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783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积累和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用“”表示 A苍穹(qng qing) B自作自受(zu zu) C肆虐(nu n) D叱咤风云(ch zh)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雅 微笑 粉墨登场 轻歌漫舞 B. 沮丧 悬涯 全神贯注 别出心裁 C. 苔藓 喧闹 斩钉截铁 囫囵吞枣 D. 康慨 荡漾 惟妙惟肖 威风凛凛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B. 我在原野

2、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孤芳自赏。 C. 我穿上新雨衣,戴上帽子,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楼梯。 D. 老人栽树回来时发现与他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儿,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最热的时候,柏油路也软软的,像是高起来。 B.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 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D.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见到我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方引路。 B.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

3、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C. 人们不能可以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D. 我和同桌相视一笑,因为两手空空,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6.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描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B.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叙述了一位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

4、亡的生命桥。 C. 盼是作家铁凝的作品,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成人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一个“盼”字,详细描写了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 D.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由于俞伯牙和锺子期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 7. 阅读下面这段话,结合“快乐读书吧”,判断语段中“我”是指( ) 那时我病得很重,刚能勉强起身。我清楚地记得,我病着的时候,开始是父亲开开心心地照顾着我,后来他突然不见了,照顾我的人换成了外祖母,一个很奇怪的人。 A. 好事儿 B. 小茨冈 C. 格里高利 D. 阿廖沙 8. 依据提示填空。 (1)_,清风半

5、夜鸣蝉。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2)一水护田将绿绕,_。 ( 书湖阴先生壁 (3)_,死而后已。 (诸葛亮) (4)“_,把酒话桑麻。”出自孟浩然写的_ 。 (5)五岭逶迤腾细浪,_,出自_ 。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 (7)_,惟有他发扬起来,_。 (鲁迅) (8)创建文明城区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校园的小主人,请围绕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拟一条标语:_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9. 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一句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 ( ) 10.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作品中的字飘逸遒劲,

6、婀娜多姿。( ) 11. 要想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还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 ) 12. 写倡议书要做到标题鲜明,首先依据倡议的对象写好称呼,其次正文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可以分点说明,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 却一直不解, 何以古人 (发现 发明) 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

7、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联想 想象) 。再(联想 想象)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3. 文段选自课文_ ,作者是_。 14. 结合文意,划掉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5. 文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其作用是( ) A.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B. 作者看到细雨中的丁香花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C. 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

8、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D. 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16. 丁香花被称为丁香结的原因是:_;_。 17. 对文段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有误一项是( ) A.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又来一件,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B. 作者给丁香结赋予了新的寓意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 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 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做一种人生的味道。 C.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 把它看做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非连纯性文本阅读。 18. 王阿姨

9、想到这家超市购买苹果、蛋糕、煎饼、洗洁精等商品,以下选项中最合理的购物顺序是( ) A. 煎饼蛋糕苹果洗洁精 B. 洗洁精苹果煎饼蛋糕 C. 苹果煎饼蛋糕洗洁精 D 苹果洗洁精煎饼蛋糕 19. 王阿姨这家超市最可能买不到以下哪种商品( ) A. 毛毯 B. 大米 C. 润肤霜 D. 文具盒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

10、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_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 )不去割草,羊( )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

11、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_。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 ( )我总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 ,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

12、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了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_ (选自莫言散文 ,有删改) 20.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1. 文中第段中的“闲书”指的是( ) ,其中引号的作用是( ) 。 A表示

13、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反语、讽刺 D表示强调 22. 短文是围绕( )这个中心意思写的,写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 ;( ) ;为了读二哥借来的破晓记 ,“我”去猪圈里找书,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 23. 联系上下文,将以下选项填入文中横线上 A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B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C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24. 下列选项中,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题目“童年读书”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B. 父亲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所以反对“我”看

14、“闲书”。 C. 本文用了很多篇幅写“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是为了突出二哥对“我”喜爱读书有很深的影响。 D. 描写了“我”为了读书受过很多的磨难,从侧面衬托出“我”对读书的喜爱。 25. 2012 年 10 月 11 日,北京时间 19 点,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结合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说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你什么启示? _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六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积累和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用“”表示。 A苍穹(qng qing) B自作自受(zu zu) C肆虐(nu

15、n) D叱咤风云(ch zh) 【答案】A qing B zu Cn D zh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苍穹:cng qing。 穹:qing。隆起:隆。天空:苍(天空。亦称“苍穹”) 。 B自作自受:z zu z shu。 作:zu。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从事,做工:工。举行,进行:乱。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为。当成,充当:罢。创造:创。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同“做”。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从事某种活动:揖。 C肆虐:s n 虐:n。残暴:暴。 D叱咤风云:ch zh fng yn。 咤:zh。大声呵斥:怒。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

16、的一项是( ) A. 幽雅 微笑 粉墨登场 轻歌漫舞 B. 沮丧 悬涯 全神贯注 别出心裁 C. 苔藓 喧闹 斩钉截铁 囫囵吞枣 D. 康慨 荡漾 惟妙惟肖 威风凛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易错字的辨析。 A“幽雅”改为“优雅”;“轻歌漫舞”改为“轻歌曼舞”。 B“悬涯”改为“悬崖”。 C书写正确。 D“康慨”改为“慷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B.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孤芳自赏。 C. 我穿上新雨衣,戴上帽子,挺着脖子,小心翼

