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796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

2、式来应对。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

3、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材料二: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随着环境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非遗文化需要不断地调适自身,并寻找到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前,非遗文化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这种覆盖面大、传播面广、且有

4、很强用户基础的新兴媒介进行传播与传承,体现了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使得非遗文化在主体结构、形态样式与社区模式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体结构方面,非遗传承人、社区成员等原生主体的权力开始弱化,再加上部分原生主体文化自觉的缺乏,最终导致其主导地位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的短视频平台。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面的结果。社区模式

5、方面,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我们不反对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融合,也不反对短视频平台在展现非遗文化时展示商业价值,但也应该警惕新媒介文化对非遗文化的主体结构、形态样式及社区模式干预与重排所带来的问题。非遗文化因为对新媒介平台技术、资源及受众的依赖,只能不断调适自身来迎合新媒介文化。最终,非遗文化不断被变异、被解体、被丧失,甚至被同化入新媒介文化体系之中。而非遗文化逝去的部分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来接替其功能,极有可能造成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所以在主体结构方面,短视频平台

6、需要确立明确的非核心主体角色意识,即认识到自身仅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后援力量,自身的价值应该是非遗传播的辅助者,帮助非遗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更好地进行非遗实践。在形态样式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非遗在短视频平台视听觉化转向的发生,要求短视频作品在策划与制作中禁止过分包装、极致渲染的视听觉追求,而尽量真实、整体地展示非遗,或者由专业研究机构联合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内在的价值、意义,从而使非遗文化体系得到完整且原真的维系、传承和弘扬。在社区模式方面,可以开展相对应的非遗线下活动,从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非遗社区这一系统性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建设。总之,只有两种文化以平等且相

7、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才有可能让非遗文化从虚拟性重回现实性。(摘编自杨帆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基于短视频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变现象的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传统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关注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交织,兼顾物质与精神层面。B. “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形象地揭示“美可以无功利”的特征,同时提醒批评家要对当下文化有清醒认识。C. 虽然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发展,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D. 非遗文化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是非遗的核心主体,而短视频平台

8、的介入,往往使得他们发挥不了核心主导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文化批评模式已经很难加以应对。B. 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有时会使艺术评价先于艺术行为。C. 短视频平台虽然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为了功利过度包装等缺点。D. 由于非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3. 下列选项,最能证明材料二中“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 )A. 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B. 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C.

9、 文化部门录制民间艺人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皮影戏。D.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开发让游客亲身体验蓝染的旅游项目。4.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篆刻已逐渐被激光篆刻代替。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5. 如何运用媒介批评的观点评价当今非遗文化的传承?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信使铁凝四月的下午,空气清透,雾霾不在。街边的樱花忽然就盛开了,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在一个嘈杂的路口,车遇红灯。陆婧偏头看着窗外,眼光落在临街一间门脸不大的体育用品商店。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从店里出来,弯腰从地上拎起两摞半人高的鞋盒。陆婧瞬

10、间认出了这张脸:李花开!陆婧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开也来了北京。她丈夫,那个叫起子的也来了吧?陆婧心里加重着“也”字的分量。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也”,她心里玩味着这个字。三十多年前,陆婧和李花开是大学同学,也是闺蜜。李花开是当年系里的美人,常常爱犯轴脾气。她家在山区,穷。大二时,李花开的下铺丢了几张饭票,认定是李花开偷的。李花开激愤地绝食两天以示清白。第三天,同宿舍的陆婧强行背着李花开去了校医务室输葡萄糖。后来那同学在一本书里发现了那几张饭票。大学毕业后,陆婧和李花开同在一个名叫虽城的北方城市工作。那是她们共同的激情时代。先是李花开突然告诉陆婧她要结婚了,对方是她在虽城的远房亲

11、戚,有房,私房、独院儿。和李花开不同,陆婧家就在虽城,她工作后仍和父母同住。冬日的一个周末,陆婧随李花开去了她将要嫁进去的私房、独院。推开吱嘎作响的单扇榆木院门,眼前的院子只是一条狭窄的夹道。西屋窗下整齐地码着蜂窝煤,挨着蜂窝煤的,是被旧提花线毯盖着的大白菜,叫人嗅出过日子的烟火气。当年的陆婧是不屑于这类烟火气的,眼前的蜂窝煤、大白菜只让她相信,李花开真的要结婚了。出了那院子,李花开只问了一句,你说值吗?陆婧没有回答。几天后,一个消息震惊了她们:厂里一个女子,因为分房不公,寻死觅活。李花开说,房比命大么?陆婧说,房是命的一部分吧。李花开又问,你说值吗?她没有听见应答。很快,她就嫁给了那个远房亲

