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50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轻轻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在动人的文字中感悟世间的真情,感慨万千。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莫怀威一家人解决散步途中的分时,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印象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美好神秘,寄托着鲁迅对童年的留恋。海伦凯勒在逆境中不断奋进,开启了然不同的人生之旅。(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感慨(ki) 骨髓(su) 确凿(zo)B. 感慨(ki) 骨髓(su) 确凿(zu)C. 感慨(ki) 骨髓

2、(su) 确凿(zo)D. 感慨(ki) 骨髓(su) 确凿(zu)(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诀 岐 截B. 诀 歧 截C. 决 歧 孑D. 决 岐 孑【答案】(1)C(2)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感慨:有所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慨,读作ki;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比喻精华的地方。髓,读作su;确凿:非常确实。凿,读作zo;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诀别:告别;离别(多指不易再见面的);分歧:不一致;有差异;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故选B。2. 读古典作品,应了解古人的称呼。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示谦称的一项是( )

3、A.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C.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D.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谦词敬词。A句意是,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在此“子”是指“孔子”;B句意是,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家君”对他人谦称自己父亲时使用,为谦称;C句意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君”敬称对方,您,为尊称;D句意是,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尊君”尊称对方父亲时使用,为尊称;故选B。3.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4、A. 2022年度网络流行用语是“双减”“绝绝子”“躺平,等榜上有名。(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B. 愉快快乐 热忱热情 荒凉繁华(解说:这三组词语都是同义词。)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解说:句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有引用、夸张)D. 面对疫情,白衣战士们慷慨出征亲赴疫区,还有很多人慷慨解囊,出钱出物资支持抗疫。(解说:句中两处的“慷慨”在语境中的词义不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解说不正确。这句话语病是句式杂糅,应删掉“,等榜上有名”,而非“没有语病”;B.解说不正确。“愉快快乐”“热忱热情”两组是同义词,“荒凉繁华”是反义词,而非“

5、这三组词语都是同义词”;C.解说不正确。“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故选D。4. 古诗文默写(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_,_。(2)古诗中的地名隐含着无限情思。“夜发清溪向三峡,_”(峨眉山月歌),地点转换中思念油然而生:“杨花落尽子规啼,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隐含诗人满腹的担忧;“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透露物是人非的感伤;“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催发征人思乡的愁绪;“_,_”马致远一曲天净沙让“天涯”成为游子心中无限忧伤的远方。【答案】 择其善者而从

6、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思君不见下渝州 闻道龙标过五溪 岐王宅里寻常见 不知何处吹芦管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择、州、道、岐、芦、肠、涯”等字的正确书写。5. 名著阅读。“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选文中“她”指的是谁?

7、“别人不肯做,或不能的事”具体指什么事?结合原文说一说,作者对“她”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文中“她”指阿长;事情指的是阿长为鲁迅买来山海经;儿时的鲁迅对阿长的愚昧无知、不拘小节是不耐烦、不大佩服、讨厌的,对阿长踩死了“我”的隐鼠是厌恶、憎恶的,对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是敬意的,阿长死后“我”对她是尊敬、感激和怀念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

8、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第一问:根据选文“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可知,选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她是阿长(或长妈妈)。第二问:根据选文“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果然都在内”,结合原著上文可知,事情指的是阿长为鲁迅买来山海经;第三问:根据选文“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结合原著上文可知,作者对“她”的

9、态度由原先对阿长的愚昧无知、不拘小节的不耐烦、不大佩服、讨厌,以及长踩死了“我”的隐鼠的厌恶、憎恶,转变为尊敬、感激和怀念。6. 综合性学习。进入中学,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班里要围绕“交友之道”开展一次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参考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示例:“论友谊”主题演讲比赛。(2)班委会计划邀请王校长参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以班委会名义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尊敬的王校长:您好!我班打算在11月7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交友之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务必参加!七年级(二)班班委202

10、2年11月5日(3)阅读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交友之道”的理解。【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材料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群书治要孔子家语)(4)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示例一:“朋友,你好”主题黑板报展示。示例二:“我最好的朋友”主题作文大赛。示例

11、三:“网络交友利弊谈”辩论赛(2)“打算在”是口语,应改为“拟于”“计划在”。“务必”语气太强硬,应该改为 “我们期待您的到来”(3)要与德行高尚的人交朋友;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4)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 好,容易上当受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活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

