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丝绸之路,如同一条璀璨的文明长河,孕育出一片富ro_的艺术绿洲。这里是边塞诗以及凉州词八声甘州等词牌曲牌的命名渊源之处。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领l_丝路的风采,感受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_,_”(使至塞上)是王维笔下边陲沙漠的浩渺和落日的雄奇;“黑云压城城欲摧,_”(雁门太守行)是_笔下的塞外奇景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国破山河在,_”(_)是杜甫目睹长安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生发出兴衰的感慨;“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是岑参跋sh_于丝路,逢回京使者,对帝京、故园相思眷
2、恋的柔情这些dn_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凉州词”,它们或甲,或乙,尽显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挣扎,历经千百年的岁月,至今仍在我们心中回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富ro领l跋shdn生2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四字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亢激昂/欢快奔放B高亢激昂/低沉悲壮C欢快奔放/清新明丽D朴素自然/沉郁顿挫3将文段中的古诗句及诗题、作者补充完整。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相关任务。创建丝路“新奇内容”全方位感知丝路艺术继“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4年度巨制“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该展由“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原创制作团队制作,同时
3、也是2024开年重量级年度文化大展。本次展览主要呈现陆上丝绸之路东段:从洛阳、长安到新疆这一区域的艺术。展览主题结构分为“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为丝路文明在艺术展览中的呈现,提供全新的艺术诠释样本。“一切创新举措,都旨在能为观众提供一次得以深刻感知丝绸之路艺术魅力的观展机会,更是业内外都不可错过的一次丝路艺术全场景大观。”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说,“区别于近年来丝路类展览趋向流于表面形式的现状,本次大展拒绝搬运工似的文物陈列展,力图开启丝路艺术更为合理、触及核心的叙事方式;在布展设计上,遵循线索环环相扣、逻辑层层递进的独立策展立场。”(1)校园广播站设置了“新闻速递
4、”专栏。为了及时报道相关资讯,需要概括这则消息最重要的事实,请你帮助完成。(30字以内)(2)如果你是校园广播站记者,要采访新闻中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馆长,请设计采访提纲。采访对象: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采访目的:采访问题:三、语言表达5茫茫大漠,漫漫风沙,伴随着阵阵清脆的驼铃,一串长长的驼队浩荡穿过,这便是古代的丝绸之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凭借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当丝绸之路与长征之路交汇,小州想撰写一幅对联表达内心的感受,请你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帮他完成下联。上联:千古丝路,越雄关,穿大漠,驼铃声声下
5、联:_四、诗歌鉴赏6阅读下面三首凉州词,完成对话。凉州词(其二)王翰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长安:这里代指故乡。凉州词(其一)孟浩然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金屑文:即金屑纹,指紫檀木天然生成的金色纹路。金屑,黄色花粉。文,同“纹”。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碛:戈壁、沙漠。白练:这里泛指丝绸。安西:地名,指安西都护府。贞元六年(790年),被吐蕃攻陷。小苏:这三首凉州词真是各有千秋。我从王翰的诗句“”中
6、读出了凉州之“凉”;从孟浩然的“”一句中读出了凉州之“远”。小州:这里的“凉”和“远”不但是气候和地理上的真实体现,更是诗人情感的真切流露,前者表现了,后者写出了。小苏:我还发现他们都善于用乐声来寄托自己的感情,王翰“夜听胡笳”,孟浩然“作得琵琶”,而张籍的诗中则响起了“无数铃声”。小州:是啊,这“无数铃声”寄托了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五、文言文阅读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三诗人尝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有妙伎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
