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补梦人 马文静 补梦人,自古以来,就像普通的鞋匠或裁缝一样,开着一家很小的店面,专门招徕那些梦境残缺的人。但是,与平常的店面不同的是,只有真正需要修补梦境的人和喜欢做梦的人才能看见补梦人的小店;那些已经不做梦或者讨厌做梦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瞧见补梦人和他的小店的。 现在喜欢做梦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补梦人的生意总是不大好。 “还是以前的日子好哇!”补梦人经常望着远处暗自感叹。 确实,从前的时候,人们对梦都挑剔得厉害,哪怕是梦中野草丛中的一朵小花,也需要补梦人用太阳的线绣出轮廓, 用彩虹里的红色描绘花瓣, 再用蒲公英鹅黄色的花汁来勾勒花
2、蕊。尽管客人的要求很高,可补梦人却不觉得麻烦,恰恰相反,每天要修补不同的梦境,搜集不同的材料,补梦人觉得格外的充实幸福。 那时候,补梦人用仙人掌身上最细的那根刺做针,用天空最高的那朵云纺线,采集中午最暖最香的阳光,剪下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收割黎明到来前月亮的最后一束光线,还要用一根充满魔法的吸管将清脆欢快、 啾啾吟唱的虫声, 潺潺流动的水声, 随风摇曳的树叶的欢呼声,以及梅花逼人的浓香、桂花醉人的甜香、玫瑰迷人的芳香等,全部吸进去,然后分类存在水晶瓶子里。 那时候的梦,就像孩子,每一个都有鲜活可爱的面孔。 想到从前,补梦人总是忍不住轻轻叹气:“现在做梦的人越来越少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身材
3、矮胖的男人走进来。他兴奋地搓着手,咧着大嘴,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补梦人,你要发财了,发大财了!” 补梦人淡淡地问“你是要一个发财的梦吗?”说实话,在补梦人修补的所有梦中,他觉得最无聊的就是发财梦。 “不,不能这么说。确切地说,是我要满足你的发财梦。”男人带着一丝轻蔑的讥笑,扫视了一圈简陋的小店,“只要你跟我合作,我保证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再开上几家分店。到时候,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数金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坐在硬得硌屁股的木板凳上,一针一线地修修补补。” 补梦人看了男人一眼: “不要说那么多, 就直接说你的要求吧, 既然你已经走进来了。 ” 补梦人的冷淡出乎男人的意料,他两只手不
4、安地搓搓自己的大肚皮,说:“好吧,这是我的梦想, 但不是睡着后做的摸不着的梦。 根据最近的一些杂志上的访谈和新闻报道可以知道,人们现在过于忙碌,做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正是因为这样,梦才会变得像钻石、黄金、石油一样,成为稀缺资源。” 补梦人似乎猜到男人的意图:“你是想向人们出售梦吗?” “哈哈”男人很为补梦人能猜中他的心思而高兴,“正是这个意思。既然你能修补梦,肯定也能制造梦,对吧?” 补梦人没有回答,问道:“既然人们都不再做梦了,那他们为什么还会需要梦呢?” 男人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说:“说实话吧,不做梦,不代表我们不憧憬美梦啊!即使像我这样的粗人,也很怀念从前家门前欢快流动的小河。有时候,
5、我很想做一个关于小河的梦,在梦里我还是个只知道凫水、捉泥鳅的孩子。可是,不管我搂着从前的照片睡多久,都没有做出一个梦来,这可真是让人伤心!” 补梦人对着男人诚恳一笑:“原来你是喜欢做梦的呀!看来我是误会你和大家了。我原本以为补梦人做到我这一代,就要改行了呢!” “就是说呢,你是这里唯一的补梦人了。”男人说,“请你原谅我最初的肤浅,我原本以为处于失业边缘的你一定很需要钱,所以才会以金钱来诱惑你。” 补梦人摇摇头:“没关系。再说,如果不是你,我怎么知道原来人们还是需要梦的呢。你看我,既不看新闻,也不读杂志。” 听补梦人这么一说,男人也释然了,又恢复之前的兴奋模样:“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合作,你制造
6、美丽的梦,我负责销售。” 补梦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微微皱皱眉头:“虽然梦是稀缺资源,但我不希望梦的价格太昂贵。 一个好的补梦人, 是从来不问价钱的。 帮助那些会做梦的人, 把梦里的残缺修补整齐,是我们的天职。” “可是,如果没有收入,你吃什么呢?”男人很是不解。 “吃梦啊,吃人们忘了的美梦。”补梦人笑了,“难道你没有发现,我的身体和你有什么不同吗?” 因为补梦人一直坐在矮凳上,所以男人一直没有注意补梦人的身体。经补梦人这么一提醒,他惊讶地发现,补梦人的身体已经变成半透明的了。 “之所以会这样,”补梦人伸出一只手,举到眼前,金色的阳光没有投下手的阴影,而 是穿透手掌,刺进补梦人的瞳孔,“是因为食