12、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要结合主题具体设计。注意题干,围绕“交友之道”开展系列活动,联系示例“论友谊主题演讲比赛”可知,活动形式应符合“活动名形式”的格式;如:“友情诗文”主题吟诵比赛,“交友典故”主题班会。【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打算在”是日常交流中口语化的表达,在拟写邀请函时应用书面语表达,可将其改为“拟于”“计划在”“计划于”等。“务必”有“一定、必须”的意思,含有命令的语气,不适合在班委邀请校长时使用,可将“请务必参加”改为“欢迎您莅临指导”。【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13、。材料一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管宁面不改色,华歆“见金起意”,管宁、华歆二人见轩冕过门时,管宁依旧在专心读书,华歆却受到干扰,于是管宁拒绝和华歆成为朋友;启发我们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材料二通过写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如“入芝兰之室”而“香”,与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如“入鲍鱼之肆”而“臭”的事例,体现环境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启发我们要与德行高尚的人交朋友【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谈看法。联系实际谈一谈网络交友的利弊即可。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络交友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广结四海之好友,能够自由袒露心声,不像现实交友那样“畏手畏脚”,担心他人异样的眼光。与各地的“网络

14、好友”交流能够开阔眼界。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交友时若不能识别“骗子”“坏人”很容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区别,可能会引发现实世界的交流障碍。【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材料二】“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

15、,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完成小题。(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并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方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缝络着

16、,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堪要好得远。(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的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

17、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三)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就没有了罢。7.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所选三段文字的内容。8. 文段(一)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

18、百草园?请结合具体词语或文句进行分析。9. 文段(二)作者是如何表现捕鸟的乐趣的? 10. 如何理解文段(三)结尾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所蕴含的情感?【答案】7. (一)段:百草园春夏美景和无限趣味。(二)段:百草园雪后的乐趣。(三)段:“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8. 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是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9. 通过对比来表现捕鸟的乐趣。开头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然后详写下雪带来的乐趣,以冬天百草园的无味衬托下

19、雪带来的乐趣。使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整个过程,突出了捕鸟的乐趣。10. “这东西”指鲁迅小时描摹的那些绣像,这些绣像是作者“读书之趣”的象征,对作者来说是无价之宝。可惜的是,这些饱含儿时趣味的东西“早已没有了”。表达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对童趣不再的叹惋,甚至对眼前生活的感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然后进行概括。根据(一)“不必说碧绿菜畦”“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可知,描写的时间为春天和夏天,再结合“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以概括出,百草园春

20、夏美景和无限趣味;根据(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可知,本段描写的是百草园雪后的场景。从“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可知,雪后是有趣的,从中可以概括出,百草园雪后的乐趣;根据(三)“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可以概括出,“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8题详解】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的分析。根据(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并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中的“碧绿”“紫红”“黄”是用来描写颜色。“高大”“拥肿”“

21、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描写形状。这里是从视觉的角度写;“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中的“长吟”“低唱”“弹琴”是描写动物们的声音。这里是从听觉的角度写;“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中的“又酸又甜”,是描写味道。这里是从味觉的角度写。【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根据(二)“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的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可知,冬天的百草园没有人,只能捕鸟作乐。结合“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写百草园冬天的无趣,拍雪人“不相宜”与后面详写捕鸟的过程形成对比,突出

22、了捕鸟带来的乐趣;同时,“扫”“露”“支”“撒”“系”“牵”“看”“走”“拉”“罩”一系列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地写出捕鸟的详细过程,表现了作者捕鸟时的乐趣,也暗含对往事的怀念。【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结尾段的情感。根据(三)可知,“这东西”指的是指“我”小时描摹的那些荡寇志和西游记绣像,这些绣像是读书时百无聊赖的乐趣,象征了作者的“读书之趣”,对作者来说是无价之宝。“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可知,可惜的是,“我”后来把这些都卖了,表面写这些饱含儿时趣味的东西“早已没有了”,实际上却表达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和怀念,对童趣不再的叹惋和忧伤,甚至对眼前生活的感喟,蕴含丰富,意味深

23、长,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又“训”了父亲一顿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于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 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

24、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厨房小心翼翼地放下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说:“还不赖,没打辞!”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操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和娘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呵呵道:“这不是没事嘛!”我吼道:“有事就晚了!”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

25、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饭后,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问我娘, 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

26、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越聊越“有气”,我不再说话,起身去洗漱,他默默喝水,一杯,又一杯。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 土里刨食,吃过许许多多苦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的方

27、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选自桂林日报2021年1月,作者:张金刚有删改)11. 请简要概括父亲都做了哪些让“我”生气的事情。1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画线句“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的理解。13. 有人说文章结尾段写女儿,与表现“我”和父亲的情感无关,应该删去。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14. 在理解作品的基础

28、上,精心设计,朗读才能更动人。请参照示例,对下面文本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说设计的理由。【提示:可从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语速等角度考虑;最少设计三处】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整体语速要舒缓,读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和“小摇篮”重音强调,前者加加重音量强调突出:后者减慢语速,读出温柔慈爱的感觉。“可爱”语气亲切活泼,“好像”后而可稍作停顿,突出济南在冬天里舒适温暖的感觉,语气轻柔,语调上扬。文木:饭后,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遂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我

