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章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1 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222 cba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 板、玄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等面积法或 等积法)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例题:例题:在 RtACB 中,A=90,AC=6,AB=8,求 BC 的长。 解:在 RtABC 中,BC2=AC2+AB2=62+82=100 BC
2、=10 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方法: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方法: 一般都要经过“一分二代三化简一分二代三化简”这“三步曲” : 一分一分:分清哪条边是斜边、哪些边是直角边; 二代二代:代入 a2b2c2;三化简三化简 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 222 cba,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 例题:例题:在ACB 中, AC=6,AB=8,BC=10,ACB 是什么三角形? 解:在ABC 中, AC2+AB2=62+82=100=BC2 ACB 是直角三角形,A=90 利用边的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步骤:利用边的关系判定直角
3、三角形的步骤: (1)比较三边长 a,b,c 的大小,找出最长边 (2)计算计算两短边的平方和,看它是否与最长边的平方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 形,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若不相等,则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勾股数:满足 222 cba 的三个正整数正整数 a,b,c,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常见的勾股数有:(3,4,5) (5,12,13) (6,8,10) (7,24,25) (8,15,17) (9,12,15) (9,40,41) (12,16,20) 规律规律:(1) ,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 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 a 为奇
4、数且 ab 时,如果 b+c=a 2那么 a,b,c 就是 一组勾股数.如(3,4,5) (5,12,,13) (7,24,25) (9,40,41) (2)大于 2 的任意偶数,2n(n1)都可构成一组勾股数分别是:2n,n 2-1,n2+1 如: (6,8,10) (8,15,17) (10,24,26) 4、求几何体两点间的最短路线长的方法:、求几何体两点间的最短路线长的方法: 先将几何体的侧面展开,确定两点的位置,两点连接的线段即为最短路线,再在 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其长度即可 但要注意注意:长方体的表面展成平面图形,展开时一般要考虑各种可能各种可能的情况在 各种可能的情况中,
5、分别确定两点的位置并连接成线段,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 其长度,长度最短的路线为最短路线 5、常见题型应用:、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 的高线/周长/面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a 2 +b2c2锐角,a2 +b2=c2直角,a2 +b2c2钝角 判定直角三角形 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 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 (4)构建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 3:4,斜边为 10。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 角边。 解
6、:解:设两直角边为 3x,4x,由题意知: x=2,则 3x=6,4x=8,故两直角边为 6,8。 中考突破中考突破 (1)中考典题 例. 如图(1)所示,一个梯子 AB 长 2.5 米,顶端 A 靠在墙 AC 上,这时梯 子下端 B 与墙角 C 距离为 1.5 米,梯子滑动后停在 DE 位置上,如图(2)所示, 测得得 BD=0.5 米,求梯子顶端 A 下落了多少米? 思维入门指导:思维入门指导:梯子顶端 A 下落的距离为 AE,即求 AE 的长。已知 AB 和 BC,根据勾股定理可求 AC,只要求出 EC 即可。 解:解:在 RtACB 中,AC2=AB2-BC2=2.52-1.52=4,
7、 AC=2 BD=0.5,CD=2 EC=1.5 ()()34100916100251004 222222 xxxxxx, A A E C B C B D (1) (2) 在中,Rt ECDECEDCD 22222 252225. 答:梯子顶端下滑了 0.5 米。 点拨:点拨:要考虑梯子的长度不变。 例 5.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 AD=12m, CD=9m, ADC=90, AB=39m, BC=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 思维入门指导:思维入门指导: 求面积时一般要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成规则图形, 若连结 BD, 似乎不 解:解:连结 AC,在 RtADC 中, 在ABC 中,AB2=1521
8、答:这块地的面积是 216 平方米。 点拨:点拨:此题综合地应用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 AEACEC21505. A D C B 得要领,连结,求出即可。ACSS ABCACD A D C B ACCDAD 22222 129225 AC15 ACBC 2222 15361521 ABACBCACB 222 90, SSAC BCAD CD ABCACD 1 2 1 2 1 2 1536 1 2 12927054216 2 ()m 第二章第二章 实数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实数的分类 2 0 2 00 00 2 2 3 3 . . 无理数的表示
9、 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 的平方等于 ,即 那么这个非负数 就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 平方根 正数的平方根有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的平方根是 负数没有平方根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即,那么这个数就 叫做 的平方根,记为 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的立方根是 定义:如果一个数 的立方等于 ,即,那么这个数 就叫做 的立方根,记为 xaxa xaa a axa aa xaxax aa 3 0 . 实数及其相关概念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分类 有理数 无理数 或 正数 负数 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10、 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运算规律相同。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3 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 ,或化简后含有 的数,如 /3+8 等; (3)有一定规律,但并不循环的数,如 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 sin60o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
