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易错疑难集训(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生物浙科版必修2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946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易错疑难集训(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生物浙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易错疑难集训(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生物浙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易错疑难集训(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生物浙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易错疑难集训(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生物浙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一、一、易错题易错题 易错点易错点 1 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相关概念理解有误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相关概念理解有误 1.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表示染色体,a、b、c、d 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 DNA 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可存在于 a 与 b 中,但不存在于 c 与 d 中 B.在减数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与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C.在减数分裂后期,2 条 X 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若 a 与 c 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 b 与 d 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

2、一精子中 2.如图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图中的交叉现象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常有发生 C.图所示行为发生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发生图所示行为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有 22 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如图所示结构中含四条染色体,称为四分体 在该动物的肝脏细胞分裂时可以形成 22 个四分体 1 与 3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发生在 1 与 2 之间 若基因

3、 1、5 来自父方,则 2、6 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中,1 与 7 或 8 组合可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A. B. C. D. 易错点易错点 2 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理解有误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理解有误 4.基因型为 MmNn 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 1 种类型的卵细胞 B.基因 N 与 n、n 与 n 分别在 M、M后期分离 C.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mmNN 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 2 对同源染色体 5.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下

4、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 A 和 E 以及 C 和 D B.这 6 个精细胞至少来自 2 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 4 个次级精母细胞 C.精细胞 A 的一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D.这 6 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该生物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只有 A、B、C 细胞 易错点易错点 3 混淆患病性别与性别患病的概率计算混淆患病性别与性别患病的概率计算 6.人的色觉正常(B)对红绿色盲(b)是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这对夫妇再

5、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和再生出的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分别是( ) A.1/4 和 1/4 B.1/8 和 1/8 C.1/8 和 1/4 D.1/4 和 1/8 7. 2022 浙江丽水高一月考人类秃顶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女性中 AA和 Aa 表现为非秃顶,男性中只有 AA 才表现为非秃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一个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子与一个秃顶色盲男子婚配后生了一个秃顶色盲女儿和一个非秃顶色觉正常儿子。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家庭秃顶色盲男子的基因型为 AaXbY B.该夫妇再生一个秃顶儿子的概率为 3/8 C.该

6、夫妇再生一个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 1/4 D.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4 易错点易错点 4 混淆几种伴性遗传的特点混淆几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8. 2022 浙江金华高一期末考试眼白化病是一种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眼白化病患者的眼部色素减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下列有关眼白化病的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眼白化病女性的父亲一定患眼白化病 B.患眼白化病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建议生育女孩 C.男性个体的眼白化病基因可能来自其祖母 D.女性眼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生育患眼白化病儿子的概率是 1/4 9.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

7、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型正常的男性结婚,未生育。 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 1/2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女性患者的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10.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 ZW 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公鸡是 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表现为芦花,雌鸡均表现为

8、非芦花。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 W 染色体上 B.自然群体中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 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 F2中雄鸡表型有一种,雌鸡表型有两种 D.让 F1自由交配产生的 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 F3中芦花鸡占 3/4 二、二、疑难题疑难题 疑难点疑难点 1 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减数分裂过程中核 DNA 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1.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甲形成乙过程中,DNA 复制前需合成 rRNA 和蛋白质 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或 Y 染色体 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减半 2.如图为某二倍体(2n)动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不同阶段(不连续)细胞内的核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和丙甲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粒分裂 B.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C.交叉互换可发生在戊时期,DNA 复制可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疑难点疑难点 2 减数分裂过

10、程中染色体行为异常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异常分析 3. 2022浙江十校联盟高二联考“13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13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这可能与亲本减数分裂异常有关。下列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一定不能解释该病成因的是( ) 4.已知等位基因 A、a 位于小鼠的 2 号染色体上,某基因型为 Aa 的雄性小鼠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 的精子(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其他变异)。 下列有关分 析,正确的是( ) A.2 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B.与 AA 为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 a C.含 A 基因的 2 号染色

11、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D.与 AA 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A、a、a 疑难点疑难点 3 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5.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某病由位于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该病的遗传情况可能与性别有关 C.若某病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患病 6.人的 X 染

12、色体和 Y 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X 染色体稍大,Y 染色体较小。 如图为某人 X 和 Y 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 B 与 C 为同源区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区段上的某些基因在 C 区段上可以找到对应的_,此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定律。 (2)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区段上。 (3)从发病概率来看,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少于男性,则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_区段,为_性遗传;如果此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致病基因位于_区段。 (4)若某人 A 区段和 D 区段都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的后代中女

