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04930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江苏省四校四校 20222022 届高三届高三 1212 月联考语文试题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自然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比德”是儒家学说的表现,是将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政”“礼教”的部分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 论语雍也中写道:“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为什么乐水,仁者为什么乐山呢?孔子没有明说。宋

2、代学者朱熹解释道:“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山,故乐山。”孔子对山水的欣赏,是从道德角度的一种欣赏。与其说他是醉心于自然山水本身,不如说他欣赏的是由眼前的山水引起的对一种道德品质的联想。自然景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品质的相似性,使欣赏者把它们两者联系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文人对自然的一种一脉相承的审美习惯。 “比德”说的缺点是不能引导人们专注于自然景物本身的欣赏,而是用它们来比附人的德行。然而,“比德”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它们的功利相脱离,与“致用”相比, 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春秋时代, 人们已经能够很自然地把山水审美与音乐艺术相

3、联系。俞伯牙、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音乐家。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俞伯牙把巍巍泰山和汤汤流水所唤起的情操,诉诸琴弦,钟子期心领神会,感受到高山流水的韵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失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比德”说无论对自然美的欣赏还是对艺术创作,都发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传统上以松柏喻坚贞,以兰竹喻清高。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江离、辟芷、申椒、菌桂、蕙,都是有名的芳草香木。萧是蒿草,艾是小草,比喻小人和草包。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抒情长诗, 它开古典浪漫主义的先河。 “ 离骚 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

4、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 李泽厚美的历程)在中国美学史中,形成了不同于儒家理性精神的屈骚传统。 不过,屈原创作中的“比德”特点说明他也接受了儒家教义。他的橘颂同样是著名的比德篇章。橘颂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以橘比喻志向的独立不迁。 选编自凌继尧美学十五讲 材料二:材料二: 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这样定义“移情”一词: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 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 仿佛它也有感觉、 思想、 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

5、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从朱光潜的阐述中不难看出,移情之物大多为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这也就与比德说的核心“自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西方近现代诸多艺术作品之中都可看到艺术家所移之情,对自然的描绘不局限于自然客体,而是艺术家的个人想象与情感抒发。 弗里德里希是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山上十字架 海上月初升中所描绘的都是孤单寂寥的风景,常用月光、拂晓、墓地等作为描绘客体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赋予空荡的自然夜景,表现的是人被抛进宇宙后的孤单寂寥之感。反观这些自然景象,单独拎出月光、拂晓、墓地等,也仅仅只是自然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已,正是因为弗里德里希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寥之感注入所描绘客体,从

6、而得以构成令人遐想无限的画面,这是视觉的冥想,也是内心审美之诗。 比德说所强调的是“德”,如吴镇笔下之竹体现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顽强坚韧,由此不难看出在比德说中,所强调的表现的是令人学习赞赏的品德,是对人生意义与君子之志的不断追求。14 至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所以西方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注重突出主体的意识。 移情说中所表述的已经不仅仅在传达 “德” 了,而是将艺术家作为第一位,在内心深处唤起其对所想描绘的任何事物的移情作用,打破了客观载体之常态,通过表现其自身的任意一种情感使物我合一,引起共鸣。 比德说表现出在自然美中投射出的君子之德,移情论表达了真实

7、的情感色彩。无论是比德说还是移情论,都是作者将自身的情感或者志向寄予他物的审美学说,二者同样重视客观自然,并且都是作者通过艺术活动指向了自己。吴镇笔下的竹表现出了刚毅性情,弗里德里希的月光表现出了人的孤独与寂寥,无论是吴镇之竹还是弗里德里希之月光,最终指向的都是自我的内心审视。如果比德说是在赏鉴君子的“人格美”,那么移情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揭示了自己的“内心真”,而在赏鉴“人格美”或是揭示“内心真”的同时,艺术家自身的心灵美也昭然若揭。这两种美学思想,都借助了自然的观照或是事物的显现,反映了深邃的人性、精神与情感,这传达的是艺术家内心深处之感,也是其自我审美情趣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诠释。 选编自顾嘉睿

