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5658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5分)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邂逅节气之美”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在展览区,每张展板都由一名“节气小使者”负责内容设计和现场宣讲。请你帮助负责“前言”展板的小使者完成下面准备工作。作为农耕社会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参照。行走在二十四节气里,我们会邂逅不同的美。节气里有风物之美。四季风物均听节气调遣:它引导着草生木长、杨柳堆烟,它演示了新麦登场、流萤点点【甲】它蕴育出柿红谷黄、露重霜寒,它铺陈开梅花朵朵、风雪漫天。自“立春”始,至“

2、大寒”终,物候流转,不曾停歇。节气里有农事之美。辛勤劳作的农家人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夏谷子小满薯”“寒露荞麦收到家”等农谚智慧的哺育中,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轮回里,一日一时都不曾虚度。节气里有诗词之美。节气,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它是韦应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是( )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苏轼的“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每句诗词的背后都藏着一时的天气【乙】一时的心情和一段动人的故事。节气里有哲理之美。比如四“立”,“立”即开始,当立则立,不可迟疑;比如二“分”,“分”即平分,当分则分,不可独占;比如“芒种”,一收一种,种因收果,不劳不获。细细品

3、读节气,你的心胸会,你的生命也会澄澈丰盈。(1)“节气小使者”对文稿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产生了疑问。请帮他指出不正确的一项()A.“应”应读为“yng” B.“蕴育”应写为“孕育” C.“哺”应读为“b” D.“虚度”应写为“虚渡”(2)请帮他确定【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A.【甲】, 【乙】、 B.【甲】; 【乙】、C.【甲】, 【乙】, D.【甲】; 【乙】,(3)他一时想不起画线诗句的作者,你提醒他作者是曾写过赤壁的晚唐诗人_。(4)请帮他确定文中画线处应填入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周而复始 大彻大悟 B.周而复始 豁然开朗C.无穷无尽 豁然开朗 D.无

4、穷无尽 大彻大悟2.负责“夏至”展板的小使者正在为搜集到的语句排序,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一项(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过两三个星期,炎炎盛夏才真正来临。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第十个节气,在每年6月21日或22日。这是一年中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的“至”,是“到达极点”的意思,是指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虽然夏至这天日照时间最长,但它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日子。此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所以民间会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A.B.C.D.3.在互动区,各个兴趣小组设计了多种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在“评评看”活动中,书法小组的同学请大家欣赏自己的作品。下

5、面是几名同学的点评,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1】是篆书,字形瘦长,笔画繁复,圆劲有力,“立春”的静中蕴动之感尽在笔下。B.【作品2】是草书,字形端正,笔画连绵,结构匀称,“惊蛰”的复苏伸展之感尽在笔下。C.【作品3】是隶书,字形宽扁,横画一波三折,气势浑厚,体现了“雨生百谷”的苗壮之感。D.【作品4】是楷书,字形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体现了“大寒”节气的凛然之气。(2)“对对碰”展台有许多打乱的对联。请为“春风吹绿千枝柳”选择对应的下联()A.夜雨瞒人去润花 B.南燕双归万户春C.时雨催红万树花 D.旭日光辉照万家(3)在“仿仿乐”活动中,创作小组邀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节气的印

6、象或感受。请你按照示例,仿写句子。示例:一个个节气,就像一粒粒珍珠,闪耀在一年四季。_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初二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留下足迹。(共9分)【活动一】漫步诗苑撷佳句4.漫步古诗苑,让我们采撷起一联联佳句,去触摸那一颗颗跳动的“诗心”。“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是一份执着,“海内存知己,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份乐观,“坐观垂钓者,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份渴望,“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是一份思念。【活动二】别出心裁品古诗5.有位同学阅读关雎后,画了一幅诗中男子的心情变化曲线图(见下图)。请根据诗歌内容,帮他将图

7、中空白处补充完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活动三】含英咀华赏古诗6.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欣赏诗歌环节的对话,请将右面同学的话补充完整。(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燃,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8、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條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