13、儿的发病概率为_,儿子的发病概率为_。 疑难点疑难点 4 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及遗传方式的判断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及遗传方式的判断 7.如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3的 X 染色体可能来自2 C.控制甲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D.若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15 8.甲、乙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岛屿上与外界隔绝的家系中有关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14、(甲病由基因 A 和 a 控制,乙病由基因 B 和 b 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 (2)图中 4 号的基因型为_,8 号的基因型为_。 (3)11 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6 号和 7 号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该患病男孩所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代的_号。 (4)9 号和 10 号生了一个患乙病且染色体组成为 XbXbY 的孩子,该孩子染色体组成异常的原因是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易错题易错题 1. D DNA 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中,题图中 a 与 b 互为姐

15、妹染色单体,c 与 d互为非姐妹染色单体,A 正确;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B 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X 与 Y 染色体在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后期,着丝粒分裂,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 体或 2 条 Y 染色体,C 正确;假设与 c 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上的染色单体为 e,若 a 与 c 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 b 与 e 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 错误。 2. D 据图分析,图为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交换相应片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且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

16、次分裂中期;图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发生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各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应为,A 正确。图中的交叉现象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互换,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正确。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 正确。 图发生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 错误。 3. B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又由于是位于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对,故可知1与2、 3与4、5 与 6、7 与 8 都是经 DNA 复制后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应两两相同。图中所示结构中含两条染色

17、体,错误;肝脏细胞是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形成四分体,故在该动物的肝脏细胞分裂时不会形成22个四分体,错误;1 与 3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正确;1、2 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不可能发生在 1 与 2 之间,错误;基因 1 和 2,5 和 6 都是通过 DNA 复制形成的,因此若基因 1、5 来自父方,则 2、6 也来自父方,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可使 1 与 7 或 8 组合形成重组型的配子,增加配子的多样性,正确。故选 B。 4. D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

18、胞,其分裂后最终形成 1 种类型的卵细胞,A 正确;基因 N 与 n、n 与 n 分别在M、 M后期分离,B 正确;由于该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为 MmNn,结合图中细胞的基因型可知,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mmNN,C 正确;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 错误。 5. D 分析题图:由图可知A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若未交换,则其染色体与E 相同,则 A、E 可能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 中的那条短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若未交换,则其染色体与 D 相同,则 C、D 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F 来源于另外 2 个次级精母细

19、胞。E、F 和 A 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C、D 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根据分析,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 A 和 E 以及 C 和 D,A 正确。 根据分析,这 6 个精细胞至少来自 2 个精原细胞(A、E、F 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C、D 来自一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 4 个次级精母细胞(A 和 E 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 和 D 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 和 F 来自另外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 正确。 由图可知 A 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C 正确。这 6 个精细胞中含有该生物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是 A、B、C、E、F 细胞,D 错误。 6

20、. C 根据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aXBY、aaXBXb,他们生出蓝眼孩子的概率为 1/2,生出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故他们再生出蓝眼患红绿色盲男孩(aaXbY)的概率是1/21/4=1/8;而该夫妇再生出的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所以该男孩为蓝眼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1/2=1/4。C 正确。 7. D 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子(A_XBX-)与秃顶色盲男子(_aXbY)婚配,生育了秃顶色盲女儿(aaXbXb)和非秃顶色觉正常儿子(AAXBY),故此家庭中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 AaXBXb,秃顶色盲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Y,A正确;该夫妇再生一个秃顶儿子(基因型

21、为Aa或aa)的概率为1/23/4=3/8,B正确;该夫妇再生一个色觉正常女儿(XBXb)的概率为 1/21/2=1/4,C 正确;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基因型为 XBXb或 XbXb),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D 错误。 8. C 患眼白化病女性(XbXb)有一条 X 染色体来自父亲,父亲的基因型为 XbY,因此父亲一定患眼白化病,A正确;患眼白化病女性(XbXb)与正常男性(XBY)婚配,后代男孩一定患病(XbY),女孩正常(XBXb),因此建议生育女孩,B正确;男性个体的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因此男性个体的眼白化病基因不可能来自其祖母,C 错误;女性眼白化病基因携带者

22、(XBXb)生育患眼白化病儿子(XbY)的概率是 1/21/2=1/4,D 正确。 9. C 根据题意,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可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 错误;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可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错误;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论哪种情况,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都是1/2,C正确;若该

23、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该女性患者的母亲患病,则该女性患者的妹妹为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若该女性患者妹妹的丈夫也是携带者,则该女性患者的妹妹所生孩子可能患该病,D错误。 10. C 由于 F1中雄鸡均表现为芦花,雌鸡均表现为非芦花,设相关基因用 A、 a 表示,可推出双亲基因型为ZAW 和 ZaZa,F1基因型为 ZAZa和 ZaW,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 染色体上,A 正确;芦花为显性性状,且 ZZ 为雄性,所以自然群体中雄性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性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大,B 正确;让 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即 ZAZaZaW,F2 基因型为 ZAZa、ZaZa、ZAW、ZaW,

