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8: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3826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8: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8: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8: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8: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歌鉴赏度荆门望楚陈子昂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注释: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白云隈(wi):天尽头。1首联“望望”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好在何处?2同为陈子昂的诗作,你从本诗与登幽州台歌中,发现诗人形象有怎样的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用

2、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4蒹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刘伯川席上作明杨士奇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注释琼瑶:美玉,这里指冰。5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6诗歌后两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国风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国风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

3、,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逝:通“誓”。爰:乃,于是。7下列诗句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句是()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8结合全诗,说说你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逝”字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注】星桥,星津桥。游伎:歌女、舞女。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落梅:曲调名。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

4、京城戒备防务。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写节日欢快气氛。“火树银花”形容树茂花艳,“铁锁开”指正月十五铁锁打开,任人通行。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C整首诗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尾联叙写了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D统观全诗词采华艳,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10纪晓岚评此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得神处尤在暗字。”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

5、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下面是宋代徐昌图临江仙一词的上阕。请你选用使至塞上中两个恰当的意象,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结合所填意象,分析词人的情感。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_。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_远,寒日暮天红。词人表达的情感:_12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本诗颈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道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表现了诗人_。(2)请从炼字的角度,选择一个字赏析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3小组成员

6、在“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辑录了以下两首诗,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卡。【甲】明月楼唐杨汉公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注释】杨汉公:唐文宗太和八年(834)进士。因受党争牵连,外任湖州刺史,受屈忧谗郁郁不乐。【乙】莫干山清周庆云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任务卡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上面两首诗歌充满画面感,都适合进行镜头拍摄,请你根据表格中景别的介绍,为两首诗分别选择合适的景别,并结合诗歌的具体画面说明理由。景别适合场景【甲】明月楼【乙】莫干山A远景主要表现地

7、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1)我选_项景别,因为:_(2)我选_项景别,因为:_B全景表现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情感和心理状态。C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赏析评点(3)请对【乙】诗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_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4下面对诗作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一问一答,写出了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山脉连绵,高大雄伟的气势。B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C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出了诗人

8、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D全诗无“望”字,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周围。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甲)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乙)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注释公元705年,诗人被贬,次年春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作于公元755年,此时诗人已是迟暮之年,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甲乙两诗都表达了思乡情切。小文用数学符号“”、“”

9、、“”来比较“不敢问”和“肠一断”的思乡情感程度,你认为下面哪个选项更合适?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诗歌内容阐述理由。A“不敢问”“肠一断”B“不敢问”“肠一断”C“不敢问”“肠一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7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这两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有时会兼用。关雎开篇以_ 为比、兴的对象,引出_之情,以此情感总览全诗。18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中“流”

10、“采”“芼”运用的妙处。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饮酒 (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的一组词语是()A“心远”和“悠然”。B“真意”和“忘言”。C“能尔”和“悠然”。D“心远”和“忘言”。(2)本诗是言志之作,下列对诗人人生追求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厌弃官场。B淡泊名利。C归隐田园。D思念故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

11、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乘鹤而去,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B前两联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C颈联诗人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写出树木分明、草木茂盛的样子,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热爱。D这首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21本诗颔联运用对偶的手法写景,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

12、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标题中的“次”意思是_。(2)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3“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24请对“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两句诗作赏析。诗歌鉴赏度荆门望楚陈子昂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注释: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白云隈(wi):天尽头。1首联“望望”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好在何处?2同为陈子昂的诗

13、作,你从本诗与登幽州台歌中,发现诗人形象有怎样的变化?【答案】1参考答案:“望望”为一再瞻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初离故乡,乍入楚境,想饱览楚国风光的急切心情,与“遥遥”呼应,读来朗朗上口。2参考答案:从度中的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变为了登中孤独落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士大夫形象。【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词语。首联“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意思是: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首联两句,是作者对自己行程的交代。诗首句“遥遥去巫峡”,“遥”远也,“遥遥”,指远之又远。;“望望下章台”,“望”,远看;“望望”,指一再瞻看。诗人以两组叠字生动地表现他此时心情,巫峡已相去遥遥,家

