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504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南宁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语文之旅(共29分)(一)品四季之乐自然之景,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春天的雨,多情而娇媚,驱走冬日,复苏万物;夏天的雨,热烈而粗gung(),大地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吸收了无尽的暑气;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它既不倾盆瓢泼,所以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冬天的雨,没有北风那样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1. 以上是宾小阳同学参加班级“跟着书本去旅行”活动后随机摘录的一段文字,他对文段中的两个词语把握不准,通过查阅字典,他弄懂了“gung”相应

2、的汉字是_,“莅”的读音是_。2. 结合文段内容补全对话。黎小塘同学: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加点的语句可以用本学期学过两个成语替换,这两个成语按顺序分别是:_ _。语文学习还要注意每个词语的词性,“浇灌”的词性是_。宾小阳同学谢谢赐教,我又重新读了这段话,发现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毛病。正确的表述应为:_。黎小塘同学语文学习应当相互交流,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古代一些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刚刚你说的“谢谢赐教”中“赐教”就是一个敬辞,我还知道的敬辞有_(填一个),“家父”“家君”的意思是_。3. 下面这段文字是“多彩四季”主题

3、活动主持人的一段台词,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春、秋两季有代表性的景物,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在横线上仿写两句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语句。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 _,_,_;冬天落雪如花,闲云漫步,是生命的恬静。【答案】1. 犷 l2. 美不胜收 咄咄逼人 动词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 示例:惠顾 垂询 高见(填入一个敬辞即可) 谦称自己的父亲3. 示例:春天杏花如雨 莺歌燕舞 是生命的跃动 秋天稻谷如山 朗月传情 是生命的的纯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

4、音字形。粗犷(c gung ):粗鲁强横;粗率豪放。可形容人的性格特征,也可以形容地方的环境风俗面貌。莅临(l ln):来到,来临。【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欣赏不过来。近义词是目不暇接。咄咄逼人:形容是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浇灌:指浇水,灌溉;故是动词。关联词搭配不当,原句想要表达的否定前面的,肯定后面的,故应用“既不也不”的关联词组。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

5、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外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家父”“家君”均在对他人谦称自己父亲时使用。【3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根据已给参照的句子“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可知,仿写的格式为“春天(或)秋天+四字词

6、语+四字词语+是生命的”,且写不同的季节时,要根据本季节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形容词。示例:春天,细雨润物,百花争艳,是生命的复苏。秋天,天高气爽,硕果累累,是生命的丰满。(二)结君子之交4.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走进了新学校,认识了新同学,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有四项任务请你参与其中。(1)任务一:七年级(1)班班委决定11月5日下午3点在教室举行“交友之道”的主题班会,邀请本班语文老师李老师参加,请你代班委拟写一张邀请函。邀请函(2)任务二:成功的活动离不开设计合理的活动项目。班委集思广益,请你参照活动项目一,紧扣活动主题,帮他们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要求

7、字数相同,结构一致。活动项目一:介绍班级好友;活动项目二:_;活动项目三:_。(3)任务三:班级教室需要张贴一幅对联,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四个短语组合成一幅对联。患难岁寒见真情知松柏上联:_ 下联:_(4)任务四:古人交友,有许多言简意赅的习惯用语,宾小阳收集了一些,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请你帮他找出来。( )A. 君子之交:出自“君子之交淡若水”,指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B.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C. 管鲍之交: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D. 竹马之交:出自李白诗句“郎骑竹马来”竹子和马形影不离,指利

8、益相关的朋友。【答案】(1)示例:邀请函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我们班委将于11月5日下午3点在教室举行“交友之道”的主题班会,特邀老师您参加,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指导。七年级(1)班委2022年11月5日(2) 示例:畅谈交友之道 示例:诵读交友名言示例:讲述交友故事(3) 上联:岁寒知松柏 下联:患难见真情(4)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邀请函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构成:(一)标题在首行中间“邀请函”;(二)称呼要顶格写出被邀请者(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名称。(三)正文要写清活动内容地点。(四)结尾要写上礼节性问候语或恭候语,如“请您届时出席指导”等。(五)落款

9、署上邀请者的名称和发函日期。本次活动主题是“交友之道”,举办方是七年级(1)班,邀请对象是本班语文老师李老师,活动时间和地点分别是11月5日下午3点,教室。示例:邀请函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我班将于11月5日下午3点在教室举行“交友之道”的主题班会,特邀老师您参加,希望您可以莅临指导。七年级(1)班委2022年11月5日【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活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联系活动项目一“介绍班级好友”可知,活动名应为动宾短语,注意字数要一致。示例:分享交友故事;

