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整理)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3382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介绍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二、课程目标:(一)“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l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l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l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结构

2、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l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l 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的根、茎、叶可以繁殖后代。l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胚是新植物的幼体。l 根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l 茎具有运输水分、养分以及支撑植物的作用。l 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养分。l 叶能通过蒸腾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以维持其生存。l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l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l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l 植物繁殖

3、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l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的多样性。2.科学探究目标l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l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订观察计划。l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方法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相关信息。l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l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l 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l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地描述风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l 能反思自己的种植过程及观察、记录方法,并适时做出调整。3.科学态度目标l 能持续保持对

4、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l 能坚持观察并客观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l 能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交流中面对有力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l 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l 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l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二)“电路”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l 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切断和闭合电路从而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l 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

5、导电。l 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l 电有时也具有危险性,一定要安全用电。2.科学探究目标l 组装简单的电路。l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l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l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l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l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l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l 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3.科学态度目标l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l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l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初步感知电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l 初步了解人类

6、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l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制作、改进在内的简单技术与工程过程。(三)“岩石与土壤”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l 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l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l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l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经风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l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l 岩石、矿物和土壤都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2.科学探究目标l 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l 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

7、的解释。l 能根据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l 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3.科学态度目标l 欣赏岩石和矿物晶体的美。l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l 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三、科学词汇:(一)“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l 种子种子植物所特有的器官,由雌蕊子房内的胚珠发育形成。包括种皮和胚,有的种子内部有胚乳。l 种皮 种子外层的皮,一般由胚珠的珠被发育形成,具有保护胚的作用。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8、。l 胚根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植物的根。l 胚芽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种子萌发时,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l 子叶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子叶内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萌发提供其发育所需的养分。l 播种又称撒种,指将植物的种子种人土壤中,是栽培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方式。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吸水后,种皮膨胀软化,胚体积增大突破种皮,一般胚根先发育出根,胚芽再发育成茎和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l 根植物的营养器官,一般生长在土壤中,具有吸收土壤

9、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有繁殖和储存养分的作用。l 芽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部分。l 直根系有主根和侧根之分,主根明显比侧根粗且长,由胚根发育而来。侧根分布于主根周围。l 须根系主根不明显,呈胡须状。须根的主根也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只是茎的基部节上长出大量的不定根后,主根就停止生长或死亡了。l 变态根有些植物为适应环境,根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称为变态根,根的主根、侧根、不定根都可能发生变态形成变态根。常见的变态根有贮藏根、气生根、寄生根等。l 茎 植物的营养器官。上部与叶、花和果相连,下部与根连接。有运送水分、无机盐、养分及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10、有些植物的茎具有储存养分、繁殖后代的作用。茎一般生长在地上,也有生长在地下的。l 叶植物制造营养的重要器官。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器官。叶具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开闭完成的。蒸腾作用一方面拉动水分、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流动,确保植物体各部分的需要;另一方面能调节植物体温,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l 纵切 在植物解剖中,沿着物体长度的方向进行切割的方式。横切在植物解剖中,沿着物体宽度的方向进行切割的方式。l 花萼萼片的总称。尊片是花最外层的小叶

11、,一般是绿色的。开花前,包在花蕾外面,可以保护花蕾。l 花瓣花的一部分,位于花萼内,具有保护花内部的功能,花瓣的颜色、香味等可以吸引昆虫为花授粉。一朵花中花瓣的总称叫花冠。l 花粉种子植物雄蕊花粉囊内的粉状物体,内有精子。它在雌蕊柱头上萌发后形成花粉管,其中的精子进入雌蕊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l 雄蕊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有花粉囊,花粉囊中有花粉。l 雌蕊 植物的雌性繁殖器官,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l 传粉花粉从雄蕊的花药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主要依靠昆虫和风帮助完成,所以植物的花有虫媒花和风媒

12、花之分。有些植物是自花传粉,有些则是异花传粉。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植物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果实;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l 果皮 果皮是由子房壁的组织分化、发育而成的果实部分。成熟的果皮一般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果皮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生活中常说的果皮一般指的是果实的外果皮。(二)“电路”单元:l 电流电荷的流动。例如,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流动,液体或气体中正负离子在相反方向上的流动。科学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l 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l 电源 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