14、乡更远隔重山。初离故乡,乍入楚境,急切地要饱览楚国风光,因此望之又望;且“望望”与“遥遥”呼应,读来朗朗上口,增强诗歌的音韵美。2本题考查对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度荆门望楚:首联以“遥遥”与“望望”两组叠字生动地表现他此时心情,巫峡已相去遥遥,家乡更远隔重山,抒发度荆门门时的欢快之情;“巴国山川尽,荆广烟雾开”展现一片广阔的新天地,突出心中豁然的舒展感和兴奋感;尾联“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通过典故,含蓄蕴藉,突显出人生期待,但并没有直接呈现出,一个典故,写出走向人生广阔新天地的欣喜和对未来前景充满了美好憧憬,也抒发出表达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度荆门望楚展现了一个意气风发,渴望

15、建功立业,对人生广阔新天地的欣喜和对未来前景充满了美好憧憬的诗人;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登幽州台歌展现了一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抑郁悲愤、孤独寂寞的诗人;可据此作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16、之,宛在水中沚。3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4蒹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3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茫茫的浓霜。4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意思对即可)【解析】3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画面。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注意不能翻译诗句。描绘画面时,需紧扣景物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示例:芦苇生长于河边,茂盛青翠,向世界渲染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天气转凉,苇叶上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雪,仿佛点缀于叶面上的细碎珍珠。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本诗首

17、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先言蒹葭与白露,为伊人的出场设置了情境,引出作者对伊人的追求。“溯洄从之”与“溯游从之”多次出现,表现作者追求“伊人”的过程,表现了他对美好爱情地执着追求。“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现了“伊人”飘渺不定,突出了作者内心对意中人的相思和因为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刘伯川席上作明杨士奇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注释琼瑶:美玉,这里指冰。5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6诗歌后两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

18、结合诗句分析。【答案】5参考答案:1.示例:踏雪寻梅(野桥访梅)、喝酒作诗、寒冬赏雪、溪山踏冰、席上赋诗(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五选四)6不嫌弃寒气逼人侵入肌骨,贪看梅花开放的场景而走过野外小桥。从“不嫌”和“贪看”表达了作者对冬日梅花盛开场景的喜爱,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内心的惬意悠闲。【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根据“飞雪初停酒未消”的意思“山村中的大雪才刚刚停了下来,而我的酒意还未完全消减”,可概括为:大雪初停、酒意阑珊、喝酒作诗等;根据“溪山深处踏琼瑶”的意思“惬意地在这深山野溪旁踩踏着似玉的雪”,可概括为:溪山踏冰、深山踏冰等;根据“不嫌寒

19、气侵入骨”的意思“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可概括为:不惧严寒等;根据“贪看梅花过野桥”意思“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可概括为:野桥访梅、恋看野梅等;也可根据题目“刘伯川席上作”并综合诗意,概括为:席上赋诗、踏雪寻梅等。6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最后两句意为: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作者因为“贪看”梅花而“不嫌”天寒,表现了作者对冬日梅花盛开喜爱。作者跨过野桥,是为看那高洁的梅花,表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作者独过野桥,只身一人去赏梅花,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悠闲惬意。阅读国风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国风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

20、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逝:通“誓”。爰:乃,于是。7下列诗句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句是()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8结合全诗,说说你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逝”字的理解。【答案】7B8诗歌开头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

21、。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为挣脱压迫和剥削,决计采取反抗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向往乐土的情感。【解析】7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A.句意: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主人公对友人的殷切思念;B.句意:(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表现出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C.句意: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表现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的情感;D

22、.句意: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表现出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故选B。8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逝”,同“誓”,意为发誓,本句意思是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诗人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

23、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注】星桥,星津桥。游伎:歌女、舞女。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落梅:曲调名。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写节日欢快气氛。“火树银花”形容树茂花艳,“铁锁开”指正月十五铁锁打开,任人通行。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C整首诗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尾联叙写

24、了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D统观全诗词采华艳,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10纪晓岚评此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得神处尤在暗字。”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答案】9A10“暗”指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暗尘”指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突出灯光、月光明亮,进而突出节日热闹、欢腾的氛围。【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鉴赏。A.有误。“火树银花合”是指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并非表现树茂花艳;故选A。1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意思是:马蹄飞扬暗中

25、带起尘土,明月当空似乎在追随行人。“暗”指昏暗,没有光亮,与“明月”中的“明”相对。“暗尘”指在平常的夜间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尘土。在正月十五的夜晚却能够依稀可见,再联系第一句“火树银花合(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可知,正是因为灯光、月光明亮,“暗尘”才得以被看到,侧面(衬托)表现出节日热闹、欢腾。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下面是宋代徐昌图临江仙一词的上阕。请你选用使至塞上中两个恰当的意象,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结合所填意象,分析词人的情感。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_。回

