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704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汕头市广东省汕头市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7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格局深刻复杂演变,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的今天,越来越要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深化文明相处之道。 第一,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坚持平等相待

2、、彼此尊重。习近平主席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纵向上不同时期文明的发展演化和横向上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多元并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都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我们应当坚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各自文明的权利,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走出一

3、条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往新路。 第二,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加强互学互鉴、交流交融。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明清以后的“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既给予西方文明自我反思、复兴发展的养料, 也对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起到了催化作用。 这充分表明,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文明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 我们应当采取学习借鉴、交流交融的态度,在保持自身文明历史主体性的前提下,使文明在超越制度模式、意识形态差别之上进行兼收并蓄,充分汲取各种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积

4、极因素,促进不同文明相通相融,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倡导开放包容、美美与共。习近平主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世界上有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500 多个民族、 多种宗教, 如果以“文明进化”“文明冲突”“文明隔绝”来认识和对待文明,甚至以所谓“先进文明”打压、取代其他文明,那将是历史的悲剧、文明的灾难。中国学者费孝通很早就提出,文明之间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华文明蕴含的内在追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当今世界,人类越来越成为你

5、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的文明不仅是将不同民族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更是促进时代发展潮流滚滚向前的强大动力。我们应当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坚决摒弃文明冲突,消除文明隔阂,加深对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赏,在推进自身文明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 (摘编自黄坤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深化文明相处之道 ) 材料二: 当今世界,在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论调,“文明中心论”和“制度模式单一论”就是典型的代表。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既不认同文明有中心和边缘之分,也不认为文明发展模式是单调统一的。 一方面

6、,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对“文明中心论”的批判。西方社会热衷于对不同文明进行主客二分,西方的文明必然是中心文明。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倡导的是不同文明平等、包容、和谐相处,认为文明有特色、地域的差异,但没有地位、好坏的差别,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超越其他一切民族具有绝对优越性的文化,文化上的盛气凌人,只会招来怨恨与鄙夷,绝非文明之间的长久相处之道。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善于与他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另一方面,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对“制度模式单一论”的批判。西方社会习惯把资本主义文明看作人类文明的普遍形式,并竭力推广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新时代深化

7、文明交流互鉴,强调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选择适合本国、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人类文明的多样呈现,一味引进或效仿西方制度模式,会引起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文明之间不应该是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异、多元共存、共同发展。 (摘编自陈明琨 徐艳玲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三重逻辑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各有千秋,价值平等,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心与边缘之别,更无高低优劣之说。 B. 经历漫长岁月积淀而成的人类文明多姿多彩,充分彰显了创造之美,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 C.

8、加强交流互鉴,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做好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 D. “文明中心论”和“制度模式单一论”等论调极具危害,是妨碍国家发展和文明交流的错误观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看,材料一侧重正面论述,立中有破;材料二则正相反。 B.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我们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别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兼收并蓄。 C. 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态度,不同文明能够臻至“天下大同”之大美境界。 D. 文明交流互鉴并不反对引进或效仿异域文明,前提是要保持自身文明的主体性。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

9、观点的一项是( ) A. 郑板桥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B. 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 赵翼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 增广贤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4. 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礼记中庸 ,有论者认为“这是国与国共处之道,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道”,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与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本题共 4小题,小题,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夜某夜【注】【注】 丁玲【注】 “叱

10、嚓叱叱,嚓嚓,” 一团数不清的人影从那有着青色的电灯光的厅子里走向外边的广场去。靴子的声音,鞋子的声音,重重地踏在厚的雪地上。冬夜的狂风,迎着他们的面,用力的抨击过去。 在这里面,一个小身个的年轻的,漂亮而又带点憔悴的男人,像骇着似地一下清醒了。适才所发生的一切,都那末明明白白地摆在当前:那张狡猾的脸,含着恶意和自得,蓄得有令人讨厌的帝国主义式的胡须的脸。他坐在那高台上,他说“还有什么话说?没有呢,你们被判决了,就要执行。”这年轻人记起了这个,一团可以烧死自己的火焰在他心上燃烧起来。然而在适才,在他突然地,没有经过审判而被宣告死刑的时候,他没有像另外一批同志们保持镇静,而因一阵剧烈的忿怒和心痛

