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577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

2、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

3、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

4、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

5、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

6、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

7、,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B. 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鼓励守着“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躲进小楼成一统”,安静地、实实在在地改变世界。C. 材料一含蓄地批评了当今社会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批评了人们急功近

8、利的做法,号召人们积极追求超凡品质。D. 材料二指出,我国当下的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由大到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呼吁人们追求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但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工匠,体现了论证的客观性和严密性。B. 一流的技术很大程度上源于一流的心性,只有具备发自肺附的热爱、臻于至善的追求,才能获得巧夺天工的卓越。C. 工匠精神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是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暗藏着深的生命哲学和执着的人生信念。D. 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但当代社会丢失了“尚巧工”的传统,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3.

9、人人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作为一名中学生,工匠精神对你的学习要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 两则材料都围绕工匠精神进行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 B 2. D 3. 热爱学习。保持全身心投入,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要专心专注。内心笃实,具有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要有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的品格。要敢于创新。不可因循守旧,培养创新思维。 4. 材料一论述的内容比较宽泛,主要包括点明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还澄清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错误认识,最后号召人们践行工匠精神。材料二首先论述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然后从建设

10、制造强国和品牌强国两个方面,论述了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最后提出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的建议。【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就要鼓励躲进小楼成一统”错,材料二说的是“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但当代社会丢失了尚巧工的传统”错,根据原文“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可知,“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不能说明当代社会丢失了“尚巧工

11、”的传统。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可知,任何职业都需要我们敬业尽职,学习也一样,作为一名中学生也要敬业尽职,热爱学习,我们要在学习中脚踏实地、不断地提升自我。结合材料一“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可知,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也需要专心专注。结合材料一“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12、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可知,学习需要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结合材料一“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可知,学习需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五段,第一、二段为一个层次,根据“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13、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可知,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点明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第三段根据“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第四段根据“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五段根据“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

14、,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可知,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根据“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可知,首先指出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第二、三段是一个层次,根据“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可知,从建设制造强国和品牌强国两个方面,论述了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第四、五段为一个层次,根据“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

15、激励制度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可知,最后提出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的建议。综上分析,材料一主要论述了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还澄清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错误认识,最后号召人们践行工匠精神。材料二主要论述了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以及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最后提出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的建议。(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想念地坛史铁生(1)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2)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

16、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3)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4)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

17、”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5)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6)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7)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

18、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8)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这五个字吸引了我,契合了我的心意。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我愿意它不期然地有着如下两种意思: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零嘛,本来什么都没有;二是说,可凭白无故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跳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9)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

19、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10)这又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他凭什么让人害怕?他有一种天赋的诡诈只要把周围的孩子经常地排一排座次,他凭空地就有了权力。“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于是,欢欣者欢欣地追随他,苦闷者苦闷着还是去追随他。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

20、的恐惧或疑难,在原本干干净净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计谋;我记得我的第一个计谋,是阿谀。但恐惧并未因此消散,疑难却因此更加疑难。我还记得我抱着那只用于阿谀的破足球,抱着我破碎的计谋,在夕阳和晚风中回家的情景那又是一次写作的零度。零度,并不只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11)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

21、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12)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13)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有删节)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2、 本文语言“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不同于我与地坛的精雕细琢,细腻生动,体现了史铁生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B. 作者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在看似杂乱无序的字词句章中贯穿着作者的哲理感悟与伴随感悟生成的激情。C. 文章第(6)段灵活变换人称,转“我”为“他”,将自己作为观察和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直面自我,拷问灵魂的态度。D. 文中写到了“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与上文文坛排行榜现象呼应,引发后文关于写作的零度、获得生命的宁静的议论。6. 关于文中相关语句的解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土地,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表明我们应该放弃阿谀而回归心灵的宁静,超越荣华获得心灵

23、的自在。B. “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中“投靠”一词写尽了一个走投无路又不甘灭亡、来地坛寻求庇护和安慰的身心无措的形象。C. “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中“放弃”一词,表明作者面对生命的苦难时偶尔流露出消极避世思想。D.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指“我”的身体已经不再进入也不必进入地坛,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心中。7. 文章反复提及“写作的零度”,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理解的“写作的零度”指什么。8. “地坛”在史铁生生命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与地坛和想念地坛中,“地坛”对作者的意义又有不同,请比较分析。【答案】5. C 6. C 7. 写作应回归生命固有的恐惧和疑

