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8:平行线与相交线(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826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上海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8:平行线与相交线(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上海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8:平行线与相交线(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3年上海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8:平行线与相交线(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3年上海市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8:平行线与相交线(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题专题 18 18 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如图,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按如图方式摆放,记两把尺的接触点为点 P其中一把直尺边缘恰好和射线 OA 重合, 而另一把直尺的下边缘与射线 OB 重合, 上边缘与射线 OA 于点 M, 联结 OP 若BOP28 ,则AMP 的大小为() A62 B56 C52 D46 2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 与2 是同旁内角,且1=30 ,则2 的度数为( ) A150 B30 C30 或 150 D无法确定 3 (2022 七下 静安期中)下列条件能判断 ABCD 的是( ) AB =D BB +DA B=180 CDAC=

2、BCA DB +D C B=180 4 (2022 九下 普陀期中)如图,直线 l1/l2,如果1=25 ,2=20 ,那么3 的度数是( ) A55 B45 C40 D35 5 (2022 九下 普陀期中)如图,已知直线 l1/l2/l3,它们依次交直线 l4、l5, 于点 A、C、E 和点 B、D、F,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 (2021 九上 上海月考)在ABC 中,点 D 与点 E 分别在边 AB、AC 上,下列比例式能判断 DEBC的是( ) ADE:BC=AD:BD BDE:BC=AB:AD CAD:AE=AC:AB DDB:EC=AB:AC 7 (2

3、021 七下 普陀期末)如图,已知2 = 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 ) A1 = 3 B4 = 5 C1 + 5 = 180 D1 + 2 = 180 8 (2021 七下 杨浦期末)如图,一定能推出 的条件是( ) A = B = C = D = 9 (2021 七下 松江期末)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与3是同位角 B3与4是内错角 C1与4是内错角 D2与3是同位角 10 (2021 七下 嘉定期末)下列四个图形中,1和2不符合同位角定义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1 (2022 宝山模拟)如图,点 B、C、D 在同一直线上,CEAB, = 90

4、,如果 = 35,那么 = 12 (2022 七下 静安期中)如图,1=2=105 ,3=115 ,则4= 度 13 (2022 七下 静安期中)已知直线 AB、CD 交于点 O,且AOC=120 ,则直线 AB 和 CD 的夹角为 度 14 (2022 七下 静安期中)如图,直线 ABCD 于点 O,直线 EF 过点 O, 若1=50 ,2= 度 15 (2022 七下 静安期中)如图,ADBC,AC 平分DAB,B=70 ,则A C B = 度 16 (2022 七下 静安期中)如图,已知 AB/CE,A=120 ,F=100 ,则FDC= 度 17 (2021 九上 普陀月考)如图,在A

5、BC 中,AD 平分BAC,EF 是 AD 的中垂线,分别交 AD、AC于点 E、F,如果 AB7,AC5,那么 CF 18(2021九上 上海月考)如图, DAAC, EBAC, FCAC, AB=2, AC=6, EF=5, 那么 DF= 。 19 (2021 七下 金山期末)如图,在直线 l1l2,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 l2上,三角板中 60 的角在直线 l1与 l2之间,如果1=35 ,那么2= 度 20(2021 七下 金山期末)如图, 已知ACB=90 , AC=BC, BECE 于点 E, ADCE 于点 D, AD=3cm,BE=1cm,那么 DE= cm 三、综合题三、

6、综合题 21 (2022 七下 静安期中)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填空 已知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点 P 为这两条直线外一点 (1)过点 P 画直线 PEAB,垂足为 E (2)过点 P 画直线 PFCD,垂足为 F (3)过点 P 画直线 PMAB,交 CD 于点 M (4)点 P 到直线 CD 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5)直线 PM 与 AB 间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22 (2022 九下 普陀期中)已知: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E,点 M 是 CD 中点,联结 EM 并延长,交DCB 的外角DCN 的平分线于点 F (1)求证: ME = MF; (2)联结

7、 DF,如果 AB2 = EB BD,求证:四边形 DECF 是正方形 23(2021 九上 青浦期末)如图, 在ABC 中, 点 D 是 BC 的中点, 联结 AD, AB=AD, BD=4, tan =14 (1)求 AB 的长; (2)求点 C 到直线 AB 的距离 24 (2021 八上 浦东期末)如图,已知. (1)根据要求作图:在边上求作一点,使得点到、的距离相等,在边上求作一点,使得点到点、的距离相等; (不需要写作法,但需要保留作图痕迹和结论) (2)在第(1)小题所作出的图中,求证:/. 25 (2021 七下 奉贤期末)如图, 在ABC 中, 已知 D 是 BC 边的中点,

