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修辞手法选择题(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28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修辞手法选择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修辞手法选择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修辞手法选择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修辞手法选择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选择题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或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四军司令员粟裕渔光曲情有独钟,经常用手风琴即兴伴唱,以此消除战斗中留下的伤痛,指挥千军万马去夺取更大的胜利。 B1940 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开播时,选渔光曲作为开播曲。渔光点点,犹如暗夜中的璀璨光芒,照耀着中国前行的方向。 C2020 年央视春晚,伴随着渔光曲 ,一群温婉柔美的江南女子上演了一段美得惊心动魄的舞蹈,将东方美学演绎到了极致。 D嵊州中学的教学楼迎光楼,巧妙地运用谐音手法,表达了莘莘学子对任光殷切的怀念之情。 2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

2、不住涕泗横流。”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B“秋天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C“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这句话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拟人) D 傲然地耸立, 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 那你

3、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比喻、设问) 4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比喻) B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远方。 (对比) C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通感) D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疑问) 5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中“最”“

4、的”都是副词。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6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

5、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这句话是病句。 B“唯独”“唯唯诺诺”这两个词语中的“唯”意思相同,表示独一无二的意思。 C从短语的结构形式来看,“重大失误”“羊肠小道”“世界万物”结构相同。 D“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6、,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9对下面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拟人、比喻、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比喻、比喻、反语 D夸张、比喻、比喻 10班级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

7、成下面任务。 展示自我:同学们,有位作家曾说过:“在广瀚的宇宙中,你就是那颗唯一的星星,以前不曾出现,以后也不会重复,你绝对是唯一的,独特的。”是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今天,我们就请大家勇敢地亮出自己吧! 以上是小轩同学为这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请你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家”“宇宙”“以后”都是名词。 B“你就是那颗唯一的星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亮出自己”中“亮”的本意是光线强,这里的意思是“显露”、“展示”。 D“我们就请大家勇敢地亮出自己吧!”这句朗读时重音是“请”“勇敢”。 11下列说法或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8、,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 中庸 论语 )之一。成语“孟母三迁”就出自于本书。 C“在湛蓝的天空下,故宫博物院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屋顶显得辉煌。 )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中秋天萧条的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B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 、 孟子 、 中庸合成“四书”。 C“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这个句子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连接,这是一种暗喻。 D“娃娃”“蟋蟀”“精神”“东”这几个词都是名词。 13下列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里虽然成了废墟, 但是, 像马蜂窝一样、 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 总会有一口水井, 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C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D当我来到那个

10、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15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对偶,以动写静,赋予山原气势与生机。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运用比喻,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无限的思乡愁绪。 D“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运用拟人,表现了春风的温暖亲切。 1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

11、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比喻) B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 C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排比)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反语) 17跟我学汉语语言规范。想一想,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冷静 工人 追求 不但 解析:以上四个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 B青春永驻 了解历史 文学长廊 担当使命 解析:以上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解析:这句

12、话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解析:句中“高尚”“纯粹”都是褒义词。 18下列语句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在这个白光里,每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瀑布。 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风带着雨腥,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夸张 比喻 比喻 拟人 C排比 夸张 夸张 比喻 D夸张 比喻 夸张 拟人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

13、一百只眼珠。”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洞察力。 B“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在全球应对气候问题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也有利于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该句有语病。 C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东台西溪的海春轩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D 富贵不能淫中写“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这里的“丈夫之冠”指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20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

14、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A“担心”是动词,“这些”是代词,“挺拔”是形容词。 B“茂盛”的同义词是“繁茂”、“旺盛”,反义词是“稀疏”、“干枯”。 C画线句“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用新奇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新生白桦的外形,而且写出了其勃勃生机和青葱之感。 D“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中“杰作”一词在此处是贬义词。 21下面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母亲啊!

15、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22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有的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这一句子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文章虽短小,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3借助补白,充实巩固 小语:前三单元,我们不仅积累了字词等基础,还要借助语文书补白部分,充实

16、巩固。下面是小语摘录的课文片段,运用词性的相关知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课文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A第句“是”是动词。 B第句“矮松”“山”都是名词。 C第句“看”“上”都是动词。 D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尖”比作“银边”。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的颜色”“梦回繁华”“愚公移山”“回忆我的母亲”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这些成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峡的山

17、水美景独具特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D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 、 观沧海等。 25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的季节,春光在万山怀抱里,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夏日,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会让我神魂颠倒!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煦轻柔;夜里皓月当空,柳林摇曳,晚风轻拂,桂花飘香。冬天如西北汉子粗犷豪放而又不失礼节,他带着洁白的礼物来到人间,早晨推开大门,整个世界粉妆玉砌,分外妖娆。 A“季节”是名词;“里”是代词。 B“沉醉”是动词;“优美”是形容词。 C第句有语病。应将“神魂颠倒”改为“如

18、痴如醉”。 D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26不含有夸张修辞的诗句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7找出与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早高峰时,地铁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8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