13、l 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l 短路电流从电源的一端未流过用电器直接回流到电源的另一端。l 用电器在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装置叫用电器。l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l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三)“岩石与土壤”单元:l 岩石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一般是固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天然玻璃质或生物遗骸所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有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l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绝大多数为无机化合物)

14、或单质。具有均匀且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矿物也包括极少数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均一的非晶质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如液态的自然汞。许多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l 土壤泥土,亦指土地。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在成土母质、生物、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耕种、施肥、灌排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不断演变和发展。因此,土壤是一种动态的、有发展历史的自然体,是提供植物养分、水分、空气和其他条件的基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上,土壤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l 土壤剖面

15、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指达到基岩或达到沉积岩的一定深度。l 化石在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条痕条痕是指矿物在坚硬的物质(通常为无釉白瓷板)上留下划痕的颜色,其本质是矿物粉末的颜色。l 沙质土沙子疏松,用手摸时感觉粗糙,手握干沙放开即散,湿沙可握成团,但震动即散。l 黏质土干时为坚硬的土块或土团,用小刀可刮削出一个镜面;湿时黏韧,可搓成 2cm 3cm 的长条,弯曲但不断裂。l 壤土干时多呈块状或团状,但易压碎,以手指研磨时,可感觉出软滑的细粉,湿时能搓成 2

16、cm3cm 的长条,弯曲时易断裂。四、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三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从横向上看为学生架构起较为丰富的知识体系与内容,从纵向上看体现了每一个领域在大概念建构进程中的中学段学习的进阶定位,是对前面相关领域学习内容的深化,同时又是对后续相关学习内容的奠基。“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学习,是不断丰富与完善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推进相关概念的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本单元共有8课,从对种子的观察开始,首先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而后以种植凤仙花活动为主要线索,

17、追随凤仙花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其新器官出现的顺序来编排每一课内容,直至对风仙花一生的总结。在此期间,引导学生观察、记录风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各器官的功能,初步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记录、推测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植物研究的兴趣、珍爱生命的科学品质均得到培养与提升。“电路”单元的学习内容承载起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电的认识功能,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连续8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建构起“电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的科学概念。本单元与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声、磁的知识,一起为学生形成关于能

18、量的认知奠定基础。在单元编排上,教科书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利用单元开篇课来展开关于电的讨论,调取并激活学生关于电知识的已有认知与兴趣,为本单元学习做好铺垫;第2-5课集中研究电路,帮助学生建构电路的概念;第67两课是对电路概念的应用与深化理解,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导电性不同,电路是可以通过开关来控制的;最后一课是单元总结课,是对电路知识的应用,体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基于科学实践活动之上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科学思维,以此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岩石与土壤”单元是小学阶段对岩石和土壤学习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知道岩石(矿物)和

19、土壤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一些观察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探究岩石(矿物)和土壤的兴趣,提升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本单元内容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删减与补充,其中缩减了岩石和矿物的知识容量与难度,增加了土壤的相关知识;并用第5课“岩石、沙和黏土”将岩石和土壤进行了关联,初步使学生建立起岩石和土壤的联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增加了第1课“岩石和土壤的故事”和第4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总之,“岩石与土壤”单元的设计,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以达到使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

20、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本册三个单元的设计立足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融入学习进阶的思想,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选科学探究主题,在连续的、富有逻辑的大单元学习活动助推下,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三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还注重与低、高段的衔接,推进学生概念的持续发展与完善。五、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1.带领学生经历连贯的、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去思考。2.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

21、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思维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提示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指导他们进行有效记录。4.重视教科书中“研讨”环节的教学。教科书中的“研讨”部分通常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聆听他人的观点,并在集体论证之下形成共识。六、教学进度表周次 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2.212

22、.27全书导学、科学家这样做、第一单元导学22月22日开学22.283.6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233.73.13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23月12日植树节43.143.20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253.213.27种子的传播、科学阅读263.284.3凤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4.44.10复习第一单元(测试+评讲)2清明节4月3日-5日放假84.114.17第二单元导学、电和我们的生活294.184.24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2104.255.1电路出故障了1劳动节5月1日-5日放假115.25.8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2125.95.15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2135

