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番禺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6分)一、(5题,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悄然(qio) 倔强(ju) 殷红(yn) 屏息敛声(bng)B濒临(bn) 炽热(ch) 雕镂(lu) 殚精竭虑(dn)C. 洗涤(tio) 蹒跚(mn) 踌躇(ch) 锐不可当(dng)D. 绯红(fi) 教诲(hu) 纤维(qin) 忧心忡忡(ch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繁殖 锁屑 巧妙绝伦 潜滋暗长B. 颁发 劳碌 俯仰生姿 连绵不断C. 娴熟 燥热 无动于中 正襟危坐D. 题拔 崎岖 油
2、光可鉴 摧枯拉朽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她的手艺虽不能和大城市里的美发师混为一谈,但在街道范围内已是响当当的了。B. 突然想起自己喜爱的一本小说,竟然妙手偶得一般在书架的一角发现了它。C. 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轰隆”一声巨响,振聋发聩。D. 桥边的断壁残垣,怎能不让人触目伤怀呢?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避免同学们春节期间不放鞭炮,学校在放假之前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B. 深圳新规对无人机的销售管理、飞行管理、生产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要求。C. 花都交警加大力度整治违停乱象,以确保车辆停放规范有序,人行道路畅通无
3、阻。D. 我国高铁建设成果丰硕,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是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5. 请根据下面情景,按要求完成小题。粤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某粤剧团体准备在粤、港、澳地区举行“大美粤韵”系列活动,热爱粤剧的你申请并参加了多项志愿服务。(1)申请志愿服务。你想申请“大美粤韵”活动的志愿服务,去征求妈妈的意见,下面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妈妈,我想去做“大美粤韵”活动的志愿者,亲身感受我们传统粤剧文化的魅力。B. 妈妈,老师告诉我们,要加强志愿服务意识,你不让我去的话,我回去告诉老师。C. 妈妈,我听同学说当志愿者很有意思,这周末我想跟同学一起去玩一玩,乐一乐。D. 整天催我学习,烦死
4、了,紧张学习之余也需要放松啊,劳逸结合,效率才会更高。(2)搜集粤剧知识。你的同伴小瑞搜集了一些关于粤剧的零散信息,请你帮忙将这些零散信息组合成只有一个主干的一句话,交给活动主持作介绍。粤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粤剧以西皮、二簧为基本曲调。粤剧以唱做念打为表演形式。粤剧流行于两广、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3)修改主持稿。下面是“大美粤韵”晚会的一段主持稿,其中有两句语序颠倒了,有一句与上句缺乏衔接,请你填写序号告知主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多元娱乐文化蓬勃发展,粤剧清音渐在闹市消散。犹记孩提时代,河东街头巷尾不时传出婉转清越的粤剧音乐。仍有一些人热爱粤剧,从未停止传承与发扬粤剧文化。在梧州,就有一
5、批热情的戏迷组办了“云龙粤剧团”,他们不仅在本地唱粤剧,还远赴澳门唱。让我们掌声有请“云龙粤剧团”给我们带来帝女花。( )和( )句语序颠倒,第_句与上句缺乏衔接。二、(1题,16分)6. 古诗词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仍怜故乡水,_。(李白渡荆门送别)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争渡,争渡,_。(李清照如梦令)(2)理解默写。饮酒(其五)中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春望中抒
6、发战乱时期人们久盼家音的共同感受的千古名句是:_,_。赤壁中历来为人传诵、反映诗人胸中慷慨不平之气的佳句是:_,_。渔家傲中交代词人归宿,表达其对自由、光明渴望的词句是:_,_。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64分)三、(5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7、死于安乐也。(选自三章)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舜发于吠亩之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B.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 必先苦其心志/帝感其诚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9.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列举了六个出身贫贱的人经过艰苦磨炼成就不凡事业的事例,据此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造就的。B. 第段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由第段造就人才需要的客观条件说到造就人才需要的主观努力
8、。C. 第段由个人说到国家,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论述,进一步论证了经受磨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 越王卧薪尝胆最终取得胜利,吴王夫差贪图享乐导致国家灭亡,可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10.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
9、上)【注释】凶:荒年。加:词,更、再。填然:鼓充盈的思。直:只。(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河东凶亦然( ) 弃甲曳兵而走( )(2)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向梁惠王表达什么意思呢?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1.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12. 最后两小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四、(9题,3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王盛亭是体现中国建
10、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宇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侯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
11、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睿,治理民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堂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跳。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言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
12、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更、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
13、。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
14、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材料二】中国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的作用就是把游览者的目光从小空间引到大空间。人在亭子里,向四面望去,向广远的世界推去,又将世界的无边妙色揽进心中,亭子空空落落,没有一物,但似乎天下的景色都可汇聚到这个亭子当中。元人有诗说:“江山无限景,都在一亭中。”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个亭子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画,你进了这个亭子,也就进人到这幅大
