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020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2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八年级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 分)分) 1 (3 分)把下面的语句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标点占一个格) 。 衡量一个人的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 2 (3 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狼藉(j) 濒临(pn) 杳无消息(yo) 重峦叠嶂(lun) B倦怠(jun) 嶙峋(xn) 潜滋暗长(qin) 愚公移山(y) C虬枝(qi) 簇拥(c) 摩肩接踵(zhng) 百折不挠(no) D田畴(chu) 河堤(t) 惟妙惟肖(x

2、io) 振聋发聩(ku) 3 (3 分)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 ) A徘徊 书籍 殉职 麻木不仁 B琢磨 帐篷 签赏 和颜悦色 C踌躇 琐屑 序幕 俯仰生姿 D车辙 丘壑 蹒跚 正襟危坐 4 (3 分)选出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他们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_创新精神的人。 他们(先进分子)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_的作用。 目前在战局只是单纯政府与军队的抗战,没有广大的人民参加,这是绝对没有最后胜利_的。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_要认识鲁迅先生。 A富于 导向 保证 第一 B赋予 导向 保障 第一 C富于 向导 保障 首先 D赋予 向导 保证 首先 5 (3 分)下列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将“获胜”改为“胜负” )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 (在“校庆”后加“活动” )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去掉“在中” )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把“即使”改为“虽然” ,或把“但”改为“也” ) 6 (3 分)选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 ) A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作者绝对不可以在传记中发挥想象,破坏事件的真实性。 B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

4、的夸张,还可以是超前的夸张。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 D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句话中, “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是“看见”的补语。 7 (3 分)阅读陶渊明的饮酒 ,选出对诗句赏析有错误的一项( )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

5、邃。 C “悠然见南山” 的 “见” 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 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D “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偏僻幽静的环境才能使人恬淡舒适。 8 (10 分)古诗文默写。 (1)感时花溅泪, 。 (2) ,铜雀春深锁二乔。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4) ,归雁入胡天。 (5)兴尽晚回舟, 。 (6)我报路长嗟日暮, 。 (7)几处早莺争暖树, 。 (8) ,云生结海楼。 (9)相顾无相识, 。 (10) ,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阅读(二、阅读(30 分)分) 9 (9 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6、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 【温馨提示】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与,同“为” ,替的意思。尔也,而已。圹(kung) ,原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所恶勿施尔也: 兽之走圹也: (2)根据你的理解,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

7、两处。 民 之 归 仁 也 犹 水 之 就 下 兽 之 走 圹 也。 (3)翻译下面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4)甲文说“得道者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10 (9 分)阅读下面选文匾额 ,回答问题。 匾 额 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 “天道酬勤” ,街上店家的“同仁堂” “稻香村” ,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 “颐和园” ,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建筑物的眼睛。匾额

8、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 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而“额” ,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 ,竖的称“额” 。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匾额在古代可谓 “门楣上家国、 梁柱间文脉” 。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望舒认为,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汉书中还有记载

9、,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给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研究员齐心说,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

10、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 【温馨提示】旌表制度,是古代惩恶扬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制度。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大加推崇,由地方官吏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以彰显其功德和气节。 (1)选文第段介绍了关于匾额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建筑物的眼睛。 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

11、制度。 (4)匾额在历史上所起的“民间旌表制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躺在母亲身边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 “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 “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聊,随

12、便说什么都行。 ”我说。 “哦。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

13、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 “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 “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 母亲 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 A、B 两处。 (2)仔细阅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 (3)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表达作用。 母亲若有

14、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4)结尾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三、写作(三、写作(40 分)分) 12 (40 分)作文。 小时候,故事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存在,我们习惯于在母亲温柔的讲述声中睡去,在香甜的梦乡中寻找它的身影:我们追寻它的存在又怀疑它存在,我们为它流泪也为它欢笑。 有时候,我们感到它传递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从来没有的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启示,请你以“那故事,令我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真实经历,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地名,真实姓名请用笔名代

15、替。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 分)分) 1 (3 分)把下面的语句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标点占一个格) 。 衡量一个人的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属于基础题。 【解答】答案: 衡量一个人的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注意加强。 2 (3 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狼藉(j) 濒临(pn) 杳无消息(yo) 重峦叠嶂(lun) B倦怠(jun) 嶙峋(xn) 潜滋暗长(qin) 愚公移山(y) C

16、虬枝(qi) 簇拥(c) 摩肩接踵(zhng)百折不挠(no) D田畴(chu)河堤(t) 惟妙惟肖(xio) 振聋发聩(ku)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 “濒临”的“濒”应读作“bn” ; B.有误, “潜滋暗长”的“潜”应读作“qin” ; C.正确; D.有误, “河堤”的“堤”应读作“d” 。 故选:C。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