19、项是(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传承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之一,铜鼎对于中华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文化的符号,是品质的凝聚,是精神的载体。“鼎”字文化内涵丰富,除了本义,它还被赋予“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等意义,如“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依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A第句里的加点词语“是”“发生”均是动词,“四”是数词,“文明”是形容词,“文化”“国家”是名词。 B第句使用了排比修辞,阐述了鼎文化的意义,抒发了对鼎文化的礼赞之情。 C第句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中的“鼎”分别是“王位

20、、帝业”“大”“正当、正在”的意思。 D第向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29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纯粹”“热忱”“奋不顾身”“美不胜收”四个词语是褒义词; “炫耀”“狡猾”“随声附和”“招蜂引蝶”四个词语是贬义词。 B“精神”“能够”“漂亮”“喜欢”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各不相同。 C演讲讲演,是同义词;不求甚解追本溯源,是反义词;奉还、惠顾是敬辞;舍弟、令爱是谦辞。 D“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 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为她唱歌。”这是个拟人句;“他长得真壮,像他爸爸一样。”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30“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主题

21、教育的视频短片,请你参与完成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第三项,设计分镜头脚本。 分镜头 画 面 (一)采冰人的手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忘忧湖上的电锯轰鸣声、钎子咔嚓声、运冰车马达声整日地交织在一起,人声鼎沸。次日凌晨,一双双红肿粗糙、充满力量的采冰人的手,才终于从硬冷的手套中解放出来,开始享受哈气的温柔。 (二)铁路洗衣厂女工的手 这双铁路洗衣厂女工的手犹如上下翻飞的蝴蝶,熟练地从熨烫机上取下列车床单,将其对折,抖动微调,然后对折、对折、再对折,最后码平放好,用时大约 6 秒钟。由于长年累月折叠近百度高温的卧具,这双灵巧的手的指纹早已被高温布料“熨平”了。 阅读分镜头画面中的语句,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

22、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句 B第句 C 第句 D第句 31下面是同学们在“粽香传统感我心”感言区的留言,其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丰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B让我们从端午节习俗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节日绽放出时代之花。 C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八方情。 D千百年来,众多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令人流连忘返。 32临近初中毕业,学校微信公众号准备做一期回顾初中三年生活的推送。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推送的第三条,“师恩难忘”。 青春,就是自以为长大的我们,遇见教我们长大的您。 您是我们敬的人,您是我们爱的人,

23、您是我们心中的巨人! 想起您,就想到您疲惫的身影和语重心长的叮咛。 想起您,就想到课上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络绎不绝。 您就是一座山,让我们站在山顶,览尽四野之胜。 因为青春美好,所以更感激像您这样奉献青春的人。您陪我们一程,我们念您一生!老师,谢谢您!因为遇见了您,我们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阅读文段中的语句,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句 B第句 C第句 D第句 3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踌躇满志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对于一生来说

24、也不过不过是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变化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A“力量”和“绝望”都是名词,“休息”是动词。 B“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踌躇满志”是贬义词。 D“灵魂的变化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这句的主干是“灵魂是希望”。 34潇潇从教材中积累的语文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书香文游读书节,我送你一本书,请惠存。”“惠存”是敬辞,使用正确。 B“高邮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句中“创建”“典范”词性相同。 C“我的意思是一起去盂城驿。”“那种聚会没有意思。”两句中的“意思”含义不同。 D“一阵风成来,大运河畔的树木摆动着枝叶,对我们点头微笑。

25、”句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35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 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 忧愁。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 (摘自新浪博客) A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

26、”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36小田同学的妈妈是三洲田茶园的销售人员。下面是茶园宣传资料中的一段文字: 三洲田位于深圳市盐田区与坪山区交界处。这里完整保留着原生态自然风貌,山清水秀,鸟鸣谷幽,云遮雾绕,草木葱茏,大小六个湖泊有如碧玉镶嵌其间,简直就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三洲田茶园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数百亩优良茶田连绵起伏,所产绿茶历来为深圳名产,远销海内外市场。当春光明媚,轻雾弥漫山间,采茶女的身影掩映在青翠的茶丛中,此时倘若竖起灵魂的耳朵,必能听到一支悠扬宛转的田园牧歌。茶园曾多次组织“山地采茶节”,众多茶道爱好者穿上古朴的采茶衣帽,手挽竹制的茶篮,脚踩温软的泥土,穿梭于茶园之间,共同在

27、无限春光里采撷指尖一抹新绿,沉淀内心一份满足。 关于上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外桃源”典出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B“云遮雾绕”“草木葱茏”都是主谓短语。 C“采撷指尖一抹新绿”中的“新绿”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此时倘若竖起灵魂的耳朵,必能听到一支悠扬宛转的田园牧歌”。是一个假设复句。 3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气势磅礴的盛世华章。珠玉在前,14 年后的冬奥会开幕式如何实现突破,展现中国风采?在冲突频仍、猜疑升级的当今世界,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这是我们导

28、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如今, 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 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风采”“当今世界”“艺术的力量”是结构相同的短语。 B“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该句的问号表达出了强烈的反问语气。 C“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问题”。 D“珠玉在前”运用比喻修辞,把奥运会开幕式比作“珠玉”,表现了开幕式的华美。 38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从 1999 年开始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期间是觞杜鹃开得最灿烂的时节,此时的深圳都会举办深圳觞杜鹃市花展。 经过历年的发