7、,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继而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及诸人唱毕,谓之曰:“此辈皆潦倒乐官,向之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伎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
8、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既唱,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旗亭:即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风尘未偶,意即未做官。游处略同:交游相处大抵都在一块儿。贳(sh):买。伶官:指乐官、乐师。下文中的“伎”指的是以歌舞娱乐宾客为业的女子。谐笑:戏笑,嬉笑。欢噱(ju):欢快地大笑。7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1)
9、每不自定其甲乙(联系语境法:下文写“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释义:(2)诸伶不喻其故(成语推断法:家喻户晓)释义:(3)饮醉竟日(查字典词典法:完结全,自始至终追究副词,终于,终究)释义:8为了读通文段,小苏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B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C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D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9小苏对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了梳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表。释义本文中的例词学过课文中的例词表示瞬间,很短时间就发生“须臾,次至双鬟发声”中的“须臾”表示先前、曾经发生曩者霸上中的“曩”
10、(周亚夫军细柳)表示已经发生“既唱,之涣即揶揄二子曰”中的“既”“待君久不至,已去”中的“已”(陈太丘与友期)表示相继发生我的发现这篇文章大量运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这些词有的作用。10小州不知道文中提到的“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这两个词的意思,请任选一个,联系下面的短文为其补充一条注释。【链接】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战国宋玉对楚王问郢(yng):楚国的都城,位于今湖北荆州东北。属(zh):接续。阳阿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
11、曲。引商刻羽:指我国古代音乐中的音调。流徵:指变徵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我选择:我的注释:11小州认为,文章以王之涣“大谐笑”结尾,更能凸显人物形象,最后一段完全可以删去。对此,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丝绸之路,西方人定名“silkroad”,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
12、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瓷器、茶叶更早的时候,中国人最擅长的是蚕桑,中国的蚕桑已经形成一种蚕桑文化,丝绸的价值更是堪比黄金。从周开始,就有了先蚕礼的记载。所谓先蚕礼,就是由皇后带领众妃嫔祭祀蚕神,行亲蚕之礼的典礼。中国先进的养蚕技术和纺织技术产生了精美的丝绸,这些丝绸传到西域各国受到争抢。那个时候的罗马、意大利贵族都身穿丝绸,以此表明自己高贵的身份。【材料二】在学界,有两个主要的观点争相较真。一方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位于中国西部的长安,作为汉代丝绸产地的发源地,它也是商路的起点。另一方则主张,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位于今天的伊朗,因为它连接了东西方并促进了
13、文化交流。支持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源地的观点认为,古代长安不仅是丝绸产地,还是汉朝与西域交流的重要节点。长安的商人与来自西方的商人进行频繁的贸易,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支持伊朗作为起源地的观点则强调,帕提亚王国在古代就与东方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将中亚和地中海地区紧密连接起来。帕提亚的繁荣促使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近年来,考古学的发展为揭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地提供了新的线索。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出土的古代丝绸、陶瓷、货币等文物为长安作为起点提供了有力证据。然而,伊朗地区也出土了与东方文化有关的遗物,支持了伊朗作为起源地的观点。历史的真相常常复杂多样,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也
