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7273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5 题。 材料一: 对于悲剧美和喜剧美这对范畴,古典美学在进行形而上的论述之余,也会破例运用一些心理分析,亚里士多德在定义悲剧时就用了“通过怜悯和恐惧使心灵获得陶冶”的说法,这里的“怜悯” “恐惧” “陶冶” ,都已经是心理学概念。但是,他在论述喜剧时就无法沿用类似的心理学概念完成立论。直到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康德,才用“心理预期逆反性失重”来论述喜剧,却也存在“以偏概全”之弊。

2、在社会的一般认知上,人们也习惯用心理学概念来解释悲剧美和喜剧美。例如把悲剧美说成是对悲哀记忆的释放,把喜剧美说成是对愉悦欲求的满足。这种说法也没有错,只不过停留在浅层心理之上。 从深层心理上说,悲剧美和喜剧美,对应着人类对社会物象的仰视需要和俯视需要。 悲剧营造英雄,而悲剧英雄就是人们仰视的对象。在艺术中,仰视与地位、财富、学识无关,而主要决定于他是否遭遇悲剧,以及在悲剧中的表现。其他物象的崇高感,也都与不可抵达有关,甚至与牺牲有关。仰视,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而悲剧美的仰视,则是这种心理需要的最高实现方式。 悲剧美所提供的仰视, 既崇高又感人, 但时间一长就太令人疲劳了。 克服这种心理疲

3、劳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把仰视的高度降低; 二是让自己内心产生与被仰视对象近似的因素, 造成感同身受的效果。但这两点,在古典主义悲剧中很难做到。那种悲剧为了摆脱人们的疲劳只能寻找新的刺激,而那种刺激总是让悲剧英雄更加走向惨烈,结果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 在西方,古典主义悲剧的转型从雨果的浪漫主义时期就已经产生重大突破,而真正获得理论成果的却是比利时文学家梅特林克。 梅特林克认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毒药、自杀、决斗,都太偶然,又离普通观众太远,因此那种悲剧是“偶然悲剧” ,对观众而言是“与自己很远的悲剧” 。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有大量与人人有关的悲剧,例如某天早晨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的第一根白发。这种悲

4、剧看似琐碎却最为普遍,而且可以撬动人生的前前后后。第一根白发是一个转折点,从童年到这里的过程产生了另一种意义,从这里到死亡的过程也产生了另一种意义。 这一来, 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悲剧也就成了 “必然悲剧” , 而且对观众而言是 “与自己很近的悲剧” 。但是这种悲剧也有重大失落,那就是与悲剧美紧紧相连的崇高和庄严,不见了。 (摘编自余秋雨观众心理美学 ,有删改) 材料二: 对悲剧体裁的界定,或者说对“悲剧性”的现解,是西方古典诗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悲剧人物是“比我们好”但又不完美、 “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悲剧情节的主要成分是“突转” “发现”和“苦难”( 诗学 ) 。这些论断影响深远,也有助

5、于我们深入认识“悲剧性” 。 在思考悲剧冲突时, 要努力理解在那些看似偶然或带有幻想特征的情节之后, 悲剧冲突深层的必然性、严肃性,理解悲剧冲突既是人与人的冲突,也是思想的冲突。在理解悲剧主人公时,要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透过其具体性格特点,把握这一人物所承载的思想意义。悲剧主人公导致悲惨结局的行动,古典诗学称之为“过失” ,但这一范畴的实际内容,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戏剧作品中又是千变万化的,它可能表现为悲剧主人公因为某种性格缺点或对真实情况暂时无知而采取的错误行动,也可能表现为悲剧主人公面对两难处境时作出的某种自觉抉择。悲剧主人公犯下过失,而又自觉承担这一过失的后果,宁愿毁灭,也不向悲剧命运