17、翼地跑下楼梯。 D. 老人栽树回来时发现与他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儿,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要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再结合句子的具体含义去理解,选出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中“和谐统一”的意思是融合到一起,不突兀,用在布局上合适。 B 中“孤芳自赏”的意思是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本句用来形容“清风”不当。 C 中“小心翼翼”的意思是十分谨慎,很仔细,生怕出错,用在下楼梯合适。 D 中“风雨同舟”的意思是长时间的相伴,一起度过了许多艰难困苦。用在老人的老伴身上合适。 所以选

18、 B。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最热的时候,柏油路也软软的,像是高起来。 B.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 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D.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A“最热时候,柏油路也软软的,像是高起来。”句子写出了天气的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句子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C“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句子只问不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石头像雹子

19、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句子把石头比作雹子,运用比喻的手法。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见到我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方引路。 B.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C. 人们不能可以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D. 我和同桌相视一笑,因为两手空空,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A 错误。成分残缺,在“见到我们”或“立刻拨转马头”添加上一个主语即可,又因为后面是“在汽车左右与前方”,故这个主语应至少是

20、两个人。 B 正确。 C 错误。前后矛盾,“不能”与“可以”相互矛盾,删去其一即可。 D 错误。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将“因为所以”换成“虽然但是”。 6.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描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B.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叙述了一位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C. 盼

21、是作家铁凝的作品,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成人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一个“盼”字,详细描写了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 D.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由于俞伯牙和锺子期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A正确。 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首都 30 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 1.64 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

22、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 B正确。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C不正确。 盼是作家铁凝的作品,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成人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一个“盼”字,详写的是:“我”在放学路上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其它略写。 D正确。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 ,

2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7. 阅读下面这段话,结合“快乐读书吧”,判断语段中“我”是指( ) 那时我病得很重,刚能勉强起身。我清楚地记得,我病着的时候,开始是父亲开开心心地照顾着我,后来他突然不见了,照顾我的人换成了外祖母,一个很奇怪的人。 A. 好事儿 B. 小茨冈 C. 格里高利 D. 阿廖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经典名著地识记与理解能力。 语段出自 童年 , 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 、 我的大学 )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

24、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因为童年是自传体小说,故语段中“我”是指主人公,即阿廖沙。 8. 依据提示填空。 (1)_,清风半夜鸣蝉。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2)一水护田将绿绕,_。 ( 书湖阴先生壁 (3)_,死而后已。 (诸葛亮) (4)“_,把酒话桑麻。”出自孟浩然写的_ 。 (5)五岭逶迤腾细浪,_,出自_ 。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 (7)_,惟有他发扬起来,_。 (鲁迅) (8)创建文明城区是我们每个

25、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校园的小主人,请围绕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拟一条标语:_ 【答案】 . 明月别枝惊鹊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鞠躬尽瘁 . 开轩面场圃 . 过故人庄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七律长征 . 终身不复鼓琴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 中国才有真进步 . 建设和谐校园,人人有责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文言文的默写。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出自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26、。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翻译: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

27、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翻译: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 在红军看来

28、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选自伯牙鼓琴翻译: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7)“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鲁迅。 (8)拟写标语首先要扣住主题“共建和谐校园”,要善用修辞,同时最好能做到押韵。提建议要围绕“构建和谐校园”来写,建议

29、要中肯,能引起大家共鸣,好落实。如:和谐校园,携手共建。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9. 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一句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 ( ) 10.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作品中的字飘逸遒劲,婀娜多姿。( ) 11. 要想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还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 ) 12. 写倡议书要做到标题鲜明,首先依据倡议的对象写好称呼,其次正文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可以分点说明,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 【答案】9. 10. 11. 12. 【解析】 【分析

30、】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使用的掌握。 正确。引用古诗,因此,“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加双引号,标点使用正确。 【1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不正确。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不是“天下第一楷书”,作品中的字飘逸遒劲,婀娜多姿。 【11 题详解】 考查了体会文章的主题。 正确。写文章时,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倡议书这一应用文体格式及内容了解。 正确。倡议书格式:倡议书有自己的格式。一般分为标题、正文、署

31、名、日期四部分。标题有的直接写“倡议书”三字,有时要点明倡议的核心事情,如“关于开展献爱心活动的倡议”等等。正文部分,有的写称呼, 有的不写称呼,但必须写清楚三点: 一是倡议做什么事?二是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即讲清目的和意义。三是怎么去做,提出初步设想。署名是署倡议者的名称和姓名,日期是发倡议的日子。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 却一直不解, 何以古人 (发现 发明) 了丁香结的说法。

32、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联想 想象) 。再(联想 想象)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3. 文段选自课文_ ,作者是_。 14. 结合文意,划掉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5. 文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其作用是( ) A.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B. 作者看到细雨中的丁香花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C.

