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017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第 6 课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他们是古代印欧人的一支,“既不是马车的创造者也不是铁器的发明人,这两种技术最初都源自美索不达米亚,但是他们对已有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使之迅速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他们”指的是( ) A苏美尔人 B赫梯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 2谭其骧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顾多可寻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淮域诸支流皆东南向,故河南人大都东南迁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材料说明( ) A交通:影响人口迁徒的因素 B集镇:古代交通发

2、展的结果 C战争: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力 D移民: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 3公元前 6 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大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交流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B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 C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 D 荷马史诗成为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4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是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游牧民族在冲突中一度取得优势,甚至消灭农耕世界的政权,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但在两者的冲突中,农耕世界稳步扩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是基本趋势,这是因为( ) A游牧民族军事优势逐渐丧失 B游牧民族不擅长对国家和社

3、会的治理 C农耕世界在技术、组织和文化上的优势 D自然地理条件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不利 5有些印欧人从未听说过美索不达米亚,但他们在遥远的迁徙过程中却使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车轮和金属冶炼技术,这在从欧洲到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乃至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这反映出( ) A美索不达米亚人最早发明冶金术 B民族的迁徙促进了文明传播 C车轮和冶金技术帮助印欧人扩张 D金属冶炼技术由印度人传播 6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下列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 ( ) A印欧人的

4、迁徙 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C阿拉伯人的扩张 D蒙元的南征 7公元前 12 世纪,雅利安人将吐火罗人赶到了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在“戎狄”的压力下,周人被迫南下东迁。由于紧密接触“蛮族”军事技术,同时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础,周人得以比商人更迅速地、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车战的军事革命,灭了商朝。据此可知( ) A印欧人迁徙至中国并建立了农耕文明的周朝 B区域文化的融会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权更迭 C周与商之间的战争是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对决 D华夏文明的产生打下了民族大迁徙的烙印 8三星堆文化是分布在中国西南四川盆地内,大致在公元前 1600 至前 1200 年间的青铜文明。据研究,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5、出土的圆眼直喙歧冠或无冠的鸟形饰,很有可能是从长江中游输入或仿制于长江中游的同类器。据此可知,此时期( ) A长江中游是国家经济重心 B可能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 C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D青铜器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9从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印欧人开始了一千多年的大迁徙,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中国北方的匈奴也不断西迁。游牧民族不断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失败 B生存压力 C气候变暖 D文化交流 10公元前 130 年,大月氏征服南方的大国大夏,并把大夏国土和人口分别给予五个部族,每个部族的首领被称为翕侯。公元前 1 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邱就却消灭其他翕侯,统一了大月氏和大夏

6、故地,建立起贵霜国。贵霜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中亚的民族交融 B助推了人口迁徙的潮流 C阻断了丝绸之路的商贸 D造成了严重的难民问题 11欧洲包括西亚再到印度的诸种语言,包括荷兰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以及印度梵语,竟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一词,英语中是 father,德语中是 vater,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是 pater, 而梵语中则是 piter。这反映出(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帝国的扩张和崛起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古代文明的多元化 12约公元前 3000 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

7、 2000 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 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13公元前二、三千纪发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民族大迁徙(如图) ,这一过程反映出( ) A战争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B文明因交流而趋同 C亚非区域文化深受影响 D文明因互鉴而进步 14波斯帝国大流士时期兴建的苏萨王官官墙上的阿胡拉 玛兹达神像,被画成人形,并居于有翼的圆盘中间,此构图被认为取自亚述,而亚述艺术又是在继承赫梯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说明,波斯帝国( ) A宣扬人文精神 B融合古代亚欧文明 C

8、强化君权神授 D传承区域传统文化 15印欧人入侵前,虽然西亚、南亚、南欧已经出现了古代文明,但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在个别地区。印欧人入侵后,使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 A促发了众多古典文明出现 B引发了沿途民族的大转移 C加速了被征服地社会发展 D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交流 16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金字塔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B源氏物语借鉴吸收中华文化 C几何原本崇尚理性和思辨 D“悬诗”融合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17清代嘉庆年间设立的四川南楚会馆原本只祭祀象征着家乡和祖先的禹王,到道光年间,像这样的移民会馆中,