6、低头, “通过自己的牺牲,英雄表现出配得上悲剧性之伟大” (帕特里斯帕维斯戏剧艺术辞典 )要全面地看待悲剧作品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要避免在欣赏悲剧作品时将其简单化,在缺乏充分的阅读(观看)体验基础时进行抽象的思想探讨,而应该首先驻足于悲剧作品带来的情感震荡,以面对作品时的实际体验为基础,透过具体的细读品味来导入思想主题的探讨。这实际上是学习一切文学作品时的基本原则。也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够真正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编写说明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7、一项是(3 分) ( ) A亚里士多德无法用类似的心理学概念完成对喜剧的立论,康德却出色的完成了这一任务。 B在社会的一般认知上,把喜剧美说成是对愉悦欲求的满足,只是停留在浅层心理之上。 C古典主义悲剧很难借助降低仰视高度和与之造成感同身受的效果来克服观众心理疲劳。 D面对两难处境时作出的某种自觉抉择,常常成为悲剧主人公“过失”的可能表现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亚里士多德率先使用心理学概念对悲剧进行定义,体现了他在古典美学论述上的进步。 B因悲剧美提供的仰视是心理需要的最高实现,崇高且感人,故时间一长就令人产生疲劳。 C在古典主义悲剧的发展历程中,亚里

8、士多德、康德、雨果、梅特林克均是关键性人物。 D “必然悲剧”比“偶然悲剧”更为普遍,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更近,但崇高和庄严缺失。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看似偶然或带有幻想特征的情节”一项是(3 分) ( ) A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法场发誓愿引发天降大雪。 B曹禺雷雨 :周朴园偶然想起让侍萍取衬衣。 C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 D易卜生玩偶之家 :娜拉毅然离家出走。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4 分) 5王利发是话剧茶馆中的主人公,请依据材料二分析其悲剧性。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9

9、题。 荆棘鸟荆棘鸟(节选) 考琳麦卡洛(澳大利亚) 1915 年 12 月 8 日,梅吉克利里过了她的第四个生日。妈妈收拾好早饭的盘碟,不声不响地把一个褐色的纸包塞到了她的怀里,叫她到外面去。于是,梅吉便蹲在前门旁边的金雀花丛背后,不耐烦地扯了起来。她的手指不灵活,那纸包又扎得挺结实。它有几分像是波利尼西亚人开的杂货店里的东西,这使她觉得,不管它里边包的是什么,反正不是家里做的,也不是捐赠的,而是买来的。这可真了不起。 包的一角露出了一个好看的淡金色的东西。她更加起劲地扯着那纸包,扯下的长长的纸条乱成一团。 “艾格尼丝,啊,艾格尼丝! ”她无比爱怜地说,朝在扯得稀烂的套子里躺着的布娃娃眨眨眼。

10、 真不简单啊。梅吉有生以来只进过一次韦汉的杂货店,那是远在 5 月间的事了。因为她已经是个像样儿的姑娘了,所以她就规规矩矩地端坐在妈妈身边的小车里,激动的心情使她对满架货物目不暇接,记不胜记。但那个放在杂货店柜台上的、穿着粉红色锦缎裙子、上面缀满了米色花边的布娃娃艾格尼丝,她却看得清楚,记得真切。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心里就管它叫艾格尼丝了,这是她所知道的唯一的足以配得上这个无与伦比的小东西的漂亮名字。然而,在那以后的几个月里,她空怀惆怅地思念着艾格尼丝。梅吉没有布娃娃,也不知道小姑娘总是和布娃娃联系在一起的。她高高兴兴地玩着哥哥们丢下的哨子、弹弓和玩旧了的兵偶,两手弄得肮里肮脏的,靴子上沾满了泥

11、点。 她从来没想过和艾格尼丝一块儿玩。现在她轻轻抚弄着那粉红色裙子的褶边,这裙子比她所见过的女人身上穿的都要华丽。 她温情脉脉地将艾格尼丝抱了起来。 这布娃娃的胳膊腿儿是接榫的,可以随意扳动。甚至连她的脖子和纤细、匀称的腰肢也是接榫的。她那金色的头发梳成了漂亮的高高的发髻,上面插满了珠子,别着珠花别针的米黄色三角披肩围巾上隐隐地显露出她白色的胸脯。画在骨灰瓷上的脸蛋儿非常美丽,瓷面没有上釉,这使那精心画出的皮肤显出一种天然的、无光泽的肌理。那对闪耀在真毛发制成的睫毛之间的蓝眼睛栩栩如生,虹膜周围画着深蓝色条纹和色晕。看得着了迷的梅吉还发现,当艾格尼丝向后倾倒到一定程度时,她的眼睛就合上了。在她

