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81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 2021 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卷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33 分)分) 学完前三个单元小君同学做了单元梳理,请你跟着小君的脚步一起进入自主学习的天地吧。 1. 书写成语 下图是一幅书法作品,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用楷书正确书写图中的成语, 作为小君同学梳理本上的开篇寄语。 【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2. 【梳理一】用联想法积累字词、文化知识 当他读到荷叶 母亲这段时,他联想到同音同形的现象。 半夜听见 f n杂的雨声

2、,我觉得有些 f n闷。从窗内往外看,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在窗口徘徊了一会,我忽然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根据相同的拼音写汉字。_ _ (2)由相同偏旁的“徘徊”联想到秋天的怀念也有一个类似的词qi o cu _,也是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 (3)关于称呼,由语段中“红莲”联想到莲花的别称“菡萏”,可见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称呼与叫法。例如发表意见,自谦时叫做_;尊称时叫做_。 (A.高见 B.愚见) 3. 梳理二】用表格归类法

3、积累背诵篇目 古诗文填空 比喻、拟人 春天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 回乐烽前沙似雪,_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对仗 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典故 强欲登高去,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想象 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借景抒情 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峨眉山月半轮秋,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对比 _,_。小人反是。 ( 论语 ) 心得: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小君懂得了一个道理: 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归纳总结,形成理解性记忆才不会有疑惑。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 。 4. 【梳

4、理三】用摘记法积累文学常识、文言字词 (1)小君摘录了两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作品名称对号入座。 师生之情绵远而悠长,老师的教诲亦不绝于耳。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我们结识了一位方正、质朴又博学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老师;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在_中描写了莎莉文老师对自己耐心细致的教导,让她蜕变成了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家乡养育了作家,也养育了作家的文学。孙犁在_中描绘了他熟悉的草木湖泊,用白描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沈从文 21岁走出家乡,远赴北京,家乡成了他在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1934 年,他终于完成了散文集_ 。家乡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都被精心编制在这部

5、作品中。 A湘行散记 B白洋淀纪事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小君摘录了自己文言释义的错题,请你帮他填写加点字的正确释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_ 尊君在不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匹夫不可夺志也_ 5. 【梳理四】用专题探究法复习名著 小君按照“小鲁迅大鲁迅”专题来复习朝花夕拾 ,邀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单篇阅读: 小鲁迅印象 小君: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在百草园中翻泥墙根、拔何首乌,调皮贪玩的小鲁迅。 你:我在_中,读到了_ 。 单片阅读: 大鲁迅印象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让我们读到小鲁迅的同时,也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读五猖会 ,发现 “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

6、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引发了他对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不满。读_中,发现_。 联读探究 通过探究“小鲁迅大鲁迅”的专题, 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34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7 分)分) 那年母亲打月饼 (赵振华) 时间总是趁你不留意悄悄溜走,转眼秋天已过去一半,回过头,挥别诗意的白露,向前看,秋分身着盛装,款款来到我们身边。 秋分一来,早晨又多了些许凉意,推开窗,凉风迎面扑来,不禁打了个寒颤,遂增添衣服,漫步秋天小路,饱览秋之美丽。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然,临近

7、中秋,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 小时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让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实现,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街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

8、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小时年幼无知,只享受着吃月饼,对母亲的辛劳似懂非懂,如今忆起,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年复一年,中秋年年如此。 光阴荏苒,我到太原上大学了。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 每当此时,我便把父亲安排在男生宿舍,因有几个老乡,沟通起来并不陌生。父亲乐观豁达,善于言辞,心地善良,男同学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 父亲每送月饼,只住一晚,

9、此时的我,成熟懂事。每次别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会热泪盈眶,而父亲也是回首相望,甚是不舍。 每次父亲走后,心中挂念不已,便写信问之。父亲总是信中叮嘱:“吃好,喝好,钱不够了,爹给你寄,不必惦念家里。”虽是父女,也如知己。信中无话不谈,每次信到手中,如见其人,伴我前行;如闻其语,激我向上。就这样,父亲的来信伴我度过了在外学习生涯。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国家工作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也,有世家子弟,有官员子弟,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

10、凡的人民教师。按当地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妈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看着父亲惬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无限温暖! 时至今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 自父亲走后,每逢中秋,仰望圆月,我总会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弈。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 时光有去无回。如今,月饼还是圆的,但盒不再简素,馅不再纯