14、可能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长安和伊朗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繁荣。或许,丝绸之路的真正起源地,是一个多元共存的概念,代表了人类合作与交流的多样性。【材料三】上观新闻:一提起“丝绸之路”,总逃不脱经典而单一的刻板印象,那就是“大漠黄沙驼队”。为什么我们形成了关于丝绸之路这么固定的想法?侯杨方:以我个人对丝绸之路这个领域的了解,最近100多年来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是在图书馆里进行的。专家对丝绸之路缺乏真正有效的实地考察,即使有所谓的考察,基本上就是坐飞机或者火车到敦煌、喀什、撒马尔罕,研究的对象是点状的遗迹,而不是路线本身。另外,火车道路或者高速公路走的恰恰不是丝绸之路的古道
15、。因为人们修的这些现代化道路都尽量不占良田,不走绿洲,走的都是戈壁与沙漠,但古人是不可能走这样的道路的。从人的心理来讲,我们总觉得要有一种异域的想象,把我国西北或中亚想象成一片荒漠或者戈壁,这才会有强烈的反差感。当人们将近100年不断地加强这种印象,学术界也会形成一种固定概念,丝绸之路走的就是沙漠,这是一种“想象力的贫困”。我们沿真正的丝路走去,会发现沿途不仅有水有草,路边还有烽燧,即长城守卫,有汉军的仓库、碉堡遗址,这才是可以行走的丝绸之路。(注:侯杨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2丝绸之路上往来流通的不仅有丝绸,还有瓷器、茶叶、香料、玻璃器皿等商品,请结合“材料一”说说
16、这条路为什么不叫“瓷器之路”“茶叶之路”或“香料之路”。13结合三则材料,选出最符合文意的一项()A丝绸之路是世界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它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学界对于丝绸之路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起源于唐代的都城长安,一是认为起源地应是今天的伊朗。C关于丝绸之路起点的溯源,长安和伊朗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地出土的文物和遗物,为两地作为丝路起源地都提供了证据。D侯杨方认为,由于人们“想象力贫困”,对丝绸之路缺乏实地考察,造成了对丝绸之路单一而刻板的印象。14小苏想动员全家报名参加暑期的“丝路之旅”,爷爷认为丝绸之路都是沙漠戈壁,环境恶劣,景色单调,
17、没啥好看的。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说服爷爷,打消他的顾虑。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任务。长安风万里袁国燕作为一个长安人,总该向西一次。沿当年张骞西出长安的路线走一走。出发前做了功课,张骞出长安向西域的第一大驿站,在两百公里外长武县老龙山。在长武县志上看到,老龙山是中原和西域、关内与边地的咽喉要冲,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旱码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老龙山发现侯望邮驿遗址、丝绸之路车辙。还有比这更让一个长安人向往的么?车沿着福银高速一路向西北行进。跟着导航一路探行,炎酷的暑气和心中的热情一起,徐徐蒸腾。想想,今天开车不足三小时的路程,车马劳顿的张骞使团恐怕得走三天。山塬地貌越来越险。远远望去,老龙
18、山千沟万壑,山势仿如龙首。心里一动,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车辙遗址,留在这个叫老龙山的地方,而西汉决策丝绸之路的未央宫,建于龙首原上,看来,东方巨龙千年前的腾飞,除了人的功劳,还有天时地利呢。一座“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牌楼,雄踞山腰,顺着它指引的方向上坡,拐过一道弯,路旁忽现一处平地,仰头一看,短木桩围起的三弯坡道上方,“丝绸之路亭口古车辙遗址”几个大字灿然入目。坚硬的塬面上,深深的车辙老成了两道岁月的皱纹。深度与坡度相反,越往下,摩擦力越大,车辙随之加深。到底深几许,我把胳膊伸进细探,竟至臂弯。在这兵家必争、商人必过、信使必经的要隘之地,走过了多少浩荡不绝的车马啊。默默凝视这刻在大地上的史书,送上
19、一个后人的崇敬与问候。作为长安西北第一要道,丝绸、瓷器、茶叶经此西行,胡椒、石榴、汗血宝马由此东渡,驼铃声声尽欢颜。作为秦陇咽喉,这里留下了秦大将蒙恬去监修长城的脚印、汉张骞使团出使西域的探索、卫青守关抗击匈奴的胜利,还有唐李世民西出长安歼灭陇地反军的英勇无数车马、英雄,由此走向胜利,走进史书。想想,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是防备、抵御,而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则是通,通衢、抵达。一个一统江山,一个开疆拓土,捍卫与开放,在此握手,在这车辙里交汇、发力,迸发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蝉鸣声声中,登上老龙山顶,汉代烽火台遗址,在烈阳下挺立,身躯垂垂老矣,但仍以山的姿势,站在时间之上。没有烽火,只有静默,像碑一样静
20、默,任风吹着身上的藤蔓。拨开藤茎轻轻抚摸残裂的夯土,想起岑参的诗:“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诗中鼎鼎大名的汉将,就矗立在烽火台旁。他一手勒马,一手握长矛,铠甲霍霍,战袍飞扬,正驰骋战场。雕塑前立碑:“大将军卫青”。碑文记载,卫青公元前119年沿丝绸之路北上扫灭匈奴入侵,在阴灵关(今长武一带)探察地形时,见此沟壑连绵,河流环绕,易守难攻,遂建造邮驿和烽火台。就在卫青驻此这一年,张骞被汉武帝任为中郎将,二次出使西域,以实现“断匈奴右臂”之策。两位为了和平而西出长安的大将军,定会在此相逢,他们有没有在驿站把酒论英雄,已无从知晓,但一个武力征伐、一个外交融合的英雄传奇,在史册中熠熠闪光。今天
