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68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语文试卷(一)试卷(一) 一、 (一、 (2121 分) (每小题分) (每小题 3 3 分)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沮丧(j) 篡夺(cu n) 含辛茹苦(r ) 锲而不舍(qi ) B. 气派(q ) 剽悍(bio) 见风始舵(sh) 脍炙人口(ku i) C. 荒诞(hung) 愤懑(m n) 纷至踏来(t ) 拈轻怕重(nin) D. 包罗(lu ) 博识(sh ) 凛然生畏(w i) 衣衫褴褛(l n) 2.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迥乎不同(

2、差得远) 惘然(吃惊)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B 孜孜不倦(勤勉) 蓦然(猛然) 进退维谷(指困境) C. 语无伦次(条理) 巉岩(高而险) 气冲斗牛(指天空) D. 鳞次栉比(排列) 羁绊(约束) 锲而不舍(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3000 米比赛中,一直落后的小明,在离终点 20 米时成为后起之秀,夺得冠军。 B. 这两篇文章的主题大相径庭,一篇是歌颂母爱的,一篇是写环保的。 C. 打造全域旅游环境,实现我州旅游业发展目标,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 D. 面临破产的公司在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良好局面

3、。 4. 下列各项中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很深。”“我俩感情深。”“夜很深。”(分析:这三个短句中的“深”都指的是深入) B. “苗乡侗寨”“凯里发展”“参观苗寨”“美丽侗寨”(分析:四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地同他交谈”) D.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0 警察、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与家人团聚,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分析:主干是“警察坚守岗位”)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 2014 年北京 A

4、PEC 会议上,“清静和雅”系列钧瓷茶壶作为官方礼品馈赠给参会的外国元首及政要。 。 。 。 ; 。事实上,大宋官窑的陶瓷作品,近年来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及政要。 另一半是天青色的瓷壶,象征高贵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 此次 APEC 会议定制的茶壶中有一半是中国红,寓意吉祥 钧瓷过去是以大件居多,要烧制像茶壶这样的精密小件,对技术工艺要求很高 “清静和雅”系列茶壶是借鉴大宋官窑传统壶型,应用于钧瓷上创新而来 A. B. C. D. 6. 下列句子的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由德国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

5、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C. 鲁迅的野草集属于散文诗集,鲁迅创作的雪出自这个集子。 D. 惠子相梁出自庄子 ,此书是庄周和后学者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7. (遵义中考)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B. “我到底要行去何处?哪里是我的终点?不重要了,”徐霞客对自己说,“重要的是,我行走在天地之间。” C. 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在芬芳别人的同时,自己

6、也会沾到两、三滴。 D. 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232 分)分) (一) (一) (1717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7、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 与“以其境过清”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为底 B. 卷石底以出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不以物喜 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潭水和游鱼,动静结合的画面中,作者忘却了世间纷扰、郁闷,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D. 作者之所以离开小石潭,实在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也可以看出他原本想借山水求解脱,却最终无法解脱

8、的深深痛苦。 10. 找出句子停顿正确的选项( ) A.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B.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C.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D.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二)古诗文积累赏析(1515 分,共分,共 2 2 小题)小题) 12. 经典诗文默写,任选4题。 (1)潮平两岸阔,_。海日生残夜,_。

9、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 ( 两章 ) (3)问君何能尔?_。采菊东篱下,_。 (陶渊明饮酒(其五) ) (4)自古逢秋悲寂寥,_。晴空一鹤排云上,_。 (刘禹锡秋词 ) (5)夜来南风起,_。力尽不知热,_。 (白居易观刈麦 ) (6)山舞银蛇,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 1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下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歌赏析赏析不正确的一

10、项是( ) A.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C. 诗人在颈联里抒发自己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D.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共三、现代文阅读(共 2626 分,分,8 8 小题)小题) (一) (一) (1313 分)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面小题。 松 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 XX 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

11、“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 XX,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 xx,松子仍然被看

12、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

13、,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

14、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

15、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4. 下列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

16、复杂的变化过程。 B. 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C. 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 “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 15. 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 16.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7. 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

17、阐发了一个深刻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是什么? (二) (二) (1313 分,共分,共 4 4 小题)小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跟自己比 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

18、,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

19、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

20、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18.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引发议论的? 19. 本文用得最多的是什么论证方法?请为全文补充一个反面论据。 20. 阅读两节,说说为什么“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1. 第节写蒋勋先生演讲时提到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水平考察(四、综合性学习水平考察(1111 分)分) 初三生活即将结束,回想初中三年有许多美好回忆和憧憬,下面来完成以下内容:初三生活

