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759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一、选择题(共12分)1. 下列可以鉴别物质种类的物理量是()A. 压强B. 电阻C. 密度D. 质量2.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A. 质量B. 体积C. 密度D. 重力3. 如图所示,充电器向手机充电时提供的电压为() A. 5伏B. 100伏C. 220伏D. 240伏4. 如图甲所示是身高测量仪,测量者站在绝缘平台上能自动显示身高,其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A. 电流表示数显示身高,身高越高示数越大B. 电压表示数显示身高,身高越高示数越大C. 身高越高,R两端电压越小D. 身高越高,流过R的电流越小5.

2、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示数之比I甲I乙=25;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则R1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为()A. 25B. 23C. 52D. 326.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玻璃缸装满了水,水中分别漂浮着大、小两只玩具鸭。甲、乙两图中水对缸底的压强分别为和,缸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两只玩具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和,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 ,B. ,C. ,D. ,二、填空题(共18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7. 水银的密度为千克/米,它的含义是_水银的质量为千克,_实验利用水银测出大气压强的值约等于76_(填单位)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8. 压力是_作用于物体表面并指向物体表面的力。滑雪运动员利用宽大的滑雪板可在雪地上便捷的滑行,这是通过增大_达到_压强的目的。9. 如图所示,将一个试管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管口朝上,第二次管口朝下,两次试管浸没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发现橡皮膜都向管内凹陷,根据液体内部压强“_相同时,_,液体内部压强越大”的特点可知第_次橡皮膜向管内凹陷的程度更明显。10.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_来改变电阻的大小;若10秒内通过某变阻器的电荷量为10库,则通过该变阻器的电流大小为_安,此时其两端电压为6伏,则该变阻器的规格可能是_(选填“10欧0.5安”、“10欧2安”或“5欧1.5

4、安”)。1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存在一处断路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1)在干路串联一个电流表,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若_说明电阻R2断路;(2)请说明在电路中接入电压表能否判断故障:_。12. 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有一百多米,船要通过大坝可采取坐五级船闸的方式,三峡大坝的每一级船闸之间的水位差约20米,如图(a)所示。船闸是利用_原理工作的。如图(b)、(c)所示,多级船闸虽然比单级船闸结构更复杂,但使用更安全。请分析多级船闸比单级船闸更安全的原因:_。 三、作图题(共6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13. 如图所示,重为6牛的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请在

5、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14. 请在如图所示电路“”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电路组成串联电路。四、综合题(共34分)请根据要求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5. 体积为510-3米3,密度为6103千克/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求:(1)物体的质量m;(2)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16.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边长为0.1米。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若乙的底面积是甲的底面积的一半,且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乙放置于甲的上方,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17. 在图(a)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

6、的阻值为12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欧2安”字样,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b)所示。求:通过电阻的电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某位置时,两电表示数偏转角度恰好相同,求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18. 某小组同学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按照图中abcd所示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小组同学发现测出的结果(F1-F2)_(F3-F4)(选填“”、“=”、“0.5A所以“10欧2安” 的滑动变阻器符合要求。11. 如图所示电路中存在一处断路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1)在干路串联一个电流表,闭

7、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若_说明电阻R2断路;(2)请说明在电路中接入电压表能否判断故障:_。【答案】 . 电流表示数无变化 . 不能,在电路中接入电压表,无论R1还是R2断路,电压表均测电源电压,电压表的示数都不会发生变化【解析】【详解】(1)1在干路串联一个电流表,闭合开关,如果R2断路,则电流表测流过R1的电流,此时移动R2的滑片,电流变示数不改变;如果R1断路,电流表测流过R2的电流,移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改变。(2)2在电路中接入电压表,无论R1还是R2断路,电压表均测电源电压,电压表的示数都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电路中接入电压表不能判断故障位置。12. 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有一百

8、多米,船要通过大坝可采取坐五级船闸的方式,三峡大坝的每一级船闸之间的水位差约20米,如图(a)所示。船闸是利用_原理工作的。如图(b)、(c)所示,多级船闸虽然比单级船闸结构更复杂,但使用更安全。请分析多级船闸比单级船闸更安全的原因:_。【答案】 . 连通器 . 见解析【解析】【详解】1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所以,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2由图可知,多级船闸水的深度逐渐减小,对闸门的压强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减小,单级船闸的闸门承受水的压力较大。三、作图题(共6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13. 如图所

9、示,重为6牛的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答案】【解析】【详解】因为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由题可知,重力是6N,所以浮力大小是6N,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设定标度为3N,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图示如下图所示:14. 请在如图所示电路的“”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电路组成串联电路。【答案】【解析】【详解】两灯串联,则电流先后经过两个灯泡,上面的电表与两个灯泡并联,为电压表;下面的电表与右侧灯泡并联,为电压表,如下图四、综合题(共34分)请根据要求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5. 体积为510-3米3,密度为6103千克/米3