12、戚画彩蛋的起子。不久,陆婧也恋爱了。陆婧的恋爱像是一场无药可救的疟疾。对方名叫肖恩,是她父亲的大学同学,因工作耽误了婚姻,彼时已是北京一个文工团的业务团长。这是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无论是年龄的差异,还是空间的间隔。秘密恋爱固然秘密,却仿佛必得有一个可靠的人分享才更够秘密。几个月后,陆婧把李花开约到一家卤煮火烧小馆。她脸色潮红,嘴唇颤抖,十指交叠地扭绞着。她的讲述琐碎累赘而又宏大激昂,她顾自笑着,眼里有泪光,她觉得她的闺密也必将为她这不凡的倾诉所倾倒。李花开的嘴里却只是偶尔迸出一句:“我娘啊!”这是一个本身不含褒贬的感叹词,但在此刻,李花开喊出它来表达的是决不同意。两人争吵起来,昏天黑地。但李花

13、开到底让了步,她答应保密,还答应了陆婧的提议:肖恩写给陆婧的信从此寄往李家。那私房、独院,在陆婧看来最是安全。北京寄往虽城的平信隔天可到,陆婧一个星期至少两次去李花开家取信。有时李花开加班回家晚,在家的起子也会代替李花开把信送至陆婧手中。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起子请求陆婧那当局长的父亲调动工作,被拒绝。第二天,起子就把自己偷拍下的信的照片寄给了陆局长。盛怒之下,父亲把女儿轰出了家门。陆婧立刻把电话打到了李花开的厂里,那是一个悲愤加绝交的电话,一个鄙视的不容分说的电话。陆婧那一波又一波的语言风暴如耳光噼啪,痛打在电话那头的李花开脸上。陆婧只听见李花开一迭声叫着:“我娘啊!”又听见她“呕呕”了两声

14、,像在呕吐。陆婧摔了电话。又是四月的一个下午,太阳很好,雾霾不在。陆婧和李花开对坐在一间粥铺喝粥。“这几十年我常常想着要是看见你,第一句话到底怎么讲,千头万绪的。”李花开说。“是我摔了电话。”陆婧说。“我放下电话就去单位找你,哪儿都找不到你。”“先去了北京,后来出国了。算是闪婚吧。年前刚退休,业务荒疏大半。”陆婧以短信似的句子讲述了自己的三十多年。“你呢?”“离了。”李花开端起粥碗又放下。“就为我?”陆婧心有不安。“不是为你,是非离不可。做人要重信守约。”李花开的讲述也很简明,开始起子不离,让她替肚子里的孩子想想。她上了房,站在房顶逼他同意,不然就跳下去。他不松口,不信她会真的跳。刹那间她迈前

15、两步,眼一闭就跳了下去。陆婧的心像遭到突然坠落的重物的击打,一阵沉闷的钝痛。“你这是,轴得不要命啊。”陆婧竭力眨着眼往回憋着泪。李花开说:“有信使给鼓着劲。”“信使”两个字是陆婧的忌讳,那是旧年的伤口,可她们的会面又无论如何绕不过这两个字。李花开说:“其实你也是我的信使。我第一次把信送到你手上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了。到最后,没有那些事,没有你摔电话,我也下不了决心去奔真心想要的日子。”出了粥铺,陆婧意犹未尽地说:“那年我一气之下逃到北京,才知道偌大个北京不会安慰你的委屈。”“可偌大个北京能够包容你的委屈。”李花开接上陆婧的话。晚风吹拂着她略微倾斜的身体,那样子实在很飒。(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

16、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偶然的街头一瞥,陆婧即刻就认出了三十多年未见的李花开,只是此时的她对李花开腿跛了颇有幸灾乐祸之感。B. 小说中有人因男方有私房而决定嫁给他,有人因分房不公而寻死觅活,叙写出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房子心态。C. 小说中两次出现的“我娘啊”,不仅是李花开山村身份的体现,也都表现了她听到陆婧述说事情时内心的震惊和愤怒。D. 小说讲述了特殊年代的一段令两位朋友隔膜三十多年的人生变故,重在激发读者去思考人世的无常与情谊的脆弱。7. 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描写消失的雾霾、苦而甜的丁香等,既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也隐喻

