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757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22022 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透镜 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 2凸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 (4)凸透镜越薄,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弱,焦距越大;凸透镜越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小。 3凹透镜: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必过另一侧焦点;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

2、 (3)过光心的光线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5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 (2)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 (3)过光心的光线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6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判断: (1)透镜类型的判断要根据透镜所起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具体方法是:比较经过透镜前后的光线,如果光线向中间靠拢,则起到了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如果向外扩张,则起到发散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3)常见错误做法:过透镜后光线相交的填凸透镜,不相交的填凹透镜。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装置要求: (

3、1)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操作,环境太亮,将看不清光屏上的像; (2)烛焰(不是蜡烛) 、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u2f)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在 2 倍焦距之外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成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 (2)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时(u=2f)的成像规律: 当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时,像正好成在另一侧 2 倍焦距处; 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 (3)物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时(fu2f)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时,成一个倒立、放大

4、的实像; 像成在 2 倍焦距之外。 (4)物距等于焦距时(u=f)的成像规律: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5)探究物距小于焦距时(uf)的成像规律: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整体规律总结: (1)物体成实像时,像随物体而移动,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二者的移动方向一致; (2)物体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小; (3)用书本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后,凸透镜仍能成一个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降低; (4)凸透镜成像时,物、光心、像必在同一直线上,当上下移动物体时,像也

5、要跟着移动,并且移动方向相反; (5) 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1倍焦距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也是成正立与倒立像的分界点; (6)当物体移动时,要把光屏同时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7)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8)成实像时,像与物体的上下左右都相反;成虚像时,像与物体的上下左右都相同。 4加、减透镜问题: 当在成像的光路中放上凸透镜,像的位置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把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成像的光路中放上凹透镜,像的位置要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把光屏向远

6、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三、生活中的透镜 1幻灯机和投影仪: (1)原理:当物距在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时(f u2 f ) ,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2)要在光屏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 (3)要改变像的大小,必须同时改变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二者的移动方向应相同。要得到更大的像,必须使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要得到较小的像,要使物体远离凸透镜,同时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2照相机: (1)原理: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u2 f ) ,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要改变像的大小,必须同时改变物体与光屏

7、的位置,二者的移动方向应相同。要得到更大的照片,要使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要得到较小的照片,要使物体远离凸透镜,同时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3放大镜: (1)原理:当物距小于焦距时(uf ) ,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越小;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越大。 4显微镜: (1)原理:用两个凸透镜把物体两次放大,使物体放大的倍数更高; (2)结构:距离眼睛较近的凸透镜叫做目镜;距离物体较近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 (1)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

8、光屏,是一个高级照相机。眼睛中的角膜、水样液(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2)成像原理: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正常人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4)正常人眼的近点一般为 10cm; (5)把 25cm 的距离叫做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要小于 25cm,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要大于 25cm。 2近视眼: (1)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人眼由于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强。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不能薄到一定程度,使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

9、)矫正措施: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 : (1)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人眼由于长期看远处的物体,使晶状体变薄,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弱。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不能厚到一定程度,使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矫正措施:远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4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1f100,f是透镜的焦距,单位必须是米。 近视眼 矫正措施 远视眼 矫正措施 5凹透镜的成像:凹透镜成的是一个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乙。我们的近视镜就是凹透镜,而老花镜则是凸透镜,如图甲。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是两个物体间的产物,一个物体不

10、可能有力的作用。 3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4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7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8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 9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10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中,对手的压力大约是 1N。 11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1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 (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二、力的测量 三、重力 1弹簧测力计原理:

