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分) 一、(5 小题,15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宝读音都相同的一项(3 分) A.溃退/溃烂 锐不可当/一马当先 B.要塞/塞车 殚精竭虑/精益求精 C.翘首/翘尾巴 眼花缭乱/聊以自娱 D.躲藏/宝藏 一丝不苟/苟且偷生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3 分) A.娴熟 潇洒 屏息敛声 排山倒海 B.陵空 督战 和颜悦色 深不可册 C.轻盈 由衷 震聋发聩 素未谋面 D.浩瀚 紧绷 白手起家 络绎不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
2、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不由得想起古时候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带地往火坑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B.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D.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中秋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C.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
3、普及,以及 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使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增大。 5.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多少个世纪以来,豆浆一直是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但很少为美国消费者接受。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近些年来,豆浆被美国人刮目相看了,正成为他们喜爱的食品,豆浆消费群正从华人扩大到其他族裔的美国人。美国海思食品集团天然和特种食品部经理雅各森帅说,这是 10 年或 15 年想不到的事情。 二、(1 小题,8 分) 6.古诗文默写(8 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 分) 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征
4、蓬出汉塞,_。(使至塞上) 月下飞天镜,_。(渡荆门送别) 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理解性默写。(4 分) 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月光澄澈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2 分) 三、(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7-9 题。(10 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
5、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汨沾裳。” 7.下列每组语句加点词的择,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C.有时朝发白帝/朝而往,暮而归 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峡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6、的景色。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的广度,“自非亭分,不见曦月”写山的高度,表现了三峡峡长山高的特点。 C.文章第 2-4 段对三峡进行具体描绘, 抓住季节特点, 依次写出了三峡春、 夏、 秋、 冬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做对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10.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太守况钟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业,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7、。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 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 【注释】: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府治:府街。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l)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文卷悉烬 喝使归舍 (2)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休分析。(2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雾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树树所秋色、山山唯落晖”
8、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四、(8 小题,29 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 12-15 题。(12 分) 材料一: 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 5 月 18 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博物馆的未来令人期待。 展品“活”起来,数字展陈提升观众体验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
9、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 序厅里, 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 第一单元大厅设置大型 L 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去年 9 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复原文物细节,三维
10、采集助力保护修复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请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建起义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满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 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
11、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洞悉文物“身世”,数字技术用于考古发掘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 6 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而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 24 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卫,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来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钢尊量身定制的 3D 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
12、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 3D 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 3D 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 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背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上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2021 年 5 月 18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云游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界的热词。当前,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游博物馆”渐成生活新方
13、式 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热门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 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 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 “云游博物馆”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成为一大亮点, 但与此同时, 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还有观众表示,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毕竟,留住粉丝的法宝,有效互动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体现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更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从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 以创意引领数字博物
14、馆建设 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数字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离观众更近。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观众打开故宫博物院官网和官方微信便能随时随地来一场“深度游”。“全景故宫”栏目,以高清影像记录故宫各个院落,观众可浏览包括开放区域以及养心殿、重华宫等暂未开放区域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在“V 故宫”栏目,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深度探访养心殿、乾隆“秘密花园”中的倦勤斋等宫股。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12.【信息筛选】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
15、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使用了 3D 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技术,已在世界考古的前沿。 13.【信息推断】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是 54 门,鸣 28 响?在“屹立东方馆藏经典术作品展”中,“国博邀您看展览”带观众在展厅一起回味开国大典。 B.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合亮出“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 天 9 场共计 530 分钟的直播,吸引了 1253 万网友的围观。 C.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