7、物越来越少了。” “如果一直没有足够的食物,会怎样呢?”男人急切地问。 “会消失, 像一缕烟融入空气一样, 消失不见。 ”补梦人眼里闪过一丝无奈和悲哀, “不过照你的说法,只要我制造出人们需要的好梦,也许人们就能认识到梦的美妙,也许梦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受会让人们重新学会做梦。” 男人像捣蒜一样不停地点头:“是呀,是呀,到时候,梦就会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充满我们的世界,你也可以有足够的食物吃了。你知道的,我们人类只需要把经历过的美好梦境存放进心里,就足以感受长时间的幸福了。” 补梦人点点头,扯下一缕阳光作细绳,系在店门口的梧桐树上,然后把水晶瓶里的水流声、鸟叫声、虫鸣声、孩子的笑声,以及各种花的
8、香味挂在上面,并用风做的夹子定住,然后又取出几十条彩虹,像晒被子一样搭在那根阳光细绳上。 “做梦的材料也需要晒晒太阳, 在瓶子里太久, 它们会受潮的。 ”补梦人开心地忙碌着。 男人从来不知道,那些美丽的梦是由这些平平常常的东西组成的。现在他看着从那根阳光细绳上流淌下来的潺潺的小河、 流光溢彩的彩虹, 闻着自温暖的光线上弥漫开来的花的芳香,听着清晨枝头的鸟叫声、 傍晚草丛里的虫鸣声, 不由得欢快地大叫起来: “天哪, 看看这一切,这就是美丽的梦啊!” (选自童话王国 ,2019 年 11 期,有删改) 1阅读童话要理清童话故事的情节。请根据这个童话完成故事的思维导图。 (1)_ (2)_ (3)
9、_ 2阅读童话要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文章的第段到第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阅读童话要品味含义丰富深刻的语言。请赏析这句话。 男人从来不知道,那些美丽的梦是由这些平平常常的东西组成的。 4阅读童话要思考故事背后带给我们的启迪。本文是如何运用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来凸显故事的主题的?请联系本文主题和你所学的童话知识简要分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粽子望故乡 唐玉霞 端午是潮湿的,油绿的。 端午前几日,母亲就买好粽箬。不时也有乡下人挑着一担粽箬路过门口,粽箬尾搭在筐子外面,青石板上一路淋漓出湿漉漉的水迹。出门买菜或倒垃圾的奶奶们一眼看到,喊住担子买两沓。很
10、便宜。再便宜也是钱。乡下人要是讲价,奶奶们的嘴巴跟剪刀一样,你就到塘里打,不要种不要收,一点子工夫钱,你是皇帝还是丞相,你的工夫就这么值钱? 乡下人一边整理绳索弓腰挑起担子,一边讪讪地说:“只要花钱,你们街上人就觉得划不来。” 我的外婆这个时候已经一点视力也没有了,她摸着一沓沓粽箬,拿起闻一闻,说好。摸是摸宽窄,闻是闻气味。宽一点的粽箬包起粽子来省粽箬也省事,至于气味,要是有懒婆娘卖前一天打下的粽箬,就不是新鲜的气息,而是隐约有恶味,洗洗也能用,但是可以借此杀一杀价。 拖出一只最大的木洗澡盆,倒大半盆水,将扎粽箬的草绳子解开,粽箬泡水里。架一根扁担在木盆上,搬只小板凳坐下,拿块抹布,将粽箬一片
11、片贴在扁担上,用抹布抹去污垢,翻过来再抹,抹好了剪掉粽箬硬邦邦的头子和细条条的尾巴,放到清水桶里养着。这事开始母亲做,后来我做。男孩子们不仔细,粽箬容易开裂,浪费了。 我的母亲天天放下畚箕抓笤帚,却不会裹粽子。不过也从来没有耽误我们吃粽子,我的盲眼的外婆会裹。糯米红豆洗净在淘米箩沥水,糯米雪白红豆殷红,真是好看。扎粽子的绳子是家里缝被子的棉白线,棉线瓤,带不住劲,三根捻成一根用。外婆将两片粽箬并一起扭成圆锥体(有时候是三片) ,然后舀满米,伸出两根指头将米压瓷实,再加一点米,总要满满当 当,扭过粽箬盖上,嘴巴咬住一端线头,手抓住另一端,缠绕几圈,然后扎起来。 外婆包得很从容。阳光从泡桐树的大叶
12、子里钻进来,落在外婆花白的头发上,竹布大襟褂子上,有点晃眼,外婆感觉不到。院子里青石是干的,但是缝隙里夜雨还没有干,泥巴地也是潮湿的。我坐在外婆身边,帮她递东西,闻到她头上桂花头油和汗混杂的气息。虽然是唯一的女孩子,外婆对我并不以为然,她宝贝我的哥哥和弟弟,但是三十年之后,我忽然发现我一直很挂念她。 筲箕里的米渐渐少了,篮子里的粽子渐渐堆起来。母亲烧起大灶煮粽子,大锅大火容易煮透,热气袅袅升起,在灶屋里盘旋不绝。母亲从水雾里出来,拎着几挂煮好的粽子,送到邻居家尝新,绿色的水淋淋沥沥一路滴。 邻居家煮好了也会送给我们。都是粽子,但是各家的形状味道是有差异的。我家的以个头取胜,总有邻居对外婆说,张
13、奶你包的粽子最实在,个个像拳头一样打在肚子上。 这一顿饭是省下了。一只筷子穿过粽子,大碗里放了白糖,我们将粽子尽量多地蘸满白糖,猛地咬下去。我喜欢刚出锅的粽子,棉线都是滚烫的,尖着手指头解开,糯米的醇香和粽箬的清香扑面而来,粽子外层泛出莹莹绿意,里面还是雪白殷红。冷粽子我一吃就消化不良,却是外婆的最爱,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一气吃两只冷粽子,一点事没有。左右隔壁都说张奶你是要做百岁老人的。外婆笑眯眯的,要不是后来家中变故,外婆应该能硬硬朗朗地活到八九十岁。 童年戛然而止,我们从小镇被连根拔起。外婆到林头乡下舅舅家,不久去世。她是多么不愿去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养子一家生活,这一念冷粽子一样堵在我们心里
