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长汀县二校联考八年级上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一)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52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长汀县二校联考八年级上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长汀县二校联考八年级上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长汀县二校联考八年级上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长汀县二校联考八年级上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长汀县福建省长汀县二校联考二校联考八年级上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八年级上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一)(一)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9 分)分) 1 (10 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品读自然,我们从“几处早莺争暖树, (1) ”中感受到自然美景的勃勃生机;从“树树皆秋色, (2) ”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从“ (3) ,长河落日圆”中感受到阔大雄浑的境界;从“晴川历历汉阳树, (4) ”中感受到空明悠远的画面;从与朱元思书中“ (5) ,(6) ”感受到水流的湍急。 品读自然,我们更要体会作者的情怀, “ (7)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英雄暮年的壮志;“何夜无月?

2、何处无竹柏? (8) ! ” 是贬谪中的自适和旷达;“ (9) ,(10) ”( 梁甫行 )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是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 (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体育中考总分增至 40 分,让广大学校开始加强体育锻炼并重视体育教育。 B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应树牢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以行动标注精神文明新刻度。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命名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工程,将为人类使用月球做出重要贡献。 3 (6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

3、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 “飞天”凌空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 9 届亚运会中夺得 10 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 ,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 ,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 锐不可挡 B歼灭(qin) 心潮彭湃 C击溃(ku) 豪情万丈 D冠军(gun) 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

4、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思与缅怀 光荣与梦想 决心与信念 B光荣与梦想 决心与信念 追思与缅怀 C追思与缅怀 决心与信念 光荣与梦想 D光荣与梦想 追思与缅怀 决心与信念 二、阅读(二、阅读(71 分)分) 4 (6 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亭亭”形容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

5、的风声,简洁生动。 B.颔联中“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 “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与坚韧。 C.最后两句一问一答,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 D.全诗以冰霜为中心,反复咏歌,富有气势。语言华丽,刚劲峭拔,意味深长。 (2)这首诗主要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5 (16 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6、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注:汉银河。企盼望得到。罗一种爬蔓植物。荡累消除烦恼。颐物怡情养性。散赏自由欣赏。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清川万转 春罗被径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B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C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D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

7、 【甲】 【乙】两文描写自然景物有什么共同之处?两文通过描写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6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兜里有糖 童年时,浓烈的甜味是奢侈品。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加在粥里,是平淡无奇的吃法,最令人向往的是用来蘸着馒头吃。热腾腾的馒头蘸上沙沙的白砂糖,一口吃进嘴里,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慢慢地,糖果出现了。先是出现在隔壁富足家孩子的衣兜里,再是出现在百货商店的柜台里,

8、最后出现在楼下的小卖店里。比起那沙粒一样的白砂糖,那些不知道什么树上结下的糖果哟,那慷慨的甜度,那华美的包装,那多样的口味,吃一块,就像嘴巴里突然开始过大年了一样这话倒也不假,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群糖汇聚,敞开吃上一通。大白兔奶糖,糯米纸里裹满了洁白丰腴,比鲜奶更甜美;大虾酥,硬的糖壳有着虾壳一样的纹理,咬开之后里面却是酥脆的花生香;还有水果糖,正方形的塑料糖纸,小小的糖躺在中央,卷起糖纸两头一捻,便把糖块服服帖帖包裹在中间。剥开糖纸,半透明的糖块里裹着一点点有颜色的核,绿的是哈密瓜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橘子味今天看来,那只是一块粗糙而浑浊的糖浆凝块,但在童年的我们看来,那就是晶莹剔透的水

9、晶球,里面装着全世界的秘密。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就像金秋是瓜果收获的时令那样,采买过年的糖果是孩子们的丰收日。糖果不结在树上,结在百货公司和国营商场的透明橱窗里,那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的糖果哟,对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炫目的丰收盛景!回到家,糖果倒进白瓷大盘里,再撒上一把炒香的瓜子。孩子小小的手满满抓一把,手心里饱胀的触感,心里的快乐就像在糖果山里打了个滚,在糖果海里扎了个猛子,奢侈得有点不真实。此刻,大人们如何训斥“少吃两块,还吃不吃饭了” ,都

10、是徒劳的大人们的年夜饭在鸡鸭鱼肉的推杯换盏里,孩子们的年夜饭就在这聚宝盆一样的糖果堆里。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罕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候吗?回忆不起来了。酒心糖、巧克力糖、果汁软糖、润喉保健糖、健齿口香糖,还有各种我读不懂名称的外国进口糖,我知道,它们满载着糖分,在人体内激起多巴胺的分泌,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很难从中寻得快乐。 我是后来才慢慢摸到一点门道的。 那次,我在高铁上,前面坐着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妈妈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