12、的一侧微红的面颊上方有一颗黑色的美人痣,她那颜色略深的嘴微微张开,露出了洁白的小牙齿。梅吉把布娃娃轻轻地放到膝盖上,舒适地交叉起双脚,坐在那里一个劲儿地瞧个没完。 当杰克和休吉沙沙地穿过靠近栅栏的那片长柄镰割不到的草地走过来时,她依然坐在金雀花丛的背后。她的头发是典型的克利里家的标志,克利里家的孩子们除弗兰克以外都长着一头微微发红而又浓又密的头发。杰克用胳膊肘轻轻地捅了一下他的兄弟,兴奋地指了指。他们相互龇牙咧嘴地笑了笑,分成了两路,装出正在追赶一个毛利叛逆骑兵的模样。可是梅吉一点儿也没听见,她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艾格尼丝,自顾自地轻声哼唱着。 “梅吉,你拿的是什么呀?”杰克大喊一声,扑将过去,

13、 “给我们看看! ” “对,给我们看看! ”休吉格格地笑着,包抄了过来。 她把布娃娃紧紧地搂在胸前,摇晃着脑袋: “不!她是我的!是给我的生日礼物! ” “给我们看看,快!我们就看一眼。 ” 骄傲和喜悦占了上风。她举起了布娃娃让她的哥哥们看。 “你们看,她漂亮吗?她叫艾格尼丝。 ” “艾格尼丝艾格尼丝?”杰克毫不留情地取笑道, “多傻气的名字呀!你干吗不叫她玛格丽特或贝蒂呢?” “因为她就是艾格尼丝嘛! ” 休吉发现布娃娃的腕节是结榫的,便打了声口哨。 “嘿,杰克,看哪!它的手能动! ” “哪儿?让我瞧瞧。 ” “不! ”梅吉又紧紧地搂定了布娃娃,眼泪汪汪, “不,你会把它弄坏的!噢,杰克,别

14、把她拿走你会把她弄坏的! ” “呸! ”杰克那双小脏手紧紧地抓住了梅吉的腕子, “你想来个狗吃屎吗?别哭哭啼啼的,不然我就告诉鲍勃去。 ”他将她反转过去,直到她的皮肤变得青白。休吉抓住了娃娃的裙子,拉着它说: “给我,要不我真使劲儿啦! ” “别!别这样,杰克,求你别这样!你会把她弄坏的,我知道,你会弄坏的!哦,你别动她吧!别把她拿走,我求求你! ”她也顾不得被粗暴地攥住的手腕,只是紧紧地抱着布娃娃,一边哭着,一边乱踢着。 “拿到喽! ”当布娃娃从梅吉交叉的前臂中滑落下来时,休吉欢呼了起来, 杰克、休吉和梅吉一样,内心也觉得那布娃娃迷人极了,他们脱下了她的外衣、裙子艾格尼丝躺在那里,任凭男孩们

15、拉拉扯扯。他们一会儿把她的一只脚强扭到脑后,一会又叫她低头看着自己的脊背,所有想得到的柔软术他们都让她做遍了。梅吉站在一边哭着,他们根本就不加理睬。 她没想到要寻求什么帮助,因为在克利里家里不为自己去争斗的人是得不到什么帮助和同情的,女孩子们也概莫能外。 布娃娃的金发被掀掉了,那些珠子转眼间就飞到了深深的草从里,不知去向。一只肮脏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踩到了被丢弃的衣服上,使那缎子面上沾满了从铁匠铺子里带来的油污。梅吉跪了下来,发狂似地在地上扒找着,收集着那些小巧玲珑的衣裤,以防它们再受损害。然后,她开始在她认为珠子可能散落的地方拨草寻找。她泪眼模糊,这是她心中从未体验过的痛苦,因为到目前为止,她还