15、画之中。苏州沧浪亭是一个以亭子著称的园林,园中高高的沧浪亭据山而立,如揽四面风云,坐在这座亭子里,四面眺望,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坐在亭子里,昼吹微风,晚照明月,看绿水荡漾着山影,于是,游览者获得了心灵的安慰这正是中国造园家所追求的境界。(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有删改)13. 【信息筛选】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亭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的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驿亭、邮亭、园亭等。B. 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C. 亭在唐代一些宫苑中成为重要的景观,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D. 晋唐时期,人们筑亭还是纯粹
16、借助自然山水,没有将亭和其他人工景观结合起来。14. 【信息推断】根据文意,下列对联最适合挂到沧浪亭的廊柱上的一项是( )A.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B.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C. 帆影多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D.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15. 【信息分析】下列对“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亭历史悠久,亭的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中。B. 亭在中国建筑中有重要地位,亭宇出现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C. 文中举兰亭的例子,说明亭子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观赏性转向实用性。D. 沧浪亭据山而立,借助一定的高度,便可俯视全局,美景如画,一
17、览无余。16. 【点评探究】“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究意匠的。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香椿的味道李红霞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
18、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
19、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
20、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
21、,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17. 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炸香椿、 _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18. 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19. 第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0. 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1. 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广州市番禺区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6分)一、(5题,20
2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悄然(qio) 倔强(ju) 殷红(yn) 屏息敛声(bng)B. 濒临(bn) 炽热(ch) 雕镂(lu) 殚精竭虑(dn)C. 洗涤(tio) 蹒跚(mn) 踌躇(ch) 锐不可当(dng)D. 绯红(fi) 教诲(hu) 纤维(qin) 忧心忡忡(chng)【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悄然(qio)qio,殷红(yn)yn;C.洗涤(tio)d,蹒跚(mn)pn;D.教诲(hu)hu,纤维(qin)xin;故选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繁殖 锁屑 巧妙绝伦 潜滋暗长B. 颁发 劳碌 俯仰生
23、姿 连绵不断C. 娴熟 燥热 无动于中 正襟危坐D. 题拔 崎岖 油光可鉴 摧枯拉朽【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字形。A.锁屑琐屑;C.无动于中无动于衷;D.题拔题跋;故选B。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她的手艺虽不能和大城市里的美发师混为一谈,但在街道范围内已是响当当的了。B. 突然想起自己喜爱的一本小说,竟然妙手偶得一般在书架的一角发现了它。C. 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轰隆”一声巨响,振聋发聩。D. 桥边的断壁残垣,怎能不让人触目伤怀呢?【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成语运用A.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适用对象错误
24、,此处应为“相提并论”;B.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不能形容发现了书;C.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能单纯形容声音大;D.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正确;故选D。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避免同学们春节期间不放鞭炮,学校在放假之前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B. 深圳新规对无人机的销售管理、飞行管理、生产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要求。C. 花都交警加大力度整治违停乱象,以确保车辆停放规范有序,人行道路畅通无阻。D. 我国高铁建设成果丰硕,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是不能完全满
25、足载客、物流货运。【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病句修改。A.否定失当,应删去“避免”或“不”;B.语序错误,正确语序应“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飞行管理、法律责任”;D.成分残缺,应为“满足载客、物流客运的需求”;故选C。5. 请根据下面情景,按要求完成小题。粤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某粤剧团体准备在粤、港、澳地区举行“大美粤韵”系列活动,热爱粤剧的你申请并参加了多项志愿服务。(1)申请志愿服务。你想申请“大美粤韵”活动的志愿服务,去征求妈妈的意见,下面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妈妈,我想去做“大美粤韵”活动的志愿者,亲身感受我们传统粤剧文化的魅力。B. 妈妈,老师告诉我们,要加强志愿服务意
26、识,你不让我去的话,我回去告诉老师。C. 妈妈,我听同学说当志愿者很有意思,这周末我想跟同学一起去玩一玩,乐一乐。D. 整天催我学习,烦死了,紧张学习之余也需要放松啊,劳逸结合,效率才会更高。(2)搜集粤剧知识。你的同伴小瑞搜集了一些关于粤剧的零散信息,请你帮忙将这些零散信息组合成只有一个主干的一句话,交给活动主持作介绍。粤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粤剧以西皮、二簧为基本曲调。粤剧以唱做念打为表演形式。粤剧流行于两广、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3)修改主持稿。下面是“大美粤韵”晚会的一段主持稿,其中有两句语序颠倒了,有一句与上句缺乏衔接,请你填写序号告知主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多元娱乐文化蓬勃发展,
27、粤剧清音渐在闹市消散。犹记孩提时代,河东街头巷尾不时传出婉转清越的粤剧音乐。仍有一些人热爱粤剧,从未停止传承与发扬粤剧文化。在梧州,就有一批热情的戏迷组办了“云龙粤剧团”,他们不仅在本地唱粤剧,还远赴澳门唱。让我们掌声有请“云龙粤剧团”给我们带来帝女花。( )和( )句语序颠倒,第_句与上句缺乏衔接。【答案】(1)A(2)粤剧是一种以西皮、二簧为基本曲调的以唱作念打为表演形式的流行于两广、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表演艺术。(3) . . . 【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语言表达。A.表意明确,指明了做志愿者的意义,得体;B.“你不让我去的话,我回去告诉老师”有威胁家长的意思,不得体;C.曲解了做
28、志愿者的意义,不得体;D.有指责家长的意思,不得体;故选A。【小问2详解】考查语言表达。如果组合成只有一个主干的一句话,格式应为“粤剧是一种表演艺术”。中间省略部分应先介绍其曲调,然后是表演形式,最后是流行地区。据此可拟写为:粤剧是一种以西皮、二簧为基本曲调的以唱作念打为表演形式的流行于两广、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表演艺术。【小问3详解】考查语言表达。第句中的“然而”表示语义的转折。本句中的“在闹市消散”与句中的“不时传出”构成了语义的转折。故这两句语序颠倒。应句在前,句在后。第句与前句,按正确语序应是句缺乏衔接。应在句首加“但”,与句构成了语义上的转折。二、(1题,16分)6. 古诗词默写