9、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渴(h):指袁家渴,溪水名。乍;忽然。咫尺:一尺。石泓:凹石积水而形成的小谭。被:覆盖。陷:隐没。堕:落。絛鱼:即白鲧鱼。纡余:曲折伸延。渴,同。箭:小竹。庥:同“休”,休息。州牧:永州的地方官。揽;除。翳;遮蔽。崇:聚。酾:分流,疏导。累:这里是完全的意思。所属:指它的景物。俾:使。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青藓环周B.水尤清冽清深多絛鱼C.佁然不动然卒入于渴D.斗折蛇行又折西行8.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明灭可见。理解:“灭”在句中是“暗”的意思。

10、分析:下文提到“其岸势犬牙差互”,据此可以推测:因为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导致视线受阻,所以溪水看起来才会忽明忽暗。B.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理解:“广”在句中是“宽”的意思。分析:因为下文提到“其长可十许步”,所以“广”在句中指宽度,与下文的长度相对应。C.潭幅员减百尺。理解:“减”在句中不是“减少”而是“不足”的意思。分析:上文只提到“北堕小谭”,并未提到小潭面积的大小,所以这里不存在与之相比而减少的意思。9.同为作者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上面两文都用精练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的特点。【甲】文用“_”“_”等描写石头的奇特、怪异,【乙】文用“奇卉、美箭”描写植物的奇异、秀美。在写景的同

11、时,作者的主观情感也融入其中。【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环境,抒发了_之情;【乙】文看似是“惜”石渠之“未始有传”,实则是“惜”自己的_。三、名著阅读(共5分)10.班级准备开展“经典我来谈”名著阅读分享会。请根据你的阅读兴趣或目的,结合经典常谈一书的具体内容写一段话,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和感受。(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月光下的母亲,完成小题。月光下的母亲何君华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想必我母亲病得很重。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

12、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在学校食堂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我最爱吃她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只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它时间学生都在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而这也成了支撑我继续上学的唯一动力。当我坐的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时,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回家。【甲】天上的月亮真大,公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走到村口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正将一捆又一捆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

13、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想及时将全部的麦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我哭了。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我哭了,号啕大哭。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她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哭完,我没拿钥匙

14、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而是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也被我全然抛到脑后。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就算这样,我也决不回头。【乙】茫茫月光下,乡村公路上寂静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当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

15、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1.文章题目为“月光下的母亲”,但母亲并未直接出场,可即便如此,她仍是整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对此加以说明。12.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月亮和乡村公路的描写,但其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各不相同。请任选一处进行分析。13.上文第段写道:“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句中“我病了”的理解。(二)阅读社火迎春,完成小题。社火迎春乔忠延闹社火,是临汾不变的风俗。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那闹社火就是全村人欢聚的大团圆。大年初一,放过亮响响的鞭炮,吃过香喷喷的

16、煮饺,穿新戴洁的后生,穿红挂绿的姑娘,还有天真可爱的孩童,都欢聚到村中的广场上。银须老爷爷和白发老奶奶脚步虽然不如年轻人灵便,也都赶来了,或拱手揖礼,或脱帽鞠躬。团拜一过,社火即闹腾开来。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儿是在跑鼓车。两架鼓车,两拨后生,在跑道的左右分别就位。每架车上竖一面大鼓,一个壮汉手持鼓槌牢牢站定。车前一个彪形大汉早已双手掌住车辕,辕把前十个小伙子甩掉棉袄,拉起襻绳,一律弓步待发。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架鼓车如离弦之箭,蹿出好远。车上鼓手猛擂,车下后生猛跑,争先恐后,只为拔得头筹

17、。跑得浑身冒汗仍在猛跑,跑得头冒热气仍在猛跑。这班人刚刚跑得吁吁气喘,另有人已钻进拉车的行列飞速替换。鼓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突然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这一准儿是开始登“天塔”了!“天塔”是用板凳当场搭建的高台。板凳左一条右一条,横一层竖一层,层层摞高,摞高,搭建者已站在高空飘摇了,板凳还在摞高。仔细看,不是人在飘摇,而是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看看,称作“天塔”毫不夸张吧?正愁搭建者如何下来,忽然如风摆杨柳,人已顺着“塔”边滑落在地。不待喝彩声响起,四只色彩亮丽的“雄狮”早蹦跳出人群,沿着“天塔”的四角同时上攀。攀一层,勾腿侧身,面朝天空摇头晃脑,似乎