16、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值得悲伤的事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梅吉在四岁生日时才第一次收到妈妈送的礼物,只是因为自己年纪幼小,加上礼物包装结实,导致她在拆礼物时很没有耐心。 B物质条件的匮乏,梅吉没有布娃娃,在玩哥哥们丢下的玩具时,因为她总惦记着艾格尼丝,所以玩得并不高兴。 C梅吉沉迷于美丽的艾格尼丝,连哥哥们来到身边都未察觉。当哥哥们想者布建是时,任骄傲和喜悦的驱使下,梅吉举起布娃娃给哥哥们看。 D虽然哥哥们也认为布娃娃是美丽的,但因嫉妒心理的作祟,他们肆无忌惮地蹂躏艾格尼丝,给梅吉带来很深的痛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7、 ( )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生动细致地记叙了艾格尼丝作为礼物被送给梅吉,又被杰克和休吉这两个小男孩损坏的故事。 B小说通过补叙梅吉第一次见到艾格尼丝的情形,说明了梅吉再见艾格尼丝无比爱怜的原因,使情节衔接自然,无突兀之感。 C小说对杰克和休吉兄弟俩采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使“捣蛋”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D梅吉坐在“金雀花丛背后” ,兄弟俩“穿过靠近栅栏的那片长柄镰割不到的草地” ,小说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对下文情节的展开是有铺垫作用的。 8梅吉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9考琳麦卡洛是享誉世界的女作家,以描写细腻著称。请结合文本内容分

18、析她是如何表现“梅吉对艾格尼丝的无比爱怜”的?(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 “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

19、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恃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恃弱国之救,而忘强秦之祸,此臣之所以为大王之患也。 “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

20、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 楚王曰: “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乃遣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壁于秦王。 (节选自战国策楚一 ,有删改) 【注】上地,地名,指韩国宜阳以北地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B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C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21、D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虎贲” ,周礼夏官有虎贲氏,至平帝更名虎贲郎,至唐始废。本文指勇士。 B “不格明矣”的“格”与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格”均为“推究”之意。 C “社稷”中“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五谷之神; “社稷”常代指国家或朝廷。 D “质”在文中是质子的意思,在古时被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张仪为秦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而游说楚王,开始

22、即从地理位置、军事力量等方面陈说秦国国力的强大,为后面的成功游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B如果楚国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将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地要道就被切断;韩国就只能攻占河东,据守成皋,最终必然投降秦国。 C假如秦兵攻击楚国,张仪通过楚国遭受“危难”和“待诸侯之救”的时间上的比较,指出依靠弱国的救援,远水不解近渴,劝说楚王要慎重考虑。 D张仪纵横捭阖的游说,成功地打动了楚王,楚王不仅感谢张仪,且派出使车百辆,以“鸡骇之犀” “夜光之璧”为礼物,与秦国结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 (4 分) (2)夫以弱攻强,不

23、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 (4 分) 14张仪游说楚王时,采取“威逼” “离间” “利诱”等策略,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例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中渡晚眺中渡晚眺 韦庄 魏王堤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 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 【注】魏王堤: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堤,贞观中赐魏王李泰,名魏王堤。为当时一大胜景。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韦庄的家乡。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句写曾经繁

24、华一时的魏王堤,如今堤畔绿草如烟,胜景不再,表达昔盛今衰之叹。 B落日的余晖洒满山川,但一个“空”字,营造了凄凉落寞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感慨。 C “千重” “万缕” ,景象繁盛, “碧” “红” ,色彩鲜艳,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D尾联写诗人船到中流,离家越来越远,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不禁潸然泪下。 16有人说,韦庄诗中不乏“大我之悲” ,亦有“小我之叹” 。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对于学与思的关系, 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劝学 中, 荀子则认为:“_,_”