29、。(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仍怜故乡水,_。(李白渡荆门送别)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争渡,争渡,_。(李清照如梦令)(2)理解默写。饮酒(其五)中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春望中抒发战乱时期人们久盼家音的共同感受的千古名句是:_,_。赤壁中历来为人传诵、反映诗人胸中慷慨不平之气的佳句是:_,_。渔家傲中交代词人归宿,表达其对自由、光明渴望的词句是:_,_。【答案】 . 山山唯
30、落晖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长河落日圆 . 万里送行舟 . 老骥伏枥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芳草长堤 . 惊起一滩鸥鹭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风休住 . 蓬舟吹取三山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得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唯、落晖、萋萋、鹦鹉、洲、骥、枥、堤、滩、鸥鹭、篱、见、烽、抵、周郎、铜雀、蓬舟”等字词容易写错,要注意书写。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64分)三、(5题,26分)阅读下
31、面的文段,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三章)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舜发于吠亩之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B.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 必先苦其心志/帝感其诚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32、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9.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列举了六个出身贫贱的人经过艰苦磨炼成就不凡事业的事例,据此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造就的。B. 第段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由第段造就人才需要的客观条件说到造就人才需要的主观努力。C. 第段由个人说到国家,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论述,进一步论证了经受磨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 越王卧薪尝胆最终取得胜利,吴王夫差贪图享乐导致国家灭亡,可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答案】7. D8. (1)通过那样的途
33、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2)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3)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4)表现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9. C【解析】【7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兴起,这里指被任用射;B.违背,不顺同“弼”,辅佐;C.相当;匹敌攻击;D.他的他的;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2)恒:常常,总是。过: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3)困于心:心中有困苦。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
34、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而后喻:才能被人们了解。【9题详解】考查文本理解。C“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论述”有误,应为: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35、,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10.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36、,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凶:荒年。加:词,更、再。填然:鼓充盈的思。直:只。(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河东凶亦然( ) 弃甲曳兵而走( )(2)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向梁惠王表达什么意思呢?【答案】(1) . 这样 . 逃跑(2)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事情有一个大局观,不能只针对一面进行分析,要将事情的本质研究透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思。句意: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
37、候也这样办。然:这样。句意: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走:逃跑。【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孟子对梁惠王(魏惠王)说,士兵在阵前逃跑,一人逃了五十步,另一人逃了一百步,前者就讥笑后者不勇敢。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是想告诉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所以看待事物一定要注重本质,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认清事物的本质。【点睛】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
38、移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也这样办,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
39、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1.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2. 最后两小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1. 深秋时节,角声在高远天际下呜咽鸣响,晚霞映照胭脂般鲜红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边塞战场,并呈现出一片紫色的画面,整个画面悲壮、惨烈。12. 为报答皇帝的赏识之情,手持宝剑为国战死沙场。用燕昭王筑台置千金招贤的典故,表达了将士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爱国激情。【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示
40、例: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褐色的土地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12题详解】本题考查思想感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句意: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四、(9题,3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王盛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
41、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宇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侯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
42、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睿,治理民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堂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跳。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言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更、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