8、 过点 D 的直线 GF 交 AC 于 F,交 AC 的平行线 BG 于点 G,DEGF,交 AC 的延长线于点 E,联结 EG (1)说明 BG 与 CF 相等的理由 (2)说明BGD 与DGE 相等的理由 26 (2021 七下 普陀期末)解答下列各题 (1)小明在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后,会利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如图 1 所示,小明的作图依据是: (2)小丽发现如果利用直尺和圆规,也可以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如图 2,已知直线a, 点 P 为直线 a 外一点, 小丽利用直尺和圆规过点 P 作直线平行于直线 a 以下是小丽的作图方法: 在直线 a 上取一点

9、 A,作直线(与直线 a 不垂直) ; 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B,以 B 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 a 于点 C; 联结,以 B 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D,作直线 这样,就得到直线/你能说明/的理由吗? 27 (2021 七下 普陀期末)如图,已知 中, = 90,根据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 (1)画边上的高,过点 A 画直线/ (不要求写画法和结论) (2)在(1)的图形中,如果 = ,点 B 到直线的距离是 3,点 C 到直线的距离是 4,那么直线与间的距离等于 (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28 (2021 七下 松江期末)如图,已知直线 ,的平分线交于点 F,的平分线交延长线于点

10、G (1)说明 = 的理由 (2)若 = 32,求的大小 29 (2021 七下 普陀期中)如图,ABC 中,DEAC,EFAB,BEDCEF, (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2)探索 AB+AC 与四边形 ADEF 的周长关系 30 (2021 七下 杨浦期中)已知:ABCD,截线 MN 分别交 AB、CD 于点 M、N (1)如图,点 B 在线段 MN 上,设EBM,DNM,且满足 30+(60)20,求BEM 的度数; (2)如图,在(1)的条件下,射线 DF 平分CDE,且交线段 BE 的延长线于点 F;请写出DEF 与C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当点 P

11、 在射线 NT 上运动时,DCP 与BMT 的平分线交于点 Q,则Q 与CPM的比值为 (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的宽度一致, 点 P 到射线 OA, OB 的距离相等, 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 BOP= 28 , AOP=BOP=28 , MPOB MPO=POB =28 AMP=AOP+MPO= 56 故答案为:B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OP=BOP=28 ,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MPO=POB =28 ,最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MP=AOP+MPO= 56 。 2 【答案】D 【解析】

12、【解答】解:因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明确, 所以无法判断1 和2 大小关系, 即2 为不能确定 故答案为:D 【分析】因为题目没有告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此无法得到2 的度数 3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 B =D 不能得出 ABCD,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B +DA B=180,可得出 ADBC,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DAC=BCA,可得出 ADBC,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B+DCB=180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 ABCD;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规则进行判断,注意判断出的直线平行是否是题目中要求的 4 【答案】B 【解

13、析】【解答】解:如图,过3 的顶点作3/1 1 = , l1/l2, 3/2, 2 = , 1=25 ,2=20 , 1 + 2 = + = 3 = 25 + 20 = 45, 故答案为:B 【分析】作一条平行线,根据内错角可以求出3=1+2 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l1/l2/l3, =,=,=,故 C 选项符合题意,A,B,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线段分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到答案 A.根据平行无法得出该答案 B.因为 l1/l2/l3 ,所以无法得出答案 D.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6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 DE:BC=AD:BD,无法判定AD

14、EABC, 无法确定ADE=B,则无法判定 DEBC,故本选项错误; B、由 DE:BC=AB:AD ,无法判定ADEABC, 无法确定ADE=B,则无法判定 DEBC,故本选项错误; C、 AD:AE=AC:AB ,ADEACB, ADE=C,DE 与 BC 不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D、 DB:EC=AB:AC ,DEBC,故本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7 【答案】D 【解析】【解答】2 = 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 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 3, 6 = 3 /(同位角相

15、等,两直线平行) 则 A 可以判断直线/,故 A 不符合题意; / 4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4 = 5, 2 = 5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则 B 可以判断直线/,故 B 不符合题意; 1 = 6,1 + 5 = 180, 6 + 5 = 180 3 + 5 = 180, 6 = 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则 C 可以判断直线/,故 C 不符合题意; 1 = 6,6 + 2 = 180, 1 + 2 = 180恒成立 则 D 不可以判断直线/,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 8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

16、和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所成的内错角, = 不能推出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和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所成的内错角, = 不能推出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和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所成的内错角,但不能判定 = , 不能判定 = , 和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所成的同位角,但不能判定 = , 不能判定 = , = 不能推出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和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所成的同位角, = 能推出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逐项进行判断即可. 9 【答案】A 【解析】【解答】A、1和3是同位角,故 A 符合题意 B、3和4是同旁内角,故 B