14、;我们兄妹和母亲一起被扔到另一处陌生的土地上。这些年来我觉得自己像一只没煮熟就揭了锅跑了气的粽子,别扭地夹生着,无论人世许我什么样的温暖,内心深处总有又冷又硬的一处会硌痛我。 日月如水,我现在也到了母亲当年的年纪,和母亲一样,我也不会裹粽子。外婆,三十个端午了,我们都不曾裹过粽子。浓绿潮湿的端午,浓绿潮湿的记忆,横亘在心里。 粽子,她在望故乡呢。 (选自回味:美食思故乡 ) 5“粽”是线索。文章写了四件事,请你在相应的图画中填写合适的事件。 选棕箬 _ _吃粽子 6“粽”含韵味。想象文中两句描绘的场景,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7“粽”喻作者。下列句子中的粽子和“我”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5、 (1)我喜欢刚出锅的粽子,棉线都是滚烫的,尖着手指头解开,糯米的醇香和粽箬的清香扑面而来,粽子外层泛出莹莹绿意,里面还是雪白殷红。 (2)这些年来我觉得自己像一只没煮熟就揭了锅跑了气的粽子,别扭地夹生着,无论人世许我什么样的温暖,内心深处总有又冷又硬的一处会硌痛我。 8“粽”传情思。文末句中加点的“浓绿潮湿”含义相同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浓绿潮湿的端午,浓绿潮湿的记忆,横亘在心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战胜的夏天 李晨 我对故乡的记忆,全部是关于夏天的。 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古老而又普通的村庄。虽然说那时候是穷年月,但故乡之夏给我的记忆是
16、丰盛的。那里有我平时不知道的世界,目光所及,琳琅满目。我几乎在用其他所有的时间渴盼夏天的到来。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达前,它们用整个春天、初夏为我备好了一切。 以往父亲带我们回老家,汽车转火车,再加徒步,要花上一整天。伴着傍晚的蝉鸣,天擦黑的时候我们到了。我一回到老家就全然顾不得斯文,迫切地等待“沉陷”。我知道狂欢季开始了,按捺不住开始欢心地盘算着晚上在哪个露天的地方睡,那是第一项在自由天地的体验。 夏天村里人多半在屋外过夜,除了老人、妇女。木架子撑起的绳编床,篾席往上一放,清凉又透气。或者干脆铺在地上,平整宽敞的打麦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睡,蚊子不多的夜里, 被单也不用盖。夏日里,我可算是本家小孩
17、子的精神中心。我比他们白,比他们成绩好,这些在村里不是什么优点, 但可以做一做临时“掌门”。 堂兄弟、 各个本家亲戚都聚拢来, 睡成一排,和我最亲最好的,会讲故事的,才可以挨着我睡。 星空下,夏虫声浅,我蜷缩在故园的怀里。啊,这幸福无边的夜! 直至次日,幸福地被太阳晒到屁股。于是起身,篾席上常会留有人形。人睡的地方是干燥的,其他地方已经微湿。原来,一夜酣眠,竟有夜露涂抹了身体。 白天,跟伙伴们无休止地嬉游。父亲因为要帮着家里做农活,无暇他顾,所以我除了偶尔写作业, 其余时间都在疯玩。 草堆、 粮垛、 牛棚, 还有蒙着眼睛的驴子不停地在磨坊里转圈这都是我们的欢场。赤日炎炎的时候,我们主要在池塘一
18、带活动,我就是在那里学会了狗刨。采莲蓬、菱角,在岸上用稀泥巴涂满全身,再爬树杈往水里跳,出水时泥巴没了,但发现肚皮已经被水面拍红游完泳,在浓荫的树下玩上一会儿。和风习习,吹干身上的水,皮肤变得滑嫩无比。 夏天雨也不少,一场雨过后,会有好几天都要踩泥巴地。水泥路是城里才有的稀罕物,那时候村里没有任何一块地面是水泥地,包括屋内。雨天大家都赤着脚。我开始时并不习惯,觉得泥巴会滑得脚心痒痒,后来越来越觉得有趣,特别是脚掌踩下去的时候,软泥浆会从脚趾之间柔柔地往上钻,跟现代人形容巧克力的口感类似,那也是一种连着心的滑爽。 饿了,有的是吃的,树上的果子、地里的瓜,信手摘来。蝉蛹、青蛙、蛐蛐都是野味。作为“
19、豪华”回报,我也会带他们去偷爸爸带回来的装在铁盒里的饼干或鸡蛋卷,让他们一尝至味。 任何一顿饭都可以在几个叔叔家随机解决,青椒、南瓜、豆角,都美味。大铁锅炒菜,满屋子蒸气,和着菜香气、柴火的烟气一起涌出来,漫出灶火屋,从房檐向上流走。灶火余烬里还可以埋上嫩玉米或红薯,饭后出去玩上一圈,肚子有点饿的时候跑回来寻出它们,可作为零食吃。 走村串巷的剃头匠,依次在某一户家中吃饭,算作劳务。若是没吃,给点什么也行。手艺在那时候还不叫生意,只是为了生活在“换”,没有“赚”,本分至极。 跑去村头西望落日晚霞,美得令人哀愁。 喜乐是有尽头的。夏日接秋,看着村里许多果树从果子红熟到光秃,已经有树叶开始随风落下,
20、我的心情也为之黯然。我知道,要开学了,我要走了。 我每天掰着指头计算暑假结束的时间, 谨慎期待每一个未曾谋面的美丽明天。 还剩四天、三天直到要离开的当天早上,堂弟们坐在爷爷家的门槛上,看我们收拾行李,去坐他们还 没有见到过的火车。他们穿着长袖衣服来,纽扣总是扣得不齐,衣服也不干净,好像去年穿完收起来时就没有洗。 “等着我,明年再来。”这般孩童的豪言壮语,每年都在说。我知道这是一句临别时客套的废话,他们肯定等我,我也必定再来。 可是,终于在某一年,他们没有在原地等我,我也没有再来。我出去闯世界,他们也开始出门打工。 后来,每每忆起在老家生活的日子,便觉得那是最好的童年,无以复加。它有不需要证明的