21、,车辚辚、马萧萧已随风而去,狼烟兵甲成了历史的尘烟。登上烽火台遗址旁的瞭望塔,领略古驿道新貌。艳阳普照下,楼舍场苑明媚,工矿商贸繁荣。远处,泾河东流,黑河拢绕,南河侧身淌过。福银高速、黑河大桥、312国道如一条条长龙,展示着新时代气象。风掀动老龙山的旌旗,像天地间的大蒲扇,用最舒爽的力度,拂去我的汗水。塔檐四角的风铃,叮叮当当敲响时光,像在对我说什么,又像在吟唱出塞的歌。哦,就让这风吹吧,且让古长安的平仄节拍,伴我长风万里。(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9月16日)15第段“坚硬的塬面上,深深的车辙老成了两道岁月的皱纹”一句中,“老”字用得是否恰当?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16文中借岑参的诗礼赞
22、了“大将军”卫青,周亚夫军细柳中也刻画了一位“真将军”周亚夫,下列诗句传达的情感,哪一项与这两位“将军”的形象不符?()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C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7读完全文,请你说说文章开头“作为一个长安人,总该向西一次”这句话里包含了哪些意蕴。18小州设计了一张“丝路风铃”明信片,想寄给远方的友人。请你根据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写一首“出塞歌”(小诗),作为写在明信片上的寄语。(不少于4行)七、作文19长安风万里一文的作者驾着岁月的长风寻古探幽,沿着
23、丝绸驿道一路向西,感受历史变迁,致敬英雄人物,展望时代气象,在古长安的平仄节拍里,汲取力量,长风万里。同学们,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没有一首诗、一篇文章、一个人物唤醒了你的记忆,感染了你的内心,触及了你的灵魂,引你思绪万千,伴你长风万里?请以伴我长风万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 饶 略 涉 诞 2B 3(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甲光向日金鳞开;(3)李贺;(4)城春草木深;(5)春望。【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富ro:富饶,指富足有余。领l: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体
24、味。跋sh:跋涉,指跋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dn生:诞生,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及生日(用于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也指成立。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高亢激昂:形容情绪高昂激动。欢快奔放:形容心情愉悦。低沉悲壮:指悲哀雄壮、心绪哀伤。清新明丽:形容给人感受美好愉悦。朴素自然:指真实随性自在。沉郁顿挫:指低沉抑郁。结合横线后的提示“尽显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挣扎”,可知甲乙为一对意义相反的词语,四个选项只有B选项意义相反,并且与“激情”“挣扎”一一对应。而且这两个词语与前面作者引用的古诗相对应,前两首是高亢激昂的,后两首是低沉悲壮的。故选B。3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及文学常识。本题中的“孤、鳞”
25、等字容易写错。注意雁门太守行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春望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4(1)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4年度巨制:“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主要意思对即可。例如写“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或者写“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为丝路文明提供了“全新的艺术诠释样本”等都可以。答案不能局限于上述示例。)(2)答案示例:采访目的:了解大展的内容、特点、价值和意义等(写出一点即可); 采访问题:李馆长您好,您能“剧透”一下这次大展的主要内容吗?您觉得这次大展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以上仅为示例,写一个即可。只要选择合适的角度,采访问题与采访目的相统一即可)【详解】(1)本题考查新闻内容
26、的概括。题目要求为校园广播站的“新闻速递”专栏概括一则消息的最重要事实,要求字数在30字以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提供的消息中提炼出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首先,我们识别出消息中的主体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这是一个关键信息点。接着,我们注意到消息中提到了该美术馆即将在2024年举办一项大展,这是另一个关键信息点。最后,展览的名称“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它直接说明了展览的主题和内容。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消息的最重要事实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即将在2024年举办一场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艺术大展。(2)本题考查拟写采访词。本次任务是设计一份