11、粹,咬一口,都是花花世界的味道。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种各样的月饼随时随处便可买上。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 (有删改) 6.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对父母的情感 小时候 _ 望眼欲穿 上大学 父亲千里送月饼 _ 结婚后 _ 无限温暖 现如今 我给父亲祭月饼 _ 7. 第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请赏析。 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8. 小君和同学小峰对文章结尾段划线句子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 小君: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个句子

12、最合适的语气语调吧。 小峰:好的。我认为应该是_A慷慨激昂 B轻快愉悦 C舒缓伤感) 小君: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小峰:是的。这句话中三处“再也无法”应该重读,因这样能够表现出_ 9. 第段写:“想着远方娘,不禁泪眼婆娑。”结合全文,想象此时“远方的娘”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远方的娘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40 字左右) (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 远方的娘心想: 10. 下面是小君归纳的那年母亲打月饼默读策略,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那年母亲打月饼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先用_在较短时间把握文章大意,再用_,在圈点勾画中梳理 “

13、我”对父母的情感变化,最后用_关注最后一段,体会“我”的感悟。 A 重点突破型默读 B梳理文意型默读 C思考型默读 (二)古诗阅读(二)古诗阅读(4 分)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簟(di n) :竹席。石榴:这里指石榴花。 11. 这首诗写了初夏之景,主要描写院深席清、_、_、梦觉莺啼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1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13 分)分)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

14、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剡(sh n) :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遣:打发。 13.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着 青 布 绔 在 兄 膝 边 坐 14.

15、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犹未已( ) 停止,完毕;副词,已经;副词,太,过分;语气词,用法同“矣” (2)奕于是改容曰( ) 容纳;宽容,容忍;许可,允许;脸色,仪容 15. 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骤 翻译:没过多久,雪又下起来了。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景来比喻空中撒盐。 C. 谢以醇酒罚之 翻译:谢奕用喝烈酒的方式惩罚他。 D. 阿奴欲放去邪? 翻译:弟弟想要去哪里呢? 16. 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君: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 小

16、峰: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的一个人。 17. 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三、作文(三、作文(30 分)分) 18. 属于我们自己的作文专辑我们的朝花夕拾创刊啦,现向广大同学征稿。 投稿专栏 具体要求 参考角度 专栏一 “我的百草园” 具体地、生动地描写一处景致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个生机趣味的景致,我们生活里是否也有这样有趣的一方小天地呢? 又如 专栏二 “我的童年” 记叙童年印象深刻的一个故

17、事 比如五猖会 ,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和父母也会发生矛盾呢? 又如 专栏三 “我的挚友/亲人/老师” 写一个你印象很深的人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刻画了一位有戒尺但不常用,陶醉时拗过去读书老先生。你的老师、同学有没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呢?又如 写作提示】 (1)选择一个专栏投稿 (2)可借助参考角度来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 【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500字。 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浙江省温州市部分校 2021 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卷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33 分)分) 学完前三个

18、单元小君同学做了单元梳理,请你跟着小君的脚步一起进入自主学习的天地吧。 1. 书写成语 下图是一幅书法作品,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用楷书正确书写图中的成语, 作为小君同学梳理本上的开篇寄语。 【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答案】天道酬勤 【解析】 【详解】这幅书法作品,书写时要用楷体字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往左读,应当是“天道酬勤”。特别注意“酬”“勤”字的结构。 2. 【梳理一】用联想法积累字词、文化知识 当他读到荷叶 母亲这段时,他联想到同音同形的现象。 半夜听见

19、 f n杂的雨声,我觉得有些 f n闷。从窗内往外看,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在窗口徘徊了一会,我忽然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根据相同的拼音写汉字。_ _ (2)由相同偏旁的“徘徊”联想到秋天的怀念也有一个类似的词qi o cu _,也是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 (3)关于称呼,由语段中“红莲”联想到莲花的别称“菡萏”,可见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称呼与叫法。例如发表意见,自谦时叫做_;尊称时叫做_。 (A.高见 B.愚见) 【答案】