8、论比德说与移情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比德说最早形成于春秋时代,已将“仁政”“礼教”等儒家思想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B.相对于欣赏山水本身,孔子更欣赏的是由眼前的山水引起的对一种道德品质的联想。 C.比德说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自然景物的功利性,与“致用”相比,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D.在中国美学史中,屈骚传统虽不同于儒家理性精神,但是依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比德说用以比附人的道德情操的多是自然景物,而移情论情感依附的客观载体是没有生命的自然客体。 B.比德说和移情论都是将自身的情感或者志

9、向寄予他物,但是移情论更注重自我的内心审视。 C.比德说用于比德的自然景物一般具有与某种“德”相似的特征,而移情论已经打破了客观载体之常态。 D.如果比德说是在赏鉴君子的“内心真”,那么移情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美”。 3.下列选项不涉及比德的是(3 分)( ) A.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4.请结合材料二给“移情论”下一个定义。(4 分) 5.请分别运用 “比德说”和“移情论”,从以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各选一例具体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品德、情感或志向。(6 分) 乃瞻衡宇,

10、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安徒生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那是我小时候听来的。从那时起,我一想到它,就似乎觉得它更可爱。故事也跟许多人一样,年纪越大,越显得可爱。 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墙都

11、有些倾斜,窗子也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窗下有一个小水池,池里有一只母鸭和一群小鸭。 那里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不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总觉得放弃件把东西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们的一匹马。它依靠路旁沟里的一些青草活着。他们要用这马交换些更有用的东西。但是应该换些什么呢? “老头子,你最清楚呀,”老太婆说,“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 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看起来非常漂亮。然后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接了一个吻。这样,他就骑着这匹马儿走了。 太阳照得像火一样,天上见不到一块乌云。 这时有一个人赶着一头母牛走来。 “它一定

12、能产出最好的奶!”农人想,“把马儿换一头牛吧这一定很合算。” “喂!”他说,“听我讲吧,我想一匹马比一头牛的价值大,不过这点我倒不在乎。你愿意交换吗?” “当然!”牵着牛的人说。 这桩生意就做成了,农人很可以回家去的。不过他既然计划去赶集,去看一下也好。 他很快地向前走。不一会儿他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这是一只很漂亮的肥羊,非常健壮。 “我倒很想有这牲口,”农人想,“它可以在我们沟旁边找到许多草吃。我们交换好吗?” 赶羊人当然是很愿意的。于是农人就牵着他的一头羊继续走。 他在横栅栏旁边看到另一个人,这人臂下夹着一只大鹅。 “你夹着一个多么重的家伙!”农人说,“它的毛长得多,又很肥!如果把它放在我

13、们的小池子里, 那倒是蛮好的呢。 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头果皮给它吃。 它应该属于她才是。你愿不愿交换?” 对方一点也不表示反对;这个农人得到了一只鹅。 这时他已经走进了城,一直走到栅栏那儿收税人的田里去了。这人有一只母鸡。这个种田人心中想:“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好的鸡!” “我们交换好吗?”他说。 “交换!”对方说,“唔,那也不坏!” 那个收税人得到了鹅;这个庄稼人带走了鸡。 他在到集上去的路上已经做了不少生意了。天气很热,他也感到累,想喝一杯烧酒。他来到了一个酒店门口,店里一个伙计走出来了,背着一满袋子的东西。 “你袋子里装的什么东西?” “一满袋子喂猪的烂苹果。” “这可不少!去年我们炭