27、采访提纲,针对的是“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的策展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采访的目的是了解展览的策划背景、内容、特点、价值以及对公众的影响和意义等。因此,采访问题应该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旨在深入了解展览的全貌和策展人的意图。示例:采访目的:旨在全面揭示“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的核心内容、独特之处及其对公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采访问题:李馆长,您好!我们非常期待即将开幕的“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能否请您为我们提前透露一些展览的主要内容和亮点?您认为这次展览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5下联: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红星闪闪【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
28、、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结合“皑皑雪山,茫茫草地,凭借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可用“万里长征”对“千古丝路”,都是偏正短语;“爬雪山,过草地”对“越雄关,穿大漠”,都是两个动宾短语;“红星闪闪”对“驼铃声声”,都是主谓短语。6 塞外风沙犹自寒 胡地迢迢三万里 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有家难回的孤独、悲凉(写出一个词语,意思接近即可); 送别友人时的担忧、眷恋和不舍(写出一个词语,意思接近即可)。 示例:对丝路昔日繁华的怀念;对边地沦陷的沉痛;对掠夺代替贸易,萧条取代繁荣
29、的不满;对恢复往日的繁荣的渴望和收复边镇的强烈愿望(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详解】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鉴赏。“塞外风沙犹自寒”的意思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让人感受到凉州之“凉”,“胡地迢迢三万里”的意思是“遥远的胡地三万里”,让人感受到凉州之“远”;“塞外风沙犹自寒”与上句“秦中花鸟已应阑”形成对比,体现了故乡和塞外景色的截然不同,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表现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凄凉的心情;“胡地迢迢三万里”既表现了凉州之“远”,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无数铃声遥过碛”的意思是“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
30、着叮当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这是虚写,无数铃声仿佛在诗人耳畔响起,让他遥想起当年运载丝绸的商队应是络绎不绝,此时安西已被吐蕃占据,丝绸之路受阻,白练丝绸无法再运往西域交易,表现诗人对边地沦陷的悲痛之情以及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繁荣的愿望。7 高低(上下、好坏、优劣等) 明白 全;自始至终 8A 9 “俄而雪骤”中的“俄而”或“顷刻两毙”中的“顷刻”;“居无何”中的“无何” “三诗人尝共诣旗亭”中的“尝”;“向之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中的“向” “寻续而至”中的“寻续”;“寻又一伶讴之”中的“寻又”;“继而又一伶讴曰”中的“继而”(写出一个即可) 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得人物上场富有次序、
31、层次,表现几位诗人诗歌的传唱度很高。(写出一个方面即可,有其他合理理解也可以) 10 下里巴人, 比喻通俗的或低级的文学艺术。(大致意思对即可分)或: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1示例1:同意,以王之涣“大谐笑”结尾,文章戛然而止,写出了王之涣的率性洒脱,狂放不拘,才华过人,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更加耐人寻味。(整体理解,意思对即可)示例2:不同意,结尾段中诸伶“起诣”“竞拜”,从侧面表现了王之涣的才华过人;“饮醉竟日”则写出了三位诗人志同道合、洒脱不拘,豪放豁达的性格。【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1)“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意思是如果谁的诗被当做歌词的最多,谁的诗就
32、算最好。可见是对三人歌词高低的评论。甲乙:高低(上下、好坏、优劣等)。每不自定其甲乙:从来没有自己确定过高下。(2)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喻:明白。诸伶不喻其故:那些乐人不明白是什么原因。(3)饮醉竟日:畅饮了一整天。竟:全;自始至终。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本句意思是:如果是我的诗,你们应当拜倒在我的座位下面,尊我为老师。“倘是吾诗”是假设,“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是两个结果,因此断句为: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故选A。