25、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3) “月”本是客观无情之物,但古人却常以明月寄托相思之情,在唐诗中多次出现,如: “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20 题。 敦煌的伟大有双重涵义。历史上仅仅以曾经管辖有 2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为表象的敦煌郡的伟大之处更多表现在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精神气质,它是古代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和宗教文化的百川汇流之地。 敦煌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的虚幻梦想,而是源于现实的美好

26、理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高铁为标志的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类更加。面对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彼此适应新的大势。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表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灵呼声。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给予我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信心它告诉我们,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分享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培育交流与合作的花朵, “一带一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今天,古老的敦煌正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它瑰丽非凡的自然风貌配以超凡绝伦的人文气息,正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民来此寻根朝圣、旅游观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

27、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2122 题。 初夏时节的广州,凤凰木的花朵曾以其绚烂之火红渲染一座城,随着盛夏气温的升高,人们仿佛又见凤凰木花朵的摇曳身姿,悄然绽放在城市的每一个转角之处。,但与其品相极度相似的洋金凤已粉墨登场,将这份火热之情延续到夏末。 因为凤凰木和洋金凤叶子排列的序列和花型花色都极为相似,尤其凤凰木和洋金凤在广东地区都属于非常常见的树木

28、,。那么凤凰木和洋金凤究竟如何分辨呢? 对于不少广州老街坊而言,高大挺拔的凤凰木是学生时代的回忆,因此“身高”就是将其与洋金凤区分的最好特征。洋金凤为灌木或小乔木,呈绿色或粉绿色,茎干上有一些稀疏的尖刺;而凤凰木则可以长成大乔木。细心观察, ( )洋金凤的叶子是二回羽状复叶,在纤细的枝条上,712 对长圆形或倒卵形的小叶对生,每每随风起姿态都优美动人。 ,除了“身高”还有“颜值” 。两者的花朵就像孪生姐妹,洋金凤简直就是灌木版的凤凰花,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洋金凤的花形虽然没有凤凰花大,但花蕊非常细长,以傲然之姿远远伸出花冠外。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29、 A洋金凤虽然树干不似凤凰木那般“孔武有力” ,个子不高,但胜在树形轻盈婀娜,而且和凤凰木一样拥有羽状复叶。 B洋金凤虽然个子不高,树干不似凤凰木那般“孔武有力” ,但和凤凰木一样拥有羽状复叶,而且胜在树形轻盈婀娜。 C洋金凤虽然树干不似凤凰木那般“孔武有力” ,个子不高,但和凤凰木一样拥有羽状复叶,而且胜在树形轻盈婀娜。 D洋金凤虽然个子不高,树干不似凤凰木那般“孔武有力” ,但胜在树形轻盈婀娜,而且和凤凰木一样拥有羽状复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30、写作。 (60 分) 在某次歌唱比赛中,有热心观众提出“对歌手而言,个性与技巧哪个更重要”的疑问引发了观众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当以技巧为重,如果一个歌手没有技巧就不配称之为歌手,个性也无从谈起;有人认为个性才是歌手的识别标志,否则就变成千人一声的歌唱机器;还有人认为个性与技巧同样重要。 其实,个性和技巧之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而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困惑。作为青年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31、(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A(3 分) (A 项“出色的完成”说法有误,原文认为其存在“以偏概全”之弊) 2D(3 分) (A 项古典美学会“破例”使用一些心理分析,而亚里士多德是否“率先”使用,文中并无体现; B 项因果关系不当, 原文 “时间一长” 不是产生疲劳的原因; C 项根据材料内容, 康德论述的是 “喜剧” ,而不是“悲剧” ) 3D(3 分) (D 项“娜拉毅然离家出走”是必然性情节) 4 (4 分)引用论证,分别引用亚里士多德、康德的观点来证明古典美学对悲剧美和喜剧美会破例应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2 分) 举例论证,如举生活中“某天早晨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