23、.165.22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评讲)2145.235.29第三单元导学、岩石与土壤的故事2155.306.5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26月1日儿童节166.66.12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黏土2176.136.19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2端午节6月12日-14日186.206.26岩石、土壤和我们、复习第三单元2196.277.3复习第三单元2207.47.10学年复习考试27月11日放暑假【教学反思】在2001版本教材中,“光源”的内容在光的行进一课中呈现,所占篇幅较小。而新版教材将光源作为单独一课,通过仔细研读教材与课标,将教学重点设为引导学生对“光源”从生活概念向科学

24、概念转化,以及让学生感受到光源在发光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积极搭建教与学的支架,将课堂交给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到科学课堂上,教师应摒弃原先的授受课堂,而应当蹲到学生的身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结构化的教学材料等,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本节课第二个环节“认识光源”,在认识了光源的定义后,我挑选了生活中另一些典型的光源与反光的物体,然后通过“独立判断”、交流、讨论、汇报这些形式,将课堂交给

25、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主动参与了,当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他的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都能在这些环节中得到运用和发展。2.利用多种策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光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需要吸引学生进入光的美妙世界。因此,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挑选了生活中发光物体的图片和视频,辅以文字介绍和音乐,唤起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沉浸在光的世界中,感受光带来的美。在“让钢丝发光”的环节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非常肯定钢丝不是光源,通过故意制造矛盾,通过提问“那它有没有机会成为光源呢”一下子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试验。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技术,例如:小组实验记录可以

26、采用白板、树状图或者利用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等,这些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过程。【主要概念】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涉及课标】6.2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6.2.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2课,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课程的设置是逐层递进,不断加深的。因此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光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特点,为

27、后面的光的反射、色散等内容打下基础。本课从观察一些生活现象中光的传播路径入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光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教材以密林的阳光、夜间的车灯、乌云间隙透出的阳光、广场的霓虹灯光这四幅图片唤起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光在各种情境中传播路径上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第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通过多个探究活动,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制作小孔成像。制作一套简单的装置,通过细致的操作说明小孔成像现象,进一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

28、孔成像的发现。【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科学探究方法技能,光的传播现象很常见,因此他们很容易从生活现象中推测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而如何验证这一猜想相对较难,虽然学生往往能想到一些粗略的办法,但不够严谨和全面,因此老师要在学生的实验设计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能更严谨地验证光的确沿直线传播。此外,小孔成像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有趣的内容,学生容易只顾制作而忽略它与光沿直线传播的联系,因此在制作之后,要通过讨论、画图、观看视频等不同方式,让学生了充分解到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

29、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3.通过对光在空气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与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难点:设计实验,观察与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玻璃水槽、加湿器、激光笔、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带孔塑料板、塑料光屏、贴好膜的圆筒纸盒、大头针、蜡烛、相关轨道底座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光的传播路径1.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光的精彩世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光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光的现象,随着摄像机的镜头

30、,让我们再来看看,清晨,温暖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美丽而神秘的树林;雨后,太阳终于冲破乌云,灿烂地洒向大地,给云层镀上了一层淡色的金边,格外好看;夜间的车灯冲破黑暗照亮前方,让行驶的人们不再害怕;舞台上,五彩的聚光灯映照出人们心中的热情。(课件动图播放密林的阳光、夜间的车灯、乌云间隙透出的阳光、广场的霓虹灯光,配上音乐和解说,最后四幅图定格)。2. 提问:仔细地观察,在生活中这样有趣的光的现象比比皆是,同学们,在这四种光的现象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传播3. 提问:由这些景象,你能不能猜猜看,光是怎样行进的呢?喊学生回答前先提示:别急说,自己想一想,怎

31、么解释你的猜想。【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图片导入,既将学生继续带入光的世界,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归纳共同特点,作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这是学生自己作出的猜想,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更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一)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1. 谈话:(几个学生回答之后)看来,你们都比较赞同光是沿直线行进的,你们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2. 谈话:哟,看来这个实验还不太好设计,黄老师这儿有一组材料,(出示材料并介绍:1个手电筒、3张带小孔的塑料板、一张光屏塑料板),仔细地观察这组材料,想一想,你们能用这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