18、在抒发凌云之志;再攀一层,背负蓝天,朝下观看,犹如展翅大鹏俯瞰人间。不觉间,四只“雄狮”已蹦跳上“天塔”的顶端。看看那高耸云天的架势,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表演者艺高人胆大,观赏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耄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儿这一把心跳。年事渐高,阅世渐多,逐渐悟出: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更让人期盼。夜里的欢腾要让人看得

19、见,就必须请出灯笼。用长长的竹竿将灯笼挑到梢尖,高高擎起,温润的光色便映亮周围一片。细看,这灯笼妙不可言,不只是椭圆的、四方的,还有用竹子扎成的黄牛、玉兔、骏马十二生肖云集,装点夜色,散发光亮,映照出醉人的景致。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看吧,高擎灯笼的人满脸喜气,观赏表演的人喜气满脸,红红火火,何等壮观!临汾的父老乡亲把灯笼叫作“高照”。看到此处,你一定理解这称呼的由来了吧!高照,高高照亮了闹社火的场景,高高照亮了烟火人间。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你看那高擎至“天塔”上的九个灯笼,簇拥一团,散发着温润的红光。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

20、朵朵绽开的春花。春花簇拥,春花斑斓,交织出一幅心花怒放的秀丽画卷。好一个烂漫的临汾的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作者描写了临汾大地上闹社火的几个年俗场景,为我们定格了一个个精彩时刻:跑鼓车是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登“天塔”是的时刻,高擎灯笼是的时刻。15.文章的语言生动传神,感情热烈充沛。请从下面任选一句,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进行品析。车前一个彪形大汉早已双手掌住车辕,辕把前十个小伙子甩掉棉袄,拉起襻绳,一律弓步待发。(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分析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及效果)1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结尾

21、段的理解。(三)阅读雷电与植物,完成小题。雷电与植物黄登你有没有注意到,雷雨过后的植物会生长得更快,而且看上去会更新鲜、更明亮、更翠绿?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认为是植物获得了充沛的雨水,有人觉得是雨后的温度更适合植物生长,还有人说这得益于空气湿度的增加。的确,这些因素都能促进植物快速生长,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雷电的作用。众所周知,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生产自己的粮食”的。但实际上,这个“生产”过程会受到一些营养元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植物来说,最重要的三种营养元素是氮、磷、钾,而雷电就是通过增加氮的供应量帮助植物生长的。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但对大多数植物来说,这

22、些氮是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植物主要是以硝酸盐的形式吸收并利用氮元素的,这个过程发生在土壤中。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知道,雷电具有巨大的能量。当雷击发生时,部分能量会击中大气中的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从而打破氮分子的强键,使两个氮原子分离。分离后的氮原子会迅速与大气中的氧结合,形成含氮的氧化物。雨水通常是与雷电一起出现的,这些含氮氧化物会溶于雨水,生成硝酸根及亚硝酸根,并以雨滴的形式落到地上,然后再以植物可以吸收的形式渗入土壤。这个转化过程被称为“氮的固定”。雷电越多,硝酸根离子就越多,也就意味着土壤里的硝酸盐越多。土壤中的这种“肥料”多了,相当于植物吃的“食物”也就多了。如

23、此一来,植物就可以“敞开吃”了。因此,雷雨过后,它们看起来也会更加旺盛。据估计,每年因雷电而落到地面上的氮约有4亿吨,一次大的雷雨,就可以制造出约45万吨氮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电是植物的“氮肥工厂”。除了会给植物“施肥”,雷电还对植物的生长有其它帮助作用。它可以帮助有些植物“消灭”竞争对手。我们知道,雷电会引发火灾,而火可以清除干枯的灌木,为新植物的生长“铺路”。有些树木,比如红杉,就以抗火著称。大火燃烧起来时,它们可以凭借自身厚厚的树皮免受伤害,继续生长,而其竞争对手却在火海中丧生。雷电还可以为植物做“保健”。实验证明,雷电轰鸣所产生的能量中,部分电磁能能够转变为机械能从而引起植物细胞振

