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26866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考九年级上半期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30 分)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与字形全对的是( )(3 分) A.濡(r)养 自惭形秽(hu ) 岸芷汀兰(tn) 脏物(zng) B.摇曳(y) 一代天娇(jio) 形销骨立(xio) 娉婷(png) C.箴言(zhn) 大发雷霆(tng) 不言而喻(y) 赦免(sh) D.风骚(sho) 言不及意(y) 间不容发(jin) 瞥见(pi)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3 分) A 人应该要学习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为他承担责任,不是帮

2、他,而是害他。 B 他的歌声嘹亮圆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C 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课,竟然被数学老师鸠占鹊巢,拿来评讲作业了。 D 勤奋努力历来是事业有成者的不二法门。 3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3 分) A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雪中西湖的不凡风光。 B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多处运用反语,如“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 D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研究探索太多了造成的。(这句话有语病,把“研究”或“探索”删掉其一即可)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

3、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 。 , , , 。 古人常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B. C. D. 5 请仿照下面语句的形式,另选意象写一组句子,抒发自己的感悟。 (4 分) 6.名著阅读(7 分) (1)下面对艾青诗选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艾青的诗歌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其主旋律是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光明的歌颂。我

4、爱这土地 中,诗人化身为鸟,抒发了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眷念之情。 B礁石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描写了礁石在海浪一次次地冲击下,兀自屹立不动的形象特点。 C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D艾青诗选常借“太阳”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艾青的诗歌创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 20 世纪 30 年代,第二个高峰在 1978 年以后。请判断以下诗节是艾青哪一创作高峰的作品,简述理由。 (4 分)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7.综合性学习(7 分) 假如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

5、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认识精神内涵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或格言,了解古今名人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3 分) 我认为“自强不息”就是 (人名)所说的“ ” (引用名言) ,它告诉我们 。 (2)点评讨论表现 你所在小组围绕“中学生怎样做才叫自强不息”展开讨论,以下是部分讨论记录,请根据【知识链接】 ,就其中两位同学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点评。 (4 分) 甲:我觉得中学生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就是自强不息。 乙:你这个说法也太老套了吧,说不出什么新意就不要乱发言嘛。 丙:我觉得甲同学说得对,有些朴素的道理其实是亘古不变的真

6、理。但是我觉得还要在胜不骄、败不馁的基础上加上一条:能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丁(主持人) :我们还可以把思路打开一些,把自强不息的表现说得更具体一些。同时也请乙同学注意一下说话方式。 【知识链接】讨论的基本规则:主持人保持中立,并依据规则进行裁判;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观点明确、围绕中心;就事论事,文明表达;尊重发言的完整性,不随意打断别人。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词积累与运用(10 分)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词名句(10 分,每空 1 分) (1)三年谪宦此栖迟,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2)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 (3) ,边秋一雁声。

7、(杜甫月夜忆舍弟) (4)知汝远来应有意,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5)李白行路难中“ , ”化用典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然抱有幻想。 (6)苏轼水调歌头中“ ? ”化用的是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7)湖南长沙的天心阁有副对联: “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 ,其中体现出的情怀,类似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言“ , ” 。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 912 题。 (15 分)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8、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9、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1)佳木秀而繁阴 秀: (2)伛偻提携 伛偻: (3)宴酣之乐 酣: (4)野芳发而幽香 发: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欧阳修被贬滁州时,自号“醉翁” , “翁”意为“老头” ,而此时的欧阳修还不到

10、 40 岁,以“翁”为号,这他的自我解嘲:人到中年,功业未建。 B范仲淹认为官员应该“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而欧阳修在滁州醉情于“山水之乐” ,且“与民同乐” ,与范仲淹不是同一路人。 C本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成语,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其他方面。 D本文多用“者” “也” “而” “之”等虚词,使文章节奏舒缓自如。 12.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凡历数郡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意思是凡欧阳修任职的几个郡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适。请用本文内容来印证宋史欧阳修传所述。 (4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404

11、0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 题。(20 分) 你要做什么呢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

12、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你要做什么呢?” 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

13、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你要做什么呢?” 11 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拽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 12 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术革命,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

14、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13 “你要做什么呢?” 14 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也只有这样了。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无事生非嘛! 15 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来。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16 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 一弯什么样的楼梯, 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17 “你要做什

15、么呢?” 18 是啊。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 年 6 月 1 日,有删改) 13“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3 分) 14阅读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 (1)“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思。(3 分) (2)“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3 分) 15文中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些技巧,我都“忘了”“记不得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 分)

16、 16.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 11、12 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4 分) 17本文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她的作品曾分别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长篇小说长恨歌入选改革开放 40 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对于王安忆老师在本文中反复问的“我要做什么呢”,你想对她说点什么?(4 分) (二)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 18-22 题(20 分) 关于如何读书的主题阅读关于如何读书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读书莫忘做笔记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

17、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 1914 年至 1980 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 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 “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 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 30 年代到 90 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 200 多本、3.5 万多页。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

18、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 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读书思考,随手记之,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 人民日报2015 年 03 月 3

19、1 日 24 版,有删改) 【材料二】 我的读书经验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说。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

20、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摘自肖东发、杨承运编写北大学者谈读书 ,有删改) 【材料三】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 ,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所谓“慢阅读” ,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 “超音速发展时代” ,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

