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7390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人类的传播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其中,在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两个时代,文字都是承载信息的主要媒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文字复制的效率及成本上。从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到 20 世纪初电子媒介诞生的数千年漫长岁月中,文字一直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而存在。文字不仅使信息的

2、传播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更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积累成为可能,正是在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与传承中,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文字亦成为凝结人类文明的精粹所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媒介正在日渐取代文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文字阅读也日渐被视听化的观看行为挤占甚至替代。20 世纪 80 年代,以波兹曼为代表的学者担心电视让“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化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相比至少要经过数年学习才能具备读写能力的文字媒介来说,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显然更符合人们的感观需求。信息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为了提升电视节目的文化素养和底蕴,我国的电视文艺工作者一

3、直主动地从文字媒介中汲取养分:电视文学曾令人眼前一亮,但只是昙花一现;电视读书节目在与娱乐节目、综艺节目争夺观众注意力的竞争中几无还手之力。然而,近年来,文字再次成为电视文艺深入开掘的对象,涌现了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典籍里的中国书简阅中国等优秀电视作品,让一度边缘化的文字及其承载的文化记忆随着电视节目的破圈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摘编自但午剑媒介变迁视野下电视文艺的创新与思考) 材料二: 对于现代受众来说,中国古文典籍因其书写文本的缘故,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这也造成了现代受众与古文典籍渐行渐远。而典籍里的中国将内容锁定中华文化的优秀典籍,以现代戏剧表演的方式建构仪式

4、现场,活化典籍,打破现代受众与古代文献之间的阅读壁垒。 传统文化类综艺的文化互通在形式上吸引年轻人注意,表述上建立现代文本编码,呈现上古今碰撞逐步实现观众对典籍文化的认知。如今,青年群体作为媒介参与和意义建构的主要群体,具有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话语表达意愿,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利用社交媒体形成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常将某一议题推向社会进程深处。面对青年文化现象,典籍里的中国使用现代化表达方式建立具有引导力的文本编码,其现代日常话语呈现依托于舞台场景营造冲突感和趣味性。古今碰撞的节目表现以读书人撒贝宁为代表,撒贝宁个人风格搞怪有趣, 受到具有反叛精神青年喜欢, 他的现代人物形象将现代化思潮审美品味带到

5、古代,古今碰撞产生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现代化表达、穿越符号搭载在现代性文化上,代表着主流文化向青年群体靠拢,实现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引导。楚辞篇中,撒贝宁将现代橘子带给屈原,求问 楚辞何以灿烂不朽,一颗橘子贯穿屈原少年玩乐、青年得志、楚秦交好、国家灭亡全过程,橘子代表屈原对土地上人民情感的隐喻,是爱国家爱人民上下一心的象征。这种现代文学意向表达以穿越元素的搭载为包裹,以情动人,实现观众戏剧情绪共振,家国一体的认知得以建立,使节目获得广泛传播。尤其是在年轻受众中确立有效传播的印象管理路径,用现代化意向、青年文化文本以及更新的传播想象力激活观照人本的文化向心力。 典籍里的中国每一期节目选择

6、特定的典籍并从中选择句子进行演绎,节目开始由读书人撒贝宁打开书籍引入,在节目呈现上由访谈间、典读会、戏剧演绎依次向观众展示认知优先级,观众经过节目次序的排列由浅入深逐步了解典籍及背后的故事,使节目和观众建立共识。另外,典籍人物的选择从司马迁到李时珍,再到屈原、孔子、徐霞客、老子,这些经议程设置的典籍承载着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品质。如老子集天下大道传递世人智慧,袁隆平为家国粮食储备奋斗在科研一线,屈原为国投汨罗江明志,这些典籍文本其映射的家国情怀在传播中得以凝聚观众共识。典籍里的中国将中国人的共同信仰寓于节目中,进行文化改造、重塑和凝聚,使历史产生个人情感共鸣,更能够使观众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中,不断构

7、建并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 通过对节目的总结发现,意义赋予以反复性、强化性重复解释片段来完成意义的搭建。每一期节目选择典籍中具有主题意义的名句进行反复解读,“专家讲解+识读典籍+演员演绎”三重叠加的媒介仪式重复解释,不断积累受众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使节目在生产和传播中被赋予崇高意义和价值。尚书篇传递自古华夏一体的想象性主题,天工开物传递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心思想,史记篇讲述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主题,本草纲目传递家国天下、大医精诚的价值信仰,论语讲述修己、安人、安百姓的中华民族智慧,孙子兵法传递兵者是国之大事的家国之重,楚辞传递了为国为民的大国情怀。三重叠加的传播方式使观众接受、认同节目意义