21、强大。 加缪说得极是:“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安放了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节选自读者2021 年第 23 期) 9阅读段,根据提示,梳理作者对故乡夏天的回忆。 在露天地方睡觉(1)_(2)_(3)_随便在某个叔叔家解决吃饭问题 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做朗读重音设计。 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达前,它们用整个春天、初夏为我备好了一切。 我的朗读重音设计 设计理由 11从下列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批注。 大铁锅炒菜,满屋子蒸气,和着菜香气、柴火的烟气一起涌出来,漫出灶火屋,从房檐向上流走。 可是,终于在某一年,他们没有在原地等我,我也没有再来。 12文末作者为什么说“老家生活的日子”是“
22、最好的童年”?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阅读提示:1.本文共 1965 字,阅读时间约 6 分钟。2.阅读文章时,注意时间节点以及文章的 过渡句、段。 ) _ 曾雄生 2022 年 9 月 11 日,月圆之夜,中国稻作史研究的开创者和莫基者、浙江大学教授游修驾鹤西归,享年 103 岁。 齐民要术开启了他的农业起源研究 1920年5月9日, 游修龄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小手工业家庭, 作为五四后的一代新人,游修龄在耳濡目染旧式教育的同时,很早就受到现代新式教育,使他在国学和西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潮学制下的首批儿童,他们在学习爱的教育 最后的一课等
23、外国文学作品和国语拼音的同时,还学习了珠算、毛笔字、京戏等中国传统文化功课,初中阶段更学习了比较多的文言文。 1939 年,19 岁的游修龄考入新创立的国立英士大学农艺系,1943 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49 年后,转到浙江大学农学院,担任作物栽培学的助教和讲师。 游修龄从事农史研究的契机则始自 1954 年冬,他在杭州松泉阁旧书店里买到一部线装本齐民要术 ,买回以后有空时就翻翻,想不到书里讲的内容虽然是 1400 年前的技术,却非常合乎现代农业科学的道理,这让他茅塞顿开,不久农学院里举行第一次学术报告会,游修龄提交了“齐民要术里的农业科学”的报告,受到出席报告会的专家学者的肯定,该报告整理
24、成论文后发表在当时全国唯一的农业学报上,自此,游修龄产生了追潮中国传统农业起源的念头。 他使中国稻作史发展为一门“显学” 游修龄喜欢带学生下乡总结丰产经验,他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额外的任务,即每到一个新地方, 就向当地的农民调查、 纪录当地流行的农谚, 经过几个月的走访, 收集到数千条农诊,经过整理选择, 将其中 1700 多条农谚, 按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加以分门别类, 组织有关的教师,分工逐条给予科学知识的解释,出版了浙江农谚解说 。普及文章农谚简论还在人民日报刊登,20 世纪 60 年代上半叶,游修龄参与组建和领导了浙江农业大学农业遗产研究室(简称农史室) ,出版了浙江农史研究集刊 ,并在学术
25、刊物上发表了农史论文多篇, 1973 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一堆沉睡 7000 多年的稻谷和骨耜,游修龄应邀去鉴定这些炭化稻谷,他将这些稻谷和骨耜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联系起来,认为河姆渡遗址稻谷的出土证明了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当时的农业已进入到“耜耕农业”阶段,接着他又从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人类学及野生稻分布等多方面对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分 化和传播进行了研究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对于中国远古文明的看法, 特别是中国原始农业的看法,也改变了游先生的学术研究方向,他把现代农学知识与考古学及历史学结合起来,跨入了以稻作史为主的农业史研究行列中来。 中国稻作史从此迅猛发展