20、(1) . 繁 . 烦 (2)憔悴 (3) . B . A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繁杂(f n z ) :释义为事情多而且杂乱。 烦闷(f n m n) :心里憋闷;心情不畅快。 【小问 2 详解】 根据“qi o cu ”“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可知,应填“憔悴”。憔悴(qi o cu ) :意思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小问 3 详解】 愚见:谦辞,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高见:敬辞,称人高明的见解。 第一空:根据“自谦时”可知,应填“愚见”,故选 B。 第二空:根据“尊称时”可知,应填“高见”,故选 A。 3. 【梳理二】用表格归类法积累背诵篇目 古诗

21、文填空 比喻、拟人 春天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 回乐烽前沙似雪,_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对仗 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典故 强欲登高去,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想象 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借景抒情 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峨眉山月半轮秋,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对比 _,_。小人反是。 ( 论语 ) 心得: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小君懂得了一个道理: 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归纳总结,形成理解性记忆才不会有疑惑。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 。 【答案】 . 像小姑娘 .

22、受降城外月如霜 . 海日生残夜 . 无人送酒来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枯藤老树昏鸦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君子成人之美 . 不成人之恶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受降、霜、残夜、酒、枯藤、入、平羌、恶、罔、殆”等词语容易写错。 4. 【梳理三】用摘记法积累文学常识、文言字词 (1)小君摘录了两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作品名称对号入座。 师生之情绵远而悠长,老师的教诲亦不绝于耳。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我们结识了一位方正、质朴又博学

23、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老师;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在_中描写了莎莉文老师对自己耐心细致的教导,让她蜕变成了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家乡养育了作家,也养育了作家的文学。孙犁在_中描绘了他熟悉的草木湖泊,用白描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沈从文 21岁走出家乡,远赴北京,家乡成了他在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1934 年,他终于完成了散文集_ 。家乡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都被精心编制在这部作品中。 A湘行散记 B白洋淀纪事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小君摘录了自己文言释义的错题,请你帮他填写加点字的正确释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_ 尊君在不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匹夫不可夺志

24、也_ 【答案】 (1) . C . B . A (2) . 约定 . 同“否” . 以为乐 . 改变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把握。 第一空:由“莎莉文老师对自己耐心细致的教导”可知,第一空应填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部作品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

25、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第二空:由“描绘了他熟悉的草木湖泊,用白描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可知,第二空应填 B白洋淀纪事 。这部作品是作家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作为一本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 白洋淀纪事收录了其从 1939年到 1950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淀 芦花荡 嘱咐 采蒲台的苇等。文中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从而用无邪的文字勾画出时代的未来,用文学之美来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第三空:由“家乡成了他在文字中反

26、复叙说的对象”和“家乡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第三空应填 A 湘行散记 。 这部作品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 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经典之书。 1934 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

27、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快乐。 句意为: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夺,改变。 5. 【梳理四】用专题探究法复习名著 小君按照“小鲁迅大鲁迅”专题来复习朝花夕拾 ,邀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单篇阅读: 小鲁迅印象 小君: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在百草园中翻泥墙根、拔何首乌,调皮贪玩的小鲁迅。 你:我_中,读到了_ 。 单片阅读: 大鲁迅印象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让我们读到小鲁迅的同时,也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读五猖会 ,发现 “我

28、”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引发了他对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不满。读_中,发现_。 联读探究 通过探究“小鲁迅大鲁迅”的专题, 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答案】 . 阿长与 . 小鲁迅对阿长从不喜欢到充满敬意, 是因为阿长买来了 山海经 ,是因为阿长给他的生命带来了温暖和关爱 . 范爱农 . 范爱农在革命后被受迫害,最终落水而亡的悲剧让鲁迅对旧民主革命感到失望,这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大鲁迅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内容识记。结合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来填空即可。 结合狗猫鼠中的“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

29、“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象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可拟写示例:在狗猫鼠中,我读到了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小鲁迅。 结合无常中的“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可拟写示例:在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大鲁迅”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34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7 分)分) 那年母亲打月饼 (赵振华) 时间总是

30、趁你不留意悄悄溜走,转眼秋天已过去一半,回过头,挥别诗意的白露,向前看,秋分身着盛装,款款来到我们身边。 秋分一来,早晨又多了些许凉意,推开窗,凉风迎面扑来,不禁打了个寒颤,遂增添衣服,漫步秋天小路,饱览秋之美丽。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然,临近中秋,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 小时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让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实现,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

31、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街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小时年幼无知,只享受着吃月饼,对母亲的辛劳似懂非懂,如今忆起,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年复一年,中秋年年如此。 光阴荏苒,我到太原上大学了。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