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表示瞬间,很短时间就发生的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33、于前”中的“少时”;三诗人尝共诣旗亭:三位诗人曾经一起到酒楼。“尝”,曾经,表示先前、曾经发生。寻续而至:有四个年轻的歌女相继到来。“寻续”,相继,表示相继发生。表示时间的词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得人物上场富有次序、层次,如“寻续而至”引出“妙伎四辈”的出场,结合“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可知,表现几位诗人诗歌的传唱度很高。10本题考查理解词意。下里巴人,结合链接“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可知,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或低级的文学艺术。1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以同意
34、也可以不同意。示例:不同意,结尾段中诸伶“起诣”“竞拜”“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写诸伶的行为和语言,结合上文“此辈皆潦倒乐官,向之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可知,从侧面表现了王之涣的才华过人;“三子从之,饮醉竟日”意思是三位诗人接受了邀请,畅饮了一整天,则写出了三位诗人志同道合、洒脱不拘,豪放豁达的性格。【点睛】参考译文: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诗坛,当时他们奔波困扰,很不走运,但出外、家居却经常在一起。有一天,天气寒冷,下着小雪,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赊
35、酒小饮。忽然,有十几个梨园的乐人上楼来聚餐。三位诗人就离开坐席退到角落里,围着炉火在一旁观看。一会儿,又有四个年轻的歌女相继到来。她们穿戴豪华,体态柔美,容貌非常明艳漂亮。不久,乐人们奏起音乐,都是当时著名的乐曲。王昌龄等悄悄地相约说:“我们各自占有诗名,从来没有自己确定过高下,现在可以暗中听这些乐人唱歌,如果谁的诗被当做歌词的最多,谁的诗就算最好。”一会儿,一个歌女打着拍子唱了起来,歌词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伸手在墙壁上画了一下,说:“一首绝句。”接着,又一个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就伸手在墙
36、上画了一下,说:“一首绝句。”下面,又一个歌女接着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就又伸手在墙上画了一下,说:“我有两首绝句了。”王之涣认为自己成名已经很久,就对他们两人说:“刚才这几个都是失意的歌女,唱的都是巴人下里一类俗曲,像阳春白雪那样的雅调,水平差的哪里敢唱呢!”说完,就指着歌女中最漂亮的一个说:“请等着听这位唱的歌,如果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我的诗,你们应当拜倒在我的座位下面,尊我为老师。”三人就嬉笑着等待。很快就轮到那个头梳双环发髻的歌女唱了,唱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37、度玉门关。”王之涣立即戏弄王昌龄、高适两人说:“乡巴佬,我可不是瞎说的吧!”三个人就大声说笑起来。那些乐人不明白是什么原因,都站起身走过来,问道:“不知诸位公子为什么这样欢声大笑?”王昌龄等就告诉乐人们事情的经过。乐人们争着行礼说:“我们俗眼不识神仙,请诸位暂屈贵体,俯就宴席。”三位诗人接受了邀请,畅饮了一整天。【链接】有个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其声而为商音,压低其声而为羽音,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
38、的人也就越少。12丝绸的传播早于瓷器和茶叶等商品;丝绸的价值高于其它商品;丝绸在历朝历代享有崇高的地位;丝绸传到西域各国受到争抢,是高贵身份的象征。(答出两点即可)13C 14示例:爷爷,您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太片面了啊。丝绸之路是几种文明的碰撞和交汇,在那里可以发现不同文明的遗迹;我们沿真正的丝路走去,会发现沿途景观可不只是大漠戈壁,其实要丰富多了,那里不仅有水有草,路边还有烽燧汉军的仓库、碉堡等遗址;在丝路旅行,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拓宽我们的眼界。15“老”字用得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丝绸古道历史的沧桑;突出了古丝绸之道上车马之多,贸易之盛,是要隘之地;表现了作者对丝路厚重的历史的崇敬与问候。16D 17(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作为长安人,自然应该去探访;(2)“向西一次”可以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西部山河的雄奇气势;(3)“向西一次”可以感受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4)“向西一次”是对张骞开辟丝路壮举的敬佩;(5)是对丝绸古道上保家卫国的“英雄”的致敬;(6)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礼赞;(7)“向西一次”可以领略古驿道的新貌,感受新时代的气象。 18示例:一条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在塞外/演绎千年不灭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