11、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 甲 乙 估计被测力的大小;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确定能否用该测力计测量;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快速准确读出读数; 指针调零; 多次拉动弹簧,检查拉杆或弹簧是否与外壳摩擦。 (2)正确使用: 拉力应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拉动;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面板。 3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表示:用特定的字母G表示; (3)方向: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4)无论什么状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6)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12、做物体的重心,用字母O表示; 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中心; 形状规则但密度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成正比,比值是 9.8N/kg; (2)g的物理意义:质量是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3)不同地方的g值不一定相同; (4)质量与重力的关系公式:G =mg(m的单位必须用 kg) 。 5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与重力的关系: (1)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的质量是相等的,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结果是相同的; (2)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小于在地

13、球上受到的重力,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是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的16。 用弹簧测力计在地球和月球上测量同一物体的重力,读数是不一样的。 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3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都有可能。 4两个力的合力最大等于这两个力的和,最小等于两个力的差。 五、二力平衡 1物体的平衡状态分为两种: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4、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同时符合 4 个条件才是平衡力。 3物体在平衡的两个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运动方式有两种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5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1)二力平衡的特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例如:桌面上静止的水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例如:运动员地踢球时,脚给球的力和球给脚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5、3)二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六、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试验要求: 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物体,目的是使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2)试验原理:二力平衡,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无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所受水平拉力的大小无关; (3) 只要压力和接触面的

16、粗糙程度不变, 无论物体怎样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都不变。 4静摩擦力的特点:静摩擦力的大小是随水平推力的大小而变化的,并且始终等于水平推力,方向与水平推力的方向相反。 5滚动摩擦的特点: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添加润滑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摩擦力不一定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 七、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个物体离开与它

17、一起运动的主体后,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 3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标准。 4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6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7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要求: 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三次都要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初速度; 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目的是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相当于物体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8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物体不受外力

18、时,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要看物体不受力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原来是静止的,不受力后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如果原来是运动的,将保持不受力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实验,归纳、推理出来的。 9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 一、压强 1像压路机压路时,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效果:压力的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压力的方向:压力是作用在被压的物体上,并且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4 压力不一定都是由于重力产生的, 即使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压力也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

19、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5影响压力产生的效果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6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即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压强用字母p表示,压强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7压强的单位是 N/m2,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把压强的单位命名为帕斯卡,简称帕,用字母 Pa 表示。 8公式:压强的公式:pFS,受力公式:F=PS,面积公式:FSp。 9物理意义:2105Pa 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 2105N。 10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20、(2)减小受力面积。 11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 1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3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为:pgh,其中p是液体内部的压强,单位是 Pa;是液体的密度,单位必须用 kg/m3;g=9.8N/kg;h为深度,单位必须用 m。 4某点的深度是指该点到液面的距离,不是该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

21、。 5柱形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公式:pgh (公式应用条件: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物体)其中,为柱形物体的密度,h为物体的高度。 6形状不同的容器内液体对底面的压强:在计算容器内液体对底部的压强时,只有上下均匀的容器才能用公式FGpSS进行计算。但是,无论对于何种形状的容器,计算液体对底部的压强时,公式pgh是通用的,是首选公式。 7做题方法总结: (1)桌面的受力面积是指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2)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一般用公式pgh; (3)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一般用公式FGpSS。 三、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

22、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四、大气压强 1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同时又受到重力作用。 3托里拆利实验 (1)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2)实验原理:用“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比较”的原理,大气压强一定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影响水银柱高度的因素: (1)水银柱的高度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大气压较大时,托起的水银柱就较高,当外界大气压较小时,托起的水银柱就较低; (2)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上提、下压无关; (3)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 (4)当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23、但长度变大; (5)如果水银中不小心装入气泡,水银柱的高度将会比正常值要低,测量结果会偏小; (6)在正常测量的情况下,唯一影响水银柱高度的因素是大气压。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6人们将等于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用“atm”表示。1 标准大气压等于 1.01105Pa,即:1atm1.01105Pa。 7当外界大气压是 1 标准大气压时,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水柱的高度应是 10.3m。 8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它的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就减小。 9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24、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在空气中与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 即:F浮G-F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向下的压力差,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浮F向上- F向下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浮G排 5浮力推导公式:F浮液gV排,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液体的密度液、g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三者的乘积。 (注意:公式中的所有物理量都必须用国际单位) 6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的关系:从物体开始接触液面,到完全浸没的过程中,V排逐渐 增大,浮力逐渐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后,