29、的朗读设计及理由:_【答案】11. 在疫情吃紧期间,没戴口罩进城到银行改医保卡密码;怕弄脏“我”家,以不饿为由拒绝跟我回家;不顾劳累危险,抱着鸡蛋坐摩托车;不顾大河水急危险,从河里捞小鱼,等“我”回家炸着吃。12. 老年的父亲挨“我”“训”时唯唯诺诺、毫无主张的样子极像“我”小时候挨父亲训时的样子,而“我”则像极了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的父亲,此时的父亲像儿子一样顺从听话,而“我”像父亲一样管教严厉,写出了父子之间为对方着想时互相的关爱和真挚的深情。13. 示例:不赞成。文章结尾段写女儿担心“我”酒精过敏而“训”“我”,不让“我”喝酒,写出了女儿对“我”的关心和爱;以此收束全文,照

30、应了题目,使文章结构紧凑;同时又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关心和爱影响到了“女儿”,孝心得到了传承,从而深化了主题。14. 示例:“偌大”要加强音量重读,“小”要慢读强调,“更显小”语调稍降,“且”后面可稍作停顿,突出后面父亲“只坐了个沿”的卑微动作,“局促”“搭来搭去”要重音强调,突出父亲此时拘谨不安的心理。整个句子读出舒缓的感觉,语气中要带有对老父亲的怜爱和心疼。【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根据第段“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去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第段“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 我帮你

31、办不行啊?添乱!”,第段“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可以概括出,父亲让“我”生气的事:在疫情吃紧期间,没戴口罩进城到银行改医保卡密码;根据第段“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可以概括出,父亲让“我”生气的事:怕弄脏“我”家,以不饿为由拒绝跟“我”回家;根据第段“父亲在厨房小心翼翼地放下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说:还不赖,没打辞!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操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和娘

32、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可以概括出,父亲让“我”生气的事:不顾劳累危险,抱着鸡蛋坐摩托车;根据第段“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可以概括出,父亲让“我”生气的事:不顾大河水急危险,从河里捞小鱼,等“我”回家炸着吃。【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画线句的含义。根据第段“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可知

33、,“父亲成了儿子”指的是老年的父亲被“我”训斥时“唯唯诺诺,毫无主张”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父亲训“我”的样子;“我成了父亲”指的是现在的“我”则像极了当初严厉训斥“我”的父亲。此刻的父亲像小时候的“我”一样顺从听话,而“我”则像当年的父亲一样严厉管教。父子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但父子间为彼此着想的关心、爱护,希望对方平安顺遂的心情和真挚的深情却丝毫不减,这一句的描写很具有生活化,可以引发读者思考。【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明确观点:不赞成。根据第段“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可知,女儿担心“我”酒精过敏而训“我”,告诫“我”不要喝酒,写出了女儿对“我”

34、的关心和爱。这里写女儿训“我”的情节,像极了“我”训斥父亲的样子,看上去像是一种传承,即“我”对父亲的关心、孝心和爱影响到了“女儿”,这种父子间的真挚感情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以此收束全文,既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结构紧凑,又体现出孝心得到了传承,从而深化了主题。【14题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分析。根据题干提示,“偌大”要加强音量重读,“小”要慢读强调,这样安排是为表现出父亲被“我”训斥后的“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更显小”语调稍降,“且”后面可稍作停顿,突出后面父亲“只坐了个沿”的卑微动作,怯怯的表现,再次表现父亲的“唯唯诺诺”;“局促”“搭来搭去”要重音强调,表现出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突出父亲

35、此时拘谨不安的心理;“我”和“递给他一杯温开水”连读,且语速稍快,要读出儿子的急切抚慰的心理;“才”重音拖长,读出儿子为父亲情绪稍好而心情释然的感觉。整个句子读出舒缓的感觉,语气中要带有对老父亲的怜爱和心疼。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二则,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3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5.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 君与家君期日中 吾日三省吾身C. 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 两篇选文都为我们塑造了聪慧机智的儿童形象,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15. D16. (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在一起,和他子侄辈的

37、人讲文章的义理。(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17. 咏雪侧重赞赏人物的聪慧有才辩;陈太丘与友期行侧重写元方的品性正直,懂得为人的道理,强调了“信”和“礼”的重要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形容词,高兴/意动用法,以为乐;B名词,太阳/副词,每天;C副词,当时/副词,按时;D均为名词,均理解为“诚信”;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8、;文义:文章义理;(2)惭:感到惭愧;引:牵、拉;顾:回头看。【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咏雪中谢太傅借雪景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将雪下落的状态比作在空中撒盐,兄女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雪下落的状态比作柳絮乘风而起,表现了雪花的轻盈,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进而通过谢太傅的神态描写“大笑乐”,侧面表现对谢道韫才学的赞美;可见本文侧重赞赏人物的聪慧有才辩;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