26、为一门“显学”,更把这热度传递到海外。1987 年,日本学者渡部忠世主编的亚洲稻作史 (日文版)出版,游先生负责该书中国部分的写作,1991 年应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之约,赴日从事亚洲稻作史研究,后来他又先后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农学卷农史分支、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史卷 、 中国农业通史原始农业卷等出版物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游修龄先生在 1993 年出版的稻作史论集,自序中说:“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以来,由于这个遗址的划时代意义,吸引了我,使我从原先研究齐民要术 和其他农史课题转向了中国稻作的起源问题,从中国稻作起源很自然地扩大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又不可避免
27、地探索农业的起源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是相互有牵连的,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保留有三千年以上连绵不断的历史纪年和文献的国家, 从稻作史的角度去挖掘,就好像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游修龄也因此成为中国稻作史研究的开创者和莫基人。 东张西望,零打碎敲的“农史潮翁” 退休后的游修龄继续从事着与以稻作史为中心的农业史和农业文化研究,同时表示要做一些“轻松的文字”,而互联网的兴起,也给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写了大量的学术随笔,网络博文,人称“农史潮翁”、游修龄的研究视野也由原来的甲骨文、 齐民要术扩展到众多的农书和地方志,由水稻扩展到多种作物,由中国扩展到世界,由生产扩展到生态,由农诊扩展到农业文化
28、。 在 1999 年出版的农史研究文集,自序中,游修龄说:“我是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精力不集中的人,近 20 年来,虽然以研究稻作历史为中心,却时常东张西望,对农史有关的方面,零打碎敲,写些看法。”【甲】游修龄继续保持这样的张力,自 2010 年后,又先后出版了包括奇妙的语言文字在内的 7 本书随笔集,共计 140 多万字。 晚年的游修龄心系公益,获得了很多荣誉,2019 年,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2020 年 3 月 7 日,已是 101 岁的他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抗击新冠肺炎专项基金捐款。 2021年, 荣获“光荣在党 50年”
29、纪念章。 游修龄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记得在庆祝游修龄先生九十寿辰时候,学生们曾撰联对他的为学为人进行概括: 学贯东西,始农艺而入经史,不亚圣贤 博究天人,著古制以明今用,永为师表 (选自公众号人民日报文艺 ,有删改) 注释:骨耜(s )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比石器轻便灵巧,而且表面光滑,不容易沾泥,适宜在江南水田里使用。 单项选择题 13根据文意,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 ) A游修龄:冷板凳上坐出非凡 B怀念!著名农史学家游修龄去世,享年 103 岁 C百年华章是先生追忆恩师游修龄 D103 岁游修龄:一生甘为“稻田守望者” 14下列选项中,对游修龄形象的概括全都可以从
30、上文中推断出来的一项是( ) A淡泊名利 忧国忧民 B热心公益 体恤学生 C学而不厌 敢于创新 D志向远大 温文尔雅 15根据文意,填入时间轴中的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入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 B开启了农业起源研究 C把稻作史热度传递到海外 D发表稻作史论集 16以下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游修龄小时候国学和西学的双重学习经历,为他后面稻作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游修龄之所以产生了追溯中国传统农业起源的念头,一方面是因为齐民要术让他茅塞顿开,另一方面是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 C文中划线句列举了两个数据7 本、140 万,是为了表明游修龄晚年仍具有充沛的创作精力,
31、是一个高产的作家。 D本文语言质朴,明白如话,却饱满情感,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游修龄的怀念,尊敬和爱戴。 请你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回答问题。请你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回答问题。 _ 赵永新 突然想起了父亲。 父亲己过世十多年,但父亲对我的一些影响,总在心中涌起,而且久久不能抹去。 父亲中等身材,很结实,他没文化,为人侠义,一生克勤克俭,没有什么奢求。唯有的癖好是爱在庄稼地里转悠,总爱掰弄些谷穗、麦穗、瓜果类,以致有些入迷。 小时候,常随父亲去买些瓜果,那时瓜果便宜得几角钱一斤,可我却总喜欢和人家讨价还价,每当我们“砍”得不可开交时,父亲总是拍着我的小屁股:“走,几分钱,图个啥?”此时,我总是嘀咕:“你不