32、的第一根白发”的例子,阐释“必然悲剧”的内涵。 (2 分) (注意:仅罗列手法而无说明不得分) 5 (4 分) 性格特点:王利发性格软弱,缺乏反抗性; (1 分) 深层原因:其生活的时代的黑暗注定悲剧的发生; (1 分) 思想意义:借王利发的悲惨人生,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1 分) ,对黑暗社会的批判(1 分) 。 (答案分析:依据材料中“其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透过其具体性格特点” “全面地看待悲剧作品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等)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6C(3 分) (A 项未必是“第一次”收到礼物,也不全是因为急切的心理,也有好奇心;B 项根据文意,梅吉“玩得高

33、兴” ;D 项并非“嫉妒心理作祟” ) 7B(3 分) (B 项是插叙不是补叙) 8 (6 分)经济状况拮据:梅吉 4 岁以来只进过一次韦汉的杂货店;之前梅吉没有布娃娃,只能玩着哥哥们丢下的玩具; (2 分) 家庭成员关系疏远:梅吉受到兄长鲍勃的恐吓,被哥哥们粗暴的抢走布娃娃。 (2 分) 子女教育奉行“丛林法则” :成长文化氛围冷漠,为己争斗,强权生存法则,得不到同情。 (2 分) (原文体现:她没想到要寻求什么帮助,因为在克利里家里不为自己去争斗的人是得不到什么帮助和同情的,女孩子们也概莫能外。 ) 9 (6 分) (1)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如“艾格尼丝,啊,艾格尼丝” “你们看,她漂亮吗

34、?她叫艾格尼丝” ; 神态描写,如“朝在扯得稀烂的套子里躺着的布娃娃眨眨眼” “她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艾格尼丝” ; 动作描写,如“把布娃娃轻轻地放到膝盖上,舒适地交叉起双脚,坐在那里一个劲儿地瞧个没完” “轻轻抚弄着那粉红色裙子的褶边” ; 心理描写,如“她泪眼模糊,这是她心中从未体验过的痛苦,因为到目前为止,她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值得悲伤的事呢” 。 (2)侧面描写:哥哥们来到身边都未察觉,梅吉没有察觉到,侧面烘托其对布娃娃的喜爱。 (正面描写 4分,每点 1 分;侧面描写 2 分;无事例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3 分)

35、(无及,形容事态发展已没有挽回的余地。已,助词,通“矣” ) 11B(3 分) (B 项“不格明矣”的“格”是“打,击”的意思,而“致知在格物”的“格”是“推究”的意思) 12B(3 分) (B 项“韩国就只能攻占河东”理解错误,应该是秦国进一步出兵河东,占据成皋) 13 (1) (4 分) (秦国)法令已经很严明,士兵不惧危难,以死为乐。国君严厉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 (得分点:既,已经;乐,意动用法; “以”相当于连词“而” ; “知”通“智” ,智慧;每点 1 分) (2) (4 分)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接近于灭亡的危险的做法。

36、 (得分点:料,估量;骤,副词,屡次; “此也” ,判断句;每点 1 分,语句流畅 1 分) 14 (3 分) (1)威逼:着重强调了秦国的强大,合纵国的弱小。 (2)离间:指出主张合纵联盟的人,只谈好处,不谈祸害。 (3)利诱:互质太子,结姻亲,献大邑,促成秦楚结盟。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D(3 分) (D 项“见家乡在自己眼前慢慢消失” ,无中生有,诗中并未提及家乡就在诗人眼前) 16 (6 分)“大我之悲” :忧国伤时,如“妖气欲昏唐社稷”点出社会动荡,国运堪忧; “夕阳”也象征着落寞的唐王朝。 (2 分) “

37、小我之叹” :羁旅之愁,如“有客伤时独扣舷”表达独居异乡的寂寞(2 分) ;家园之思,如“家寄杜陵归不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2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6 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 “明月”必须寄托相思之情,否则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18 (3 分)华而不实、好高骛远等;息息相关、息息相通、休戚与共、休戚相关等;与时俱进、与时