11、以致失去了知觉。 他是一个热情的诗人,忠实而又努力。 “嘭”,枪托打在他胸上;因为有二十天不给他吃饱,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饿得更瘦了的胸。 “铿铿锵锵”铁的镣铐在他的手上和脚上讨厌地响着,也在另外的一些手上和脚上响着。更多的杂乱的声音响在他周围,钉了铁掌的皮靴,更重地踏着厚的雪:“叱嚓叱叱,嚓嚓,” 他又明白了一些,意识到他正向着什么地方走去。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脑中,他在自己的眼睛上看到另一双眼睛,那永远是,常常是看到他灵魂的一双可爱的难忘的眼睛。他清清楚楚地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来在他心的深处,刺着,又连肉带血撕了开去,一寸一寸的那末痛着。 天空是黑的,无止境的黑暗,从黑暗里洒落着雨点和雪团;

12、从那黑暗里,吼着北风的狂啸。大地是灰的,雾般的,积雪在夜里反映着死的灰色。人影是黑的,静静地在雪地上移动。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叹息或哭泣,他们朝着广场那边,那临时作为秘密刑场的广场的一角不停地走去。 他,这个年轻人,强忍住欲狂的,将要破裂的绝叫,牙齿用力咬着嘴唇,在一种不能发泄的盛怒之下,禁不住打战,凝住那被恨火烧得发痛的眼光,四方望着,要吞噬一切的去找着什么,望了这个,又望那个。 雪光,黯黯的,照在他邻近人的脸上,忽然,他找到一个熟识的,亲切的面孔了。那面孔给了他一个极平静温和的表情,一个说着千句万句话语的表情,一个只有同志给同志在殉难时所能给予的慰藉和鼓舞的表情。于是,所有的愤恨和怀念,都无

13、形消去了大半。 他回答那表情的,是一个勇气百倍的,坚决的颔首。 “停住!就在这里。” “到了”好多人心上这末重重地响着。 “把犯人排好捆好。”这讨厌的,使人憎恨的号令又从监斩官的口中喷出。穿着棉大衣的兵士,蠢然用力地推着他们,用抢托打他们,还用绳子从他们的胸前围绕到身后的木棍上去。 他们一句话也不说,都捏紧了愤恨和沉默。他们被铐着手脚,又被紧紧捆在一根前几天便打好了桩的木棍上,已经被逼迫到死的边边上来了。 他们密密地站成了一排。 监斩官,一脸的横肉,在这排人的面前,用指头点着,数了起来。 看见了那脸, 那凶横的脸, 像代表了整个统治者对被压迫者的残酷愤怒的火又烧到了心上,烧痛了眼睛和全身。恨不

14、得打过一拳去,扑杀这只恶狗,但人被紧紧缚住,手是反剪着的。所以只恨恨地咬着牙,任身体在寒风里打抖,完全为怒气抖着。 “同志!勇敢些呀!”右手边的一个同志这样对他说了。 他歪过脸去望,正是那个相熟的脸,那个晚饭时还同他谈了许多话的。 “不,我实在有点兴奋。” 无边的空漠,无边的风和雪,无边的灰色,无边的黑暗, 人的影,在死色的灰白中反映出的人影,是大,是沉重。 “好,预备,听我的哨音!” 心都紧起来,像拉紧了的弓弦。那架重东西,死样地竖在眼前,几个兵士兢兢业业地守着。 天就要压下来了,黑暗要压倒他们,压在这二十五个人身上。 然而却有人大声吼叫起来: “同志们,起来!不要忘记,现在我们虽要死去了,