10、谈论交友之道。【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特点是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对应,词性相同,仄起平收(上联尾字声调为仄声,即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尾字声调为平声即第一声或第二声)。根据字数对应的要求可知,“患难”与“岁寒”对应,“见真情(动宾短语)”与“知松柏(动宾短语)”对应。应将“岁寒”与“知松柏”,“患难”与“见真情”;借寒冷之时能够体现松柏的本性,来表现在患难之时能够体现友谊之真(真挚)。“柏”为三声,为仄声,故“岁寒知松柏”应为上联;“情”为二声,为平声,故“患难见真情”为下联。【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竹马之交”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

11、嫌猜。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故选D。(三)寻诗文之情5.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言情,歌咏志,宾小阳同学将所学的诗歌整理记录成如下表格,请你帮忙完善。主题归类诗文名句提示出处思念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_。通过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抒发对友人的同情和关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_,思君不见下渝州。衬托诗人复杂的情感,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李白蕴含理趣_,_。逝去的一切如河水一样,昼夜不停,任何人无法改变。论语十二章_,_。运用拟人及对偶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蕴含哲理。次北固山下王湾景中含情_,_。古道西风瘦马。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渲染凄清氛围。天净沙秋思马致远_,_

12、。比喻,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由视觉形象引动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答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郎、溪、生、藤、鸦、烽”等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读书之乐(41分)(一)古诗文阅读(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13、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 下面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开篇点题,“东临碣石”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皆由“观”字展开。B.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突出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欣欣向荣之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C.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由动转静,展现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D. 本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7.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你从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内容情感赏析这个句子。【答案】6. C7. “日

14、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的海景与内心的志向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没有“些许落寞之情”。C项“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理解不当;故选C。【

15、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和情感的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16、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追字溯源,寻词问义材料一欣,形声字。说文解字:“欣,笑喜也。从欠,斤声。”欣、忻、诉、昕,并当为一字之分化,为同源字,并有喜乐之义。材料二信,会意字。说文解字:“诚也,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8.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推测出“公欣然曰”中“欣”意思是_,“则是无信”中“信”的意思是_。9

17、.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学会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方法文言词句示例及注解加点词意义成语联想法俄而雪骤暴风骤雨(1) _查阅字典法去后乃至是 连词。于是 文言副词。竟副词。才 文言人称代词。你;你的(2) _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 友人惭,下车引之。11.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和兄女都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更好?我选:_,我的理解是_。12. 世说新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然而,两则故事都体现着良好的家教和家风。选其中一则分析古人家庭的“家教和家风”。【答案】8. 喜悦、高兴 诚信 信用9. 急、猛 副词。

18、才 (或填 )10. (1)就是谢太傅的兄长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友人惭愧,下车拉元芳的手。11. 示例1:我选“未若柳絮因风起”, 我的理解是“柳絮”是轻盈的,它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姿,以“柳絮”为喻,形神兼备。示例2:我选“撒盐空中差可拟”,我的理解是它更能真切地描摹出当时的场景,因为文中说到 “雪骤”,大雪下得急密,雪粒状下落与“撒盐空中”相似。12. 示例:“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体现谢太傅重视家教的文化氛围和把玩诗句的雅兴;“公欣然”和“大笑乐”,体现谢太傅与小辈们亲密无间的情感和温馨和谐的家风。【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公欣然曰”句意

19、:太傅高兴地说欣:喜悦、高兴;“则是无信”句意:就是不讲信用。信:诚信、信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暴风骤雨:意为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猛;去后乃至: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副词,才。【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即:是;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2)惭:感到惭愧;

20、引:拉,要和元方握手。【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撒盐空中”好,也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如果认为“撒盐空中”好,可以从形似上进行分析,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如果认为“柳絮因风起”,可以从神似上进行分析,“柳絮因风起”除了说明颜色,还比喻了雪纷飞的感觉,构成了一幅灵动的雪花翻飞图。示例一:“撒盐空中”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比喻贴近生活,更好理解,让人有共鸣。示例二:“柳絮因风起”好。因为鹅毛大雪时候雪花是轻盈的,柳絮飘飞的形态与雪花更接近,而且这个比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充满了意境美。【12

21、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家人谈论义理,体现了谢太傅重视家庭的文化氛围,有良好的家教;“公欣然”“公大笑乐”体现了其乐融融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和谐的家风。“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体现了陈太丘言而有信,陈太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元方要言而有信,陈太丘身体力行,元方耳濡目染,这体现了良好的家风;“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七岁的元方反驳友人有理有据,使友人“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展现了自己的教养,体现了其家庭有良好的家教。【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