25、再继续下降,V排不再变化,所以浮力不再变化。 7沉底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问题: (1)浸入液体中底部无液体上下均匀的柱形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2)浸入液体中底部无液体上小下大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3)浸入液体中底部无液体上大下小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跟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1)当F浮G时,上浮; (2)当F浮G时,悬浮; (3)当F浮G时,下沉。 2漂浮时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 3悬浮时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 4物体的浮沉跟液体和物体密度的关系: (1)当物液时,物体下沉; (2)当物液时,物体悬浮; (3)当物液

26、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4)所以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和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5浮力的应用: (1)轮船: 工作原理: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的最大装载能力, 是一个定值, 空载和满载的排水量是相同的; 受力特点:浮力等于重力(二力平衡)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受力特点:在水面下,潜水艇的体积不变,即V排不变,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不变的,通过放水减小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浮力,实现上浮过程;通过吸水增加自身重力,使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过程。 6密度计: (1) 测量方法: 让密度计漂

27、浮在被测液体中, 液面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液体的密度; (2) 无论密度计漂浮在哪种液体的液面上, 密度计受到的浮力都相等, 都等于自身重力; (3)密度计的刻度特点: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 7 “密度计、轮船问题”总结: (1)无论密度计或轮船漂浮在哪种液体中,浮力都是相等的,都等于自身重力; (2)密度计或轮船漂浮在液面上时,浸入液体少(V排小)的液体密度大; (3)密度计或轮船漂浮在液面上时,在密度小的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多; (4)密度计或轮船由密度大的液体中进入密度小的液体中时,要下沉一些;由密度小的液体中进入密度大的液体中时,要上浮一些。 8浮力计算总结: 方法 公式 物理量

28、 两次测量法 FGF浮 G为物体的重力 F为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上下压力差法 FFF浮向上向下 F向上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 F向下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阿基米德原理法 FG浮排 G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推导公式法 FgV浮液排 液为液体的密度 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漂浮法 FG浮物 G物为物体的重力 悬浮法 FG浮物 G物为物体的重力 9做题方法总结: (1)处于同种液体中的物体,在质量或重力相同的情况下,漂浮物体的浮力等于悬浮物体的浮力,大于下沉物体的浮力; (2)处于同种液体中的体积相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V排越大,浮力越大; (3)判断“投入到液体中的物体

29、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时,要先计算出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判断出物体静止时的状态,最后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当F浮G时,上浮,最终漂浮,静止时,FG浮; 当F浮G时,悬浮,静止时,FFG 浮浮; 当F浮G时,下沉,静止时,GFF 浮浮。 (4)要根据液体深度的变化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变化,与液面上是否放物体无关。 七、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2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1)机翼特点:上凸下平; (2)工作原理: “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 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空气对机翼向下的压强小,向下的压力也小;下方空气流

30、速小,空气对机翼向上的压强大,向上的压力也大,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这个向上的压力差就是使飞机上升的升力。 第九章 机械和功 一、杠杆 1力臂的画法: (1)动力臂和阻力臂就是从支点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 (2)画力臂时,不一定都能画在力上,可能画在力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 (3)力臂与杠杆的曲直无关; (4)杠杆力臂的画法是:一找点,二画线,三画垂线段,四要字母现。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平衡螺母的调节方法是:哪端高,向哪调; (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可以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3)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动力

31、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3钩码平衡问题: (1)杠杆平衡时,左端的钩码个数乘格数等于右端的钩码个数乘格数; (2)杠杆不平衡时,杠杆将向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的一端转动。 4最小作用力问题:当把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大,力最小,最省力。 二、滑轮 1定滑轮的特点: (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3)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即:F=G。 ; (4)定滑轮不省也不费距离,即:s=h; (5)绳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相同,即:v绳=v物。 2动滑轮的特点: (1)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