32、,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 每当此时,我便把父亲安排在男生宿舍,因有几个老乡,沟通起来并不陌生。父亲乐观豁达,善于言辞,心地善良,男同学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 父亲每送月饼,只住一晚,此时的我,成熟懂事。每次别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会热泪盈眶,而父亲也是回首相望,甚是不舍。 每次父亲走后,心中挂念不已,便写信问之。父亲总是信中叮嘱:“吃好,喝好,钱不够了,爹给你寄,不必惦念家里。”虽是父女,也如知己。信中无话不谈,每次信到手中,如见其人,伴我前行;如闻其语,激我向上。

33、就这样,父亲的来信伴我度过了在外学习生涯。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国家工作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也,有世家子弟,有官员子弟,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凡的人民教师。按当地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妈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

34、。看着父亲惬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无限温暖! 时至今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 自父亲走后,每逢中秋,仰望圆月,我总会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弈。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 时光有去无回。如今,月饼还是圆的,但盒不再简素,馅不再纯粹,咬一口,都是花花世界的味道。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种各样的月饼随时随处便可买上。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 (有删改) 6.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对父母的情感 小时候 _ 望眼欲

35、穿 上大学 父亲千里送月饼 _ 结婚后 _ 无限温暖 现如今 我给父亲祭月饼 _ 7. 第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请赏析。 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8. 小君和同学小峰对文章结尾段划线句子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 小君: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个句子最合适的语气语调吧。 小峰:好的。我认为应该是_A慷慨激昂 B轻快愉悦 C舒缓伤感) 小君: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小峰:是的。这句话中三处“再也无法”应该重读,因这样能够表现出_ 9. 第段写:“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结合全文,想象此时“远方的娘”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

36、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远方的娘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40 字左右) (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 远方的娘心想: 10. 下面是小君归纳的那年母亲打月饼默读策略,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那年母亲打月饼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先用_在较短时间把握文章大意,再用_,在圈点勾画中梳理 “我”对父母的情感变化,最后用_关注最后一段,体会“我”的感悟。 A 重点突破型默读 B梳理文意型默读 C思考型默读 【答案】6. . 母亲去县城打月饼; . 无比感动; . 我给父母送月饼(结婚后,父亲就水吃月饼) . 怀念父亲 7. 动作或神态描写(写作者用“一拥而上”“各抢一个”“吃起来

37、”等动词,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狼吞虎咽”等修饰语亦可) ,生动形象写出孩子们抢吃月饼的动作之快和吃月饼时可爱的情态,表现了孩子们对月饼的渴盼之情(含蓄的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的爱) 。 8. . C . 因为三个“再也无法”反复强调了对童年生活以及已经逝去的父亲的无限缅怀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9. 表达出对孩子的牵挂思念、孩子吃到自己做的月饼的幸福情感即可。参考示例:孩子,爹给你送娘亲手做的月饼了,好吃吗?有没有想娘。娘不能来看你,就让爹帮我好好看看你,娘挺好的,别担心娘。 10. . B . C . A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根据第段“早

38、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可知,第空内容可以概括为:母亲去县城打月饼; 根据第段“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可得出“我”对父母的情感是:无比感动(第空) ; 根据第段“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可知,第空内容可以概括为:我给父母送月饼; 根据第段“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 嫦娥定是思念后弈。 天上亦是, 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可得出

39、“我”的情感是:无比怀念(第空)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分析赏析角度,然后结合句意来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画线句,这句话中作者用“一拥而上”“各抢一个”“吃起来”等动词,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狼吞虎咽”等修饰语,可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抢月饼吃的动作非常快,又写出了孩子们吃月饼的时候也很可爱的神态,由此可看出孩子们对吃月饼非常期盼的情感;再联系下文“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可知,这里细致具体地描写孩子们抢月饼吃的神态和动作,也正是为了侧面表现出母亲对孩子们深沉而又伟大的爱。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

40、章内容的理解及语言情感的把握。 第空:分析结尾句,由“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可知,作者在怀念儿时的快乐、儿时的遐想、儿时的月饼滋味,其实列举这种种,正是表达作者对于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再也回不去的伤感之情,所以应该以“舒缓伤感”的语调来进行朗读; 故选 C。 第空:通读文章内容,由第段“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第段“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第段“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