15、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在今天正开着盛大的代表会,我们的政府就在今天成立了,我们庆祝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府万岁!” 于是,疯狂了似地,大家都跟着喊起来。本来有许多东西装在心上的,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都大声喊着自己要喊的口号。 于是黑暗逃走了,展在眼前的是一片灿烂的光明,是新的国家的建立。 口笛凄厉地惨叫着,而雄壮的,有二十五个声音在一块的雄壮的声音,唱起来了: “起来,饥寒交迫” “噼拍,噼拍噼拍噼” 歌声在枪声中消失了。 夜沉默着,肃静,庄严,飘着大块的雪团和细碎的雨点。冬夜的狂风叫着飞去,又叫着飞来。雪块积到那垂着的头上,但风又把它吹走了。每个人都无言的,平静的被缚在那里。在一些地方,一个,

16、二个,三个流出一些血来了,滴在黑暗里的雪上面。 天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亮。 一九三一年七月 (选自丁玲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有删改) 【注】作者自述是“为纪念一个朋友而作”。丁玲(19041986) ,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主编。她的丈夫胡也频为牺牲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一组靴子踩在雪地的拟声词开始,凸显了环境的空旷黑暗,营造了阴森肃杀的氛围,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B. 作者描绘人物所用的词如“年轻”、“憔悴”、“漂亮”等,蕴藏着写作者的感情,又与人物的诗人身份相得益彰。

17、 C. 小说多处出现寒风和雪,呼应左联烈士牺牲的时间,烘托烈士就义的悲怆壮烈,暗喻黑暗的社会环境。 D. 小说结尾写道“天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亮”,既有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强烈控诉,也暗含着革命失败的悲观情绪。 7. 关于文中“我实在有点兴奋”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奋”一词叠加了多种复杂情绪,既有对敌人愤怒,也有为理想献身的慷慨激昂。 B. 诗人并不需要否认他愤怒和仇恨,但他也不希望同志把他的异样表现误认为怕死。 C. 诗人用“兴奋”来解释自己发抖的原因,并用“实在”二字巧妙地掩饰了对死亡的恐惧。 D. 面对死亡却感到“兴奋”,这不合理的回答反使对话更显生动,增加了小说的

18、真实性。 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诗人在行刑前的复杂心理。 9. 同是为纪念左联牺牲烈士所作,本文与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在刻画烈士形象上有显著区别。请简要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文言文阅读。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秦,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

19、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

20、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国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秦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秦,十月取之,遂定秦,秦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B.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

21、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C.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D.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辕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是国家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与成语“一言九鼎”中“九鼎”意义相同。 B. “从事于易”中“易”指容易,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易”的意义不同。 C. “故拔一国”中“拔”指攻克、攻取,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22、下”的“拔”意义相同。 D. “韩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丢失、失去,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亡”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秦王扩充军事、推进王业的问题,张仪和司马错展开军事辩论,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最终秦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出兵平定蜀国。 B. 张仪建议秦王可以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再让秦军借道两国来切断通路,进而逼迫周天子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 C. 司马错认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现在让秦军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 D. 张仪与司马错的观点迥异,从两

23、人的辩论中能够看出,张仪的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司马错则是从实际出,知已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14. 针对张仪伐韩的主张,司马错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祭常山回小猎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24、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峨:大山上的小山。西凉簿:谢艾,西凉名将,儒生出身,曾任主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参加了黄茅冈举行的一次习射会猎,狩猎场面相当气派。 B. 诗人从狩猎全景中选取两个最为英武的场面,着重加以描写。 C. 归来时,苍翠的山峰烟雾缭绕,漫天的红叶暗示着猎物丰硕。 D. 整首诗感情激昂,气势飞动,对仗工整,遣词用字尤见功力。 16. 苏轼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与本诗接近,词的下片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几句,与本诗尾联互相阐发,请分析这几句和本诗尾联在手法和情感上的相似之处。

