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86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一、语文知识积累(1 16 6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第分,第 7 7 题题 6 6 分,共分,共 1818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撑伞(chn) 贮蓄(ch) 缠络(ch n l o) 安妮(n) B. 莅临(w i) 攒成(cu n) 倜傥(t tn) 攲斜(q) C. 竹筛(shi) 静谧(m ) 菡萏(h n d n) 黄晕(y n) D. 分歧(q ) 熬过(o) 瘫痪(tn hu n) 竦峙(s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 A. 酝酿 高邈 骄媚 翻来履去 B. 淋漓 荫蔽 憔悴 人声鼎沸 C. 轻捷 奥秘 决别 咄咄逼人 D. 郎润 喉咙 吝啬 淅淅沥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春的田野上,野花在零星的绽放,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B.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C. 李平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他经常向学员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考试前夕,妈妈还念念有词地叮嘱我一定要沉着冷静。 4.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缺少主语) B.

3、 进入夏季,该地区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大约达到 33左右。 (“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 C. “虎乡”双柏植被覆盖率高,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真是一个养生的好季节。 (“双柏”和“季节”搭配不当) D.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语序不当,“不再发生”不能放在“这类事故”前)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雪峰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当落日沉设,周围雪峰的红

4、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 B. C. D.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诗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C.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戏剧茶馆 、 龙须沟等。 D. 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香山居士,有“诗仙”的美誉。 7. 根据提示填空。 (1)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峨眉山月半轮秋,_。

5、(李白峨眉山月歌 ) (3) 观沧海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这两句诗是 _,_。 (4) 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 (5)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_,_。 二、综合性学习(二、综合性学习(8 81010 题,共题,共 8 8 分)分) (一)学习与探究(一)学习与探究(6 6 分)分) 央视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以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以“规范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6、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8. 综合性语文学习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出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原因二: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 9. 请将下面的汉字用楷书准

7、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爱 国 卫 生 人 人 参 与 。 (二)名著阅读。 (二)名著阅读。 (2 2 分)分) 10. 名著阅读。 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

8、,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上述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中的_ 三、阅读(三、阅读(11112525 题,共题,共 3434 分)分) (一) (一) (4 4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 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诗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2. 诗歌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二) (1010 分)分)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 ,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

9、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说:_ (2)吾日三省吾身 省: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 孔子说“贤哉,回也!”,颜回的高尚品德表现

10、在哪几个方面? 16.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三) (三) (9 9 分)分) 阅读父亲清明节 ,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清明节 父亲身高 155 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

11、。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 (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

12、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

13、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

14、山焦土, (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7. 题目“父亲的清明节”有哪些含义? 18. 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19. 试分析文中 A、B 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 A 处: B 处: 20. 文章描写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从修辞手

15、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四) (四) (1111 分)分) 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完成下面小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或坐在家门口,看

16、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深秋的一天,我又发烧了。父亲迅速地给我穿戴好,用自行车带我去镇上的医院。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 9 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 我无声地哭泣着, 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

17、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

18、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21. 第段句子“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

19、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的原因是什么? 22.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 23. 自选角度品析第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 24. 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25.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四、作文。 (四、作文。 (4040 分)分) 26.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请你选取一件让你最难以忘怀的事。以“ 的一件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现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叙写的

20、是一件事; (4)书写规范、认真、清秀、整洁; (5)字数不少于 600 字。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一、语文知识积累(1 16 6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第分,第 7 7 题题 6 6 分,共分,共 1818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撑伞(chn) 贮蓄(ch) 缠络(ch n l o) 安妮(n) B. 莅临(w i) 攒成(cu n) 倜傥(t tn) 攲斜(q) C. 竹筛(shi) 静谧(m ) 菡萏(h n d n) 黄晕(y n) D. 分歧(q ) 熬过

21、(o) 瘫痪(tn hu n) 竦峙(s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贮蓄(ch)zh ,缠络(ch n l o)ch n lu ; B莅临(w i)l ,倜傥(t t n)t tng; D熬过(o) o,竦峙(s )zh ; 故选 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酝酿 高邈 骄媚 翻来履去 B. 淋漓 荫蔽 憔悴 人声鼎沸 C. 轻捷 奥秘 决别 咄咄逼人 D. 郎润 喉咙 吝啬 淅淅沥沥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字形的辨析。 A. 骄媚娇媚,翻来履去翻来覆去; C. 决别诀别; D. 郎润朗润; 故选 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

22、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春的田野上,野花在零星的绽放,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B.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C. 李平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他经常向学员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考试前夕,妈妈还念念有词地叮嘱我一定要沉着冷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零星的绽放”不会太多以致看不过来,不符合语境; B. 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属重复冗赘,此项有误; C. 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此句正确,合乎句意; D.

23、 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该成语是贬义词,此项属褒贬不当,不符合语境; 故选 C。 4.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缺少主语) B. 进入夏季,该地区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大约达到 33左右。 (“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 C. “虎乡”双柏植被覆盖率高,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真是一个养生的好季节。 (“双柏”和“季节”搭配不当) D.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语序不当,“不再发生”不能放在“这类事故”前)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24、 D.“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事故”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或“防止”; 故选 D。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当落日沉设,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的能力。浏览全文,确定主题是描写黄昏之景,所以应为总起句,句中提到了“雪峰”所以紧跟着的就应是雪峰的红光既然提到“红

25、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紧跟着的就应是对牧场的描写:蒙古包、牧群、牧女,所以紧跟。当日落后,牧民就开始做晚饭了,所以在后;因此正确的顺序是; 故选 C。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诗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一部书,共 20 篇。 C.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戏剧茶馆 、 龙须沟等。 D. 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香山居士,有“诗仙”的美誉。 【答案】D