21、即将结束,回想初中三年有许多美好回忆和憧憬,下面来完成以下内容: 22. 有个同学的读书笔记里抄有这样一段文字: “他远不只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请问这文字选文出自_(作家) 、_(作品) ,叙述了_(人名)的人生故事。 23. 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课文,在

22、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 背影 我的叔叔于勒 醉翁亭记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 孔乙己 )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 ( 孔乙己 ) 拟写: 24. 学校在这次中考誓师大会,用“团结互助,共创辉煌;拼搏百天,笑傲考场”作为初三齐呼的口号来激励大家,请你把它准确、流畅、美观写在下列田字格。 25. 有的外省同学中考结束以后,想做一次快乐的旅行,旅游地他们首选黔东南。你会为这些朋友推荐我州哪个景点?说说推荐理由。

23、(只需要推荐一个) 推荐景点:_ 推荐理由:_ 26. 作文 请以“失去的 又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请以“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212021 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年贵州省从江县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 一、 (一、 (2121 分) (每小题分) (每小题 3 3 分)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沮丧(j) 篡夺(cu n) 含辛茹苦(r ) 锲而不舍(qi ) B. 气派(q ) 剽悍(

24、bio) 见风始舵(sh) 脍炙人口(ku i) C. 荒诞(hung) 愤懑(m n) 纷至踏来(t ) 拈轻怕重(nin) D. 包罗(lu ) 博识(sh ) 凛然生畏(w i) 衣衫褴褛(l 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 剽悍(bio)pio;见风始舵见风使舵; 故选 B。 2.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迥乎不同(差得远) 惘然(吃惊)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B 孜孜不倦(勤勉) 蓦然(猛然) 进退维谷(指困境) C. 语无伦次(条理) 巉岩(高而险) 气冲斗牛(指天空) D. 鳞次栉比(排列) 羁绊(约束) 锲而不舍(刻) 【答案】A

25、【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A.惘然: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惘”理解为“心中若有所失”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理解为“用心劳苦的样子” ; 故选 A。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3000 米比赛中,一直落后的小明,在离终点 20 米时成为后起之秀,夺得冠军。 B. 这两篇文章的主题大相径庭,一篇是歌颂母爱的,一篇是写环保的。 C. 打造全域旅游环境,实现我州旅游业发展目标,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 D. 面临破产的公司在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良好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

26、】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后起之秀:形容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在这里是说的小明最后加速冲刺的情况,并非成为“后出现”的,所以使用错误; B.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在这里是说的两篇文章的主题完全不同,符合语境,故使用恰当; C.炙手可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在这里指的是旅游业成为热门话题,并不是说含有贬义,所以说这里使用错误; D.回光返照:比喻人将死时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暂的兴奋,也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的短暂繁荣;在这里指的是破产公司转向好的发展方向,并非是“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的短暂繁荣” ;所以说用在这里不合适; 故选 B。 4. 下列各项中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7、A. “这篇文章很深。 ” “我俩感情深。 ” “夜很深。 ” (分析:这三个短句中的“深”都指的是深入) B. “苗乡侗寨” “凯里发展” “参观苗寨” “美丽侗寨” (分析:四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地同他交谈” ) D.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0 警察、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与家人团聚,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分析:主干是“警察坚守岗位” )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多义词和语法知识。 A.“这篇文章很深”中的“深”是“深奥”的意思; “我俩感情

28、深”中的“深”是“深厚”的意思; “夜很深”中“深”的意思还是“久,时间长” 。 B.“苗乡侗寨”并列短语, “凯里发展”主谓短语, “参观苗寨”动宾短语, “美丽侗寨”偏正短语,四个短语类型不同。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2100 警察、3000 多名消防官兵” ,谓语是“坚守” , “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作句子的补语。故提取主干为:警察和消防官兵坚守。 故选 C。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 2014 年北京 APEC 会议上, “清静和雅”系列钧瓷茶壶作为官方礼品馈赠给参会的外国元首及政要。 。 。 。 ; 。事实上,大宋官窑的陶瓷作品,近年来多次被

29、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及政要。 另一半是天青色的瓷壶,象征高贵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 此次 APEC 会议定制的茶壶中有一半是中国红,寓意吉祥 钧瓷过去是以大件居多,要烧制像茶壶这样的精密小件,对技术工艺要求很高 “清静和雅”系列茶壶是借鉴大宋官窑传统壶型,应用于钧瓷上创新而来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 、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通读几个句子,说明的是“清静和雅”系列钧瓷茶壶的制作及特点。

30、第一空根据横线前面的“清静和雅”系列钧瓷茶壶可知,要紧接着论述“钧瓷”的发展历史,应该是;句说明钧瓷的历史,紧随句,排在第二位;第三空显然是句,具体讲述钧瓷在过去的发展情况;第四空,应该是句,该句紧承句句中提到的“茶壶这样的精密小件” ,来讲述本次赠给参会的外国元首及政要钧瓷茶壶的特点,最后是句,注意抓住“而另一半的” ,是对句的转折与补充。故正确合排序:。 故选 C。 6. 下列句子的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由德国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