17、陆婧经历沧桑后温暖而略带悲凉的心态。B. 李花开多次追问陆婧“你说值吗”,暗含了李花开当时对自己婚姻的不满,与后文“不是为你,是非离不可”句相照应。C. 小说叙事的“藏”与“露”设计巧妙,李花开的惨烈抗争一直藏而不露,直到两人相逢后才揭秘,增强了叙述的张力。D. 小说的叙述语言富有哲理,如“眼前的院子只是一条狭窄的夹道”“无药可救的疟疾”“北京不会安慰你的委屈”等。8. 小说中插叙李花开被误解偷饭票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9. 信使这篇小说能引发人们对人际交往的思考。你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交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18、(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

19、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

20、。论事考实,难可悉行。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注】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海岱:海指北海,岱指泰山。太祖:指曹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B. 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

21、令配食县社C. 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D. 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向他问礼。B. 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吏,也指超群出众。文中指孔融被任官。C. 庠序,商周时地方学校名,后泛指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谨庠序之教”。D. 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来警示民众。12. 下

22、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融幼时机智敏捷。他在拜访李膺时说孔李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得到众人称赞。B. 孔融主动藏匿哥哥的老朋友张俭,事情败露被捉后,与哥哥争死,由此名声大振。C. 孔融在任职期间面对因战乱造成残破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秩序。D. 孔融礼贤下士,非常器重高密的郑玄,与他一起谈论国事,商讨政令,并加以施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2)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14. 孔融身为“建安七子”之首却落得“弃市”下场,你认为他的被杀有哪些

23、自身原因?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梁先辈齐 己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注】梁先辈,即梁震,唐末进士,始终不接受官职,自号荆台隐士。齐己,晚唐诗僧。陈琳,东汉文学家。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慈恩塔下”“曲江边”点明两人交往的地点,“梦”则突出了他们深厚的情谊。B. 颔联中“与谁论此事”“何处觅同年”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对知音难觅的遗憾与失落。C. 颈联化用东汉文学家陈琳文采斐然而“甘前席

24、”的典故,高度称赞梁震的文学才能。D.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审视现实冷峻平和,抒怀兴感情意真挚,诗味与禅味相互渗透。16. 孙光宪在白莲集序中认为齐己的诗歌具有“平淡而意远”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_,_”,才称得上好学。(2)杜牧在阿房宫赋用“_”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_”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3)古人常在诗词中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用来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唐宋诗词中“_,_”。

25、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年。媒体用奥运圣火再次闪烁北京的精彩瞬间、中国航天员结束“太空出差”返回地球的激动场景等组成的海报,将过去一年人们的共同奋斗和拼搏铭刻在时间深处,定格为集体记忆。走进充满希望的2023年,每个人都将 ,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如果你是耕耘不辍的农民,可以辛勤播种,保障粮食安全;如果你是 的工人,可以追求卓越,争做大国工匠;如果你是奋勇争先的企业家,可以抢抓机遇,引领市场潮流;如果你是矢志创新的科研人员,可以潜

26、心钻研,实现科技跨越可见,国家发展已为每个人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提供了 的舞台,而每个人砥砺前行的奋斗、昂扬奋发的进取,又汇聚成时代洪流,推动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站在岁序更替的节点,让我们继续努力,在奋斗中定义未来,在拼搏中书写精彩,在人类的伟大时间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18. 请在文中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然界中有超过200种真菌会使用特殊的菌丝来捕获线虫。线虫捕食

27、菌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能产生菌丝作为捕食线虫的陷阱。虽说它的菌丝分化是自发发生的, ,仅需几个小时就能将陷阱搭建好。线虫捕食菌的捕食装置可分为两大类黏性陷阱和收缩环。黏性陷阱的部分或整个表面都被具有黏性的蘸丝覆盖,一旦体型小巧的线虫踏入陷阱,那么就被菌丝黏住无法脱身。 ,“真菌捕获器官”仍会附着在线虫身上并引发感染,导致线虫死亡。收缩环是一种由三个能向内膨胀的细胞构成的环状结构,当线虫不小心钻进这个环状结构时,线虫捕食菌会在极短的时间里, ,像套在脖子上的套索一样挤压线虫。一旦诱捕成功,线虫捕食菌就会用那细长的“穿透钉”来刺穿线虫的角质层,菌丝会分泌生物酶来分解线虫,并将营养物质送回自己体内。