10、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求:(1)物体的质量m;(2)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答案】(1)30kg;(2)50N【解析】【详解】解:(1)物体的质量m=V=6103kg/m3510-3m3=30kg(2)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水gV排=水gV=1103kg/m310N/kg510-3m3=50N答:(1)物体的质量是30kg;(2)物体受到的浮力是50N。16.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边长为0.1米。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若乙的底面积是甲的底面积的一半,且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乙放置于甲的上方,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

11、强p甲。【答案】2000Pa;3000Pa【解析】【详解】解: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对水平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甲对水平面的压力为甲对地面的压强为甲乙单独放在水平面上,二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有乙的底面积是甲的底面积的一半,即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甲与地面接触面积的一半,即解得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将乙放在甲的上面,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它们的总重,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答:甲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17. 在图(a)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的阻值为12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欧2安”字样,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

12、b)所示。求:通过电阻的电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某位置时,两电表示数偏转角度恰好相同,求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答案】(1)1A;(2)24;(3)9.6【解析】【详解】解:(1)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2)定值电阻与变阻器关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上的电流。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1A,则电流表A1的示数应该大于1A。此时干路上的电流表按小量程读数,示数为0.5A,按大量程读数其示数为1.5A。故干路上电流为1.5A,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3)电流表两个量程中,最大测量值是5倍关系,即指针指在相同的位置上,不同量程中的示数是5倍关系。由两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

13、有定值电阻中的电流为1A保持不变,有解得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电路的总电阻为答:(1)定值电阻中的电流为1A;(2)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24;(3)此时总电阻为9.6。18. 某小组同学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按照图中abcd所示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小组同学发现测出的结果(F1-F2)_(F3-F4)(选填“”、“=”、“ . 小桶的水未能倒尽 . 能 . 不能【解析】【详解】(1)12前两个步骤中,测力计示数的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后两个步骤中测力计示数的差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应该等于它排

14、开水的重力。但是,我们选测完小桶和排开的水的总重,再把小桶的水倒出,测量空桶的重力。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把水完全倒出,小桶中水有残留,即我们测得的排开的水重偏小。故此操作过程中,浮力比排开的水重略大。(2)3物体未完全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小,但排开的水也少,物体受到的浮力还是排开的水重相等的。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一切浮力的大小计算,无论物体是一部分浸在液体中还是完全浸没。4当物体触碰到容器底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容器底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的差,前两个步骤中的测力计的示数差就不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就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了。19.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

15、要用天平测出物质的_,并测出相应的体积。实验还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_(选填字母A“得到普遍规律”或B“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某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若三种物质的体积相同,质量最大的是_物质;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是_物质。【答案】 . 质量 . A . 甲 . 乙丙【解析】【详解】12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并且测量它的体积;实验中多次测量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故A正确。34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同时,它们对应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质量最大的是甲物质;甲的体积为4cm3,对应的质量为8g,甲

16、的密度乙和丙的体积为6cm3,对应的质量为5g和3g,乙和丙的密度分别为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和丙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乙和丙能漂浮在水面上。20. 小朱和小赵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他们实验的过程如下:(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先将阻值未知的R1接入MN两点,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三组电流值和电压值,将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结合电路图和实验数据,他们是通过改变_实现多次测量的,请将表一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_(计算阻值精确到0.1欧)。两位同学还对测量方案进行了优化,即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除了能够实现多次测量外,还可以实现_;表一实验序号I(安)U(伏)R1(欧)_

17、10.141.410.010.020.302.99.730.545.510.2(2)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测量出其他三个未知电阻,得到四个电阻的阻值之后,再将其中任意两个电阻并联接在原电路MN两点上,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总电流和总电压,并用公式计算出对应的总电阻。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表二实验序号(欧)(欧)(欧)420.030.012.0520.010.06.7620.05.04.0710.05.03.3(3)分析实验序号4与5与6或6与7中、和的变化情况,得出初步结论:当并联电路_时,其总电阻会随另一支路上的电阻_;(4)通过交流实验数据,大家初步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或5或6

18、或7中的数据,比较与(或)的大小,得出定性结论:_;(5)经过多次计算和比较,最后大家对原表中每个电阻计算其倒数值,得到数据如表二最后三列所示。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或5或6或7中最后三列得到的各电阻倒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归纳得到它们间的定量关系结论是:_;表二实验序号(欧)(欧)(欧)(欧)(欧)(欧)420.030.012.00.050.030.08520.010.06.70.050100.15620.05.04.00.050.200.25710.05.03.30.100.200.30【答案】 . 电源电压 . 见解析 . 保护电路 . 一条支路上的电阻不变 . 见解析 . 见解析 . 见

19、解析【解析】【详解】(1)123由电路图和实验中的数据可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测量;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表一的空白部分是电阻的平均值R(欧);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可以保护电路。(3)45分析实验序号4与5与6数据,R并1不变,R并2减小,总电阻R总也减小;由6与7中数据可知,R并2不变,R并1减小,总电阻R总也减小;可以得到当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上的电阻不变时,其总电阻会随另一支路上的电阻减小而减小;(4)6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或5或6或7中的数据,并联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5)7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分电阻的倒数之和等于等效电阻的倒数,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物理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