11、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我掏出一块糖,然后捧糖在手: “小朋友,要吃吗?”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微笑点了一下头,又摸着小女孩的头: “说,谢谢叔叔! ”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功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 她肯定不缺糖吃。那她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于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就像我从卖家那里收到这些礼物一样,就像我新婚的朋友们恪守遥远的

12、风俗带给我喜糖一样。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这种喜悦本无所谓大人还是小孩。 回味着小女孩的笑容,我开始留心各种糖,有形的,无形的。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作祝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13、段童年时把白砂糖加在粥里的吃法是“我”所不喜欢的,蘸着馒头吃才令“我”向往。 B第段开头“慢慢地”一词表明糖果进入“我”的童年生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C第段虽寥寥数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叙写及作者思想的变化。 D第段“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写出小女孩很想吃“我”手中的糖果并征求妈妈的同意。 (2)文章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哪三件与糖有关的事件?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那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的糖果哟,对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炫目的丰收盛景”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

14、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4) “我”后来不爱吃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第段画波浪线句“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7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派宣告灭亡 (新华社南京 1949 年 4 月 24 日 5 时电) 国民党 22 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 23 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

15、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括号内的文字是这篇消息的什么部分?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请写出来,并说明导语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8 (1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 36 年级每周安排 1 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

16、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 “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 十分享受这过程” 。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 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 “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 对于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 “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 。他认为,互联网时

17、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 “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

18、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A.教育部要求,小学 36 年级每周要安排 1 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

19、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两点建议。 9 (6 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辨人物】他的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作者对他的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_。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 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 ,另一次是_。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

20、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贞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_。 (1)以上材料选自(作者名) 的 ,又名 。 (2) 三、写作(三、写作(60 分)分) 10 (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不期而遇。人群里,我们有与亲人朋友的偶然相遇;书店里我们有与渴慕已久的书籍相遇;影视作品中我们有与伟人英雄的相遇;旅游中我们有与美丽风景的相遇 请以“最美丽的相遇”为题,写一记叙文。 要求:内容紧扣题目,立意正确;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书写工整,不少于 650 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21、、校名和地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9 分)分) 1 (10 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品读自然, 我们从 “几处早莺争暖树, (1)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中感受到自然美景的勃勃生机;从“树树皆秋色, (2) 山山唯落晖 ”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从“ (3)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中感受到阔大雄浑的境界;从“晴川历历汉阳树, (4) 芳草萋萋鹦鹉洲 ”中感受到空明悠远的画面;从与朱元思书中“ (5) 急湍甚箭 , (6) 猛浪若奔 ”感受到水流的湍急。 品读自然,我们更要体会作者的情怀, “ (7)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22、不已”是英雄暮年的壮志;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是贬谪中的自适和旷达; “ (9) 柴门何萧条 , (10) 狐兔翔我宇 ” ( 梁甫行 )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是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燕”的书写) (2)山山唯落晖(注意“唯”的书写) (3)大漠孤烟直 (4)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洲”的书写) (5)急湍甚箭 (6)猛浪若奔

23、 (7)老骥伏枥 (注意“骥”的书写)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柴门何萧条 (10)狐兔翔我宇 【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 (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体育中考总分增至 40 分,让广大学校开始加强体育锻炼并重视体育教育。 B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应树牢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以行动标注精神文明新刻度。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命名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工程,将为人类使用月球做出重要贡献。 【分析】

2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可把“加强体育锻炼”与“重视体育教育”调换位置; B.有误,搭配不当, “树牢”与“节约习惯”搭配不当,可在“节约习惯”之前加上“养成” ; C.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把“大力发挥了敢拼敢搏”改为“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的精神” ;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25、: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3 (6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 “飞天”凌空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 9 届亚运会中夺得 10 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 ,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26、朗读一着惊海天 ,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阻遏() 锐不可挡 B歼灭(qin) 心潮彭湃 C击溃(ku) 豪情万丈 D冠军(gun) 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追思与缅怀 光荣与梦想 决心与信念 B光荣与梦想 决心与信念 追思与缅怀 C追思与缅怀 决心与信念 光荣与梦想 D光荣与梦想 追思与缅怀 决心与信念 【分析】第一题考查字