14、棚子旁的那棵老苹果树只结了一个苹果。我们把它保藏起来。它在碗柜一直待到裂开为止。那总算是一笔财产呀,我老婆说。现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财产了!我希望她能看看。” “你打算出什么价钱呢?” “我想拿我的鸡来交换。” 他拿出那只鸡来,换了一袋子烂苹果。他走进酒店,房间里有两个英国人:他们非常有钱,他们的腰包都是鼓得满满的。他们还打起赌来呢。 关于这事的下文,你且听吧。 咝咝咝!炉子旁边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这是苹果开始烤烂的声音。 唔,他怎样把一匹马换得了一头牛,以及一直到换得烂苹果为止的这整个故事,都由他亲自讲出来了。 “乖乖!你回到家里去时,保管你老婆结结实实地打你一顿!”那两个英国人说。 “我将会

15、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农人说,“我女人会说: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我们打赌好吗?”英国人说,“我们可以用满桶的金币来打赌!” “一斗金币就够了。”农人回答说。 于是赌注就这么确定了。他们来到了农人的屋子。 “晚安,老太太。” “晚安,老头子。” “我已经把东西换来了!” “是的,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老太婆她拥抱着他,把那袋东西和客人都忘掉了。 “我把那匹马换了一头母牛。” “感谢老天爷,我们有牛奶吃了。” “是的,不过我把那头牛换了一只羊。” “啊,那更好!”老太婆说,“你真想得周到:我们给羊吃的草有的是。现在我们可以有羊奶、羊奶酪、羊毛夹克、羊毛袜子了!” “不过我把羊

16、又换了一只鹅!” “亲爱的,那我们今年在马丁节的时候就有鹅肉吃了。你老是想种种办法来使我快乐。” “不过我把这只鹅换了一只鸡。” “这桩交易做得好!”太太说,“鸡会生蛋,蛋可以孵小鸡,那么我们将可以养一大院子鸡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 “不过我已经把那只鸡换了一袋子烂苹果。” “什么!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老太婆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我想今晚做一点好东西给你吃,最好是鸡蛋饼加香菜。我有鸡蛋,不过没有香菜。我到学校老师那儿去我知道他们有香菜。老师的太太,是一个吝啬的女人。我请求她借我一点。借?她对我说,我们菜园里什么也不长,连一个烂苹果都没法借给你呢。不过现在我可以借给她十个,

17、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 她说完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 “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 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 请听着,这是一个故事!我在小时候听到的。现在你也听到了,并且知道那个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一连串的交换中, 农夫换得的商品价值一再贬损, 但他却非常快乐, 因为他动机单纯、不计得失、生活简单质朴。 B.两个英国人眼中的农夫是愚蠢的,他们的打赌是看笑话般的取乐行为,输赢与否都不影响他们从中获得庸俗的快乐。 C.

18、农夫和妻子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关怀,这样坚贞的情感也支撑了农夫对待一切的乐观态度。 D.农夫最后折服英国人、赢得了金币,这样圆满的结局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但却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通过白描手法,写出了农舍的低矮破败,表现了农夫夫妇生活的贫困,与下文老太婆借香菜做晚饭这一情节呼应。 B.小说情节顺畅,结构简单,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多元,叙述语言虽简洁,但能表现永恒的道德主题,具有教育价值。 C.小说采用反复的手法,相似情节重复多次,看似繁琐,却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交代结果,引发读者的好奇。 D.小

19、说语言诙谐轻巧而又暗含深意,叙述节奏舒缓有致,在娓娓道来中展现人性的美善,寄寓美好的祝福。 8.请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4 分) 9.有人认为 “安徒生的童话透露着浓烈的悲悯情怀和善良愿望” , 请结合本小说作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田文镜,汉军正黄旗人。康熙二十二年,以监生授福建长乐县丞,迁山西宁乡知县,再迁直隶易州知州。内擢吏部员外郎,历郎中,授御史。五十五年,命巡视长芦盐政,疏言:“长芦盐引缺额五万七千余道,商人原先输课,增复原引。自五十六年为

