昂C. 平和舒缓D. 哀婉低沉15. 在第段段首填写一个简洁的能起到领起这个段落的句子。16. 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17. 作者通过对撑篙人和捕鱼人的描写,展现了水乡人怎样的形象特点?18. 本文围绕_的话题,描写了_,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表达了_。【答案】14. C 15. 看打鱼 16. 通过景物描写,细腻展现湖上天空的颜色变化,描绘了一幅绚丽梦幻、让人沉醉的黄昏美景,赋予寻常生活景象以诗意。 17. 用心地过着平凡的生活,冷静纯粹。 18. . “水” . 运河、打鱼人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 . 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风格的分析理解。汪曾祺散文作品“淡而有味”,在这篇文章中有也体现,从开篇到结束,作者都在淡淡地描述着家乡,描述着运河,用白描式的语言展现不同的画面,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