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研讨题答案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3231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研讨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研讨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研讨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研讨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研讨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问答题总结P3: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为什么要在每一个玻璃皿中放 3粒种子?答: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实验的严谨性,避免(降低)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而必须放多粒的种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答:如果有土壤的一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土壤的一组绿豆种子不发芽,就可以验证“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的猜测。对于种子发芽必需的其他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制订实验计划?答:用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如探究绿豆种子发芽和阳光的关系时,一组有光,另一组无光,其他条件保持相同。P5: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来

2、解释实验结果? 答:实验结论有的与预测一致,有的不一致。可以通过种子发芽数量来判断各个因素是否与绿豆种子发芽有关。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答: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P7: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生长起着什么作用?答: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为了使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制订计划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答:可以把绿豆苗放在阳台、花园等适宜绿豆苗生长的环境里。使用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不

3、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吗?答:不同。生长在雨林中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大,生长在悬崖上和沙漠里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少。PlO: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答:阴暗、潮湿。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答:鱼喜欢生活在水里,对环境的要求是水资源比较充足,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P12:当环境发生改变时,青蛙会做出怎样的反应?青蛙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些环境条件的改变?答: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垫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这些行为是为了适应气候、温度的改变。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丹顶鹤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丹顶鹤

4、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些环境条件的改变?答: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这些行为是为了适应气候、温度和食物的改变。你还知道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哪些行为? 答:动物换毛、大雁南飞、东非动物大迁徙等。P15:绿豆苗和生活在它周围的生物间有着哪些食物关系?答:绿豆苗被蚜虫吃、蚜虫被青蛙和瓢虫吃、瓢虫被鸟吃等。绿豆苗生长所需的条件是怎样获得的?绿豆苗又为它周围的生物提供了哪些条件?答: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空气、水分、阳光等非生物条件,通过自身光合作用获得营养物质。绿豆苗为它周围的生物提供了氧气、食物

5、、栖息地等条件。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举例说明自然界的生物之间有着哪些食物关系。答:水稻被麻雀和蝗虫吃、老鼠被蛇吃、羊被狼吃等。P18: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来制作生态瓶?这些材料能够为在生态瓶里生活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答:我们需要用到大塑料桶、水生植物、金鱼、沙子、水等材料。这些材料能提供氧气、食物、栖息地等条件。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生态瓶? 答:符合生物对环境的需求。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生物数量之间的平衡、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平衡、足够多的水、适宜的光照和温度。P23: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答: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等都发

6、生了变化。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答:放置重物时要轻,重物放置位置尽量对称。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答:使用流线型船身、尖形船首。P25: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答: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答:存在乘船者和货物容易浸水等问题。可以包上一层塑料袋。观看课本第25页研讨部分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答:这两种船已经出现了防水系统和摇橹、风帆这两种动力系统、载重量变得更大。P28: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箱漂浮在水面上?答:把橡皮泥和铝销做成船型。因为它们在水中的排水量增大,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

7、籓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 答:放垫圈时尽量做到对称放置,让船体保持稳定。P30:船的载重量跟什么有关?答: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结构、重物放置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答: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P32: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答:可以安装风帆、电动风轮或蒸汽装置。怎样解决动力的持续供应问题?答:从自然动力升级为机械动力。如何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答:给小船装上船舵。P40: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为什么说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答: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氧气、水、食物、适宜的温度、能源、大气

8、层、栖息地等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呢? 答:需要保证氧气、水、食物、适宜的温度等生存条件。P42:地球都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你能列举出哪些事实? 答: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哪些危害?答: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或濒临灭绝。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答: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一系列问题。P4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你认为该怎么解决呢?答:利用节水技术,如:滴灌、喷灌、微灌、覆膜灌、痕量灌溉等。P48:垃圾分

9、类有什么意义?答: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等。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答:节约用纸;废旧材料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少买不必要的衣服等。P51: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为标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一说,可以怎样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答: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留着晚上做,洗衣服、写作业在天黑之前完成;自家煮饭炒菜,量足够吃就好,不多炒;出行可以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少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P53: 用回收的废纸制

10、造再生纸有哪些意义?答:制造再生纸可以节约大量原材料,特别是节约大量林木,保护树林、竹林;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你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答:节约原材料、节约水和能源、减少废气排放。P56:不同小组在破坏湖区环境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答:相似点:生产生活污染水环境。不同点:污染来源不同。不同小组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答:相同点:减少污染来源。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不同点:措施不同。哪些解决办法不止一次被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互相冲突的?答:将污染源迁走。渔业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就会导致收入减少。列举我们作为个人,能够用来帮助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一些