20、始,在长清等县运行。”得旨:“加引虽可增课,恐于商无益。”下九卿议行。山东巡抚覈定题覆如所议。寻擢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元年,命祭告华岳。是岁山西灾,年羹尧入觐,请赈。上谘巡抚德音,德音言无灾。及文镜还,入对,备言山西荒歉状。上嘉其直言无隐,令往山西赈平定等诸州县,即命署山西布政使。文镜故有吏才,清釐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一新,自是遂受世宗眷遇。 二年,调河南,旋命署巡抚。疏请以陈、许、禹、郑、陕、光六州升直隶州。寻命真除。文镜希上指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诸州县稍不中程谴谪立至尤恶科目儒,小忤意,辄劾罢。疏劾知州黄振国,知县汪諴、邵言纶、关陈等。上遣侍郎海寿、史贻直往按,谴黜如

21、文镜奏。四年,李绂自广西巡抚召授直隶总督,道开封,文镜出迓。绂责文镜,不当有意蹂躏读书人,文镜密以闻,并谓绂与振国为同岁生,将为振国报复。绂入对,言振国、諴、言纶被论皆冤抑,知县张球居官最劣,文镜反纵不纠。上先入文镜言,置不问。球先以盗案下部议,文镜引咎论劾。是冬,御史谢济世劾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凡十事,仍及枉振国、言纶、諴,庇球诸事,与绂言悉合。上谓济世与绂为党,有意倾文镜,下诏严诘,夺济世官,遣从军,振国、諴论死,戍言纶、陈于边。振国故蔡珽属吏,既罢官,以珽荐复起。及珽得罪,上益责绂、珽、济世勾结党援,扰国政,诬大臣,命斩振国。 文镜疏请以河南丁银均入地粮,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

22、,以雍正五年始。部议从之。五年,疏言黄河盛涨,险工迭出。宜暂用民力,每岁夏至后,将距堤一二里内村庄按户出夫,工急抢护,事竟则散。若非计日可竣者,按名给工食。下部议行。寻授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文镜初隶正蓝旗,命抬入正黄旗。 (节选自清史稿田文镜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镜希上指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诸州县稍不中程/谴谪立至 B文镜希上指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诸州县/稍不中程/谴谪立至 C文镜希上指/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诸州县稍不中程/谴谪立至 D文镜希上指/以严

23、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诸州县/稍不中程/谴谪立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知州,是各州的行政长官,分为直隶知州和散州知州,而散州知州相当于知县、县丞。 B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疏”“奏”“表”均属古代文件,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正蓝旗,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正黄旗则由皇帝亲自统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文镜去巡视盐政,向朝廷提议商人应该恢复原先的赋税,增收

24、到原来应该收的数量,建议得到了山东巡抚的同意。 B田文镜提拔为山西布政使时,山西发生灾害,他到京城拜见雍正帝,雍正帝嘉奖他毫无保留地说出了山西受灾的情况。 C田文镜在河南积极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兴修水利工程,并上疏请求将河南的丁银均入地粮,富户与平民百姓一律平等,都缴纳赋税。 D田文镜面对河水险情,上疏说黄河水涨严重,在征集民力时要按照户口数出丁做工,如果不能估计竣工日期,就按照人数发放粮食。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文镜故有吏才,清釐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一新。(4分) (2)不当有意蹂躏读书人,文镜密以闻,并谓绂与振国为同岁生,将为振国报复。(4分) 14.1