24、雌、雄鸡都有两种表型,C 错误;让 F1自由交配产生的 F2中的雌、 雄芦花鸡交配,即 ZAZaZAW,F3基因型为 ZAZA、 ZAZa、 ZAW、 ZaW,芦花鸡占 3/4,D正确。 二、二、疑难题疑难题 1. A DNA 复制前会合成所需的蛋白质,并且会发生核糖体的增生,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故 DNA复制前需合成 rRNA 和蛋白质,A 正确。乙中染色体数为 2N,同源染色体对数为 N,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丙中染色体数为 2N,同源染色体对数为 0,说明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也会出现着丝粒的分裂,B 错误。丙细胞中染色体着丝

25、粒分裂,会出现 2 条 X 或 Y 染色体,C 错误。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丙形成丁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 错误。 2. C 乙丙所发生的主要变化为着丝粒分裂,丙甲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细胞质分裂,A 错误。丁表示 有丝分裂后期,戊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处于这些时期的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B 错误。 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戊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交叉互换可发生在戊时期;DNA 复制可发生在丙戊过程中,C 正确。 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可以代表精子、卵细胞或极体,D 错误。 3. D A 项细胞中有同源

26、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经后续正常分裂后最终能形成两个含两条 13 号染色体的精子,A不符合题意;B项细胞可以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经分裂后最终可形成一个含两条 13 号染色体的精子,B不符合题意;C 项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且移向了将来形成次级卵母细胞的一极,经后续正常分裂后最终可形成一个含两条13号染色体的卵细胞,C不符合题意;D

27、项细胞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第二极体含两条 13 号染色体,卵细胞不含 13 号染色体,因此不能用于解释该病成因,D 符合题意。 4. C 基因型为 Aa 的雄性小鼠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 的配子,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与 AA 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a、a、O(O 表示不含相关基因),与 AA 为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 O(O 表示不含相关基因)。 5. C 由题图可以看出,非同源区段位于 Y 染色体上,X 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由位于非同

28、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则患者均为男性,A 正确;区段是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情况不一定相同,与亲本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设与某遗传病相关的基因为 A、a,如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这两种情况下的遗传情况均与性别相关联,B 正确;由题图可知非同源区段位于 X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某病由该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 错误;若某病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由于儿子的 X

29、 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故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患病,D 正确。 6.答案:(1)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分离 (2)A (3)A 伴 X 染色体隐 D (4)0 或 100% 100% 解析: (1)B 与 C 为同源区段,因此 B 区段上的某些基因在 C 区段上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此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2)红绿色盲和血友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其相关的基因位于 A 区段上。 (3)从发病概率来看,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少于男性,则该病最可能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A 区段;如果此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此病为伴 Y 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位

30、于 D 区段。(4)A 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为伴 X 染色体遗传,D 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为伴 Y 染色体遗传, 若此人A区段和D区段都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若A区段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则所生的后代中 100%患病;若 A 区段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则所生儿子均患病,所生女儿均正常。 7. D 由2和3不患病而其儿子2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 X 染色体上,不会在 Y 染色体上,A 错误。若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可判断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的 X 染色体来自2,且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因2的两条 X 染色体中有一条

31、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且这条染色体只能来自2,另一条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1,所以3的 X 染色体来自1,B 错误。 由1和2不患病,其儿子1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4患甲病,3正常,可知甲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错误。 若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由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独立遗传可知,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设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分别为 A/a、 B/b,由题意分析可知,2的基因型及其出现概率为 1/3AABb 或 2/3AaBb,3的基因型为AaBb,1为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_B_,产生该基因型的概率为(1/3+2/33/4)3/

32、4=5/8,2和3的后代中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 AABB)的概率为(1/31/2+2/31/4)1/4=1/12,所以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125/8=2/15,D 正确。 8. 答案:(1)常 1 号和 2 号婚配生育一个正常的 5 号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XBXb aaXbY (3)3/4 1/16 4 (4)该孩子的母亲在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Xb 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产生了含有 XbXb 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精子融合形成异常的受精卵 解析:分析系谱图:1 号和 2 号都患有甲病,但他们的女儿 5 号正常,由“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

33、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 号和 4 号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由“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由以上分析可知,1 号和 2 号都患有甲病,但他们的女儿 5 号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2)8 号不患甲病,但患乙病,则其基因型为 aaXbY,进而推知 4 号的基因型为 AaXBXb。 (3)11 号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但其母亲有 1/2 的概率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因此该个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4,其不携

34、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3/4。 6 号(aaXBY)和 7 号(1/2AaXBXB、1/2AaXBXb)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的概率为 1/2(1/21/4)=1/16;该患病男孩所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 7 号,7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代的 4 号。(4)由图可知,9 号不患乙病,基因型为 XBY,10 号不患乙病,基因型为XBXB或XBXb,9号和10号生了一个患乙病且染色体组成为XbXbY的孩子,则10号的基因型为XBXb,那么染色体组成异常的孩子是由含 XbXb的卵细胞与含 Y 的精子结合形成的,XbXb的卵细胞形成的原因是母亲在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Xb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浙科版(新教材)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