11、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 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 果 a 与 b 互为相反数,则有 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 a0;若|a|= -a,则 a0。 3、倒数 如果 a 与 b 互为倒数, 则有 ab=1, 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1 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 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
12、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 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从两边确定范围,再一点点加强限制,使其所处的范围越来越小,从而达到 要精确的程度 例题例题:估算的近似值 (精确到 0.01) 解: 121,224 1 2 1.722.89,1.823.24 1.7 1.8 1.7322.992 9,1.7423.027 6 1.73 1.74 1.73222.999 824,1.73323.003 289 1.732 1.733 1.73 利用非负数解题的常见类型利用非负数解题的常见类型 例 1. 解:解: 已知,求的值。xyxy5302 2 | xyxy 5030
13、530,且| 点拨:点拨:利用算术平方根,绝对值非负性解题。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正数 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 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 表示方法:正数 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 a” 。 性质:一个正数
14、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 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 a的双重非负性:被开方数与结果均为非负数。即 a0 3、立方根立方根 一般地, 如果一个数 x 的立方等于 a, 即 x3=a 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立方 根(或三次方根) 。 表示方法:记作 3 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 xy5030,| xy5030, xy53, xy 2 225619 根是零。 注意: 33 a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
15、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 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 a、b 是实数, ,0baba ,0baba baba0 (3)求商比较法:设 a、b 是两正实数, ;1;1;1ba b a ba b a ba b a (4)绝对值比较法:设 a、b 是两负实数,则baba。 (5)平方法:设 a、b 是两负实数,则baba 22 。 (6)倒数法:设 a、b 是同正,如果 1/a1/b,则 ab;同负,如果 1/a1/b,
16、 则 ab 五、算术平方根有关计算(二次根式)五、算术平方根有关计算(二次根式) 1、 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其中 a 为整式或分式,a 叫做被开方 式。 即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 a 必须是非负数。 2、性质: (1))0()( 2 aaa (2) aa 2 )0( aa )0( aa (3))0, 0(babaab ()0, 0(baabba) (4))0,0(ba b a b a ()0, 0(ba b a b a ) 3、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 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4、分母有理化、
17、分母有理化 (1)定义:化去分母中根号的变形叫做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 (2)方法:将分子和分母都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二次根式的化简技巧:二次根式的化简技巧: (1)当被开方数是整数时,应先将它分解因数; (2)当被开方数是小数或带分数时, 应先将小数化成分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假分数 的形式; (3)当被开方数是整数或分数的和差时,应先将这个和差的结果求出 六、实数的运算六、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再将被开方数相同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 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
18、式, 称 为“同类二次根式” 。 (2)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 再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 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cbacba 乘法交换律 baab 乘法结合律 )()(bcacab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cabcba )( 例. 计算: 通过以上计算,观察规律,写出用 n(n 为正整数)表示上面规律的等式 _。 解:解: 规律: 第三章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位置与坐标 一、 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19、 在平面内, 两条互相垂直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公共原点的数轴数轴,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 水平的数轴叫做 x 轴或横轴,取向右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 y 轴或纵轴,取 ( );12121 ( );23232 ( );323 23 ( )45252. 211321431541 22222 ; nnnn111 向上上为正方向;x 轴和 y 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 O 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 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 x 轴和 y 轴分割而成 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注意
20、:x 轴和 y 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 P,过点 P 分别 x 轴、y 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 x 轴、y 轴对应的数 a,b 分别叫做点 P 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 P 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 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有序实数对,当时, (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 、各象限内点的坐
21、标的特征)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 P(x,y)在第一象限 点 P(x,y)在第二象限 点 P(x,y)在第三象限 点 P(x,y)在第四象限 (2) 、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 P(x,y)在 x 轴上,x 为任意实数 点 P(x,y)在 y 轴上,y 为任意实数 点 P(x,y)既在 x 轴上,又在 y 轴上x,y 同时为零,即点 P 坐标为(0,0) 即原点 (3) 、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 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 y=x)上x 与 y 相等:x=y 点 P(x,y)在第二、四象限