8、。节目不仅通过反复策略建立集体认同,更将价值观融入节目主题中以维系社会意义的生产,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 (摘编自马欣媒介文化认同对综艺节目的深度影响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是人类文明的精粹,其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这使得信息传播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 B电视文学和电视读书节目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这跟电视文艺工作者试图从文字媒介中汲取养分有关。 C青年群体常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因其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话语表达意愿,他们具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D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综艺类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其实现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引导。

9、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将文字媒介和电子媒介进行对比,突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大众传播带来影响。 B材料一列举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电视作品,表明文字媒介随之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C材料二对尚书等典籍的主题进行分析,表现出优秀文化综艺节目具有的传播价值。 D材料二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阐明综艺节目在传播过程中都体现出媒介文化认同。 3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通过大众传媒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节目在生产和传播中被赋予崇高意义和价值的一项是(3 分) A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倒计时采用了短视频的形式,从“雨水”到“立春”,从 24 倒数至 1,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展

10、示在世界面前。 B电视剧觉醒年代塑造了众多历史人物,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唤醒了青年群体的红色记忆。 C“天宫课堂”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青少年心里,激发了很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逐渐成为我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 D自第一季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带来的诵读文学经典的热潮经久不息,成了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一种引人沉思的文化现象。 4当代中国电视文艺发展迅速,我们应如何看待波兹曼等学者的“担心”?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某卫视将打造一档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现面向社会征集建议。请根据材料二,列举出你的建议要点。(4 分

11、)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地位 法国安妮埃尔诺 虽然有的时候当着外人的面儿,父亲试图用客气的方式教育我,可他已经养成很久的习惯还是不自觉地露了馅儿。记得有一次他想阻止我爬上石堆,他朝我叫嚷时的语调是那么粗暴,他的诺尔曼人的固有的腔调和脏话还是将他竭力想营造的好的效果给破坏掉了。因为他不懂得有教养的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也不相信良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打耳光的方式来进行威胁。 家长与子女间的礼貌相待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我用了好长的时间想搞明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他们的简单的问候语中都能表现出无限的热情和客气。和她们交谈,我感到羞愧,觉得自己不

12、配受到如此的礼貌待遇,有时我甚至产生错觉,想象这是人家对自己产生了好感。不过后来我发现这些匆匆的淡淡的问候,这些微笑与吃饭不发出声响或是悄悄地擤鼻涕没什么两样。 现在我不得不将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细致的剖析,它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我曾经认为它们无足轻重。只有在受到羞辱的记忆里才能够将它们存放起来。我服从着我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愿望,它试图让人们忘记对下层社会的回忆,好像这是件恶劣的事情似的。 每当晚上我在厨房的餐桌上写作业的时候,父亲总是走过来翻翻我的书,尤其是历史、地理和科学课本。他喜欢让我给他出难题。一天,他要求我给他做听写,以便证明他写一手好字。他从来不知道我在哪一个班上课,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他总

13、是这样说:“她在某某小姐那儿读书。” 父亲总是说“你的学校”,而且他在说寄宿学校、修女嬷嬷(校长)的时候,总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 表现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 好像正常地发出这些词的音会让他感到有一种过于随便不够庄重的感觉。父亲总是拒绝去参加我的学校组织的活动,即便我在演出活动中还扮演什么角色的情况下也不去。我的母亲气不过他这样,就说:“你没有理由不去的”,而父亲则说:“可你知道我是从来不参加这些活动的。” 父亲常常摆出一副非常严肃的样子,用庄严的语气说:“你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他担心命运给予他的这一奇怪的照顾(我的好成绩)会突然终止。我每一篇作文的成功,后来,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都会让他欣喜若

14、狂。 不知是什么时候他的这个“希望我生活得比他好”的理想取代了他自己的理想。其实他曾经袒露过一次他的梦想:在市中心开一家漂亮的带露天座位的可以招待路上行人的咖啡屋,在吧台上还要放一台咖啡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他又不敢再冒险,所以也就放弃了,不然又怎么办呢? 父亲永远都不会打消小商人脑子的这种看法:好人和坏人。对他来说,所谓的好人就是那些到他这里来消费的人,而坏人就是那些到战后市中心新建的商店去买东西的人。即便是那些好的顾客也还是分等级的,最好的是在我们的店里购买他需要的所有的东西,而那些差一些的人则只是过来买一些他们忘记在大商店里买了的东西,并且还对我们说些风凉话。另外,就是对这些好人,也