26、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_远,寒日暮天红。词人表达的情感:_【答案】 蓬 雁 词人饮完饯行酒,踏上旅途,“飘蓬”衬托内心的愁苦、凄凉,“孤雁”体现内心的不舍与思念。【详解】本题考查对意象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找到使至塞上中的两个意象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徐昌图临江仙内容选择。使至塞上的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征蓬”和“归雁”两个意象,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

27、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游子身世浮沉之感和相思之愁自然涌上心头,正是暗写诗人的激愤和抑郁。根据徐昌图临江仙中由“飘”,可知,第一个空应填意象“蓬”,飘蓬:飘浮无定之意。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像飞蓬那样到处飘泊。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飘蓬”衬托内心的愁苦、凄凉;由“孤”和“远”可知,第二空应填意象“雁”,“淡云孤雁远”,词人像浮云一样飘流无依,像孤雁一样孑然影单,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孤雁”体现内心的不舍与思念。12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送杜少府之

28、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本诗颈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道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表现了诗人_。(2)请从炼字的角度,选择一个字赏析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答案】(1) 对偶、夸张 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2)示例:“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雄伟景象。“望”字把目光从掌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也暗示友人赴任之地的遥远。【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情感主旨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

29、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这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海内”“天涯”运用了夸张手法。同时,本句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也可看出,面对离别,作者没有伤感,而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2)本题考查炼字。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辅”,是护持、拱卫之意,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所拱卫

30、,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13小组成员在“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辑录了以下两首诗,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卡。【甲】明月楼唐杨汉公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注释】杨汉公:唐文宗太和八年(834)进士。因受党争牵连,外任湖州刺史,

31、受屈忧谗郁郁不乐。【乙】莫干山清周庆云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亲近诗文诗文中的风景”活动任务卡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上面两首诗歌充满画面感,都适合进行镜头拍摄,请你根据表格中景别的介绍,为两首诗分别选择合适的景别,并结合诗歌的具体画面说明理由。景别适合场景【甲】明月楼【乙】莫干山A远景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1)我选_项景别,因为:_(2)我选_项景别,因为:_B全景表现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情感和心理状态。C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32、赏析评点(3)请对【乙】诗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_【答案】 示例:A 诗人从登明月楼所望写起,庄严高耸的吴兴城楼像荡漾在溪水云天相接之中,彩绘华丽的游船往来溪中,门垂竹帘的屋舍林立溪上,处处相通。抬头遥望天上月亮,月光皎洁,玉楼与水面波光交相辉映,宛若水晶宫殿一般,场面开阔,气势宏大。或B:诗人从登明月楼所望写起,描绘了吴兴郡城的全貌。庄严高耸的吴兴城楼像荡漾在溪水云天相接之中,彩绘华丽的游船往来溪中。月光皎洁,玉楼与水面波光交相辉映,宛若水晶宫殿一般。诗人登明月楼而感到身在“玉楼”“水晶宫”,表达自己纯正洁白,不以贬谪外任牵怀的自信和豁达。 B 诗人着重展现莫干山全貌。山上楼阁耸立,参差挺立,

33、掩映在烟雾、丛林中。山中泉水汩汩流淌,飞瀑向下倾泻,十分壮观,四周的山色在青翠的竹林的层染下显得绿意盎然,表达诗人对莫干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飞”字尽显水流速度之快,给人以瀑布水花四溅、震耳欲聋之感,凸显山泉瀑布的动态,表达作者对瀑布的喜爱和赞叹之情。【详解】(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理解。【甲】诗首句“吴兴城阙水云中”从登明月楼所望写起,刻画了庄严高耸的吴兴城楼像荡漾在溪水云天相接之中,接着“画舫青帘处处通”描绘了彩绘华丽的游船往来溪中,门垂竹帘的屋舍林立溪上,处处相通,最后“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抬头遥望天上月亮,月光皎洁,玉楼与水面波光交相辉映,宛若水晶宫殿一般,场面开阔,气势宏