41、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和第段“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可知,本文着重记叙了小时候母亲为我们打月饼吃,上大学后父亲不辞辛苦为“我”送月饼吃,结婚后“我”送父母月饼,现如今“我”给父亲祭月饼等故事,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儿时美好快乐生活的怀念,对于父母亲的爱的回忆。所以长大后,父亲走后,即便吃到月饼,却再也感觉不到儿时生活的快乐,感觉不到父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所以句中的三个“再也无法”应该重读,这样才能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我”对儿时美好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父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主题和自

42、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能够写出母亲对孩子的思念、牵挂,语言通顺即可。 示例:孩子,你在学校过得好吗?娘怕你吃不惯那边的月饼,特地早早做好了月饼,让你爹给你送过来,味道可还可口?娘不能过来看你,就让你爹去好好看看你吧!希望你在那边一切都好,娘这边也挺好的,不用挂念!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默读策略选择。 默读一篇文章,一定是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首先要略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接着再精读,抓住文中的重要脉络及人物情感;最后则是悟读,从人物的描写与情感变化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情。分析题目材料,由“在较短时间把握文章大意”可知,这里是要求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所以应当选择“梳理文意型默读

43、”,故第空填 B; 由“在圈点勾画中梳理 我对父母的情感变化”可知, 这里是要求精读文中的重点句段, 要去细细揣摩、品味文中重点字句,明晰人物的情感变化,所以应当选择“思考型默读”,故第空填 C; 由“关注最后一段,体会我的感悟”可知,这里要求重点关注结尾段,结尾段往往是卒章显志,升华情感的文段,所以应当选择“重点突破型默读”,故第空填 A。 (二)古诗阅读(二)古诗阅读(4 分)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簟(di n) :竹席石榴:这里指石榴花。 11. 这首诗写了初夏之景,主要描写院深席清、_、_、梦觉莺啼四幅夏日

44、画面,流露出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1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答案】11. . 石榴开遍; . 树阴满地 12. 石榴花夺目的火红色透过帘幕映入诗人眼中,变得柔和了许多,给人一种静谧清爽之感。体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在。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的内容理解。品读诗句,从诗中所用字词中摘取表现初夏特点的词语即可,“别院深深夏簟清”已经提取出了“院深席清”的画面,末句“梦觉流莺时一声”也提取了“梦觉流莺”的画面,诗句“石榴开遍透帘明”写的是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可提取“石榴开遍”的画面;还有诗句“树阴满地日当午”,写的是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

45、断了暑气,可提取出“树阴满地”的画面。这四幅画面都让我们感受到夏意。据此整理答案填空即可。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意思是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透”是“穿透”的意思。榴花盛开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用石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阴遍地相映衬,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给人流丽而深邃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13 分)分)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46、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剡(sh n) :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遣:打发。 13.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着 青 布 绔 在 兄 膝 边 坐 14.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加点

47、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犹未已( ) 停止,完毕;副词,已经;副词,太,过分;语气词,用法同“矣” (2)奕于是改容曰( ) 容纳;宽容,容忍;许可,允许;脸色,仪容 15. 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骤 翻译:没过多久,雪又下起来了。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景来比喻空中撒盐。 C. 谢以醇酒罚之 翻译:谢奕用喝烈酒的方式惩罚他。 D. 阿奴欲放去邪? 翻译:弟弟想要去哪里呢? 16. 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君: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 小峰: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

48、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的一个人。 17. 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13.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14. . . 15. C 16. . 聪慧、才思敏捷、有柳絮之才 . 善良、富有同情心 17. 赞同。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并放了老翁。这两人都表现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关心儿童的感受。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

49、顿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节奏来划分停顿。 句意为: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 “太傅时年七八岁”是介绍谢安当时的年纪,“着青布绔”是介绍谢安的穿着,“在兄膝边坐”是介绍谢安当时的状态,这三句都是复句中的并列单句,中间应当有所停顿。 所以停顿应该是: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为:却还不停罚。已,停止。故选。 句意为: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容,容貌。故选。 【

50、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A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所以本项翻译有误; B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所以本项翻译有误; D句意为:你是想放了他吗?所以本项翻译有误;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 根据甲文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想到用柳絮来形容纷飞的雪花,可见她是一个才思敏捷、冰雪聪明、文采斐然的孩子;根据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和“阿奴欲放去邪?”可知,谢安劝自己的哥哥放过那个老人,可见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纯真可爱,有同情心的人。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此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