32、在乎,我在乎,你什么时候多给过我五分钱。”我就是这样在不理解和顺从中,逐步认知父亲的。 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学时,发现一个学生娃蹲在路头哭泣着。父亲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他断断续续地告诉父亲,要交的学费丢了。父亲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捞了半天,好不容易捞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元钱, 说: “给, 报名去。 ”要知道, 那个时候一年的学费才三元五。父亲的举动着实让我惊讶, 好大方啊! 父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 就是这么一个阔绰的“小侠义”。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却是一个“大吝啬”。 我渐渐长大了,已是结婚成家的时候了,我好像良心大发现了,决定“五一”期间回家看望老父亲。见到儿媳,儿孙,还有儿子的我,他
33、高兴得好像得了健忘症一般,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个劲儿地招呼着:“好!好!好!明早帮我割麦子去。” 我不敢执拗,不情愿地答应着:“好吧,我一个人去。” 第二天早上,一轮金黄金黄的太阳,把它诱人的光洒在茫茫麦海中,一阵一阵,一层一层的金浪起伏在地平线上,一种羡煞人的美,令人惊艳。父亲匍匐在这麦海中,手中的镰刀一茬茬地平割着麦子,身后留下一片平整的麦桩,就像用剪刀修整过的,又像是画着的一般。回头看看我身后的麦桩高高低低的,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参差”。 难题好像是专门留给懒人似的。 【B】我眼前的那片麦子被狂风卷得东倒西歪,有的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有的晃动着身躯,极不齐整,有的交叉缠绕,乱七八糟。我
34、心慌意懒地一阵快刀乱斩,连自己都看不顺眼。这时,父亲走了过来,把麦子一支一支地捋了起来,扎成一个个小把子,和气地对我说:“这也是粮食啊!”然后替我把狼藉的麦子收拾好。 吃午饭的时候,我女儿习惯地把饭弄得半桌都是,我不以为意。 【A】可我父亲不声不响地把散在桌上的饭一粒一粒捡起来,丢在嘴里,慢慢咀嚼着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的我,对着父亲数落起来:“这不是灾荒年,这也不是解放前,丢在桌上的饭您就不怕脏!” 听着我的不满, 父亲沉下脸来, 许久许久。 然后一字一句地对我说: “这是老天的恩赐, 这也是国家的命根子啊!” “老天的恩赐,国家的命根子!”这句话警醒了我。十多年来,我常常反复着这句话。 父亲,
35、你的叮嘱,我懂了。 放心吧!父亲! (选自作家地带 ,有删改) 17 【思路寻美】本文思路清晰,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文章思路,补全思维导图。 18 【朗读诵美】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保保觉得 【A】 句朗读起来特别有感觉, 请你帮他设计朗读重音, 并说明理由。 19 【环境品美】贝贝觉得【B】句中的景物描写好像与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觉得呢?请你帮他品析这句话的用意。 20 【主旨悟美】该文章在出版时没有附上题目,我校文学社拟写了以下三个题目,你觉得哪个最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借助知识卡片说明理由。 知识卡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
36、标题或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蕴含文章的主旨,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A我的父亲 B叮嘱 C“小侠义”与“大吝啬”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甲】文学小草的成长 王鼎钩 大老师说,文笔一定要简洁。 有这么一个故事: 敌人占据了我们的城池, 我军准备反攻, 派一个爱国的少年侦察敌情。这少年在午夜时分爬上城头,“看见月色非常皎洁”。全文只有这一句写景,大老师称赞这一句写得恰到好处。为什么到了城头才发现月色皎洁?因为这时他需要月色照明,好看清楚城里敌人的动静。他说,倘若由俗手来写,恐怕又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一大 串拖泥带水的文字。 受降城外月如霜!“月如霜”三个字干净利落,用不着多说。