16、动开展起来,在几年已完成的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所积累的数字资产基础上,开放更多藏品资源,让公众看到过去所未见。 D.敦煌研究院运用互联技术手段,持续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开启“云游”莫高窟新模式,发布了“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等线上资源。 14.【信息分析】下列为“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的建议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博物馆多利用最新技术,多开展云游博物馆活动,使数字博物馆真正无处不在。 B.数字化博物馆的展示手段要更丰富、设计要更美观,可以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 C.数字博物馆只要在直播期间做好与观众的互动,就能吸引更多粉丝参观展览。 D.数字化博物馆要多开展各种创意活动,给观众带来全
17、新体验,以创意引领建设。 15.【点评探究】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3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17 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 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
18、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
19、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 准备好寿木, 放在堂屋里, 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 红色的或者黑色的, 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 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 我老公考上大学, 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 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
20、。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 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 大声地告诉孙女: “这地是我的, 也是你的, 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 2016 年 5 月长春日报) 16.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5 分) 17.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
21、作用。(2 分)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爷爷”的形象特点。(4 分) 19.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5 分)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写作(共写作(共 50 分)分) 五、(1 小题,50 分) 20.时间是领悟最好的容器。总要到了某个时刻,一些人才会悦纳珍视,一些情感才得以发觉珍惜,一些体验才能够真切获得,一些疑惑才可以清楚解答 请以“如今,才知道”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字数 600 字以上。 附加题(8 分) 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 1-3 题。(8 分) 【甲】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
22、是筋疲力尽了,但在 A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蒌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 我和 B_在一块。 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 “跑上山顶去! ”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
23、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甲】片段中的 A 是_,【乙】片段中的 B 是_。(均填人名)(2 分) 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 分) 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4 分)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积累与运用(共运用(共 23 分)分) 一、(5 小题,15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宝读音都相同的一项(3 分) A.溃退/溃烂 锐不可当/一马当先 B.要塞/塞车 殚精竭虑/精益求精
24、 C.翘首/翘尾巴 眼花缭乱/聊以自娱 D.躲藏/宝藏 一丝不苟/苟且偷生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及音近形近字的读音。首先注意题目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然后认真阅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是否相同。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遇到不确定的字音,可以采取排除法来排除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答】A.ku /ku ,dng/dng; B.si/si,jng/jng; C.qi o/qi o,li o/li o; D.cng/zng,gu/gu。 故选:A。 【点评】【点评】作答此类题,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在日常学习阅读中,要有意识地积累,不断丰富自己
25、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牢固,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3 分) A.娴熟 潇洒 屏息敛声 排山倒海 B.陵空 督战 和颜悦色 深不可册 C.轻盈 由衷 震聋发聩 素未谋面 D.浩瀚 紧绷 白手起家 络绎不绝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答】A.正确 B.有误,“陵空”的“陵”应写作“凌”;“深不可册”的“册”应读作“测”。 C.有误,“震聋发聩”的“震”应读作“振”
26、。 D.正确。 故选:AD。 【点评】【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不由得想起古时候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带地往火坑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B.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D.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 【分析】【
2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巧细致。句中用来形容细节,对象不符。 故选:C。 【点评】【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中秋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为了搞好工作,
28、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C.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 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使青少年因不当 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增大。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搭配不当,可在“久违的乡音”之前加上“听到了”; B.有误,语序不当,可把“虚心接
29、受”与“广泛征求”调换位置; C.正确; D.有误,缺主语,可去掉“使”。 故选:C。 【点评】【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多少个世纪以来,豆浆一直是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但很少为美国消费者接受。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近些年来,豆浆被美国人刮目相看了,正成为他们喜爱的食品,豆浆消费群正从华人扩
30、大到其他族裔的美国人。美国海思食品集团天然和特种食品部经理雅各森帅说,这是 10 年或 15 年想不到的事情。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新闻标题的提炼能力,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解答】【解答】经分析,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提炼本句信息,对象是:美国人;时间是:今天;事件是:接受豆浆。所以可以提炼为:美国人开始喜欢中国豆浆或中国豆浆进入美国市场。 答案: 豆浆逐渐被美国人所喜欢。 【点评】【点评
31、】做本题时,注意标题的制作并非越简短越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准确、规范为原则,因稿而异、因版而异,尤其注意不能随意简缩。 二、(1 小题,8 分) 6.古诗文默写(8 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 分) 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征蓬出汉塞,_。(使至塞上) 月下飞天镜,_。(渡荆门送别) 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理解性默写。(4 分) 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月光澄澈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2 分)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
32、识记能力。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解答】日暮乡关何处是(注意“暮”的书写) 归雁入胡天 云生结海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注意“渐”的书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注意“藻”的书写) 【点评】【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
33、成 7-9 题。(10 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汨沾裳。” 7.下列每组语句加点词的择,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C.有时朝发白帝/朝而往,暮而归 D.素湍绿潭/可以
34、调素琴,阅金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峡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的广度,“自非亭分,不见曦月”写山的高度,表现了三峡峡长山高的特点。 C.文章第 2-4 段对三峡进行具体描绘, 抓住季节特点, 依次写出了三峡春、 夏、 秋、 冬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做对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分析】【分析】参考
35、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
36、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自从/如果; B.断/消失; C.早晨; D.白色的/不加装饰。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襄,漫上;绝,断。句意为: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句意为: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D.