38、推移、与时偕行等。 (每空 1 分) (第 1 处填“好高骛远”等,与“源于现实”相对;第 2 处填“息息相关”等,能体现紧密联系的成语即可;第 3 处填“与时俱进”等,与后文“适应新的大势”相对应) 19 (4 分)历史上的敦煌郡曾经管辖 2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但这仅仅是其伟大的表象,它的伟大更多表现在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精神气质。 (每句 1 分) 20 (4 分)将“理解与信任”比喻成“种子” ,将“交流与合作”比喻成“花朵” ,生动形象点出二者的关系; (2 分,构成 1 分,效果 1 分) “分享” “培育”对称, “理解与信任” “交流与合作”对称, “种子” “花朵”对称,

39、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简洁有力地表达出对“一带一路”美好明天的期盼。 (2 分,构成 1 分,效果 1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1D(3 分) (根据前文“洋金凤为灌木或小乔木,呈绿色或粉绿色,茎干上有一些稀疏的尖刺;而凤凰木则可以长成大乔木”可知,应该先说洋金凤个子不高,再与凤凰木比较,据此排除 AC。根据后文“洋金凤的叶子是二回羽状复叶” , “和凤凰木一样拥有羽状复叶”放在后面与之照应紧密。据此排除 B,故选 D) 22 (6 分) 纵使凤凰木花期已过; 所以很容易将二者混淆; 区分凤凰木和洋金凤的技巧。 (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 分)

40、 23 (60 分) (一)审题立意: 作文的核心概念是“个性”与“技巧” 。 “个性”可以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个性的眼光可以发现事物的独特价值,以个性的思维和行动可以创新事物的独特价值。 “技巧”在许多领域中发挥作用,有时可以理解为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掌握技巧有助于减少尝试与错误的任意性,提高解决问题成功的概率。 要辩证地看待“个性”与“技巧”的关系,对于两者内涵的理解可以丰富一些,未必拘泥于上面的思考;对于二者的比较不能脱离实际空谈高下,不能仅从故纸堆里找事例,一定要站在青年立场,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中要注意, “个性”与“技巧”是一个整体,不能仅写一方,而忽略另一方;但

41、是可以有所侧重。 阅卷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四个要素:个性和技巧、关系,当下、青年人 此外,阅卷注意: 1学生可以写成演讲稿、发言稿等应用性文体,属于“文体不限”范畴,优秀作文,应该予以高分; 2书写潦草者,降级处理; 3全文只有口号、空话连篇,无实际内容,降级处理。 附参考译文: 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秦国土地占有天下之半,武力可与四国抗衡,四境有山险阻隔,东边又绕着黄河,四边都有险要的屏障,国防巩固。还有勇士百多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 (秦国)法令已经很严明,士兵不惧危难,以死为乐。国君严厉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即使秦国没有出兵,也像卷席那

42、样取得恒山的险隘,控制诸侯要害之地,天下后来臣服的人必然先遭到灭亡。再说搞合纵联盟的人,无异于驱赶群羊去进攻猛虎。弱羊敌不过猛虎,这是很明显的。现在大王不与猛虎友好,却与群羊为伍,我认为大王的主意完全错了。 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将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地要道就被切断;他们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况且那合纵联盟,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去进攻最强的秦国。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

43、敌而轻易交战,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接近于灭亡的危险的做法。我听说:兵力不如人,切勿挑战;粮食不如人,切勿持久。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夸夸其谈巧言辩说,赞扬人主的节操和品行,谈好处而不谈祸害,最终楚国大祸临头,就来不及做什么了,所以希望大王要深思熟虑。 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之内形势将十分危急。而楚国等待诸侯的援军,要在半年之后,这种形势必然等不及援救。依靠弱国远水不解近渴的救援,忘记强秦迫在眉睫的祸患,这就是我为大王所担忧的。 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了。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给您的随从,敬候您的决定。 楚王说:楚国地处穷乡僻壤,靠近东海之滨。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贵宾英明的教导,我听从您的高见,谨率本国参加连横阵线。于是他派出使车百辆,献给秦王骇鸡犀角、夜光的宝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