37、通常,学生的作文都很短,老师总是鼓励大家写得长些。有一次,大老师出题目要我们比赛谁写得又好又短。题目是“我家的猫”。我写的是 我家的猫是一只灰色的狸猫,是三岁的母猫,是会捉自己的尾巴不会捉老鼠的猫,是你在家里的时候它在你脚前打滚儿、你不在家的时候它在厨房里偷嘴的猫,是一只每天挺胸昂首出去、垂头丧气地回来的猫。你说,这到底是一只什么猫? 大老师看到我的作文时微微一笑:“这孩子的文章有救了。” 在那一段日子里,我对作文又爱又怕,怕我那些“妙手偶得”的佳句不能通过大老师的检验。有一次,我在作文簿上写道: 时间的列车,载着离愁别绪,越过惊蛰,越过春分,来到叫作清明的一站。 大老师对这段文字未加改动,也
38、未加圈点,他在发还作文簿的时候淡淡地对我说:“这是花腔,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 回想起来, 大老师提倡质朴, 反对矫饰, 重视内容。 他朝我这棵文学小草不断地浇冷水,小草受了冷水的滋润,不断地生长。 大老师对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 (选自昨天的云 ,有删改) 【乙】作文六要之听觉篇 王鼎钩 古人说,春夏秋冬四季都是可以听见的。你也读古人的诗词吗?那是我们重要的营养。有些作品,从听觉的角度落笔,别有滋味。 “海雨天风不忍听”,一个“听”字,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码头上,或者沙滩上,或者山顶上,总之人很少,人的力量很小,自然的力量很大。 “留得残荷听雨声”, 你看, 诗人在经营他的听觉呢, 残枝
39、败叶, 成了垃圾, 一个“听”字使它像个乐器,有了价值。留得梧桐也听雨声,留得芭蕉也听雨声,这个雨声和那个雨声有什么不同?你现在分不清楚,将来有一天可以分清楚,慢慢写啊,别心急。 除夕,大年夜。守岁,全家不睡觉,等新年降临。 现在,电视机告诉你新年到了;从前没有电视,爆竹告诉你新年到了,那时候有人这么写:爆竹是时间的声音,新年前呼后拥而来。 十岁的时候,他觉得那声音像戏水;二十岁的时候,那声音像山洪暴发;三十岁,那声 音像篮球比赛;四十岁,那声音像急行军!他为什么这样说?你现在不懂,将来有一天会懂。 “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果丢弃了钟声,就丢弃了整首诗。 如果写诗的人对那钟声没有感觉,如果他写诗
40、的时候忘了钟声,有人不客气地说,他这一辈子不必再写诗作文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以后会懂,我们都在等你成长,等你懂。 (选自 (作文六要)序言 ,有删改) 21阅读【甲】 【乙】两文,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甲】 【乙】两文分别叙述了大老师对“我”创作的影响和“我”成年后对少年读写的指导和期待。 B 【甲】文引用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比喻形象生动,告诉我们写作要讲究凝练隽永,意蕴丰富。 C 【甲】文中我家的猫巧用对比、拟人,区区百字刻画出猫咪贪玩、嘴馋、勇气大本事小的特点。 D 【乙】文三处画横线句告知少年:文学欣赏和写作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终有一天能懂,不要急。 22小程与小诺在
41、阅读了【乙】文后,有了以下 QQ 聊天,请补全对话。 小程:这里“不忍听”的雨到底是晰晰沥沥的小雨,还是狂风暴雨呢? 小诺:我觉得是后者,这“雨”前面加了“海”字,后有“天风”,“不忍听”表达了对大自然的(1)_(A赞美 B怜悯 C敬畏)之情。另外,你打错字了哦, (2)应该是_。 小程: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不同年龄段对爆竹声的感受,这组比喻很有趣。 小诺: 是的。 这组比喻让我想起了 论语 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它们表达的意思(3)_(A大相径庭 B异曲同工) ,因为(4)_。 23 【乙】文说古诗文中有着“我们重要的营养”。那些深情豪迈、隽永蕴藉的诗句,总在不
42、经意间丰富我们的生命感受,启发我们的人生思考。好友远离,我们会借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1)_, (2)_”来表达不舍与牵挂;秋叶飘零,我们会学刘禹锡抛却伤感,高歌“(3)_,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展豪情;“(4)_,山入潼关不解平”,在诗词中我们拥有了谭嗣同在潼关中彰显的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5)_,(6)_”,时序交替,光阴无情,我们却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汲取了积极乐观的力量;在被别人误解时,默念“(7)_,不亦君子乎”,心胸会更豁达;比赛失利,低吟“三军可夺帅也, (8)_”,内心便更坚定。 24 【甲】文末作者写道:“大老师对我的影响太大,太大了。”大老师对“我”有哪些影响?