25、(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贾谊过秦论中“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容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的“_, _”以“物”表达“我”坚定的抗争信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可谓“有我之境”。 (3)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林庚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宏大。我们学过如杜甫登高的“_”,黄庭坚登快阁的“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26、(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 I(本题共(本题共 3小题,小题,11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影片长津湖以爱的视角升华英雄,鞭辟入里地诠释了“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深刻内涵。影片没有将英雄“脸谱化”“超人化”,而是以情感主线将他们刻画得_。 连长伍千里的梦想是替弟弟把仗都打了,让他过上盖新房、耕田地、娶媳妇的好日子;七连的战士在出征的火车上惊叹于万里长城沐浴霞光、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盛景;老排长雷睢生临死前唱起家乡的沂蒙小调所有细节的描述呈现的是战士的爱与牵挂。正是因为对国家、民族和亲人的爱,为了让祖国山河不遭践踏、让

27、深爱的亲人免受战火的目的,使他们成为无惧空袭、不畏炮火的“特殊材料”。爱是刺向敌人的刀锋,是摧毁敌营的火炮,是守护家国的长城。 长津湖中,无论是勇猛异常的余从戎、沉着果敢的平河,还是载着标识弹驶往敌营的雷睢生,他们为爱出发,并将对祖国、民族和亲人的爱转化为刺向敌人的利刃。正因如此,狂妄的美军将领,在战斗之初曾叫嚣:训练有素的美军绝不可能打不败装备低劣的“农民”志愿军。但影片最后,撤退中的美军将领看到冻成冰雕的志愿军将士却_,并无奈感慨“面对如此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冰雕连的将士们为国牺牲的勇气告诉我们,爱一旦转化为_、敢打必胜的信念,将会产生战天斗地、摧枯拉朽

28、的无穷力量。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写实, _。 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 故事与细节, 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作者对时代的理解与思考融到作品之中。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作家们孜孜不倦的追寻,他们追寻的目标被称为“求真”,这种精神,深刻蕴含作家对时代的清醒分析。 现实主义

29、精神并不排斥浪漫主义情怀,在现实主义理论的结构内部,就包含着对作家主体性的尊重,包含着对未来的想象与召唤,包含着虚构与幻想的空间。如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_,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为了创作 平凡的世界 , 路遥翻阅了 10年的 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以及多种地方报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 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 但在小说中,_,小说中对孙少平、孙少安在艰难生活中执著奋斗精神的描绘,

30、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2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人提醒说,我们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 B. 我们高三 1 班是年级优秀班集体。 C. 观念的转变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社会发展。 D. 他觉得我们都是吃了高洁的亏。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学生扫地的时候,因为手抓扫帚的位置过高、用力过猛,导致扫帚断成两截。老师见状走过来,

31、拿起新扫帚示范说:“腰弯一点、扫帚抓低一点,这样才好用力,地也扫得干净。”“抓低扫帚扫净地”,这条朴素的劳动经验蕴含诸多智慧,如抓低扫帚,弯下身子,才能看清地上的垃圾;抓低扫帚,找准用力点,才能用好扫帚,扫干净地,等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高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广东省汕头市广东省汕头市 20222022- -20202323 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

32、(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7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格局深刻复杂演变,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的今天,越来越要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深化文明相处之道。 第一,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坚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习近平主席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纵向上不同时期文明的发展演化和横向上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多

33、元并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都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我们应当坚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各自文明的权利,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往新路。 第二,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加强互学互鉴、交流交融。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滋养,也

34、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明清以后的“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既给予西方文明自我反思、复兴发展的养料, 也对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起到了催化作用。 这充分表明,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文明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 我们应当采取学习借鉴、交流交融的态度,在保持自身文明历史主体性的前提下,使文明在超越制度模式、意识形态差别之上进行兼收并蓄,充分汲取各种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积极因素,促进不同文明相通相融,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倡导开放包容、美美与共。习近平主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

35、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世界上有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500 多个民族、 多种宗教, 如果以“文明进化”“文明冲突”“文明隔绝”来认识和对待文明,甚至以所谓“先进文明”打压、取代其他文明,那将是历史的悲剧、文明的灾难。中国学者费孝通很早就提出,文明之间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华文明蕴含的内在追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当今世界,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的文明不仅是将不同民族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更是促进时代发展潮流滚滚向前的强大动力。我们应当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坚决摒弃文明冲