17、不符合题意 C、1和4不是内错角,故 C 不符合题意 D、2和3不是同位角,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同位角及内错角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1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是同位角,不符合题意; B.是同位角,不符合题意; C.是同位角,不符合题意; D.不是同位角,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线的同一方,并且在截线的同侧,那么这两个角就叫做同位角,据此判断即可. 11 【答案】55 【解析】【解答】解: = 90, ACD180 ACB90 , ECD35 , = = 90 35 = 55, CEAB, = = 5

18、5 故答案为:55 【分析】先利用角的运算求出 = = 90 35 = 55,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 = 55。 12 【答案】115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所示, 12, a/b, 45, 3=5,3=115 , 4115 ; 故答案为:115 【分析】12 可得两直线平行,再根据同位角与对顶角的定义即可得到4=3=115 13 【答案】60 【解析】【解答】解:AOC=120 ,AOC+BOC=180 , BOC=180AOC=180120=60, 直线 AB 与 CD 的夹角是 60 , 故答案为:60 【分析】画出两直线相交的图,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可得到夹角 14 【答案】40

19、【解析】【解答】解: = 90 = 180 1 + 2 = 90 2 = 90 50 = 40 故答案为:40 【分析】根据对顶角和余角求答案 15 【答案】55 【解析】【解答】ADBC, B+BAD=180 ,ACB=DAC, 又B=70 , BAD=110 , 又AC 是BAD 的角平分线, BAC=DAC=55 , ACB=55 故答案为:55 【分析】根据平行可知DAC=ACB,再根据同旁内角和角平分线求出答案 16 【答案】40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 F 作 FG/AB, FG/AB,A120 , AFG+A180 AFG60 , AFD100 , DFG1006040 ,

20、 FG/AB, AB/CE FG/CE FDCDFG=40 故答案为:40 【分析】作一条过点 F 与 AB、DE 平行的线,根据平行的性质就可以求到FDC 17 【答案】2512 【解析】【解答】解: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M,则M=BAD, AD 平分BAC, BAD=CAD, M=CAD, AC=CM=5, ABCM, , =57 , EF 是 AD 的中垂线, AF=DF, CAD=ADF, ADF=BAD, DFAB, =57 , CF= 512 =512 5 =2512 【分析】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M,利用平行线的性质

21、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M=CAD,从而得 AC=CM=5,由平行线可证 ,可得=57,再证明 DFAB,可得=57,从而求出 CF. 18 【答案】152 【解析】【解答】解: AB=2,AC=6, BC=6-2=4, DAAC,EBAC, FCAC, DABEFC, =, 5=64, DF=152. 【分析】先求出 BC 的长,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求出 DF 的长. 19 【答案】65 【解析】【解答】解:3 是ABC 的外角,1=ABC=35 , 3=C+ABC=30 +35 =65 , 直线 l1l2, 2=3=65 , 故答案为:65 【分析】由对顶

22、角相等可得1=ABC=35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3=C+ABC=65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3=65 . 20 【答案】2 【解析】【解答】解:ACB=90 ,BECE 于点 E,ADCE 于点 D, ACD+BCE=90 ,ACD+CAD=90 , CAD=BCE, 在CDA 与BEC 中, = = = , CDABEC(AAS) , CD=BE,CE=AD, DE=CE-CD, DE=AD-BE, AD=3cm,BE=1cm, DE=3-1=2(cm) ,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 AAS 证明CDABEC,可得 CD=BE,CE=AD,从而得出 DE=CE-CD=AD-BE,

23、据此即可得解. 21 【答案】(1)解:如图所示 PE 即为所求; (2)解:如图所示 PF 即为所求 (3)解:如图所示 PM 即为所求 (4)PF (5)PE 【解析】【解答】 (4)解:由题意可知 点 P 到直线 CD 距离是线段 PF 的长 (5)解:由题意可知 点 PM 与 AB 的距离是线段 PE 的长 【分析】掌握垂线、平行线的定义和画法 22 【答案】(1)解:四边形是菱形 = = 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E,点 M 是 CD 中点, = , = = = , = = 是 的外角, = = 2 是DCN 的角平分线, = =12 = = 又 = = = = = = = = (

24、2)解: AB2 = EB BD, = 又 = = 四边形是菱形 = = 90 四边形是正方形 = 由(1)可知 = = = = 四边形是矩形 = 四边形是正方形 【解析】【分析】 (1)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 CB=CD,根据已知条件以及中位线的性质可得 EM=M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MCF=MFC,进而可得 ME=MC,即可证明 ME=MF (2) 根据已知恒等式可证明三角形相似, 进而可得DAB=AEB=90 , 则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ED=EC,由(1)可得四边形 DECF 是矩形,根据邻边相等,即可证明为正方形 23 【答案】(1)解:

25、过点 A 作 AHBD,垂足为点 H AB=AD, BH=HD=12BD=2 点 D 是 BC 的中点, BD=CD BD=4, CD=4 HC=HD+CD=6 tan =14,=14, =32 = 2+ 2, =22+ (32)2=52 (2)解:过点 C 作 CGBA,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G sin =, 3252=8 =245 点 C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245 【解析】【分析】 (1)先求出 BD=CD,再求出 HC=HD+CD=6,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出3252=8,再求出 CG 的值,最后作答即可。 24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

26、)证明: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 CAD=BAD, EF 是 AD 的中垂线, ED=EA, ADE=BAD, CAD=ADE, DEAC 【解析】【分析】 (1)由题意可知,D 是BAC 的角平分线与 BC 的交点,点 E 是 AD 的中垂线与 AB的交点; (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AD=ADE,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求解。 25 【答案】(1)解:D 为 BC 中点, BDDC(中点的定义) , BGFC(已知) , GBD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在BDG 和CDF 中, = , BDGCDF(ASA) , BG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27、 (2)解:D 是 BC 边的中点,DEGF,即 DE 为线段 GF 的中垂线, EFEG, DFEDGE(等边对等角) , ) DFEBG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BGDDGE(等量代换) 【解析】【分析】 (1) 由线段的中点可得 BDDC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BDDCF,根据 ASA证明BDGCDF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得结论; (2)由中垂线的性质可得 EFEG,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DFEDGE,由BDGCDF 可得DFEBGD ,从而得出BGDDGE . 26 【答案】(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解:由小丽的作图方法可知: = , = = , = + + = 1

28、80, + + = 180, = /, 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 (1) 由小明的作图方法可知,小明的作图依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 (1)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解答即可; (2)由作图知 BP=BD,AB=BC,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 = , =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知 + + = 180, + + = 180,即得BPD=BAC,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得结论. 27 【答案】(1)解:按照题意画图如下图所示: (2)12 【解析】【解答】解: (2)中 = 90,即 , 又点 B 到直线的距离是 3,即 = 3

29、; 点 C 到直线的距离是 4,即 = 4 又的面积 2 = 2, = 所以 =12, 因为/, 所以直线与之间的距离等于12 故答案为:12 【分析】 (1)过点 A 作 ADBC,垂足为 D,即得高 AD,再过点 A 作 AEAD,即得 AEBC; (2)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 AB=3,AC=4,根据ABC 的面积= 2 = 2,据此求出 AD 的长即得结论. 28 【答案】(1)解: 平分, = , , = , = , = (2)解: = 32, = = = 32, = 180 = 180 32 = 148, 平分, =12 =12 148 = 74, = + = 74 + 32 = 1

30、06, 在 中, + + = 180, = 180 = 180 32 106 = 42 【解析】【分析】 (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GCE=DCE,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FC=FCD,从而得出AFC=ACF,由等角对等边即得结论; (2)由(1)得 = = = 32, 由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FE=180 -AFC=148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12 = 74, 从而求出GFC=106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G 的度数. 29 【答案】(1)解:DEAC BEDC, EFAB, CEFB, BEDCEF, BC, ABC 是等腰三角形; (2)解:AB+AC四边形 ADEF 的周长,

31、理由:DEAC, BEDC, EFAB, CEFB, BEDCEF, CCEFBEDB, EFCF,DEDB, AC+ABCF+AF+AD+BDEF+AF+AD+DE四边形 EFAD 的周长 【解析】【分析】 (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F,BAFE,进而再通过角之间的转化得出结论;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F,BAFE,由BEDCEF,得到CCEFBEDB,于是得到 EFCF,DEDB,即可得到结论。 30 【答案】(1)解: 30+(60)20, 30,60, ABCD, AMNMND60 , AMNB+BEM60 , BEM60 30 30 ; (2)解:DEF+2CDF150

32、理由如下:过点 E 作直线 EHAB, DF 平分CDE, 设CDFEDFx ; EHAB, DEHEDC2x , DEF180 30 2x 150 2x ; DEF150 2CDF, 即DEF+2CDF150 ; (3)12 【解析】【解答】解: (3)如图 3,设 MQ 与 CD 交于点 E, MQ 平分BMT,QC 平分DCP, BMT2PMQ,DCP2DCQ, ABCD, BMEMEC,BMPPND, MECQ+DCQ, 2MEC2Q+2DCQ, PMB2Q+PCD, PNDPCD+CPMPMB, CPM2Q, Q 与CPM 的比值为 12, 故答案为: 12 【分析】 (1)由非负性可求 30,6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外角性质可求解; (2) 过点 E 作直线 EHA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求DEF=180 -30 -2x =150 -2x ,由角的数量可求解; (3)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外角性质可求PMB=2Q+PCD,CPM=2Q,即可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数学 > 数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