32、3. 小组讨论:不着急说,先想一想你们准备怎么做,再说说看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成员讨论讨论。4. 小组汇报,注意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认为这样做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5. 教师补充实验注意事项。(出示4个底座和一个能支持底座前后移动的轨道)6. 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7. 小组汇报现象。(汇报时追问:为什么这种现象就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8. 总结结论: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意图:教师不急着告诉学生实验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根据课标的要求,五年级学生应要初步学习设计实验,

33、但这课属于五年级第一单元,学生初步接触设计实验,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因此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器材,以及设置脚手架问题,帮助学生分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这也是思维训练的契机。】(二)激光笔光束演示实验,直观看到光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1. 谈话:是不是这样呢?老师这儿还有个有趣的实验。2. 谈话:这是一个激光笔,(往侧面墙上照射),光到哪里去了?(学生指墙上的光点),光是怎么走过去的?(生:沿直线传播的,复习刚刚得到的结论)。你看到这条直线了吗?想不想看?老师请来了一个好帮手。3. (搬出事先设置好的玻璃容器,里面陆续有水雾,盖上盖子防止水雾散出)。请一名学生上台帮忙打开激光笔,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

34、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4. 小结:多么神奇啊,我们看到了,真的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意图:这部分通过水雾中的丁达尔现象演示出激光笔的光束在空气中如何行进,让学生在教室里直观地看到光线的直线传播路径,再次验证上个实验得到的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三、研究小孔成像1. 谈话:刚才啊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的美景,以及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其实啊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战国时期的学者:墨子。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墨子的故事。2. 学生观看小孔成像动画视频。3. 谈话:哎?有意思吧?人们把这个现象叫

35、小孔成像。视频最后提到,如果中间的挡板上戳个小孔,蜡烛火苗的光照到光屏上会是什么样呢?你想不想亲自试一试?4. 教师出示材料,并结合课件图文边演示边讲解制作方法和观察方法: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孔成像盒,老师事先已经帮你们在盒子上把光屏做好了,并且为了观察的像更清晰,在光屏后还加了一段通道,让周围环境更暗一点。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大头针,在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要注意安全,并且这个小孔不能太大,像大头针这么粗就行。这样,一个小孔成像盒就做好了。怎么观察呢?我们将做好的小孔成像盒放到这个支架上,这样它就跟蜡烛差不多高了,小孔对着蜡烛,我们蹲下来在另一端观察,可以前后移动小孔成像盒直到看到一个较为清晰地像,

36、仔细观察观察,这个像是什么特点?5. 学生制作,并用制作好的小孔成像盒观察蜡烛火苗,教师巡视指导。6. 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7. 提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会成倒立的像?)8. 谈话: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哦,先自己想一想怎么解释,然后小组内部讨论讨论。9. 小组讨论,汇报看法。10. 谈话:好像有点道理,但老师还是听得不太明白,这样,我们把复杂的图形先简化成几个点,在你们的记录单上,老师标出了火苗最上面和最下面两个点,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不能找到这2个点的光通过小孔之后,到达光屏上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两个点的位置大致画出火苗的像。11. 学生画图活动。12. 学生投影下展示汇

37、报。13. 提问:我们画出了火苗最上面和最下面通过小孔后到达的位置,现在你能结合这两个点的位置,再来说说为什么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吗?14. 谈话:那是不是同学们说的这样呢,我们继续看完这个故事。播放后半段视频。15. 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反过来想,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这一现象能说明什么呢?(生:光沿直线传播)哦,再一次验证了我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故事导入,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观察一番,引起学生兴趣,主动提出疑问:为什么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而清晰完整地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里运用画图的方法更形象,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但如果直接要求画出火苗的像,一是比较难,二学生也很难将这个图与光沿直线传播联系到一起,因此我在记录单的火苗图片中选取上下2个关键位点,先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找到这两个点的光透过小孔之后在屏幕上的点,再完成火苗的像,更好地为学生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提供了脚手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四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