11、方法。答:周末志愿巡湖,清理垃圾;做一名小小宣导员。P60: 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水的温度逐渐上升,在100C左右沸腾。撤掉酒精灯后,水的温度逐渐下降。水在加热过程中变成了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又变成小水珠。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答:只有达到一定温度并持续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P62: 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答: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沸腾,水变成水蒸气;温度降低,大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外壁,水蒸气凝结成水。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答:蒸发:洒在地板上的

12、水变干;水盆的水在晴天慢慢变浅。凝结:秋天的早晨,小草的叶片上有露水;冬 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到 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水雾(珠)。P64:试管中的凉水温度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什么现象说明凉水温度在变化?答:试管中的凉水温度逐渐上升,烧杯中的热水温度逐渐下降,最后二者趋千接近。温度计的液面高度在变化说明凉水温度在变化。凉水温度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你是根据什么做出的推测?答:凉水的温度变化是因为凉水与热水相互接触,热量发生了转移。凉水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吗?热水的温度会一直下降吗?答:不会,凉水和热水的温度会趋于接近,最后和周围环境温度一样。P67: 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答:

13、通过金属条直接传递过去。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答: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由加热部位向两端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由加热部位向四周传递。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答:热传递是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即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P69: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热的?答:下方的冷水受热后向上方运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运动,水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就发生了热对流现象,使整个容器的水都变热了。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吗?热是怎样传递到这杯水的各个部分的?答:会。热是通过热对流的形式传递到水的各个部分的。P72:不同

14、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 答: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更快。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的用途?答:导热快的金属用来做锅体,导热慢的木条或塑料用来做锅把。P75:什么样的材料散热快?什么样的材料能减慢热量的传递?答:热的良导体散热快,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能减慢热量的传递,如塑料。 制作保温杯时,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减慢热量的传递?实际效果如何?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答:将瓶口做小并加盖,阻止液面上的气体与空气对流,减少热对流;用导热性差的物体包裹在保温杯外,减少热传导。1.1放大镜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

15、界单元的第1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

16、有关?”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学生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2.放大镜又叫凸

17、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3.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1.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2.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

18、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普通玻璃片、围棋子、平面镜、滴管、载玻片、烧杯、水、学习单。教师准备:放大镜、教学课件、红外遥控、圆底烧瓶、水、烧杯、载玻片。【教学过程】一、认识工具导入课题出示放大镜,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板书:放大镜)二、回忆体验放大镜的作用1.全班交流: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2.小结: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放大镜帮助观察。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

19、系的兴趣。3.回忆巩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放大镜动,物体不动;物体动,放大镜不动;放大、清晰)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5.汇报交流:使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上的毛孔,你有什么发现?6.小结:利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板书: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再次感受放大镜的功能与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为后续探索奠定基础。三、观察比较发现放大镜的特点(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1.提问: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回答。3.

20、这个1号镜片是从放大镜上拆下来的镜片,2号镜片是一个普通玻璃片,3号镜片是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请你仔细观察,它们都能放大物体吗?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将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第1张表格中。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特点(简图+文字描述)4.用放大镜换取新材料后分组观察。5.汇报交流。(1)放大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2)如果把放大镜的镜片纵切一刀,我们发现它的截面有什么特点?请你将它画下来。(3)普通玻璃片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图表现出它的特点吗?(4)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你能用图表示吗?(5

21、)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不同?(6)这三个镜片虽然不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6.小结: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凸”这一概念。(二)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1.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投影下展示不同的放大效果。2.明确要求。(1)排序: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2)观察:镜片侧面特

22、点,用简图表示。3.用刚才的材料换取新的材料,分组观察。4.汇报交流。5.小结板书:凸度越大,图像放大得越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探索。要求学生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四、制作体验深化放大镜特点的认知1.过渡:出示玻璃片,这个能把字放大吗?把玻璃片放在字上,投影展示。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使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2.同桌讨论交流。3.尝试根据学生回答的方法做一个放大镜。4.明确任务。(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吗?(2)比一比:谁

23、能让字放得更大?(3)想一想:字放得大的原因。5.全班交流:采用的方法及字放得大的原因。6.提问:根据刚才的发现,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7.学生交流,尝试制作。(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决定是否制作)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学生在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中,巩固对放大镜特点的认识。用更多的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从认识一种放大镜推向一类物品,即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从而建立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五、小结延伸引向微生物的观察事实上,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他们存在于我们身边,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生机。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利用放大镜来观察更多的物体,获得更多信息。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描述,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充满无限生机、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进行观察与探索。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五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