28、科学家对这些微生物中的“超级恶棍”很感兴趣,正在探索把它们的特性运用到工业或农业中。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 如果你是科学家,准备如何将线虫捕食菌的特性运用到工业或农业上?试举一例,根据材料内容阐述其原理和产生的效果。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增长等特性。现在,“新赛道”含义进一步演化,可指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以及新的

29、努力、新的气象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

30、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

31、楔入社会的心理。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材料二: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

32、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随着环境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非遗文化需要不断地调适自身,并寻找到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前,非遗文化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这种覆盖面大、传播面广、且有很强用户基础的新兴媒介进行传播与传承,体现了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使得非遗文化在主体结构、形态样式与社区模式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体结构方面,非遗传承人、社区成员等原生主体的权力开始弱化,再加上部分原生主体文化自觉的缺乏,最终导致其主导地位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的短视频平台。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

33、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面的结果。社区模式方面,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我们不反对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融合,也不反对短视频平台在展现非遗文化时展示商业价值,但也应该警惕新媒介文化对非遗文化的主体结构、形态样式及社区模式干预与重排所带来的问题。非遗文化因为对新媒介平台技术、资源及受众的依赖,只能不断调适自身来迎合新媒介文化。最终,非遗文化

34、不断被变异、被解体、被丧失,甚至被同化入新媒介文化体系之中。而非遗文化逝去的部分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来接替其功能,极有可能造成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所以在主体结构方面,短视频平台需要确立明确的非核心主体角色意识,即认识到自身仅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后援力量,自身的价值应该是非遗传播的辅助者,帮助非遗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更好地进行非遗实践。在形态样式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非遗在短视频平台视听觉化转向的发生,要求短视频作品在策划与制作中禁止过分包装、极致渲染的视听觉追求,而尽量真实、整体地展示非遗,或者由专业研究机构联合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内在的价值、意义,从而使非遗文化体

35、系得到完整且原真的维系、传承和弘扬。在社区模式方面,可以开展相对应的非遗线下活动,从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非遗社区这一系统性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建设。总之,只有两种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才有可能让非遗文化从虚拟性重回现实性。(摘编自杨帆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基于短视频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变现象的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传统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关注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交织,兼顾物质与精神层面。B. “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形象地揭示“美可以无功利”的特征,同时提醒批评家要对当下文

36、化有清醒认识。C. 虽然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发展,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D. 非遗文化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是非遗的核心主体,而短视频平台的介入,往往使得他们发挥不了核心主导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文化批评模式已经很难加以应对。B. 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有时会使艺术评价先于艺术行为。C. 短视频平台虽然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为了功利过度包装等缺点。D. 由于非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3. 下列选项,最

37、能证明材料二中“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 )A. 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B. 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C. 文化部门录制民间艺人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皮影戏。D.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开发让游客亲身体验蓝染的旅游项目。4.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篆刻已逐渐被激光篆刻代替。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5. 如何运用媒介批评的观点评价当今非遗文化的传承?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 C 2. D 3. B 4. 激光篆刻拓展了艺术与欲望的表现领域,也扩展了资本的空间;激光篆刻打破了原有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格局,让传统

38、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渐衰微。 5. 运用新媒介创新非遗文化市场化运作的途径,助推非遗文化的传播;运用新媒介拓展非遗文化的表现领域,以适应当下文化发展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警惕非遗文化资本的运作,让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错误,根据原文“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可知,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只是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39、。D.“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错误,根据原文“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可知,原文没有体现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会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

40、面的结果”,可知,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主要是在短视频方面。A、C、D三项都不是短视频方式。B.“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是通过短视频去拍卖艺术作品。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篆刻拓展了艺术与欲望的表现领域,也扩展了资本的空间。根据原文“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篆刻打破了原有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格局,让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逐

41、渐衰微。【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知,运用新媒介创新非遗文化市场化运作的途径,助推非遗文化的传播。根据原文“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可知,运用新媒介拓展非遗文化的表现领域,以适应当下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原文“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

42、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可知,保持清醒的认识,警惕非遗文化资本的运作,让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信使铁凝四月的下午,空气清透,雾霾不在。街边的樱花忽然就盛开了,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在一个嘈杂的路口,车遇红灯。陆婧偏头看着窗外,眼光落在临街一间门脸不大的体育用