9、主祀本籍主神,附祀四川本土乡神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民间信仰的统一 B地域性商帮出现 C文化认同的加强 D民族交融的加深 18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记载, 罗马帝国“行省的居民已习惯于同士兵生活在一起, 并且乐于同他们往来,而事实上也有许多平民已经同士兵成了朋友并且结了婚,同时长期服役的士兵也爱他们所熟悉的旧营地,把它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家乡了”。这一记载可以作为研究( ) A“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文献史料 B“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史料 C“殖民活动与文化霸权”的口述史料 D“人类迁徙和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一 幽冀诸州位居中原与东北通衢,迄东汉末,历魏晋十六国及北朝,先后形成三次人口大变动的高峰,移民流动累计约有五六百万人次。公元 189 年,青、徐两地的士庶游走避乱者达百万口。此后经过汉魏之际第一次大动荡后,开始趋向相对稳定。公元 319 年,石勒脱离刘汉,建后赵,此后,赵魏幽州历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诸朝进入第二次居民大动荡时期,一直持续到北魏占据河北。公元 418 年以后,随着北魏在幽冀州统治的稳定及其军事重心的南移,河北成了其安置降民的主要地区之一。在此期间,拓跋氏为充实京畿和开发周边地区,以及控制豪右,先后将辽西、辽东数十万人口迁入幽、燕等州。这一时期迁徙还为了调整河北地区人地矛盾,这

11、种由狭乡徒之宽乡的移民,魏晋南北朝时期,见于记载的仅东魏一次。幽冀诸州汉民流移他乡主要依靠宗族亲属及乡里关系建立组织,以家族、乡里为单位,聚族移居,而北地及并肆流民徒移河北,则多是靠部落军事编制或部属关系。 -摘编自牛润珍魏晋北朝幽冀诸州的移民与民族融合 材料二 河北地区在元代属中书省管辖。元末明初的长期战争,导致此地区人口骤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敞。尽管元顺帝北逃大漠,但故元兵力仍不容小视。他们不甘失败,经常派兵南下骚扰,北平府地处防御前沿,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洪武初年,确立了“令狭乡之民迁于宽乡”这一移民原则。另外,朱 元璋驾崩,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在北平起兵南下。

12、作为首都的北京和作为京畿重地的顺天府,需要更多的人口和繁荣的经济。建文四年(1402) ,朱棣把一批来自各地的罪犯及家属迁入北平,对那些在“靖难”之初携印逃亡的北平布政司所属州县官 219 人,下令入巢赎死,并发兴州充军屯戍。这一过程在以后的年月中不断延续。永乐五年,政府较大规模的移山西及山东人民入北京州县,这次移民迁入的地域范围是南至武清,北至居庸关,东至白河,西至西山这样一片广阔的区域。迁都北京后,除了一方面将南京的文武百官迁入北京,另一方面又将南京的人民和工匠 27000 户迁入北京,以应新首都的需要。洪武时代南京城驻军有 42 卫,其中大部分调入了北京城。除了从南京城调入军卫以外,还从

13、河南等地调入了大量卫所,每个军人携带两名家属,军籍移民的数量约为 70 万。 摘编自曹树基永乐年间河北地区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北朝时期幽冀诸州移民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永乐年间河北地区成为移民重点地域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共同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生于公元前后的、于 36 世纪形成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摘编自刘爱

14、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加之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游牧民族对罗马帝国旧秩序的破坏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其结果是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36 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在中国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帝国的时代背景,并分析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15、5B 6C 7B 8B 9B 10A 11A 12A 13C 14D 15D 16A 17C 18A 19(1)主要特点:时间久,规模大;受政治环境的影响;移民的组织形式多样;移民有汉民迁出和北民迁入等主要形式;大迁徙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方式。 (任答四点即可) (2)原因: 元末明初的长期战争和“靖难之役”导致河北地区人口急剧减少; 北平取代南京成为明王朝的都城;统治者整顿社会秩序和打击敌对势力的需要;满足新都城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发边疆及巩固边防、保卫都城的需要。 (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被迁人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人口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易导致被迁人地区的过度开发和环境问题。 (任答三点即可) 20(1)表现: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 影响:灭亡中原王朝,如内迁匈奴贵族灭西晋,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如鲜卑族建立北魏等;少数民族融入农耕文明,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时代背景:日耳曼人以雇佣兵身份移居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日益衰弱;亚欧游牧部落大迁徙的冲击。 影响:严重破坏了古典文化;在罗马帝国废墟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日耳曼因素、 罗马因素和基督教互相结合,形成以神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的欧洲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