37、正确; C.有误,文章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最后写秋水,“依次写出了三峡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错误。 故选:C。 答案: (1)C (2)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C 【点评】【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太守况钟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
38、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业,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 【注释】: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府治:府街。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l)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文卷悉烬 喝使归舍 (2)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休分析。(2 分) 【分析】【分析】译文: 当况钟任太守时,府衙遭火焚毁,所有文
39、卷付之一炬,因失职造成火灾的是一名小吏。火扑灭后,况钟坐在瓦砾堆中,命人痛打那名小吏一百鞭,然后喝令小吏回家去。小吏离去后,况钟就急忙拟表上奏,一力承担火灾的过失,对那名小吏却只字未提。当初那名小吏料想自己是死定了,况钟曾叹气的说:“这本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奏表呈上后,皇帝只下令裁减俸禄,况公对待一名小吏尚且如此,所以虽然行事威严,但从未招致民怨,如果换成现在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过失,尚且还想将过失推诿别人,更何况是替人受过呢,况公的人品非普通人所能及啊!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40、、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句意为:文卷全都被烧。悉:全,都。 句意为:吆喝着让他回到房舍。舍:房舍,住宅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固,本来;事,责任;足,能够;当,承担。句意: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句子理解。根据“此固太守事也,小史何足当哉”能看出况钟勇于担当。“使以争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
41、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答案: (1)全,都;房舍,住宅 (2)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3)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点评】【点评】“而”字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敏而好学。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
42、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雾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树树所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分析】【分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 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 为唐初诗
43、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解答】【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的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可以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然后结合上下句去联想和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落晖:落日的余光。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2)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作者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在现实生活里的苦闷、孤
44、独、惆怅和抑郁。运用典故表明了作者不被重用的抑郁心情。 答案: (1)层层的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排排的山陵映着落日的余光,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山林晚秋图。 (2)彼此相望却不相识,我只好歌一曲长歌来怀念采薇而食的隐士。运用典故,把采薇比作避世归隐的仕士,表达了作者孤寂苦闷的情怀和避世归隐的愿望。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点评】【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
45、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四、(8 小题,29 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 12-15 题。(12 分) 材料一: 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 5 月 18 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数字化带来
46、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博物馆的未来令人期待。 展品“活”起来,数字展陈提升观众体验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 序厅里, 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 第一单元大厅设置大型 L 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去年 9 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
47、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复原文物细节,三维采集助力保护修复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请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建起义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 满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虚
48、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 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洞悉文物“身世”,数字技术用于考古发掘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 6 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而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 24 小时不
49、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卫,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来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钢尊量身定制的 3D 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 3D 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 3D 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 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背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
50、黑色“上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未来博物馆会是什么样,2021 年 5 月 18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云游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界的热词。当前,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游博物馆”渐成生活新方式 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热门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 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 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 “云游博物馆”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成为一大亮点, 但与此同时, 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