31、曾巩。 C. 鲁迅的野草集属于散文诗集,鲁迅创作的雪出自这个集子。 D. 惠子相梁出自庄子 ,此书是庄周和后学者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罗曼罗兰是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并非“德国” ,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 A。 7. (遵义中考)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B. “我到底要行去何处?哪里是我的终点?不重要了, ” 徐霞客对自己说,“重要的是, 我行走在天地之间。 ” C. 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

32、,在芬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D. 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的分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和“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是两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 根据分号的用法 (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可知,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和“感激欺骗你的人”之间的逗号应改用分号; C.句中顿号使用不正确;根据句意可知, “两、三滴”在这里是概数,概数间不能用顿号,应删去顿号; D.“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中逗号使用不正确,这是并列短语,应将逗号改为

33、顿号,改为“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 。 故选 B。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232 分)分) (一) (一) (1717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4、,乃记之而去。 8. 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为底 B. 卷石底以出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不以物喜 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潭水和游鱼,动静结合的画面中,作者忘却了世间纷扰、郁闷,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D. 作者之所以离开小石潭,实在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也可以看出他原本想借山水求解脱,却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深痛苦。 10. 找出句子停顿正确的选项

35、( ) A.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B.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C.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D.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答案】8. D 9. B 10. C 【解析】 【8 题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介词,因为” 。 A.介词, “把” ; B.相当于“而” ,表修饰,不译; C.表目的, “来,用来” ; D.介词, “因为” ; 故选 D。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文章第一段作者是围绕“小石潭”

36、 ,写了“水” “潭” “石” “树”等景物,并不是围绕着“石”来写。 故选 B。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的意思是: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其岸势”是主语, “犬牙差互”是谓语; “不可知”是谓语, “其源”是宾语。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故选 C。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 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

37、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8、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第卷(非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答案】 (1)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译文: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

39、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蒙盖缠绕;摇缀:摇曳牵连;披拂: (随风)飘拂; (2)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二)古诗文积累赏析(1515 分,共分,共 2 2 小题)小题) 12. 经典诗文默写,任选4题。 (1)潮平两岸阔,_。海日生残夜,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 ( 两章 ) (3)问君何能尔?_。采菊东篱下,_。 (陶渊明饮酒(其五) ) (4)自古逢秋悲寂寥,_。晴空一鹤排云上,_。 (刘禹锡秋词 ) (5)夜来南

40、风起,_。力尽不知热,_。 (白居易观刈麦 ) (6)山舞银蛇,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 【答案】 . 风正一帆悬 . 江春入旧年 . 多助之至 . 天下顺之 . 心远地自偏 . 悠然见南山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小麦覆陇黄 . 但惜夏日长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注意字词“霄、覆、陇、蜡”的写法即可。 1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下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

41、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歌赏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C. 诗人在颈联里抒发自己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D.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答: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解析】 小问 1

42、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有误,由诗歌的颈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可知这是说诗人想要渡过黄河却有冰川堵塞,想要登上太行山,却有大雪封山,这样下去就是想做什么都做不到,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悲伤郁闷,所以说并非“诗人在颈联里抒发自己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选项错误;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这两句运用了典故,由“闲来垂钓碧溪上”可知是姜子牙的典故;由“忽复乘舟梦日边”可知引用的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故事,诗人引用这两位受到领导者重用的人,事实上是为了表现出对于自己渴望被任用的心情,希望自己也会在某个时候被领导者看见提拔任用。 三、

43、现代文阅读(共三、现代文阅读(共 2626 分,分,8 8 小题)小题) (一) (一) (1313 分)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面小题。 松 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 XX 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 “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 XX,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 ”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

44、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 ” “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 “即使在生产松子的 xx,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 “泡茶?” “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

45、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 ”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

46、,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 “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

47、者心动。 ”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 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 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 ”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 “长亭凉夜月, 多为客铺舒” , 感怀出 “睡时用明霞作被, 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 “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

48、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B. 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C. 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 “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 。 15.

49、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 16.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7. 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是什么? 【答案】14. BC 15. “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 16. 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 17. 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 【解析】 【1

50、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B “语言华丽”和“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说的不准确,本文语言质朴,文章具有一种淡雅清新却包含着深刻哲理的美感,把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呈现出一种巧妙的哲思。说法错误; C “删去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两段作者通过松子展开的宗教的哲思,对后文中升华的人生哲理有极好的铺垫作用,既形象,又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如果删去则会让后面的中心观点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