24、难;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生命的意义;拒绝喧嚣与名利,放弃强权与阿谀。 8. (1)我与地坛中“地坛”对作者的意义:地坛对作者接纳、包容、抚慰。地坛虽破败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鼓舞着绝望中的作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敢于同命运抗争。地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触发了他看淡了生死。(2)想念地坛中“地坛”对作者的意义:地坛的安静使作者的心灵获得宁静,回归生命的本真。地坛的清风朗月让作者领悟到了看破死亡的淡定和从容。地坛的“放弃昔日荣华”启示作者远离强权与功利。【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C.“蕴含着作者直面自我,拷问灵魂的态度”错误,由第三段“总之把你所有

25、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和第六段“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可知,作者在此处只是在思考问题,平静心绪,“直面自我,拷问灵魂”说法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C.“表明作者面对生命的苦难时偶尔流露出消极避世思想”错误,结合后文“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可知,此处“放弃”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作者思考后归于平静。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文章在第八至十段反复提及“写作的零度”,可结合相关内容来概括作者理解的“写作的零度”。依据第八段“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跳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26、、第十段“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惧或疑难,但恐惧并未因此消散,疑难却因此更加疑难”可知,对生命的思考会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产生了恐惧,并且恐惧不消散,疑难会更加疑难,所以作者认为“写作的零度”是写作应回归生命固有的恐惧和疑难;由第八段“这五个字吸引了我,契合了我的心意。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我愿意它不期然地有着如下两种意思: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第十段“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可知,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作者投靠安

27、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表明作者认为“写作的零度”应是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生命的意义。依据第九段“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第十段“我记得我的第一个计谋,是阿谀。但恐惧并未因此消散,疑难却因此更加疑难那又是一次写作的零度”可知,倘写作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就已经加入喧嚣;阿谀的计谋并未消散恐惧,解决疑难,所以作者认为“写作的零度”应是拒绝喧嚣与名利,放弃强权与阿谀;【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1)我与地坛中“地坛”对作者的意义:“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

28、了”“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地坛对作者接纳、包容、抚慰;“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地坛虽破败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鼓舞着绝望中的作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敢于同命运抗争;“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地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触发了他看淡了生死。(2)想念地坛中“地坛”对作者的意义:“

29、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可见,地坛的安静使作者的心灵获得宁静,回归生命的本真;“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可见,地坛的清风朗月让作者领悟到了看破死亡的淡定、和从容;“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

30、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可见,地坛的“放弃昔日荣华”启示作者远离强权与功利。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31、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皇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数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

32、仆囿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迎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B.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C.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

33、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D.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仆,第一人称代词,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中的“余”相同,都有自谦的意思。B. 京师,指京城,与“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中的“京师”相同,都指古时“长安”。C. 假,借助,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的“假”相同,都强调要善于借助外力。D. 众人,指一般人,与“今之众人”(师说)中的“众人”相同,都指当时的士大夫。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借用“蜀犬

34、吠日”和“越犬吠雪”两个典故,讽刺了当时人们对拜师行为少见多怪,辱骂攻击的风气。B. 韩愈因反对“耻学于师”的时风而遭到攻击,以致被迫数次离开长安,因此柳宗元认为他是个狂人。C. 柳宗元虽然对韩愈的师道观是赞同的,但却缺乏韩愈直面对抗的勇气,无奈屈从了世俗的力量。D. 韦中立和师说中的李蟠都不顾流俗,不辞千里,敢于拜师,彰显了崇古慕贤、好学勇毅的优秀品格。1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3. 柳宗元拒绝韦中立拜师的理由有哪些?【答案】9. B 10. A 11. A 12. 如今韩愈已经把

35、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3. 柳宗元认为自己才能不济,难以做韦中立的老师;当时社会以做老师为耻,凡为师之人皆受责难;柳宗元主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为文之道。【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独韩愈奋不顾流俗”,“流俗”是“顾”的宾语,其后应断开;“犯笑侮”,“笑侮

36、”作“犯”的宾语,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D;“群怪聚骂”“指目牵引”并列短语,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仆道不笃”,句意:我的道德修养不深。“余嘉其能行古道”,句意:我赞许他能遵循古代传下来的正道。B.“都指古时长安”错误。登泰山记中的“京师”应是北京。句意: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C.“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的假相同”错误。“假令有取”的“假”,即使;句意:即使有可取的。“善假于物也”的“假”,借助;句意:(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都指当时的士大夫”错误。本文中的“众人”是一般人,不是当时的士大夫。“为