36、突,消除文明隔阂,加深对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赏,在推进自身文明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 (摘编自黄坤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深化文明相处之道 ) 材料二: 当今世界,在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论调,“文明中心论”和“制度模式单一论”就是典型的代表。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既不认同文明有中心和边缘之分,也不认为文明发展模式是单调统一的。 一方面,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对“文明中心论”的批判。西方社会热衷于对不同文明进行主客二分,西方的文明必然是中心文明。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倡导的是不同文明平等、包容、和谐相处,认为文明有特色、地域的差异,但没

37、有地位、好坏的差别,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超越其他一切民族具有绝对优越性的文化,文化上的盛气凌人,只会招来怨恨与鄙夷,绝非文明之间的长久相处之道。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善于与他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另一方面,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对“制度模式单一论”的批判。西方社会习惯把资本主义文明看作人类文明的普遍形式,并竭力推广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强调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选择适合本国、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人类文明的多样呈现,一味引进或效仿西方制度模式,会引起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文明之间

38、不应该是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异、多元共存、共同发展。 (摘编自陈明琨 徐艳玲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三重逻辑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各有千秋,价值平等,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心与边缘之别,更无高低优劣之说。 B. 经历漫长岁月积淀而成的人类文明多姿多彩,充分彰显了创造之美,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 C. 加强交流互鉴,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做好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 D. “文明中心论”和“制度模式单一论”等论调极具危害,是妨碍国家发展和文明交流的错误观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

39、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看,材料一侧重正面论述,立中有破;材料二则正相反。 B.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我们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别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兼收并蓄。 C. 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态度,不同文明能够臻至“天下大同”之大美境界。 D. 文明交流互鉴并不反对引进或效仿异域文明,前提是要保持自身文明的主体性。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郑板桥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B. 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 赵翼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 增广贤文 :一花独放不

40、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4. 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礼记中庸 ,有论者认为“这是国与国共处之道,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道”,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与认识。 【答案】1. C 2. C 3. D 4. 有助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可以解决不同文明间存在的隔阂、冲突及傲慢与偏见,开辟文明交往新路。 可以使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促进文明的发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可以加深不同文明间互相理解和欣赏,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5. 此语彰显了儒家中庸之道万物和谐相处的“中和”思想,体

41、现了中华文明对“和而不同”的大同社会的追求。 它超越时代、国界,也适用于人际交流,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间消除隔阂,摒弃冲突,实现多元共存、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有助于人类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的命运共同体。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其中最重要的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错误。从原文“深化文明相处之道,需要坚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来看,材料并没有说那种方式更重要。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同文明能够臻至天下大同”错误。从原文“中国学者费孝通很早就提出,文明之间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

42、共、天下大同”来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与“天下大同”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郑板桥的这首新竹诗,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用以说明新的一代之所以有超出前一代的成绩,是靠前一代打下的基础和积极扶持。 常用来赞颂前一代在培养新一代方面的贡献。 不能支撑“文明交流互鉴”的观点。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具有比较的意味。不能支撑“文明交流互鉴”的观点。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意思是: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

43、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常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学习,取得成绩。不能支撑“文明交流互鉴”的观点。 D.“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不算繁荣,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符合材料“文明交流互鉴”的观点。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格局深刻复杂演变,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的今天,越来越要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深化文明相处之道”可概括出:有助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由“我们应当坚持

44、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各自文明的权利, 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往新路”可概括出:可以解决不同文明间存在的隔阂、冲突及傲慢与偏见,开辟文明交往新路。 由“明清以后的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既给予西方文明自我反思、复兴发展的养料,也对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起到了催化作用。这充分表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文明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可概括出:可以使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促进文明的发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45、。 由“我们应当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坚决摒弃文明冲突,消除文明隔阂,加深对彼此文明的理解和欣赏,在推进自身文明发展的同时,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多彩、更有活力的大美世界”可概括出:可以加深不同文明间互相理解和欣赏,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不能掌控承载的, 没有不被包括施惠的,就像四季交错运行,日月照亮天空。然后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中庸之道“守中致和”的思想,