17、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 (3 分)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 ) A徘徊 书籍 殉职 麻木不仁 B琢磨 帐篷 签赏 和颜悦色 C踌躇 琐屑 序幕 俯仰生姿 D车辙 丘壑 蹒跚 正襟危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CD.正确。 B.有误, “签赏”的“签”应为“鉴” 。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

18、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 (3 分)选出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他们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_创新精神的人。 他们(先进分子)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_的作用。 目前在战局只是单纯政府与军队的抗战,没有广大的人民参加,这是绝对没有最后胜利_的。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_要认识鲁迅先生。 A富于 导向 保证 第一 B赋予 导向 保障 第一 C富于 向导 保障 首先 D赋予 向导 保证 首先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

19、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富于:在某方面“富有“;赋予:交给,给予;这里的意思是有创新精神,故用富于; 导向:指引导的方向;向导:带路,带路的人;这里的意思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起着引路的作用,故用向导; 保证:担保,起决定性作用或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 ,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护作用的事物;这里的意思是广大的人民参加,对最后胜利有保护作用,故用保障; 首先:形容事物的开端;第一:排在最前的、最好的、最棒的,首要的,最重要的;这里的意思是认识鲁迅先生是纪念鲁迅先生的开始,故用首先; 故选:C。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

20、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5 (3 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将“获胜”改为“胜负” )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 (在“校庆”后加“活动” )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去掉“在中” )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把“即使”改为“虽然” ,或把“但”改为“也” )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21、。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B 项把“研究”和“征集”互换位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6 (3 分)选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 ) A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作者绝对不可以在传记中发挥想象,破坏事件的真实性。 B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还可以是超前的夸张。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 D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

22、黑布马褂的背影”这句话中, “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是“看见”的补语。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 修辞、 语法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 结合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所以“作者绝对不可以在传记中发挥想象,破坏事件的真实性”错误。 B.正确。 C.有误,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

23、、尾联” ,不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 D.有误,这句话的主干是“看见背影” , “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是“看见”的宾语部分,不是补语。 故选:B。 【点评】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这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夸张。 7 (3 分)阅读陶渊明的饮酒 ,选出对诗句赏析有错误的一项( )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

24、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 “悠然见南山” 的 “见” 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 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D “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偏僻幽静的环境才能使人恬淡舒适。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 “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存高远,哪怕是居所处于闹市也像是在偏僻之地一样。 故选:D。 【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

25、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8 (10 分)古诗文默写。 (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2)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5)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 (6)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 (7)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8)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9)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 (10)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

26、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恨别鸟惊心(重点字:恨) (2)东风不与周郎便(重点字:郎) (3)无可奈何花落去(重点字:奈) (4)征蓬出汉塞(重点字:蓬) (5)误入藕花深处(重点字:藕) (6)学诗谩有惊人句(重点字:谩) (7)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啄) (8)月下飞天镜(重点字:镜) (9)长歌怀采薇(重点字:薇) (10)晴川历历汉阳树(重点字:历)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27、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二、阅读(30 分)分) 9 (9 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 【温馨提示】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与,同“为” ,替的

28、意思。尔也,而已。圹(kung) ,原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寡助之至: 极点; 亲戚畔之: 同“叛”背叛; 所恶勿施尔也: 所厌恶的东西 兽之走圹也: 跑; (2)根据你的理解,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民 之 归 仁 也 犹 水 之 就 下 兽 之 走 圹 也。 (3)翻译下面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4)甲文说“得道者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

29、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乙 孟子说: “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

30、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句意: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畔,同“叛” ,背叛。 句意: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所恶,所厌恶的东西。 句意:野兽奔向旷野一样。走,跑。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 句意: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故可断为: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重点词:以,凭借。顺,归顺,服从。畔,同“叛” ,背叛。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句意: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

31、件,来攻打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词语理解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阐述两个“道”的含义。两篇文章中的“道”是不一样的。甲文所说的“道” ,结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 ;乙文所说的“道” ,结合“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句可知,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答案: (1)极点; 同“叛”背叛; 所厌恶的东西; 跑; (2)民之归仁

32、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来攻打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4)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 ,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 ,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

33、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0 (9 分)阅读下面选文匾额 ,回答问题。 匾 额 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 “天道酬勤” ,街上店家的“同仁堂” “稻香村” ,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 “颐和园”

34、 ,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建筑物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 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而“额” ,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 ,竖的称“额” 。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匾额在古代可谓 “门楣上家国、 梁柱间文脉” 。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望舒认为,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

35、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汉书中还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给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

36、研究员齐心说,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 【温馨提示】旌表制度,是古代惩恶扬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制度。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大加推崇,由地方官吏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以彰显其功德和气节。 (1)选文第段介绍了关于匾额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