24、动,这就如同给植物做“按摩”一样,能使植物茁壮成长。同时,空气中的一些细菌和病毒也会在电闪雷鸣中丧生,这就大大减少了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摘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17.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结构图。18.上文的语言准确又不失生动,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分析这一特点。19.请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对下面材料中“牧草却出奇的茂盛”这一谜团作出解释。【材料】在新疆与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区,有一条神秘而恐怖的山谷,人称“魔鬼谷”。一遇天气骤变,那里常常电闪雷鸣,滚滚炸雷震得山摇地动,误入其中的人畜常遭雷击而亡。多少年来,有个谜团一直令人费解:为什么这个牲畜的“坟场”里,牧草却出奇的茂盛?五、写作(40

2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在自然风景里,行走在街头巷尾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支持、关爱里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请将“行走在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1.请以“那颗种子发芽了”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

26、。(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5分)1.(1)答案:D 评分标准:共2分。(2)答案:A评分标准:共2分。(3)答案:杜牧。评分标准:共1分。(4)答案:B评分标准:共2分。2.答案:C 评分标准:共2分。3.(1)答案:B评分标准:共2分。(2)答案:C 评分标准:共2分。(3)评分标准:共2分。句式1分,修辞1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9分)4.答案: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天涯若比邻 徒有羡鱼情答案示例: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

27、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0.5分。有错别字不得分。5.答案示例:急切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激动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空意思对即可。6.答案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鸟在河洲上发出悦耳的和鸣君子对淑女的爱慕。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二)(共8分)7.答案:B评分标准:共2分。8.答案:A评分标准:共2分。9.答案示例:坻 屿孤寂(落寞)不被重用(怀才不遇)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三、名著阅读(共5分)10.答案示例:我对汉字很感兴趣,通过阅读,我不但了解到许慎说文解字的历史地位,也知道了汉字的造字和用字的

28、六个条例,也称“六书”,如象形、指示、形声等,这些都加深了我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我发现我们的文字真的是历史悠久,我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了。评分标准:共5分。兴趣或目的1分,结合具体内容谈收获2分,感受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共7分)11.答案示例:因为想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所以“我”撒谎回家,这是事件的发生;“我”发现母亲在月下脱粒,这是事件的发展;“我”意识到母亲的不容易,连夜返校并决心好好学习是事件的结局。评分标准:共3分。扣住母亲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的作用各1分。12.答案示例一:第一处衬托出“我”回家时高兴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我”看到母亲深夜一个人在打谷

29、场上脱粒做铺垫;衬托出母亲的辛苦。答案示例二:第二处渲染了孤寂的氛围,表现了“我”返回学校的决心,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呼应。评分标准:共2分。结合内容从衬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等角度回答均可,每个要点1分。13.答案示例:“我病了”是指“我”认识到自己因为嘴馋想吃母亲做的饭就撒谎回家这种行为是一种“娇贵病”,表现了“我”的懊悔与自责。评分标准:共2分。结合内容解释1分,人物心理1分。(二)(共8分)14.答案示例:最安静、最紧张;最壮观、最红火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5.答案示例一: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选手在跑鼓车开始前蓄势待发、跃跃欲试的样子,表

30、现了他们志在必得的决心。答案示例二: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对跑鼓车、登“天塔”的这些民俗的理解,表达出对人们精神状态的高度赞美。评分标准:共3分。指出方法1分,内容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16.答案示例:句中“烂漫的临汾的春”体现在临汾地区闹社火这一民俗活动的形式多样,如敲锣打鼓、扭秧歌、跑竹马、舞狮子、跑鼓车、登“天塔”、高擎灯笼;活动气氛热烈而喜庆;人们精神面貌蓬勃饱满。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对闹社火这一民俗的赞美和热爱。评分标准:共3分。内容2分,其中活动形式、气氛、人们的精神面貌答出两点即可,作者情感1分。(三)(共8分)17.答案示例:给植物“施肥”。为植物做“保健”。被雷电击中含氮的氧化物。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8.答案示例:句中的两个“约”字表示估计,符合实际,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把雷电比作植物的“氮肥工厂”,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评分标准:共2分。准确性、生动性各1分。19.答案示例:材料中提到“魔鬼谷”内常常电闪雷鸣,说明雷电频繁;而上文提到雷电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根离子添加到土壤中,增加硝酸盐的含量,为植物“施肥”,所以“魔鬼谷”内的牧草才会出奇的茂盛。评分标准:共2分。原文内容1分,材料内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