22、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

23、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三)名著阅读。(8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的一部散文集。这本散文集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回味他温馨的回忆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理性的批判思想。13. 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便合上了书本,仍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悟,完成下列表格。角度内容篇名温馨的回忆A_是鲁迅童年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和花草为伴,与虫儿为伍。油蛉与蟋蟀的浅唱低吟再加上风儿的伴奏构成一曲动听的交响

24、乐,后来他到的三味书屋读书,他遇到了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B_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性的批判记叙“我”儿时要去看迎神赛会,当时“我”的心情 C_;但在被父亲强迫背诵完鉴略后,“我”的心情也因此发生了逆转。五猖会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D_【答案】 A百草园 B寿镜吾 C无比兴奋 D父亲的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性散文的代表作,被收入朝花夕拾。该文采用白描手法,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

25、”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寿镜吾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故A为百草园;B为寿镜吾;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

26、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故C为兴奋;通过“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等,可知选自“父亲的病”;父亲的病是文学家鲁迅创作的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使用讽刺的笔调描写出庸医误人,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表达了对名医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故D为父亲的病。14.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27、。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

28、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1)请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说一说当时在仙台医专读书的鲁迅的意见有了什么变化?(2)请你简述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做出的人生抉择的原因,并说一说鲁迅先生的选择给你的启示。【答案】(1)弃医从文(2)匿名信事件。或: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侮辱,使他体会到弱国弱民的屈辱。看电影事件。或:看到

29、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启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希望结合起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根据藤野先生原文可知,鲁迅去日本求学是学医的,而根据第段“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可知,鲁迅将要离开仙台,不再学医;根据原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可知,鲁迅回国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因此,鲁迅的变化是“弃医从文”。【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

30、著的概括和启示,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叙述了自己思想的转变。鲁迅初到日本,打算学医,治病救人。因为见到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实在令他失望,所以选择到偏远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根据第段“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可知,在仙台,鲁迅发生匿名信事件,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强烈地感到弱国子民的自卑。根据第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第段“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可知,看电影事件使

31、鲁迅从日俄战争中杀中国人的场景中敏感地意识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他感到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的劣根,这劣根是非得靠文学才能医治的顽疾,所以决定弃医从文。启示示例:鲁迅先生理想的确定,启示我们在确定理想,或人生路上的选择时,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舍弃个人的小我利益。要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不能错失良机,也不要误入歧途。(四)现代文阅读(13分)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2、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

33、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34、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5. 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以“散步”为线索,记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景,文章一波三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事件过程的梳理。时间:初春的某天 地点:南方的田野 人物:一家四口,祖孙三代起因:春天来了,“我”劝母外出散步,她同意了出现分歧:解决分歧:结局: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16. 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在散步中都展示了出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在A.B.C处各补充一个体现人物性格的四字词语。17. 反复朗读,写下你的发现。(1)宾小阳在朗读过程中遗漏了几个字,黎小塘认为,这样一来,与原文的表达效果不同了,你是如何

35、看这个问题,帮忙分析一下。原文: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宾小阳: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来了。(2)宾小阳收集了下面几个句子,他发现这些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共同之处,请你从句式的特点说一说其作用。有的浓,有的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18. 结合全文阅读,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

36、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5. (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2)“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走小路。16. A孝顺善良(孝敬老人) B温柔贤惠 C慈爱亲切(善解人意)17. (1)朗读漏了“太迟了”“总算”两个词语,表达效果不一样。“太迟了”重复强调了今年春天来得迟,表现了作者对年迈母亲的担心。“总算”写出了“我”对春天急切盼望的心情及最终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2)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构成对称,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18. 字面意思: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恐怕哪一步有闪失。实则写中年人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暗示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感。【解析】【1

37、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第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可知,分歧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根据第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第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可知,解决方法是:我想顺从母亲走大路,而母亲却依从儿子走小路。【1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第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可知,我想要顺从母亲走大路,并且在危险的地方背起母亲,可见“我”是孝敬父母的;根据第

38、段“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第段“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可知,妻子在外听从我的安排,并且对儿子疼爱有加,可见妻子是温柔贤惠的;根据第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可知,母亲为了迁就孙子,走小路,可见母亲慈祥、善解人意。【17题详解】(1)本题考查析字。原文和宾小阳的朗读对比可知,宾小阳漏读了“太迟了”“总算”两个词。“太迟了”在本文中的含义是指今年的春天来迟了,说明冬天长,但有一些老人挺不过冬天,母亲年迈,由此表现出了作者对于母亲身体的担心;“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这里指“我”期盼的春天终于来了,体现了我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而春天总算来