32、臂是阻力臂 2 倍的杠杆; (3)动滑轮省一半力; 当不计动滑轮重力时,F =12G物 当计算动滑轮重力时:F =12(G物+G动) G物为物体的重力,G动为动滑轮的重力。 (4) 动滑轮要费一倍距离, 即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是重物移动距离h的 2 倍,s=2h; (5)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的 2 倍,v绳=2v物。 3滑轮组的特点: (1)滑轮组可以省力,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当不计动滑轮重力时:1FGn物 当计算动滑轮重力时:F =1GGn动物() n为绳子承担总重的段数。 (2)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要费距离,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绳

33、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snh; (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的n倍,v绳nv物。 4滑轮组绳子承担总重的段数n等于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 5当n是奇数时,都是先从动滑轮开始连接的;当n是偶数时,都是先从定滑轮开始连接的。该规律可以总结为:偶定奇动。 6水平滑轮组: (1)水平滑轮组承担的是摩擦力, F摩 F 拉力F =1nF摩,与重力无关。 (2)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运动距离的n倍,s绳=ns物; (3)绳的自由端的运动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的n倍,v绳=nv物; (4)水平滑轮组和竖直滑轮组的唯一区别是:竖直滑轮组承担的是总重,而水平滑轮组承担的是摩擦

34、力。 7反向动滑轮:2FG;12sh;12vv绳物。 8滑轮组中绳子的段数必须为整数: (1)承担总重的绳子的段数的计算:n 总重绳子的最大拉力; (2)绳子的段数不能为小数,必须是整数; (3)n的最后结果不能四舍五入,应有小数就入为整数。 三、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3公式:做功公式:WFs,求力公式:WFs,距离公式:WsF。 4不做功的情况: (1)当有力无距离时不做功“劳而无功” ; (2)当有距离无力时不做功“不劳无功” ; (3)当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35、垂直时不做功“垂直无功” 。 5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都不做功。 四、功率 1把做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即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公式:功率公式:WPt,求功公式:WPt,时间公式:WPt 。 31kW=103W,1MW=106W。 4功率的物理意义:“10W”表示物体每秒做的功是 10J。 5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6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1)该式的物理意义是:力做功的功率等于该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乘积 (式中的三个量都要用国际单位); (2)在机车功率P不变的情况下,机车的速度v越大,牵引力F就越小;机车的速度v越小,牵引力F就越大。 五、探究使用

36、机械是否省功 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那部分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 3额外功:对人们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 4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总功的求法有两种:一是用施加的力F乘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即:W总=Fs。二是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即:W总=W有+W额。 5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表示。 6效率公式:WW有总,总功公式:WW有总,有用功公式:WW总有。 7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机械效率表示的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成分,有用功的成分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8机械效率总小于 1。 9机械效率和功率之间

37、没有必然的联系。 10竖直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有用功:WGh有 总功:WFs总 F G h S 机械效率:WW有总 同时注意:snh 11水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时,将重力G换成摩擦力F摩,高度h换成物体移动的距离S物即可。 有用功:WF s有摩 物 总功:WFS总绳 机械效率:WW有总 同时注意:sns绳物 12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有用功:WGh有 总功为:WFL总 机械效率:WW有总 13竖直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1)WW有总, (2)GhFs, (3)GnF。 14对于同一滑轮组,所拉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15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所拉物体的重力大小而变化的。 16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拉的高度无关。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WGhWFs有总 2需测物理量: (1)物体的重力G; (2)物体上升的高度h; (3)拉力F; (4)绳的自由端上升的距离s。 F S物 S绳 F L h G 3实验要求: (1)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动; (2)匀速拉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北师大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