21、精神活动, “体验” “思考” “质疑” “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 ,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选自 ) 18.上述几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读书应持的方法,请你分别概括。 (3 分) 19.材料一第两段列举顾颉刚和钱钟书先生的例子,有何作用?(4 分) 20.请你对材料二的第段进行改写,使之能放入材料一的第段,作为反面事例,与顾颉刚、钱钟书的例 子形成对比。 (5 分) 21.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在末尾的书名号内填补合适的标题名称(15 字以内) 。

22、 (4 分) 2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以你自己读过的某一本书为例,谈谈你的读书方法。 (要写出书名;字数 50 以上) (4 分) 四、作文(55 分) 23.以下两道作文题,任选其一。 (1)我们阅读王安忆的你要做什么呢后,一定无法忘怀作者不断问自己的那句“你要做什么呢”,其实这也是在问每一个读者。请就你要做什么呢 这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读后感读后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请以“一份 的答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 文体不限 (诗歌、 戏剧除外) , 不少于 600 字。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23、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30 分) 1. C 2. C 3 D 4. C 5(4 分)示例: 人生是一艘船。 奋斗是它的船桨, 挫折是它的风波, 理想是它的彼岸。 6.名著阅读(7 分) (1)B (3 分) (2) (4 分)是第一个创作高峰的作品(1 分) 。这节诗体现了对苦难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忧虑(2 分) ,与 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的抗战形势吻合(1 分) 。 (意对即可) 7.综合性学习(7 分) (1) (3 分)示例:我认为“自强不息”就是 老子 (人名)所说的“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引用名言) ,它告诉我们 只有战胜自己,才算得上是刚强

24、的 。 (2) (4 分)甲:发言观点明确,围绕中心,没有出现不文明的语言。 乙:对甲进行人身攻击,语言不文明,违反了“就事论事,文明表达”的规则。 丙:清楚地表达了对甲的赞同,并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观点明确,围绕中心,且语言得体。 丁:作为主持人,保持中立,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且礼貌地指出了乙同学存在的问题。尽到了主持人的职责。 (围绕规则,指出任一方面优点或缺点,意对即可。每点评 1 位同学,得 2 分。有错别字或语病,扣 1分。不根据规则点评,不得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词积累与运用(10 分) 8.(1)万古惟留楚客悲 (2)槲叶落山路 (3)戍鼓断人行 (4

25、)好收吾骨瘴江边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9.(4 分) (1)茂盛 (2)老人 (3)尽兴的喝酒 (4)开放 10.(4 分) (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苍老的容颜,满头的白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11.( B ) (3 分) 12.(4 分)示例:欧阳修主政滁州,与民同乐,滁州百姓出游,其乐融融,老老少少,各得其所。这正好说明欧阳修治理滁州“宽简而不扰” , “民便之” 。 (答到与民同乐,百姓无忧出行的意思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40

26、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13.(3 分) (1)呼应标题(点题);(2)线索分明,脉络清晰;(3)回环往复,层层推进(使思想逐渐深入)。 14.(6 分)(1)(3 分)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前者强调原因复杂,后者强调情感复杂,两次重复,表达了迷惘的青春期难以排遗又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答到青春期迷惘又难以言说的的情感即可得分) (2)(3 分)此处的“见不得人”是不能让人看见或知道的意思,(1 分)表明自己当时的写作很幼稚,羞于让人看。(2 分) 15.(3 分)用“忘了”“记不得了”和“只记得”形成对比;(1 分)突出“你要

27、做什么呢”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以及对我的影响。(2 分) 16.(4 分)(1)觉得充实,是因为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心中不再有空处(2 分)。(2)觉得空洞,是因为跟那些创造财富做出大贡献的人相比,自己的写作似乎看不到明显的价值,于是产生自我怀疑(2 分)。所以两处并不矛盾。 17(4 分) 示例:王老师,您其实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您创作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您是影响力很大的作家,您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是充实的。(给分要点:概括王安忆所做的事,2 分;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或与之意近的词语,2 分) (二)非连文本阅读(20 分) 18.(3 分) (1)

28、要做笔记; (2)要专心; (3)要有“慢阅读”的意识。 19.(4 分)作为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证明了“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5 分)要求:扣住“不能勤笔” “无暇摘抄” “不容易寻到” “没有成就”等意思作答。根据是否条理清晰、是否语言简洁、是否针对性强这三方面酌情给分。 示例: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 ,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 。 “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 , “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

29、记号” ,这样的后果是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 21.(4 分)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我们需要“慢阅读” 、要有“慢阅读”的意识 22.(4 分)要求:结合具体的书,谈自己的读书方法。根据字数、语言、思路酌情给分。只写书名,不给分。不写书名只写方法,最多给 2 分。读书方法没有结合书的内容写的,最多给 2 分。 四、写作(四、写作(5555 分)分) 作文评分,参照中考标准。本次两道作文题的具体评价要点如下: (一)写读后感(一)写读后感 1.可以但不限于从以下方面寻找感触点: (1)人应该有所作为, 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能无所事事;(2)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3)人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4)不管处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乐观面对生活,做出一番事情来。(言之成理即可) 2.一定要体现读后感的特点:(1)要有适当的引述,但不可过多(2)有明确的感点,引述的内容和感点要有关联性(3)感为主,而不是单纯概述原文(4)要联系自身或实际谈感悟。 (二)一份(二)一份 的答卷的答卷 1.要体现“答卷”的比喻义; 2.写作重点应该在补充的那个词语上; 3.是“一份” ,而不是“多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