39、了,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表现了我为母亲身体安康而庆幸的心情。(2)本题考查句式的特点及作用。“有的,有的”,“我的母亲;我的儿子”,“母亲虽然;儿子虽然”,观察可知,句子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在形式上:句子有对称美,相互映衬,饶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能高度概括要表达的内容,凝练集中。【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这句子含义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主题思想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该句子表面上的意思,再去挖掘句子的含义。根据“慢慢地”“稳稳地”“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知,句子表面上的意思是指,“我”和妻子都小心翼翼的背着自己背上的人,怕摔伤自己的亲人,对于我们来说亲人就是全世界;可实际上“我”和妻子身

40、上背的不光是母亲和儿子,还有责任,背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使命感,是作为中年人肩负着对家庭社会严肃认真的态度。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三、写作发现之眼(50分)19. 作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灵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向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

41、以“有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套作,不抄袭。(2)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3)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答案】参考例文有你真好一花一世界,一时一追寻,一曲一长叹,一生为一人。那种拥有过却又不曾拥有的感觉,就像我和你相聚过的时光,无声无息地从指缝中溜走,不曾感受到你的离开,但记忆中的那些温暖,就如同你一般,总有一种美妙的味道,回想着过去的点滴,只感觉到有你真好。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那天我们有如往常一样,相伴放学回家。你看着校园门口一簇簇鲜红的三角梅对我说:“我告诉你我特别喜欢玫瑰,你看它娇艳欲滴,身上却又带着坚硬的刺,就像一个小姑

42、娘或许有着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但好好为她浇灌养护时就会发现她其实也是一个可爱的需要被保护的。你呢?你喜欢什么花?”我想了一下对她说:“向日葵,因为无论它多么沮丧,生长的地方多么贫瘠,它都会面朝阳光,灿烂开放。”话音刚落你就说:“那等我们长大后,一起去看遍地的向日葵,一起去小王子的玫瑰花园。”是啊,一朵花,也拥有只属于它的世界,我们约定去看那片花海,那一片充满着梦的花海。或许这只是一个约定,却因为你的存在变得独一无二。你就像一个指南针,给了我正确的方向,我们正在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周末,你去跳舞,我去弹琴。枯燥无味的练习和很难突破的瓶颈都使我们望而却步。我看着老师跳动在琴键上的绚烂指法,不禁心

43、头一紧。正式开始练习后我几乎没有一段能弹完整。老师对我的失望能立刻从表情上看出。课后,不出意料老师布置的作业又会是四个小时的练习。你原来是学拉丁舞的,这次老师要求的却是一段街舞,原来就没有自信的你在老师的高强度训练下也坚持不下去了。你在电话那头的我诉说着委屈,我在电话的这头对你倾诉一天的烦恼。我们就像是个树洞,悄悄地吐露成长的烦恼和美梦。你就像太阳,给了我方向,我就是那向日葵,面朝阳光努力生长,随风飘荡。我们都说要作对方的底气,无论多么坎坷,依旧相互扶持,因为有你我,我和世界温暖相拥。这是一段写给自己的回忆,同时也是写给你的一段记忆。如果没记错,我还没有面对面告诉过你,遇到你我真的很幸福,生活

44、也多了很多美好的记忆,这时只想对你说,有你真好!【解析】【详解】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写记叙文。题目导语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所以选材难度不大,太多的事情和人让我们感觉到“真好”。“真好”表达的是认可并欣赏的情感,包含着“快乐”、“感动”、“幸福”的意义,所以构思的时候,要将“好”的内涵发掘出来,写出我们感受到的幸福、快乐、感动等。通过我们的叙述,表达心中美好的感觉,就是作文立意的中心。作文补填题目的内容可以是人、物、情等。从人的角度补题,如有朋友真好;有老师真好等;从物的角度补题,如有书相伴真好;有阳光的日子真好,有足球真好等;从细节的角度补题,如有夜读真好;有梦想真好;有思念真好等;从对象主题的角度补题,如有亲情真好;有成功真好等。“真好”意味着给你带来快乐、感动,陪你度过生命中很难忘的时光,或者教会你某些道理让你受益匪浅选取具有个性特点的新鲜素材,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要选取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情来写,只有写出具有个性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并从中生发出富有哲理的感悟,升华“真好”这一文旨,才能够成功“出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