37、众人师且不敢”的“众人”,指一般人;句意: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今之众人”的“众人”,一般人,指当时的士大夫;句意:现在的一般人。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因此柳宗元认为他是个狂人”错误。由原文“愈以是得狂名”可知,不是柳宗元认为他是个狂人,是世人认为。C.“但却缺乏韩愈直面对抗的勇气,无奈屈从了世俗的力量”错误。柳宗元以韩愈为师之例,是为了说明“流俗不问是非,见怪即吠,倘若独为众所不为之事,必然招致厄运”,并没有屈从世俗之意,选项无中生有。D.“都不顾流俗,不辞千里,敢于拜师”错误。师说中的李蟠没有“不顾流俗,不辞千里”。故选A。【12题详

38、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以为”,把当作;“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您;“病”,指责、辱骂。“无”,无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可知,柳宗元认为自己没有值得学习的东西,难以做韦中立的老师。由“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数目,以召闹取怒乎?”可知,柳宗元以韩愈为师之例,说明:时社会以做老师为耻,凡为师之人皆受责难。由“假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囿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可知,柳宗元主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为文之道

39、。参考译文: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

40、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遇到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

41、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哪些,扬弃哪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

42、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您以前想要看看我的文章,我已经全部陈列给您了,这并不是以此向您炫耀自己,只是姑且想要看看,从您的神情态度上反映出我的文章的确是好是坏。现在您的来信,说的话都对我过奖了。您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是特别喜欢我的文章,所以才这样说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渡黄河谢榛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世,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注】大梁:开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交代了地点、时间,描绘了诗人在旭日初升的早晨,路经开封,欲渡黄河的

43、情景,入笔即视野开阔,气象非凡。B. 诗人抚剑慨叹身世飘零,但行船的轻快又令诗人暂时忘记了人生的挫折,转而享受暂时的欢悦畅快。C. 尾联宕开一笔,将其微妙的心境,化作一片浑茫悠远、空灵虚幻的境界,留下深广的情感空间,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D. 此诗精深雄丽、意蕴深涵,情怀旷驰,意境浑然,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凶险的厌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15. 沈德潜认为:“颔联中翻字、扫字,得少陵诗眼法。”请结合诗句试做赏析。【答案】14. D 15. “翻”字状出阳光下河流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扫”字则写出了风的强劲,二字又分别与句末的“动”、“平”相呼应。风助水势,水借风威,既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劲,又突出

44、了黄河的汹涌澎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凶险的厌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错误。一个“嗟”字道出了他被弃置后的悲凉,但行船的轻快又令诗人暂时忘记了人生的挫折,表达了享受暂时的欢悦畅快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先解释字的含义,“翻”字写出阳光下河流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扫”字则写出了风的强劲。再放到句子里面理解,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上句写天空,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下句写河滩,晨风阵阵轻柔拂面。二字又分别与句末的“动”、“平”相呼应,风助水势,水借风威,“

45、翻”和“扫”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两句相对,构成了一个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既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劲,又突出了黄河的汹涌澎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越陌度阡,_。(短歌行)(2)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3)千岩万转路不定,_。梦游天姥吟留别(4)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5)人生如梦,_。(念奴娇赤壁怀古)(6)_,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7)_,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8)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寻寻觅觅)【答案】 . 枉用相存 . 暧暧远人村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别有幽愁暗恨

46、生 . 一尊还酹江月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还顾望旧乡 . 满地黄花堆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暧暧、倚、暝、幽、尊、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3分)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山东姑娘刘薇不顾家人反对,留在了上海工作。刘薇暂时离开了以_关系为主的家乡,到了_关系显著的异乡工作。从此,她与同事、朋友的相处交往,也逐渐过渡到主要体现法理社会的_关系,日常交往、会客吃饭很自然地习惯了AA制,礼俗社会的那种默契意会式的礼尚往来的一套似乎渐渐淡忘了。甚至,与同事的交往也习惯于微信、qq等借助_的社会交往方式。根据对乡土中国中相关概念的理解,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血缘 地缘 契约 文字B. 地缘 人缘 契约 科技C. 血缘 地缘 平等 科技D. 地缘 人缘 平等 文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能力和辨近义词的能力。第一空,血缘,泛指因血缘和姻缘联系而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地缘,是商业社会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契约的进行要有法律。文中是讲家乡的主要人际关系,应选用“血缘”。第二空,人缘,指与其他人的关系。此处是说与“家乡”相对的“异地”,人与人的关系就应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