37、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建筑物的眼睛。 打比方 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 (4)匾额在历史上所起的“民间旌表制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本文以“匾额”为说明对象,第段,引出说明的对象;第段,介绍匾额的起源;第至段,介绍匾额的作用;第至段,介绍匾额的现状;最后第九段,介绍匾额的传承,以此来结束全文,让我们对“匾额”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第段,根据句子来分析。 “匾颜兴起于先秦”是从匾额的兴起介绍;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

38、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匾额”的概念: “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 “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是匾额所起的作用。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 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 抓住关键句子作答。与匾额是“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有关的段落段,抓住这三段中的句子“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 “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 “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

39、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等语句作答。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划线句子将 “匾额” 比作 “建筑的眼睛” , 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 还写出了匾额对于建筑的巨大作用:匾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建筑的灵魂,让建筑充满灵气。 汉书中就有记载,表明是举例子。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旌表是古代惩恶扬善和谐社会一种制度。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由地方官吏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

40、造牌坊,以彰显其功德和气节。段“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段中“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 答案: (1)匾额的兴起、概念及作用。 (2)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 (3)打比方举例子 (4)匾额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41、某个特征。 (2)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3)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4)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 (5)下定义,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6)作比较,突出的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躺在母亲身边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

42、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 “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 “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 ”我说。 “哦。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

43、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 “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 “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 母亲 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

44、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 A、B 两处。 (2)仔细阅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 (3)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表达作用。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4)结尾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分析】本文主要叙述在陪伴生病的母亲时找到了“躺在母亲身边”的感觉,刻画了母亲的孤独的内心世界,文章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由自己关爱家人到希望所有人放下手机关爱家人,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解答】 (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和选择。

45、 第一空中, “备”有“完全、周遍”的意思,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 “倍”有“加倍”的意思,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备受”意思是受尽,尝尽。 “倍受”指更加受到、格外受到。由母亲“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可知,原先已经生了很多种病,故此处应填“备受” ;第二空中,母亲没料到“我”会躺下陪她聊天,在欢喜之外还有意外,故此处应填“惊喜” 。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分析时,要找出判断依据,具体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画线处三个“说她了“句式相连,说的都是与她身体健康有关的内容,是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而“我”名义上陪伴,是只陪没有伴,

46、母亲仍觉得独孤,渴望与“我”说会儿话,希望有人关怀,这是用语言方式进行的心理描写。 (3)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记叙文人物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像很累似的”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母亲想与儿子聊天,但是却不能,刻画了母亲孤寂的内心世界。 (4)本考查主题理解能力。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的是躺在母亲身边的温暖踏实的感觉,是对母爱的感受与回应。母亲一直在身边,母爱的感觉应该一直在, “我”却“遗忘多年” ,这从前文可以看出: “我”平时周末回家没有帮母亲一把,还责怪母亲累坏了自己以致连累了“我” ,即使“我

47、”已经陪在母亲身边,除了“做点饭倒杯水” ,“我”没有为母亲做什么,以致于“我”躺下来陪母亲聊天,她是“惊喜”的。 “我”沉迷于无聊的网络世界中,忘记了要关心家人,这个遗忘要记起,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由自己关爱家人到希望所有人放下手机关爱家人,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答案: (1)A:备受。 B:惊喜。 (2)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 以及多日卧床而备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 (3) “像很累似的”写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和无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母亲孤寂、沉重的内心世界。 (4)在忙碌的现

48、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写作(三、写作(40 分)分) 12 (40 分)作文。 小时候,故事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存在,我们习惯于在母亲温柔的讲述声中睡去,在香甜的梦乡中寻找它的身影:

49、我们追寻它的存在又怀疑它存在,我们为它流泪也为它欢笑。 有时候,我们感到它传递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从来没有的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启示,请你以“那故事,令我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真实经历,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地名,真实姓名请用笔名代替。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你以“那故事,令我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小时候,故事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存在,我们习惯于在母亲温柔的讲述声中睡去,在香甜的梦乡中寻找它的身影:我们追寻它的存在又怀疑它存在,我们为它流泪也为它欢笑。有时候,我们感到它传递的不只是一

50、个故事、一个从来没有的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启示。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故事陪伴你、治愈你。我们可以补充题目为“那故事。令我成长” “那故事,令我难忘”等。比如我们可以围绕一张照片来讲述故事,除了要把拍这张照片的时间、地点写清楚,还要把这张照片的内容以及拍照时发生的事情说具体。比如说照片上有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么样?最主要的是要点出这张照片为什么令你难忘。总之,只要是你想说的,都可以。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来写,倒叙、顺叙,说明事情的时间、地点、经过等要素要交代清楚。写作时应该融入自己的感情,要以情动人。 【解答】 那故事,令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