43、请结合【甲】 【乙】两文分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火(节选) 林清玄 随着锣鼓与脚踝的乱蹦乱跳,我的心也变得仓惶异常,想到自己要迈入火堆,像是陷进一个恐怖的海上恶梦,抓不到一块可以依归的浮木。一张张红得诡谲的玄妙的脸闪到我的眼睫来。我抓紧爸妈微微渗汗的手,思及弟弟在天地的风景中永远消失的一幕,他的脸像被火烤焦紫红色,头一偏,便魔呓也似地去了,床侧焚烧的冥纸耀动鬼影般的火光。 在火光的交叠中,我看到领过符的乡民一一迈步跨入火堆。有的步履沉重,有的矫捷,还有仓惶跑过的。我看到一位老人背负着婴儿走进火堆,他青筋突起的腿脚毫不迟疑地理进火中,使我想
44、起顶上红绿交揉的庄严画像。爸爸告诉我,那是他重病的小儿子,神明用火来医治他。 咚咚呛呛,咚咚呛。 远处的戏锣和近处的锣鼓声竟交缠不清了。 “阿玄,轮到你了。”妈妈用很细的声音说。 “我,我怕。” “不要怕,火神来过了,不要怕。” 爸妈推着我就要往火堆上送。 我抬头望望他们, 央求地说:“爸, 妈, 你们和我一起走。 ” “不行。只有你领了符。”爸爸正色道。 锣声响着。 火光在我眼前和心头交错。 爸妈由不得我,便把我架走到火堆的起点。 “我不要,我不要”我大声嚎哭起来。“走,走!”爸爸吼叫着。 “我不要” “妈” 我跪了下来,紧紧抱住妈妈的腿,泪水使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没出息。 我怎么会生出这
45、种儿子, 给我现世, 今天你不走, 我就把你打死在火堆上。 ” 爸爸的声音像夏天午后的西北雨雷,嗡嗡响动,我抬头看,他脸上爬满泪水,重重把我摔在地上,跑去抢起道坛上的蛇头软鞭,“啪”一声抽在我身旁的地上,溅起一阵泥灰。 “我打死你!我打死你!林姓的祖先做了什么孽,生出这样的孩子,我打死你。让你去和那个讨债的儿子做堆!”我从来没有看过爸爸暴怒的面容,他的肌肉纠结着,头发扬散如一头巨狮。 “你疯了。”妈妈抢过去拦他,声音凄厉而哀伤。 红头道士、轿夫们、人群都拥过来抓住爸爸正要飞来的鞭子。 锣也停了。 爸爸被四个人牢牢抓住,他不说话,虎目如电穿刺我的全身。 四周是可怕的静寂。 我突然看见弟弟的脸在血
46、红的火堆中燃烧,想起爸爸撑着猎枪掉泪的面影和他辛苦荷锄的身姿,我猛地站起,对爸爸大声说:“我走,我走给你看,今天如果我不敢走这火堆,就不是你的囝仔。” 锣声缓缓响起。 几千只目光如炬注视。 我走上了火堆。 第一步跨上去,一道强烈的热流从我脚底窜进,贯穿了我的全身,我的汗水和泪水全滴在火上,一声嗤,一阵烟。 我什么都看不见, 仿佛陷进一个神秘的围城, 只听到远天深处传来弟弟轻声的耳语: “走呀!走呀!”那是一段很短的路,而我竟完全不知它的距离,不知它的尽处,相思林尽头的阳光亮起,脚下的火也浑然或忘了。 踩到地的那一刻,土地的冰凉使我大吃一惊,唬一声,全场的人都欢呼起来,爸爸妈妈早已等在这头,两个
47、人抢抱着我,终于号啕地哭成一堆。打锣的人戏剧性地欢愉地敲着急速的锣鼓。 爸爸疯也似地紧抱我,像要勒断我的脊骨。 那一天,那过火的一天,我们快乐地流泪走回家。到黑肚大溪,爸爸叫我独自涉水。 猛然间,我感到自己长大了。 童年过火的记忆像烙印一般影响了我整个生命的途程,日后我遇到人生的许多事都像过火一样, 在启步之初, 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火毡的那一端, 我们当然不敢相信有火神,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 的火要过、沉淀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 我们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要单独去过火,即使亲如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25阅读本
48、文,完成下面的图表。 26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从来没有看过爸爸暴怒的面容,他的肌肉纠结着,头发扬散如一头巨狮。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 (2)爸爸疯也似地紧抱我,像要勒断我的脊骨。 (爸爸为什么会这样紧抱我?) 27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阅读文中划波浪线的这句环境描写,语句虽短,但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其作用。 2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我们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要单独去过火,即使亲如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的理解。 班级开展“我心目中的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以下是小语找到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一粒种子的承诺 胡其峰 “我毕生的
49、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1953 年 8 月,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新来了一位年轻教师,他就是刚从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安江农校,成为袁隆平人生舞台的第一站。 1960 年,大饥荒犹如洪水猛兽席卷中国大地。“我亲眼看见过 5 个饿殍,一次看到两个人倒在桥下,一次看到两个人倒在田里,还有一次看到一个人倒在大路旁。”那悲惨的情景,一直刺痛着袁隆平的心。 “不解决吃饭问题不行。 这个想法至今仍然牢牢地扎根在我的头脑中。这是驱使我孜孜不倦地研究提高粮食单产方法的最大动因。” 多年来,人工杂交水稻研究一直是各国科学家难啃的“骨头”,他们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植
50、物”,利用杂交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1960 年 7 月, 袁隆平在学校试验田偶尔发现一株穗大粒多的“天然杂交稻”, 从它身上,袁隆平联想到: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能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培有出人工杂交稻来;同样,也一定能够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他渐渐勾勒出解决这道世界难题的蓝图:利用循环杂交完成不育系繁殖、杂交稻制种和大田生产应用。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自然界找到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然而,要在成千上万亩水稻田里找这么一株特殊的稻穗,无异于大海捞针。 从 1964 年 6 月 20 日开始,袁隆平挤出教学后的业余时间,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