39、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据理力争维护父亲的形象,表现了元方是明礼,善言懂得诚信的重要性的人。侧重写元方的品性正直,懂得为人的道理,强调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点睛】咏雪参考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

40、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8. 说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上下句对偶的精妙。19. 你的同桌在默写“海日生残夜”时,

41、将“生”字误写为“升”,请你帮他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写,以加深他的印象。【答案】18. 这两句对仗工整,“风正”对“潮平”,“一帆悬”对“两岸阔”,意境开阔,情绪饱满。19. “生”字拟人化,表现出红日仿佛从残夜中自然生成而来,更能表现出昼夜轮回、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而“升”字仅仅是“升起”,表现不出诗歌的悠远意境和深刻哲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风正”对“潮平”,均为主谓短语,“一帆悬”对“两岸阔”,均为偏正短语,这两句对仗工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

42、端直高挂;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意境开阔,情绪饱满。【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用“生”字将“海日”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海日(新生事物)”以不可违抗之力而“生”。表现昼夜交替、新旧交替的规律,暗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了旧事物无法阻挡新生事物的的出现,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而“升”字只是单纯的表现太阳升起的景象,没有“生”字意境悠远,寓意深刻。四、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43、20. 题目:温暖的记忆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内容具体,叙事清楚,描写生动,有真情$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例文温暖的记忆寒冷的夜晚,一些温暖的过往,总能使我心头一热,感受到“家”的温暖。上一学期,刚迈入初中门口的我,总会有一些不适应。早睡晚起是我最不能克服的一个问题。晚上五点多,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草草的扒了几口饭就回到房间,开始了长达几小时的作业之旅。在八点多的时候,我的眼皮越来越沉,我努力地睁了睁眼睛,使自己保持清醒,可不到一分钟,我又困了,头像小鸡啄米般的往下沉,又抬起来,又往下沉也不知是努力了多久,我实在熬不住了就任由自己睡着了。睡梦中我听到了

44、一些声音,可因为睡得太沉,也自动屏蔽了。过了许久,我睁开了眼,揉了揉睡疼的手臂跺了跺睡麻的双脚,咂了咂嘴,戴上了眼镜,努力看了看时间,九点半了,我心中一惊,拿起桌上的一只笔,又开始写作业。不一会儿,我闻到了一股奶香味儿,又纯,又甜,又浓,我不自觉地想去寻找香味的源头,终于在台灯旁找到了它,仿佛它已经放了很久了,台灯上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水汽了,我这才发现我的身上也披了一件衣服。第二天也是,以后只要我睡着了他(她)都会来。好奇心在作怪,“这个人到底是谁?”我假装睡着,果然那个人又来了,那不是妈妈吗?端着一杯奶茶进了我的书房,轻轻的放在了我的桌上后,又蹑手蹑脚的出去了。我刚想起来时又来了一个人,他的

45、身躯比妈妈要庞大一些,没错,那是我的爸爸,他也来到我的房间,把一些作业和笔放在一旁,给我披上了一条毯子。又是好几天,妈妈十分贴心,当我很困时,杯子里的水是柠檬水,在我感到很冷的时候,水就变成了红糖或姜茶。是啊,世上的人那么多,而唯一对你真心,爱护你的人只有家人。虽然只是一杯茶,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对自己浓浓的爱,也是我心底深处最温暖的记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记忆”,保留在脑子里的印象。说明是过往的事情,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温暖”,使感到温暖。本题可理解为人生中的一种美好体验或感受,朋友的问候、父母的鼓励、长辈的关爱、老师的教海、阅读的体验等都可以成为一个

46、人感到温暖的源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写成记叙文。(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将“温暖的记忆”具体化,具体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本书等。如疫情防控期间暖心的一份快递,疲倦时暖心的一杯奶茶,悲伤时暖心的一个拥抱,成长中暖心的一次谈话,风雨中陌生人的一把雨伞,沮丧时一个灿烂的微笑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21. 题目: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请以“那微笑,给了我”为题作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内容具体,叙事清楚,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例文:那微笑,给了我感动生活中,无处不有感动,然而那微笑,却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正站在车站等车,一缕悠扬的乐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一棵树下,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手拿一把二胡,面前是一个破碗。原来他是一名乞丐,我想。炽热的阳光钻过树叶的缝隙,投下零星的光斑。在我的耳畔,却是柔柔的乐声。曲终,老人抬起头,睁开了那双眼,我本以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