15、还要当心,要好好招待他们,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认为我们会在价格上宰他们而背叛我们。每当在这个时候父亲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联合起来敌视他。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他恨自己的低三下四,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和所有生意人的心理一样,希望整个城市里仅有他一家商店卖东西。 父亲并不是不幸的,咖啡厅里总是暖融融的,收音机播放着节目,从早晨七点到晚上九点,顾客人流不断。当顾客进门时,他总是与顾客交换着“大家好!”“您好!”等客套话。聊天的主题无非是下雨呀,疾病啊,谁家死人了,哪里又招工了,下旱啦等等,对事物发表些评论,总之老一套,间或开个玩笑。“是我的错,明儿见,头儿,走好。”接下来就是老一套活儿:清理烟灰

16、缸,擦桌子,抹椅子。 在咖啡厅两个营业高峰的中间,父亲还要到后面的杂货店帮忙,他其实更喜欢在咖啡馆呆着,或者说二者他都不喜欢,而只愿意在菜园子里种菜,或是随心所欲地建房子。春末盛开的女贞树,花香阵阵。十一月清脆的犬吠声以及隐约传来的火车的轰鸣声,让人意识到寒冷的季节又快到了,是啊,所有这一切都让主宰这个世界的人,也就是在报刊上写文章的那些人说“这些人生活得就算不错了”。 到了周日,洗澡,参加一会儿弥撒,再玩上一局多米诺骨牌或是下午开车出去兜兜风。周一,清理垃圾;周三饮料进货;周四,食品进货等等。到了夏天,他们把买卖停业一天去看朋友,比如去一个铁路工人家玩上一整天,或是到里滋去朝圣。上午他们去参

17、观卡尔迈勒,去参观透景画,参观大教堂,去餐厅吃饭,下午又开车去布索奈和图威尔 多威尔,父亲挽着裤腿,浸湿了脚,而母亲把裙子撩起来。后来再过周末他们也不再这样了,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每个周末,我们都要改善伙食。这个习惯至今未改。 从此,父亲的生活方式基本固定,他认为生活也不可能再比这更幸福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父亲和所有诺尔曼人一样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因此教育子女时言谈举止粗鲁无礼。 B“我”始终无法理解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把对下层社会的回忆看作恶劣的事情。 C父亲虽然会给店里的顾客分等级,但即使是与顾客的简单客套也会让他略感温暖。 D“我”的

18、父母意识到生活不可能变得更幸福,便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固定下来。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文中将“微笑”“问候”与“吃饭不发出声响”“悄悄地擤鼻涕”类比,表明“我”已经认识到他人这些礼节的虚伪本质。 B文中用父亲喜欢翻“我”的课本、让“我”给他做听写等细节,表现父亲对“我”关爱,愿意参与到“我”的学习中来。 C文中写了春末和寒冬将至时的种种景象,引出“这些人生活得就算不错了”的评价,表明当时法国社会存在着阶层隔阂。 D文章没有曲折连贯的情节,而是着眼于日常生活片段,以冷静、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父亲的形象,体现出散文化小说的特质。 8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上下

19、文加以探究。(6 分) 9 埃尔诺的小说常用第一人称“我”, 具有自传性质, 但又不仅仅是“自传”。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楚辞章句序 王逸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

20、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

21、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 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选自“四部丛刊”楚辞卷一,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2、) A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B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C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D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九歌是屈原根据远古民间祭神乐歌重新创作的一组祭歌,共包括十一篇。 B“故有危言以存国”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中的“危”含义相同。 C“膺忠贞之质”与“以手抚膺坐长叹”(

23、蜀道难)中的“膺”含义不同。 D“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屈原恪守忠义却遭人诬陷,心中无限忧郁悲愤而作离骚,对君,有讽谏规劝之用;于己,则聊以自慰,抒发郁结之情。 B汉孝武帝弘扬教化,让王安编纂了离骚经章句,高度评价屈原,但班固改变了先前的定论,认为屈原有损自身的清廉。 C除班固、贾逵分别编纂的离骚经章句外,另有十五卷关于楚辞的著作,但缺失太多,不能令人满意,且见解悖谬怪异。 D王逸认为,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一样,屈原是为守忠贞而死,在他看来,班固否认了屈原也就否认了文学的怨刺功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

24、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4 分) (2)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4 分) 14班固认为屈原“露才扬己,怨刺其上”,王逸是如何进行反驳的?请简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酹江月淮城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 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15下

25、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词人赋月以情,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实是借酒来排遣国土沦落之痛。 B. “一枰棋坏”暗喻南宋政权对敌策略的错误,导致了战局的混乱和失败。 C. “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借助想象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D. 这首词文字朴素,不崇雕琢,简洁明快,笔势大起大落,气韵豪迈飘逸。 16 “啸”是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作者在词中“倚风长啸”,张孝祥在念奴娇 过洞庭中“扣舷独啸”,请分析两个“啸”意蕴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贾谊的 过秦论中