27、音字形。第二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第三题考查句子排序。 【解答】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 项中“挡”应为“当” ;B 项中“歼”应读“jin” , “彭”应为“澎” ;D 项中“冠”应读“gun” 。 故选 C。 (2)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遗嘱是人临死前的交待。 遗愿是临死前的愿望。 根据语境可知,第一处应填遗嘱。奖励侧重于物质方面,鼓励侧重于精神方面。根据语境可知,第二处应填奖励。雄姿是雄壮的身姿。英姿是英武的身姿。根据语境可知,第三处应填英姿。故选 D。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按照“思考怀念满怀希望满怀信心”的逻辑顺序可知应选 A。 答案: (1)C (2)D (3

28、)A 【点评】第一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作答,要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借助工具书来作答。 二、阅读(二、阅读(71 分)分) 4 (6 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句用“亭亭”形容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颔联中“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 “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与坚韧。 C.最后两句一问一答,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

29、 D.全诗以冰霜为中心,反复咏歌,富有气势。语言华丽,刚劲峭拔,意味深长。 (2)这首诗主要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分析】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全诗以松树为中心,不是以冰霜为中心。 故选:D。 (2)

3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这首诗名为“赠从弟” ,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 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 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 ,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答案: (1)D。 (2)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象征) ,既是借松树的傲岸来暗示自己的高洁情怀,也是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

31、逆境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参考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5 (16 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

32、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注:汉银河。企盼望得到。罗一种爬蔓植物。荡累消除烦恼。颐物怡情养性。散赏自由欣赏。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四时俱备 全,都 晓雾将歇 消散 清川万转 河水 春罗被径 同“披” ,覆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B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C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D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33、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 【甲】 【乙】两文描写自然景物有什么共同之处?两文通过描写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分析】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

34、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解答】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 句意为:四季常存。俱:全,都。 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句意为: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川:河水。 句意为:女萝铺成了小路。被:同“披” ,覆盖。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

35、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的意思是:故鄣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绝壁千尺,直入云霄。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句中重点词有:欲颓,将要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句意为:夕阳快要下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句中重点词有:风雨,名词活用为动词,刮风下雨。晦,昏暗。已,停止。句意为: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

36、(像夜晚一样) ,雄鸡啼叫不止。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情感的分析。甲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与乙文中“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都写了山高水清;甲文中“猿鸟乱鸣”和乙文中“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写的是飞鸟和猿猴,这些都突出了山川的美丽。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并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乙文与施从事书则描绘了高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结合“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

37、消除疲劳,恰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这一语句分析可知,文章寄托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烦恼,怡情养性的思想,表达了其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答案: (1)全,都;消散;河水;同“披” ,覆盖。 (2)D (3)夕阳快要下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像夜晚一样) ,雄鸡啼叫不止。 (4)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甲】文中的“高峰入云”和【乙】文中的“绝壁干尺,孤峰入汉”表现了山的高峻;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如【甲】文中的“青林翠竹”与“猿鸟乱鸣”和【乙】中的“绿嶂百重”与“千翼竞来”来写大自然的生机;都运用多种感官综合描写。如【甲】文中

38、的“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都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描写景物。 甲文借江南山林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乙文向好友施从事描绘了故彰县附近的山景,展现了山中变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爱慕。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兜里有糖 童年时,浓烈的甜味是奢侈品。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

39、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加在粥里,是平淡无奇的吃法,最令人向往的是用来蘸着馒头吃。热腾腾的馒头蘸上沙沙的白砂糖,一口吃进嘴里,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慢慢地,糖果出现了。先是出现在隔壁富足家孩子的衣兜里,再是出现在百货商店的柜台里,最后出现在楼下的小卖店里。比起那沙粒一样的白砂糖,那些不知道什么树上结下的糖果哟,那慷慨的甜度,那华美的包装,那多样的口味,吃一块,就像嘴巴里突然开始过大年了一样这话倒也不假,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群糖汇聚,敞开吃上一通

40、。大白兔奶糖,糯米纸里裹满了洁白丰腴,比鲜奶更甜美;大虾酥,硬的糖壳有着虾壳一样的纹理,咬开之后里面却是酥脆的花生香;还有水果糖,正方形的塑料糖纸,小小的糖躺在中央,卷起糖纸两头一捻,便把糖块服服帖帖包裹在中间。剥开糖纸,半透明的糖块里裹着一点点有颜色的核,绿的是哈密瓜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橘子味今天看来,那只是一块粗糙而浑浊的糖浆凝块,但在童年的我们看来,那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里面装着全世界的秘密。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就像金秋是瓜果收获的时令那样