26、【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错误。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香山居士”是白居易; 故选 D。 7. 根据提示填空。 (1)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峨眉山月半轮秋,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3) 观沧海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_,_。 (4) 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 (5)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_,_。 【答案】 . 遥怜故园菊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解

27、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 下 文 默 写 要 难 , 首 先 要 根 据 诗 歌 内 容 选 准 诗 句 , 然 后 不 要 出 现 错 别 字 。 此 题 要 注 意“羌”“碣”“沧”“殆”等字词的书写。 二、综合性学习(二、综合性学习(8 81010 题,共题,共 8 8 分)分) (一)学习与探究(一)学习与探究(6 6 分)分) 央视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

28、以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以“规范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8. 综合性语文学习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出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

29、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 原因二: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 【答案】 (1)原因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打字多采用拼音输入法。原因二: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看书时间非常少。 (2)多动笔书写作业,不要沉溺网络,上课认真做好笔记,规范书写汉字。 【解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探究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仔细揣摩题意。阅读材料,了解文中所说的大学生使用文字的情况,抓住关键句子“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

30、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概括原因为:电子工具(电脑和手机等)的应用,导致中学生书写汉字少;看书少。 (2)考查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如规范书写汉字,多看书多练笔,不要沉溺网络等。 9. 请将下面的汉字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爱 国 卫 生 人 人 参 与 【答案】爱 国 卫 生 人 人 参 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要求用楷书准确、规范地书写,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参”的写法。 (二)名著阅

31、读。 (二)名著阅读。 (2 2 分)分) 10. 名著阅读。 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

32、并不冷。 上述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中的_ 【答案】 . 朝花夕拾 . 范爱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根据首段中的关键人物“爱农”,第二段中的关键人物“老迅”及语句“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可知,此文段写范爱农向鲁迅提议去看光复的绍兴;据此可知本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阅读(三、阅读(11112525 题,共题,共 3434 分)分) (一)

33、(一) (4 4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 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诗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2. 诗歌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1. 从修辞、炼字、炼句、写法等方面任意选择一个方面即可。 如,抓住景物特征。诗人抓住“沙似雪”“月如霜”这些最有边塞特征的景色,写出了整个塞上的单调凄凉的气氛。 或:语言形象生动。“沙似雪”“月如霜”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12. 沙 月(光) 厌恶战争,渴

34、望和平;思念家乡。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赏析。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月夜的大漠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烘托了诗人心境的愁惨凄凉。 示例:这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月色比作秋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诗歌的前两句写登城时所

35、见的月下景色,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 如霜的月地, 久久凝视着远方“闻笛”时“尽望乡”的举动,道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内心,表达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二) (二) (1010 分)分)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 ,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36、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说:_ (2)吾日三省吾身 省: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 孔子说“贤哉,回也!”,颜回的高尚品德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6. 经

37、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答案】13. . 说,同“悦”,愉快。 . 省,反省,自我检查。 14.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5. 安贫乐道;乐观的生活态度。 16. 结合原文,言之有理;表达通顺。 【解析】 【13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为:不也是快乐的吗?说:通“悦”,高兴; 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反省,自我检查。 1

38、4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2)句重点词语: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 【15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可知,颜回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在很贫困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即使贫寒也要坚定自己的

39、志向,贫贱不移,安贫乐道,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16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时,选择一则,然后表述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即可。 示例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示例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我:学完一个东西要及时知道复习,这样,就能对过去知识过目不忘,在温习同时,也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拥有更多知识。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

40、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三) (三)

41、 (9 9 分)分) 阅读父亲的清明节 ,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清明节 父亲身高 155 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

42、弯,点了几下头。 (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

43、:“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

44、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 (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

45、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7. 题目“父亲的清明节”有哪些含义? 18. 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19. 试分析文中 A、B 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 A 处: B 处: 20. 文章描写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46、【答案】17. (1)父亲对我的关心、教育; (2)伴随时光流逝,父亲逐渐衰老; (3)对父亲的怀念等。 18. (1)父亲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2)父亲一次追打已渐长大的儿子未果。 (3)父亲年老后一次随儿子清明上坟,因老年痴呆病纵火惹祸。 19. A:父亲发现儿子为祖先上坟行礼时态度漫不经心。 B: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闯祸,不慎燃烧了山上茶林,我和乡亲一起救火,并赔钱打招呼。 20.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从身体到精神已经衰老的父亲的怜惜。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结合

47、段的“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和段的“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可以概括出,“父亲的清明节”指的是父亲在清明节,对我的关心、教育; 结合结合段的“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段的“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和段的“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可概括出,不同的清明节,表明时光流逝,父亲逐渐衰老; 结合段的“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可概括出,我在清明节怀念父亲。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段的“有年清明,他

48、带我去上祖坟”和段的“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可以概括出,父亲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结合段的“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可概括出,父亲未能追上已长大的“我”; 结合段的“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和段的“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可概括出,我带父亲清明上坟,他因老年痴呆病“纵火”惹祸。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

49、文章内容理解。 A 处:结合段的“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可以看出,父亲带我去上祖坟,但我对祖先的态度漫不经心,缺少诚意。 B 处:结合段的“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和段的“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可概括出原因: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闯祸,点燃了山上的一片茶林,我和乡亲一起救火,并赔钱给了他们,内心气愤父亲的惹祸。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

50、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此时的父亲已不在健壮,所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衰老和瘦小;结合段前面的“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可以看出,句子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怜惜之情。 (四) (四) (1111 分)分) 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完成下面小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