25、4.雍正帝听了李绂及谢济世对田文镜的弹劾意见后,为什么没有重判田文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51616。 龟 山 苏轼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注: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受排挤离京赴杭上任,此诗即写于上任途中。自治平三年秋苏轼护送其父灵柩过龟山 (在今江苏盱眙) , 至此时隔五年。 南朝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26、 A.首句一个“飘”字,表现了诗人的羁旅漂泊,茫然抑郁,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颔联“万里”和“一庵”妙作偶对,“行”和“卧”动静结合,意在表达诗人对安闲生活的向往。 C.颈联流露出诗人的矛盾心情。北望中原体现其忧国忧君的思想,“欲东游”写出其仕途失意后想远离现实。 D.本诗贴己是实,怀古是虚。前三联落笔皆在自身,尾联看似怀古,实则仍是抒己之怀。 16. 有人认为首句中“飘荡”二字贯穿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 分)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琵琶行 中用“ , ”两句体现了琵琶曲调的流转与凝滞。 (2)阿

27、房宫赋描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 , 。 (3)鹧鸪鸟产于我国南部,栖息于山林之中,春天鸣声频繁,此呼彼应,鸣声凄切悲婉,略似“行不得也哥哥”。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常用来寄托情思,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第第 IIII 卷卷 表达题(表达题(8080 分)分) 三、三、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不足以

28、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 的空间。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 。中国

29、舞台动作在二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这既能表现生活的真实,同时又是美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这种独特的创造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 的审美原则来处理,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虚灵 根源 虚实结合 神韵 B.虚灵 根基 虚实相生 气韵 C.灵动 根基 虚实结合 气韵 D.灵动 根源 虚实相生 神韵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30、分)( ) A.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B.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0. 文中直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一个正确的句子。(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传奇,这种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古典小说创作方式,包含了以情节动人的意蕴。优秀的文人作家对民间创作进行加工与丰富,以惊人的情节来吸引群众,情节成为这一阶段的创作重点。但重视写情节并不是意味着忽视写人物, ,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

31、动和精神状态。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总是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作品如左传 史记等, ,把人写得真实丰满。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志怪小说是中国群众长期热爱的一类古典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由现实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 ,小说也就没有生命力。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

32、寓焉。”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 个字。(6 分) 22. 请依据上文,分条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5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海门、海安、天一、南附四校联考作文) 契诃夫在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这样说: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做到这点,光是中头彩赢二十万卢布,得个“白鹰”勋章,娶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

33、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以更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答案语文答案 1.A (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自然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 2.C.(A 不局限于自然客体,移情之物大多为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B“但是移情论更注重自我的内心审视”无中生有;D.比德说是在赏鉴君子的“人格美”,移情论揭示了自己“内心真”。) 3. D 4.移情论是一种借助大多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和它发生同情与共鸣(通过表现作者

34、自身的任意一种情感使物我合一,引起共鸣),从而表达自身的情感或者志向(传达艺术家内心深处之感,诠释其自我审美情趣与作品风格)的审美学说。 (“借助大多原来没有生命的东(“借助大多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西”1 1 分、“同情与共鸣”分、“同情与共鸣”1 1 分、“自身的情感或者志向”分、“自身的情感或者志向”1 1分、“审美学说”分、“审美学说”1 1 分)分) 5.比德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作者用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比附自己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节操。“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中,作者借“孤松”比附了自己傲然挺立、抗争世俗的品格。(例句(例句 1 1 分,具体阐述分,具体阐述 2 2 分

35、;答出一例即可)分;答出一例即可) 移情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赋予“云”这种无生命之物以生命,使无情事物“鸟”有情化。现实中,云彩本是无生命,此处却用“无心”;禽鸟本来是无感情的,诗人却说它“厌倦”飞翔而归巢。此处寄寓的是作者无心出仕,厌倦官场,回归田园之情。 (例句(例句 1 1 分,具体阐述分,具体阐述 1 1 分,寄寓的感情分,寄寓的感情 1 1 分)分) 6.B.两个英国人打赌时的确怀揣着一种恶趣味的取乐态度,但看到农夫夫妇的相处后,从中感受到这对贫苦夫妻的真挚情感,并甘愿付给农夫金币。 7. B.人物性格单一。 8.“我”是故事的叙述者,由“我”把握着情节叙述节奏;“我”