41、,采买过年的糖果是孩子们的丰收日。糖果不结在树上,结在百货公司和国营商场的透明橱窗里,那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的糖果哟,对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炫目的丰收盛景!回到家,糖果倒进白瓷大盘里,再撒上一把炒香的瓜子。孩子小小的手满满抓一把,手心里饱胀的触感,心里的快乐就像在糖果山里打了个滚,在糖果海里扎了个猛子,奢侈得有点不真实。此刻,大人们如何训斥“少吃两块,还吃不吃饭了” ,都是徒劳的大人们的年夜饭在鸡鸭鱼肉的推杯换盏里,孩子们的年夜饭就在这聚宝盆一样的糖果堆里。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罕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

42、候吗?回忆不起来了。酒心糖、巧克力糖、果汁软糖、润喉保健糖、健齿口香糖,还有各种我读不懂名称的外国进口糖,我知道,它们满载着糖分,在人体内激起多巴胺的分泌,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很难从中寻得快乐。 我是后来才慢慢摸到一点门道的。 那次,我在高铁上,前面坐着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妈妈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我掏出一块糖,然后捧糖在手: “小朋友,要吃吗?”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微笑点了一下头,又摸着小女孩的头: “说,谢谢叔叔! ”小女孩脆生

43、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功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 她肯定不缺糖吃。那她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于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就像我从卖家那里收到这些礼物一样,就像我新婚的朋友们恪守遥远的风俗带给我喜糖一样。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这种喜悦本无所谓大人还是小孩。 回味着小女孩的笑容,我开始留心各种糖,有形的,无形的。我依

44、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作祝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第段童年时把白砂糖加在粥里的吃法是“我”所不喜欢的,蘸着馒头吃才令“我”向往。 B第段开头“慢慢地”一词表明糖果进入“我”的童年生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C第段虽寥寥数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叙写及作者思想的

45、变化。 D第段“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写出小女孩很想吃“我”手中的糖果并征求妈妈的同意。 (2)文章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哪三件与糖有关的事件?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那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的糖果哟,对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炫目的丰收盛景”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4) “我”后来不爱吃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第段画波浪线句“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分析】

46、本文写小时候爷爷糖罐子里的白砂糖和后来出现的糖果,它们都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奢侈品,长大之后,作者越来越不爱吃糖,因为在糖里再也找不到快乐,可是在高铁上遇到的小女孩让作者渐渐明白,真正甜的不是糖,而是生活中的甜美与惊喜。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有误,把白砂糖加在粥里的吃法是平淡无奇,并不是“我”不喜欢; CDB.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根据第段“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 “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等语句可概括为:吃爷

47、爷的白砂糖获得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根据第段“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等语句可概括为:身边出现各种糖果时和妈妈玩吃糖果的“戏法” 。根据第段“就像金秋是瓜果收获的时令那样,采买过年的糖果是孩子们的丰收日”的语句可概括为:采买过年糖果的快乐。 (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和含义。第题,由“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可知,这些词语都是叠词,这些叠词,既写出糖果色彩之鲜艳、品种之丰富、对儿童吸引力之大,又蕴含着对糖果的喜爱之情。第题“甜美” ,这个词一语双关:首

48、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表层义是指糖果的甜美;深层含义结合文章主旨来作答,是指是生活中感受到的惊喜、祝福等。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或提取关键语句作答。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罕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候吗” ,这些语句揭示了不爱吃糖的部分原因。 “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于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 ,由此作者感受到,不爱吃糖的原因更是忽略了陌生世界里的笑容和善意。 (5)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理解语句要与对

49、全文的理解相结合,并且注意体会上下文的内容。 “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由此可见,兜里有糖,是希望自己向陌生人表达善意,向长辈和亲人表达情感,向别人表达祝福。 答案: (1)A (2) 吃爷爷的白砂糖获得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身边出现各种糖果时和妈妈玩吃糖果的 “戏法” ;采买过年糖果的快乐。 (3) (3)叠词连用,全面具体地写出了橱窗中糖果的颜色鲜艳、丰富,体现了橱窗中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力巨大。 既指糖果的甜味,又指生活中的惊喜、快乐、善意、祝福等。

50、 (4)糖果不再稀罕;为工作奔波;担忧吃糖身体发福;忽略了陌生视线世界里绽放的笑容和善意。 (5)希望成为一个善于向身边的人表达情感的人;希望成为一个善于向陌生人表达善意的人;希望成为一个善于向美好生活表达祝福的人。 【点评】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 、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 、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 (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