46、其本质就是和谐之道。就人类各种不同文明而言,就是要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才能消除隔阂,和谐共处。 “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强调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选择适合本国、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人类文明的多样呈现,一味引进或效仿西方制度模式,会引起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文明之间不应该是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是要求同存异、多元共存、共同发展”,“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超越时代、国界,也适用于人际交流,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间消除隔阂,摒弃冲突,实现多元共存、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有助于人类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的命运共同体。 (二)

47、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本题共 4小题,小题,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夜某夜【注】【注】 丁玲【注】 “叱嚓叱叱,嚓嚓,” 一团数不清的人影从那有着青色的电灯光的厅子里走向外边的广场去。靴子的声音,鞋子的声音,重重地踏在厚的雪地上。冬夜的狂风,迎着他们的面,用力的抨击过去。 在这里面,一个小身个的年轻的,漂亮而又带点憔悴的男人,像骇着似地一下清醒了。适才所发生的一切,都那末明明白白地摆在当前:那张狡猾的脸,含着恶意和自得,蓄得有令人讨厌的帝国主义式的胡须的脸。他坐在那高台上,他说“还有什么话说?没有呢,你们被判决了,就要执行。”这年轻人记起了这个

48、,一团可以烧死自己的火焰在他心上燃烧起来。然而在适才,在他突然地,没有经过审判而被宣告死刑的时候,他没有像另外一批同志们保持镇静,而因一阵剧烈的忿怒和心痛以致失去了知觉。 他是一个热情的诗人,忠实而又努力。 “嘭”,枪托打在他胸上;因为有二十天不给他吃饱,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饿得更瘦了的胸。 “铿铿锵锵”铁的镣铐在他的手上和脚上讨厌地响着,也在另外的一些手上和脚上响着。更多的杂乱的声音响在他周围,钉了铁掌的皮靴,更重地踏着厚的雪:“叱嚓叱叱,嚓嚓,” 他又明白了一些,意识到他正向着什么地方走去。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脑中,他在自己的眼睛上看到另一双眼睛,那永远是,常常是看到他灵魂的一双可爱的难忘的

49、眼睛。他清清楚楚地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来在他心的深处,刺着,又连肉带血撕了开去,一寸一寸的那末痛着。 天空是黑的,无止境的黑暗,从黑暗里洒落着雨点和雪团;从那黑暗里,吼着北风的狂啸。大地是灰的,雾般的,积雪在夜里反映着死的灰色。人影是黑的,静静地在雪地上移动。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叹息或哭泣,他们朝着广场那边,那临时作为秘密刑场的广场的一角不停地走去。 他,这个年轻人,强忍住欲狂的,将要破裂的绝叫,牙齿用力咬着嘴唇,在一种不能发泄的盛怒之下,禁不住打战,凝住那被恨火烧得发痛的眼光,四方望着,要吞噬一切的去找着什么,望了这个,又望那个。 雪光,黯黯的,照在他邻近人的脸上,忽然,他找到一个熟识的,亲切

50、的面孔了。那面孔给了他一个极平静温和的表情,一个说着千句万句话语的表情,一个只有同志给同志在殉难时所能给予的慰藉和鼓舞的表情。于是,所有的愤恨和怀念,都无形消去了大半。 他回答那表情的,是一个勇气百倍的,坚决的颔首。 “停住!就在这里。” “到了”好多人心上这末重重地响着。 “把犯人排好捆好。”这讨厌的,使人憎恨的号令又从监斩官的口中喷出。穿着棉大衣的兵士,蠢然用力地推着他们,用抢托打他们,还用绳子从他们的胸前围绕到身后的木棍上去。 他们一句话也不说,都捏紧了愤恨和沉默。他们被铐着手脚,又被紧紧捆在一根前几天便打好了桩的木棍上,已经被逼迫到死的边边上来了。 他们密密地站成了一排。 监斩官,一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