36、是故事的评价者,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思考;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的感觉。(答到(答到 2 2 点点 4 4 分。其中第点“评价者”分。其中第点“评价者”1 1 分,后分,后面“强调其教育性”面“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旨暗示小说主旨”“ 引发读者思考”,写到任意引发读者思考”,写到任意 1 1 点点 1 1 分)分) 9.悲悯情怀:虽然农夫的交换不断亏损,面临着生活的困窘,但他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作者认可和接纳这种生活态度。选材上关注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第点(第点 2 2 分,答到第可得分,答到第可得 1 1 分)分) 善良愿望:

37、作者在农夫夫妇身上寄寓了一种单纯善良、憨厚老实、互信互爱的人性之美;作者有意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营造喜剧氛围,淡化现实的苦痛与辛酸;为故事设置超越现实的美好结局,表达人性美善终有回报的愿望,将现实世界导向理想世界,有意回避现实可能存在的不幸。(答到(答到 2 2 点点 4 4 分)分) 10. C 11 A (“相当于县丞”错) 12 B(应该是任内阁侍读学士时) 13.(1)译:田文镜素来就有为官之才,清查长期积累下的公务,清除原有的痼疾,使官场作风焕然一新。 (每句(每句 1 1 分。“吏才”,做官的才能;“清釐”,清查、整理;“积牍”积累的公文;“宿分。“吏才”,做官的才能;“清釐”,清查

38、、整理;“积牍”积累的公文;“宿弊”积久的弊病;)弊”积久的弊病;) (2)译:田文镜不应当肆意蹂躏读书人的尊严,田文镜将此事密奏给雍正帝,让他知晓,并说李绂与被弹劾的黄振国为同榜进士,将要替黄振国报复。 (每句(每句 1 1 分。“密以闻”译为“秘密上奏给皇帝”“秘密报告给皇帝”均可以)分。“密以闻”译为“秘密上奏给皇帝”“秘密报告给皇帝”均可以) 14.【答案】先前皇帝曾派官员调查知州黄振国等人,事实与田文镜所言相符。 田文镜将李绂责备他的事密奏皇帝,皇帝事先听取了田文镜的意见。 谢济世与李绂对田文镜的弹劾内容不谋而合,皇帝认为他们是结党污蔑。 由于蔡珽获罪事件,皇帝主观倾向信任田文镜。(

39、答到(答到3 3点点3 3分)分) 15. B。“意在表达诗人对安闲生活的向往”错,意在表达自己羁旅漂泊,不知何时是头的酸楚。 16.首联,诗人时隔五年再过龟山,想起曾护送父亲灵柩过于此,世事沧桑、飘荡之感顿生。颔联紧承首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紧扣“飘荡”二字,是“飘荡”的真实写照。 颈联写出了诗人在“飘荡”途中:因被排挤,远赴杭州。尾联借宋文帝典故,旧事无人记起,旧城早已摧颓,传达出盛衰无常的感慨,抒发自己功业无人记,一生沉浮、境遇变迁的飘荡不定之伤感。(写到(写到 3 3 点点 6 6 分)分) 17.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40、鹧鸪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每句(每句 2 2 分)分) 18. B 19. B 20.中国舞台动作在二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风格,这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 (改对(改对 1 1 处处 2 2 分,分,2 2 处处 3 3 分)分) 21.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 采取“实录”的态度 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 (每点每点 2 2 分)分) 22.重视动人情节,传达人物内心 吸收史传经验,强调写人真实 立足社会现实,葆有生命活力 (第点,每点第点,每点 2 2 分,第分,第点点 1 1 分)分) 四、写作(60 分)略 参考译文:田文镜,是汉军正黄旗人。康熙