43、品商店。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从店里出来,弯腰从地上拎起两摞半人高的鞋盒。陆婧瞬间认出了这张脸:李花开!陆婧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开也来了北京。她丈夫,那个叫起子的也来了吧?陆婧心里加重着“也”字的分量。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也”,她心里玩味着这个字。三十多年前,陆婧和李花开是大学同学,也是闺蜜。李花开是当年系里的美人,常常爱犯轴脾气。她家在山区,穷。大二时,李花开的下铺丢了几张饭票,认定是李花开偷的。李花开激愤地绝食两天以示清白。第三天,同宿舍的陆婧强行背着李花开去了校医务室输葡萄糖。后来那同学在一本书里发现了那几张饭票。大学毕业后,陆婧和李花开同在一个名叫虽城的北方城市工作。那是

44、她们共同的激情时代。先是李花开突然告诉陆婧她要结婚了,对方是她在虽城的远房亲戚,有房,私房、独院儿。和李花开不同,陆婧家就在虽城,她工作后仍和父母同住。冬日的一个周末,陆婧随李花开去了她将要嫁进去的私房、独院。推开吱嘎作响的单扇榆木院门,眼前的院子只是一条狭窄的夹道。西屋窗下整齐地码着蜂窝煤,挨着蜂窝煤的,是被旧提花线毯盖着的大白菜,叫人嗅出过日子的烟火气。当年的陆婧是不屑于这类烟火气的,眼前的蜂窝煤、大白菜只让她相信,李花开真的要结婚了。出了那院子,李花开只问了一句,你说值吗?陆婧没有回答。几天后,一个消息震惊了她们:厂里一个女子,因为分房不公,寻死觅活。李花开说,房比命大么?陆婧说,房是命

45、的一部分吧。李花开又问,你说值吗?她没有听见应答。很快,她就嫁给了那个远房亲戚画彩蛋的起子。不久,陆婧也恋爱了。陆婧的恋爱像是一场无药可救的疟疾。对方名叫肖恩,是她父亲的大学同学,因工作耽误了婚姻,彼时已是北京一个文工团的业务团长。这是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无论是年龄的差异,还是空间的间隔。秘密恋爱固然秘密,却仿佛必得有一个可靠的人分享才更够秘密。几个月后,陆婧把李花开约到一家卤煮火烧小馆。她脸色潮红,嘴唇颤抖,十指交叠地扭绞着。她的讲述琐碎累赘而又宏大激昂,她顾自笑着,眼里有泪光,她觉得她的闺密也必将为她这不凡的倾诉所倾倒。李花开的嘴里却只是偶尔迸出一句:“我娘啊!”这是一个本身不含褒贬的感叹

46、词,但在此刻,李花开喊出它来表达的是决不同意。两人争吵起来,昏天黑地。但李花开到底让了步,她答应保密,还答应了陆婧的提议:肖恩写给陆婧的信从此寄往李家。那私房、独院,在陆婧看来最是安全。北京寄往虽城的平信隔天可到,陆婧一个星期至少两次去李花开家取信。有时李花开加班回家晚,在家的起子也会代替李花开把信送至陆婧手中。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起子请求陆婧那当局长的父亲调动工作,被拒绝。第二天,起子就把自己偷拍下的信的照片寄给了陆局长。盛怒之下,父亲把女儿轰出了家门。陆婧立刻把电话打到了李花开的厂里,那是一个悲愤加绝交的电话,一个鄙视的不容分说的电话。陆婧那一波又一波的语言风暴如耳光噼啪,痛打在电话那头

47、的李花开脸上。陆婧只听见李花开一迭声叫着:“我娘啊!”又听见她“呕呕”了两声,像在呕吐。陆婧摔了电话。又是四月的一个下午,太阳很好,雾霾不在。陆婧和李花开对坐在一间粥铺喝粥。“这几十年我常常想着要是看见你,第一句话到底怎么讲,千头万绪的。”李花开说。“是我摔了电话。”陆婧说。“我放下电话就去单位找你,哪儿都找不到你。”“先去了北京,后来出国了。算是闪婚吧。年前刚退休,业务荒疏大半。”陆婧以短信似的句子讲述了自己的三十多年。“你呢?”“离了。”李花开端起粥碗又放下。“就为我?”陆婧心有不安。“不是为你,是非离不可。做人要重信守约。”李花开的讲述也很简明,开始起子不离,让她替肚子里的孩子想想。她上了房,站在房顶逼他同意,不然就跳下去。他不松口,不信她会真的跳。刹那间她迈前两步,眼一闭就跳了下去。陆婧的心像遭到突然坠落的重物的击打,一阵沉闷的钝痛。“你这是,轴得不要命啊。”陆婧竭力眨着眼往回憋着泪。李花开说:“有信使给鼓着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