33、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D. 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16. 丁香花被称为丁香结的原因是:_;_。 17. 对文段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又来一件,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B. 作者给丁香结赋予了新的寓意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 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 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做一种人生的味道。 C.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 把它看做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答案】13. . 丁香结 . 宗璞 14. 发现

34、 联想 想象 15. D 16. .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 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形似) . 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象征意义或人生思考) 17. A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作品的识记。 本段文字的内容是选自课文丁香结 ,作者是宗璞。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发现: (动)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 发明: (动)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名)

35、被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书) (动)创造性地阐述 联想: (动)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相关的别人或其他事物。 想象: (名)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重新创造新形象。(动)设想。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 古人诗云: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春空结雨中愁”。 诗句都突出了丁香结的愁的特点,同样也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所以符合题干答案的是 D 项。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可以得出这是第一点原因。从“再联想到那些诗句,

36、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可以得出第二点原因。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可以得出这句话突然写出了生活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要积极面对解决问题等。所以本题中说法有误的是 A 项,并不是说一件完了又来一件,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非连纯性文本阅读。 18. 王阿姨想到这家超市购买苹果、蛋糕、煎饼、洗洁精等商品,以下选项中最合理购物顺序是( ) A. 煎饼蛋糕苹果洗洁精 B. 洗洁精苹果煎饼蛋

37、糕 C. 苹果煎饼蛋糕洗洁精 D. 苹果洗洁精煎饼蛋糕 19. 王阿姨在这家超市最可能买不到以下哪种商品( ) A. 毛毯 B. 大米 C. 润肤霜 D. 文具盒 【答案】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的超市的平面图中,王阿姨想到这家超市购买苹果、蛋糕、煎饼、洗洁精等商品,应先到清洁用品区买洗洁精,接着到瓜果蔬菜区购买苹果,紧接着到热食区买煎饼,最后到糕点区买蛋糕。因此,合理的购物顺序是洗洁精苹果煎饼蛋糕。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的超市的平面图中,毛毯可以从床上用品区购买,大米可以在粮油区购

38、买,润肤霜可以在化妆品装柜购买。文具盒在这家超市买不到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_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

39、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 )不去割草,羊( )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_。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

40、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 ( )我总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 ,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

41、,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了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_ (选自莫言散文 ,有删改) 20.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1. 文中第段中的“闲书”指的是( ) ,其中引号的作用是( )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反语、讽刺 D表示强调 22. 短文是围绕( )这个中心意思写的,写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 ;( ) ;为了读二哥借来的破晓记 ,“我”去猪圈里找书,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 23. 联系上下文,将以下选

42、项填入文中横线上。 A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B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C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24. 下列选项中,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题目“童年读书”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B. 父亲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所以反对“我”看“闲书”。 C. 本文用了很多篇幅写“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是为了突出二哥对“我”喜爱读书有很深的影响。 D. 描写了“我”为了读书受过很多的磨难,从侧面衬托出“我”对读书的喜爱。 25. 2012 年 10 月 11 日,北京时

43、间 19 点,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结合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说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你什么启示? _ 【答案】20. 如果就 虽然但是 21. . 与学校课程无关的书 . B 22. . “我”童年时迷恋读书 . 了读 封神演义 , “我”在同学家拉了一上午磨。 . 为了读青春之歌 ,“我”没有去割草喂羊,身上还被蚊虫咬出许多疙瘩。 23. B C A 24. C 25. 勤奋读书、用心之专、持之以恒。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考查关联词。 “不去割草”与“羊要饿肚子”是假设关系,使用如果就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与“我总能

44、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是转折关系,使用虽然但是 【21 题详解】 考查词语理解以及标点符号的作用。 根据原文“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可知“闲书”是指与学校内容无关的书籍。这里的引号表示表示特殊含义。 【22 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全文中心句“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本文通过记叙“我”小时候为了看书而发生几件事情:“我”为同学家拉磨换来了阅读封神演义一下午的权利;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

45、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也要看书,表现了“我”对书的喜爱之情。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文章内容。 联系上下文填写。 第一处,写得是“我”为同学家拉磨换来了阅读封神演义一下午的权利,故填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第二处,写“我”为了读青春之歌 ,“我”没有去割草喂羊,身上还被蚊虫咬出许多疙瘩。其后却没有遭到责罚,我庆幸不已。故填: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第三处,为了读二哥借来的破晓记 ,“我”去猪圈里找书,被几十只马

46、蜂蛰肿了脸。二哥答应“我”不告状就给“我”看书。故填: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24 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判断。 A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题目“童年读书”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围绕这个线索叙述了三件事情。说法正确。 B 根据原文: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可知父亲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所以反对“我”看“闲书”。说法正确。 C 写“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是为了突出二哥借书的路子广,而“我”总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故错误。 D 描写了“我”为了读书受过很多的磨难,从侧面衬托出“我”对读书的喜爱。说法正确。 【25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 解答时,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具体作答。 本文讲的是作者莫言童年读书的经历和感受,表现出他童年时的好学,因此,在谈启示时,应着重围绕着勤奋读书,勤奋好学,坚持等角度来写。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期末试卷 > 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