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中考选择填空压轴冲刺题型一:选择压轴典题精练1.立体图形展开图【例1】 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将右图所示的白纸只沿虚线裁开,用裁开的纸片和白纸上的阴影部分围成一个立体模型,然后放在桌面上,下列四个示意图中,只有一个符合上述要求,那么这个示意图是( )A B C D 如图所示,E、F、G、H、M、N均为正方体棱上的中点,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所有的字母和线段)【解析】 B2.动点函数图像【例2】 如图,点是以为圆心,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设弦的长为, 的面积为,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如图,在矩形中,是对角线的中点,动点从点出发,沿方向匀速运动到
2、终点,动点从点出发,沿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已知,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接,设运动时间为,四边形的面积为,那么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与之间的关系的是() 1.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厘米,点从点出发,沿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运动到点停止;同时点从点出发,沿折线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运动到点停止.如果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则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厘米,则表示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如图,AB为半圆所在O的直径,弦CD为定长且小于O的半径(点C与点A不重合),CFCD交AB于F,DECD交AB于E, G为半圆中点, 当点C在上运动时,设的长为, CF
3、+DE= 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OyxOOOxxxyyy A B C DFERPBCDA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60,AB= DC=2, AD=1, R、P分别是BC、CD边上的动点(点R、B不重合, 点P、C不重合),E、F分别是AP、RP 的中点,设BR=x,EF=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yxOOxy1231Oxy123112311321yxO A B C D 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重合),过点作的垂线交射线于点设,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解析】 A. A. D
4、.B.C.B. 题型二:填空压轴1.递进数字规律典题精练【例3】 观察下列各数,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则第n个数是 , 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第2个等式:;第3个等式:;第4个等式:;请解答下列问题: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a5 = = ;求a1 + a2 + a3 + a4 + + a100的值为 .:学_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其中第个式子 是 ,第个式子是 (为正整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动点P从原点O出发,每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或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在上一次平移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次平移例如第1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点是(0,1)、(2,0),第2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点
5、是(0,2)、(2,1)、(4,0),第3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点是(0,3)、(2,2)、(4,1)、(6,0),依此类推我们记第1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所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l1,l1=3;第2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所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l2,l2=9;第3次平移后可能到达的所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l3,l3=18;按照这样的规律,l4= ; ln= (用含n的式子表示,n是正整数)【解析】. ,. 、.30;. C1D1D2C2DCAB2.递进图形规律【例4】 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中,则菱形的面积是 ,连结对角线,以为边作第二个菱形,使;连结,再以为边作第三个菱形,使;,按此规律所作的第个菱形的
6、面积为_ D1D5D2D3D4D0如图,ABC是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D0BC,垂足为点D0过点D0作D0D1AB,垂足为点D1;再过点D1作D1D2AD0,垂足为点D2;又过点D2作D2D3AB,垂足为点D3;这样一直作下去,得到一组线段:D0D1,D1D2,D2D3,则线段D1D2的长为 ,线段Dn-1Dn的长为 (n为正整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正方形A1B1C1O、 A2B2C2B1、A3B3C3B2, ,按右图所示的方 式放置. 点A1、A2、A3, 和 B1、B2、B3, 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 已知C1(1, -1), C 2(), 则点A3的坐标是 ;
7、点An的坐标是 . 如图,已知直线:与:,过直线与轴的交点来源:学科网作轴的垂线交于,过作轴的平行线交于,再过作轴的垂线交于,过作轴的平行线交于,这样一直作下去 ,可在直线l1上继续得到点,设点的横坐标为,则 , 与的数量关系是 【解析】,. . . .;. 3.循环数字规律【例5】 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的“F运算”:当n为奇数时,结果为;当n为偶数时,结果为(其中k是使得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则: ,若,则第2次“F运算”的结果是 ;若,则第2013次“F运算”的结果是 .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12 34 5 67 8 9 10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5行从左
8、到右的第3个数为_;第行(3)从左到右的第3个数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一列数,其中,(为不小于2的整数),则的值为 【解析】1,4. 13, . . 4.循环图形规律M0M1M2M3M4M5Oxy【例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为, 将线段绕原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将其延长到,使得,得到线段;又将线段绕原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将其延长到, 使得,得到线段,如此下去,得到线段,,,则点的坐标是 ,点M5的坐标是 ;若把点(是自然数)的横坐标,纵坐标都取绝对值后得到的新坐标称之为点的绝对坐标, 则点的绝对坐标是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同
9、心圆半径由内向外依次为1,2,3,4,同心圆与直线和分别交于, ,则点的坐标是 在数学校本活动课上,张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电动娃娃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依次跳动规定:从顶点A出发,每跳动一步的长均为1第一次顺时针方向跳1步到达顶点D,第二次逆时针方向跳2步到达顶点B,第三次顺时针方向跳3步到达顶点C,第四次逆时针方向跳4步到达顶点C, ,以此类推,跳动第10次到达的顶点是 ,跳动第2012次到达的顶点是 【解析】. () . B;C. 【例7】 如图3所示,ABC内接于O,B=90,AB=BC, 点D是O上与点B关于圆心O成中心对称的点,点P是BC边上一点,连结AD,DC,AP,已知
10、AB=8,CP=2, 点Q是线段AP上一动点,且连结BQ并延长交四边形ABCD的一边于点R,且满足AP=BR,则的值为,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解析】D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射线是直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圆的圆心都在射线上且所有的圆均与轴相切,同时圆与圆外切(为正整数),若点,则圆的半径为 【解析】思维拓展训练(选讲)训练1. 如图,RtABC中,C90,AC3,BC4,P是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PQAB交ABC的直角边于点Q,设AP为x,APQ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关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11、解析】C训练2. 如图,矩形纸片中,.第一次将纸片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与交于点;设的中点为,第二次将纸片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与交于点;设的中点为,第三次将纸片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与交于点, .按上述方法折叠,第n次折叠后的折痕交于点,则= ,= 第一次折叠 第二次折叠 第三次折叠【解析】2,训练3. 某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是以O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过点(0,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1的一个交点;A2是以原点O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与过点(0,2)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2的一个交点;A3是以原点O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过点(0,3)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3的一个交点;A4是以原点O
12、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与过点(0,4)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l4的一个交点;,且点、都在y轴右侧,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点A6的坐标为 ,点An的坐标为 (用含n的式子表示,n是正整数)【解析】(,),(,)复习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无盖无底的正方体纸盒,分别为棱,上的点,且,若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折线裁剪并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一个六边形 B一个平行四边形C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解析】B【练习2】 如图:已知P是线段AB上的动点(P不与A、B重合),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结EF,设EF的中点为G;点C、D在线段AB
13、上且AC=BD,当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设点G到直线AB的距离为y,则能表示y与P点移动的时间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D【解析】D【练习3】 一个正整数数表如下(表中下一行中数的个数是上一行中数的个数的2倍):第1行1第2行35第3行791113 则第4行中的最后一个数是 ,第行中共有 个数,第行的第个数是 符号“”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如下:,利用以上运算的规律写出 (n为正整数) ; 【解析】 29; ;5151【习题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右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3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如图,直线,点坐标为(1,0),过点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以原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轴于点;再过点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以原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轴于点,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的坐标为( , );点(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