41、二十二年,他以监生的身份被授为福建长乐县丞,后来又迁到山西宁乡任知县,再迁至直隶易州知州。不久又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任职郎中,后被授为御史。康熙五十五年,清廷命田文镜去巡视长芦的盐政,田文镜上疏说:“长芦的盐引(盐钞)缺额五万七千余, 商人应该恢复原先的赋税, 增收到原来应该收的数量。并且自康熙五十六年开始实行,在长清等县运行。”朝廷下旨说:“增加征收虽然可以增加赋税收入,但是恐怕伤害了商人啊。”于是将这个建议在九卿之中议论。山东巡抚覈定题也同意田文镜这个建议。不久,田文镜就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元年,雍正帝命田文镜祭告华山。这一年山西发生了灾害,年羹尧上疏给雍正帝,请求朝廷赈济山西的灾民

42、。雍正帝询问山西巡抚德音那里的情况,德音说山西没音灾害。等到田文镜回到京城之后,进宫觐见雍正帝,毫无保留地说出了山西受灾的情况。雍正帝嘉奖他直言无隐,令田文镜前去山西赈平定等诸州县的灾害,即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田文镜素来就有为官之才,善于清厘长期积累下的公务,剔除原有的痼疾,使得吏治为之一新,自此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开始成为雍正帝的心腹重臣。 雍正二年,田文镜调任河南,很快雍正帝就命他暂管河南巡抚之职。田文镜上任不久就上疏请求将陈、许、禹、郑、陕、光六州升为省直隶州,不久雍正帝实授他为河南巡抚。田文镜在河南以严厉刻深的风格治理当地,专理河南诸州县清查亏空赋税的事务,并且开辟荒田,手段严厉并且要

43、求迅速解决。河南诸州县有稍微不符合规定的,他就立刻给予惩处。相继上疏弹劾知州黄振国、知县汪諴、邵言纶、关陈等人。雍正帝派遣侍郎海寿、史贻直前去河南调查这些人,发现田文镜弹劾的都很对。雍正四年,李绂自广西巡抚任上被召回授为直隶总督,回京的时候路过河南首府开封,田文镜出城相迎。李绂责备田文镜肆意蹂躏读书人的尊严,田文镜将此事密奏给雍正帝,并说李绂与被弹劾的黄振国为同榜进士,他这是为黄振国挟私报复。李绂入宫见雍正帝,说黄振国、汪諴、邵言纶这些人都是被田文镜冤枉的,知县张球为官行为非常恶劣,对此田文镜反而不去弹劾。雍正帝先听了田文镜的奏疏,对此没有过问。雍正帝听了李绂的话之后先将张球以盗案而论罪,田文

44、镜也因此而遭弹劾。同年冬天,御史谢济世弹劾田文镜结党营私有负圣恩、并且贪虐不法,一共有十大罪状,并且言语涉及到被田文镜弹劾的黄振国、邵言纶、汪諴,还有包庇张球罪状的事,与之前李绂说的不谋而合。雍正帝听了之后以为谢济世与李绂结党,有意倾向于田文镜,下诏严厉斥责谢济世等,剥夺了谢济世的官职,发配到军中,黄振国、汪諴被处死,邵言纶被发配边境。黄振国本来是蔡珽的下属官吏,被罢官之后因为蔡珽的举荐而被再次启用。蔡珽获罪之后,雍正帝更加责备李绂、蔡珽、谢济世等人结党营私,干扰国政,并且诬陷大臣,下令斩黄振国。 弹劾案件结束之后,田文镜上疏请求将河南的丁银均入地粮,绅衿富户与平民百姓一律平等,都缴纳赋税,并且想从雍正五年开始实行,各部商议之后听取了该建议。雍正五年,田文镜上疏说黄河水涨严重,河堤非常不牢固。最好是征集民力进行抢修,每年夏至之后,距离河堤一二里以内的村庄按照户口数出丁做工,修完之后就遣散。如果不能估计竣工日期的时候,就按照人数发放粮食。不久田文镜就被授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田文镜本来属于汉军正蓝旗,清廷命将其抬入正黄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