26、,写六国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合力攻打秦国,最终却遭遇失败, “ , ”两句交代了此时六国采取的不同对策。 (2)谏太宗十思疏 中魏征告诫君王要远离小人并广开言路、 端正自身的句子是:“ , ” 。 (3)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写鼓角齐鸣、旌旗如云的声势浩大的出征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当一轮红日从嶙峋的三危山高峰上升起来的时候,骆驼客指着那里说: “喏,千佛洞就在太阳的西边,鸣沙山的脚下。”我们顺着方向望去,只见三危山尽头依然是 的戈壁和沙山。骆驼客看我们焦急的样子,便打趣地说:“

27、千佛洞是仙境,时隐时现,变化无穷,哪能一下子让人看见呢?”我们不满意他的回答,但也无奈。 骆驼带着叮当的驼铃声依然慢悠悠地在沙滩下印刻着它那莲花瓣一样的美丽图案。当骆驼转过一个沙丘时,突然,我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从一个沙丘的夹缝里,不远的峡谷中,隐隐露出一片泛绿的树梢头,犹如绿岛点缀其间,真是别有天地。大家争相指点,喜笑颜开。骆驼这时也加快了脚步小跑起来。骆驼客挥鞭吆喝,却也 。它们歪歪斜斜地奔下山坡,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狂饮起来。 此时,我们却完全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陶醉了。不远处,透过白杨枝梢,无数开凿在峭壁上的石窟,像蜂房一样密密麻麻。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

28、夺目。整个画面,像一幅巨大的镶满珠宝玉翠的锦绣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惊心动魄,赞叹不已。一股涌自肺腑的对伟大民族艺术敬仰爱戴之情 。我们跳下骆驼,向着向往已久的民族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跑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 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

29、,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 ,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 ,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 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30、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21文中使用了“他”和“我”两种不同的人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用意。(4 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蕴

31、含着无穷的活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德,形成合力,便无坚不摧。打造优秀的团队,建设强盛的国家,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离不开对“活力”和“合力”的思考。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3 分)C 2(3 分)D 3(3 分)A 4(4 分)电视文艺过度娱乐化会妨碍公共话语的表达;电子媒介日渐在大众传播中占主导地位,文艺工

32、作者应主动适应信息娱乐化的趋势;电视文艺能帮助大众拆除文字阅读的藩篱,更好地获取信息;积极有益的娱乐化,同样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5(4 分)精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炼主题,搭建意义;讲究文化传播策略,活化经典,打破壁垒;凝聚价值观,影响精神世界。 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6(3 分)C 7(3 分)A 8 (6 分) “我”曾对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习以为常;与他人交往时感受到的礼貌和热情,促使“我”

33、反思自己的经历;表现出作者对家庭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阶层的审视。 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9(6 分)本文取材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表达的真实性;“我”同时也是群体的代表,“我”的经历可以引发共鸣,使读者思考;以“我”之视角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我”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见证者,这使“自传”兼具社会性。 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3 分)A 11(3 分)B 12(3 分)B 13(1)(4

34、 分)楚国人民赞赏屈原的高尚节操,珍视屈原瑰丽的文采,于是用他的作品相互传习使之广泛流传。 评分建议:“高”“玮”各 1 分,句意 2 分。 (2) (4 分) 离骚就是所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完美,即使百代也无法与之匹敌,名声无尽流传,永远不会磨灭的文章。 评分建议:“金相玉质”“刊灭”各 1 分,句意 2 分。 14 (3 分)破立结合:从人臣的道德准则忠正守节出发,证明屈原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以诗经国风讽喻帝王深得孔子赞扬的事实,驳斥班固“怨刺其上”的谬论。 评分建议:破立结合 1 分,分析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35、 15(3 分)D 16(6 分)共同点:两者都抒发了内心的愤懑之情。一是因国土沦丧,一是因谗言被罢。 不同点:本词的“啸”还蕴含了对金人的憎恨和内心的焦急和无奈;过洞庭的“啸”还蕴含了词人对洞庭美景的陶醉之情以及词人开阔的胸襟和潇洒的气度。 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1)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评分建议:每空 1 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

36、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18(3 分)一望无际 无济于事 油然而生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9(4 分)骆驼依然慢悠悠地走着,带着叮当的驼铃声,在沙滩上印刻着美丽的图案,那图案就像莲花瓣一样。 评分建议:每写出一句得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0(3 分)D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21(4 分)第一个“他”泛指所有人,第二个“他”泛指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体现了普遍性、客观性;两处“我”都特指作者自己,表现读书幸福的亲身体验,更能感染读者;角度多样,行文灵活,更能彰显读书的意义。 评分建议:写出第一点得2分,其他两点各1分。 22(6 分)人们通过阅读 不仅是知识的增广 读书使人避恶 评分建议:每写出一句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根据 2022 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评分细则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