22、夹角平分线上x 与 y 互为相反数:x= - y (4) 、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 、关于) 、关于 x 轴、轴、y 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 P 与点 p关于 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即点 P (x, y)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P(x,-y) 点 P 与点 p关于 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即点 P (x, y)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P(-x,y) 点 P
23、与点 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 P(x,y)关于 原点的对称点为 P(-x,-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 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 P(x,y)到 x 轴的距离等于 (2)点 P(x,y)到 y 轴的距离等于 (3)点 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坐标( x , y )的变化 图形的变化 x a 或 y a 被横向或纵向拉长(压缩)为原来的 a 倍 x a, y a 放大(缩小)为原来的 a 倍 x ( -1)或 y ( -1) 关于 y 轴或 x 轴对称
24、 x ( -1) , y ( -1)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x +a 或 y+ a 沿 x 轴或 y 轴平移 a 个单位 x +a, y+ a 沿 x 轴平移 a 个单位, 再沿 y 轴平移 a 个单 位 第四章第四章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 一、函数:一、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与 y,如果给定一个 x 值,相应地 就确定了一个 y 值,那么我们称 y 是 x 的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 (取全体实数) ,分式(分母不为 0) 、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25、) 、实际意义 几方面考虑。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 (1)当关系式是整式整式时,自变量为全体实数; (2)当关系式是分母含字母分母含字母的式子时,自变量的取值需保证分母不为 0; (3)当关系式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需使被开方数为非负实数; (4)当关系式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需使相应的底数不为 0; (5)当关系式是实际问题的关系式时,自变量的取值需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6)当关系式是复合形式时,自变量的取值需使所有式子同时有意义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关系式(解析)法)关系式(解析
26、)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 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列表法 把自变量 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 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 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 来。 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
27、、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 x,y 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b 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一次函数(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 b=0 时(即) (k 为常数,k0) ,称 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特别地,正比例 函数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直线 y=kx+b 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1)与 y 轴的交点为(0,b); (2)与 x 轴的交点为 .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是经过原点(0,
28、0)的直线。 k 的 符号 B 的 符号 函数图像 图像特征 k0 b0 图像经过一、 二、 三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b0 图像经过一、 三、 四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k0 图像经过一、 二、 四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b0 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 k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 k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6、系数相等的一次函数的位置关系、系数相等的一次函数的位置关系 平移法:直线 ykxb 可以看作由直线 ykx 平移得到: 当 b0 时,把直线 ykx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得到直线 ykx
29、b; 当 b0 时,把直线 ykx 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直线 ykxb. 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 “上加下减上加下减” ;上、下是“形”的平移,加、减是“数” 的变化。 两条直线平行的规律:两条直线平行的规律: 两条直线平行 k 值相等 7、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 数 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 k 和 b。 求一次函数关系式的步骤为:求一次函数关系式的步骤为: 设代求还原设代求还原,即: (1)设设:设出一次函数关系式 y=kx+b; (2)代代:将所
30、给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 (3)求求:求出 k 的值; (4)还原还原:写出一次函数关系式. 8、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 为常数,k0)的形式 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 y=kx+b(k、b 为常数,k0) 当函数值为 0 时, 即 kx+b=0 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 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 kx+b=0(k、b 为常数,k0)的 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 0 时,求相应的自变量 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 y=kx+b 确定它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转化转化:将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 (2)画图象画图象: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找交点找交点:找出一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得到其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 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