34、大。结合“景别”“B全景”是“表现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情感和心理状态”可知,是“全景”特征;如果抓住“吴兴城阙水云中”细节,从“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角度,从“远景”角度理解亦可。(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理解。【乙】诗“参差楼阁起高岗”写山上楼阁耸立,参差挺立,掩映在烟雾、丛林中,是从莫干山全貌全貌的角度入手来写的,直到“四周山色蘸幽篁”也是着眼于整体,结合“景别”“B全景”是“表现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情感和心理状态”可知,是“全景”特征。(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乙】诗画线句“百道泉源飞瀑布”意思是

35、:山上上百道泉眼里飞出许多瀑布。“飞”字给人以瀑布水花四溅的感觉,突出了水流速度之快,动态感十足,蕴含着作者对莫干山瀑布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4下面对诗作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一问一答,写出了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山脉连绵,高大雄伟的气势。B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C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出了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D全诗无“望”字,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周围。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

36、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4A15“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1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B.“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表述有误。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所以此处应为: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明暗不同;C.“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表述有误。第五句写云雾,第六句写飞鸟。所以应该是由静景到动景;D.“自近而远”表述有误。首联先写泰山全貌,颔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颈联写细望泰山的云雾和飞鸟,所以视角应该是由远及近;故选A。15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

37、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这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想要登上泰山之巅放眼四望的景象。“会当”意即“一定要”“终要”。这里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甲)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乙)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注释公元705年,诗人被贬,次年春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作于公元755年,此时诗

38、人已是迟暮之年,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甲乙两诗都表达了思乡情切。小文用数学符号“”、“”、“”来比较“不敢问”和“肠一断”的思乡情感程度,你认为下面哪个选项更合适?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诗歌内容阐述理由。A“不敢问”“肠一断”B“不敢问”“肠一断”C“不敢问”“肠一断”【答案】示例一:我选A。甲诗诗人被贬蛮荒,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捱过漫长的时间。“断”“复”二字写了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不知家人生死的处境,这是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

39、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诗人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示例二:我选B。诗人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杜鹃花开,子规啼鸣,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风烛晚年,飘泊异地的诗人,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一叫一回肠一断”,以至到了只要看到一回杜鹃花开,听到一声子规啼叫,诗人的愁肠

40、就断成一寸寸了。这让我想到了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样的天涯,同样的断肠。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乡愁已成切肤之痛,或许此生再也回不去,这样的乡愁已达到了顶峰。而甲诗中诗人还能走近家乡,还能看到乡人,甚至还能见上家人一面,而李白却是离家几千里,叶落难归根。示例三:我选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甲诗诗人虽与家乡咫尺之遥,但思乡的情切挡不住内心忧虑,害怕家人遭遇不测的恐惧心理,使诗人不敢面对现实,以致“情更劫”,“不敢问”乡人。思乡,在矛盾中更显深刻。乙诗诗人,沦落天涯,欲年老归根而不得,以至“一叫一回”都能“断肠”,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

41、融于一体,乡愁已成切肤之痛,或许此生再也回不去,这样的乡愁已达到了顶峰。一首重在心理刻画,一首运用夸张手法,两诗的思乡程度都是很深的,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同而已。【详解】考查对诗歌的鉴赏。从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阐述其理由即可。示例:选A。甲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

42、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

43、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选B。宣城见杜鹃花前两句感物起兴:在遥远的故乡,我曾听闻杜鹃鸟彻夜不停的哀鸣,如今在他乡宣城,我又见到了漫山红遍的杜鹃花。杜鹃,是鸟名也是花名,李太白在这里以杜鹃鸟和杜鹃花起兴:暮春之际,正是杜鹃高歌的时候,此时也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李白在宣城见到杜鹃花开时,忽然就想起了自己家乡杜鹃鸟的啼鸣声,由此勾起李白的思乡之情。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

44、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李白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一叫一回肠一断”,子规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也许回乡成了奢望。甲诗,诗人虽离家太久,却还能走进家乡。选C

45、。甲乙两首诗都是表达思乡主题的诗。甲诗,一个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宋之问却偏说“近乡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询问家人的消息,这岂非有点不合情理?“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乙诗,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李白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诗人写下此诗。“一叫一回肠一断”,用了三个叠词“一”,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之情。“一叫”,是指子规鸟那凄惨的叫声;“一回”,叫一次,就使人寸肠肝断,而子规鸟它会不停地叫,诗人的悲痛到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