29、展, 逐渐成为一年一度市民翘首以盼的花展盛事。 想一览美景游客无需四处x n m( ) ,登上莲花山即可览美景。这期间也是莲花山最美最热闹的时刻,觞杜鹃用热情迎接【甲】 ( ) (A络绎不绝 B前呼后拥)的游客。她撇开女子的娇羞,尽情绽放,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赛雪。漫山遍野花团锦簇,mi b shng shu( )她虽不像梅花, 【乙】 ( )在严寒下, ( )顽强绽放。 (A即使也 B只有才)她们只要一落地便会生根开花,无论风雨多大,都要开出最鲜艳夺目的花。 作为深圳市花的觞杜鹍花与特区诞生之初是雕塑“拓荒牛”及以“打开国门”为寓意的雕塑 闯有着一曲同工之妙,都彰显着特区人民的开拓创新奋

30、斗的精神。 “拓荒牛”的作者是著名中国的雕塑家潘鹤在 1984 年创作的。“拓荒牛”勾头蹬腿,重心向前,浑身使力,将身后一个巨大的树根拔出地面的画面展示着深圳的开拓精神。 闯的作者是由设计者郑建平于 1993 年为深圳创作的,他曾说:一个城市需要一个城市记忆的记录,城市记忆和城市的文化资产都需要为之寻找载体,雕塑便是这样一种载体。 选择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 A“花团锦簇”“环境宜人”都是补充短语。 B“灿烂”“热闹”“鲜艳夺目”,这三个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出自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是词牌名。 D“她撇开女子的娇羞,尽情绽放,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

31、赛雪。”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9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A夸张 比喻 拟人 B比喻 夸张 引用 C比喻 拟人 夸张 D比喻 夸张 拟人 40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 B是燕/在梁间呢喃 C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或修辞方法使用。 A.情有独

32、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此处形容粟裕特别喜爱渔光曲 ,使用正确; B.画线句“渔光点点,犹如暗夜中的璀璨光芒,照耀着中国前行的方向”把“渔光”比作星星那样“璀璨”,生动形象,比喻的运用非常恰当; C.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此处形容舞蹈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使用正确; D.殷切:深厚而恳切。此处修饰“怀念之情”,使用不当; 故选 D。 2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复句的辨析。 B.是一个运用了排比修辞的单句, 主语是“秋天”, 谓语是“藏”, 后面是补语, 所以这是一个单句, 表述错误; 故

33、选 B。 3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一句将白杨树(本体)比作伟丈夫(喻体)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4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云掠过月亮”比作“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判断正确; B.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石块、沙砾拟人化,判断错误; C.“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 D.有问有答,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 故选 A。 5C 【详解】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C.“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中的“的”是助词,不是“副词”。 故选

34、C。 6A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与理解句子含义。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这个句子有问有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不是反问。 故选 A。 7B 【详解】考查对句子语病、字义、短语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辨析。 B.唯独:只是,仅有一个 ,心中独一无二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唯”:表示独一无二、独此。 唯唯诺诺: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唯唯”:谦卑的应答。 故选 B。 8A 【详解】考查词句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托尔斯泰有“一百只眼珠”,他用这些“眼珠”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进而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故理解正确的是“运用夸

35、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故选 A。 9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分析。 (1)把“樱花”比作“轻云”,比喻; (2)把学生头上盘辫子的样子说成“富士山”,明显夸大,是夸张; (3)“正人君子”带引号,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故选 B。 10D 【详解】考查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辨析。 D.有误,“我们就请大家勇敢地亮出自己吧!”这句朗读时重音应是“勇敢”和“亮”;重音是根据语言目的的需要而给以强调和突出的字、词或词组。开场白需要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所以“勇敢”“亮”需要重读,以起到鼓动作用; 故选 D。 11

36、B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成语“孟母三迁”最早出自于汉 刘向列女传 邹孟轲母 ; 故选 B。 12A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D.“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说法错误,应该是“我”在母亲去世后的秋天学会了热爱生活,经历过这段人生的“秋天”,“我”成长了。故选 D。 13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A.“山川”是名词,“古来”是副词,词性不相对;“之”是助词,“共”是形容词,词性不相对;“美”是形容词,“谈”是动词,词性不相对;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不是对偶句; B

37、.“高峰”对“清流”,都是名词;“入”对“见”,都是动词;“云”对“底”,都是名词;是对偶句; C.“夕日”对“沉鳞”,都是名词;“欲”对“竞”,都是副词;“颓”对“跃”,都是动词,是对偶句; D.“朝”对“暮”,都是时间词;“发”对“到”,都是动词;“白帝”对“江陵”,都是地名;是对偶句; 故选 A。 1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 A.把“一间挨一间的房子”比作“马蜂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把“狂风”比作“饥饿的野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把“一片灰灰的薄雾”比作“地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15B 【详解】考查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8、和辨析。 B.有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运用的是设问; 故选 B。 1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此项把胡髭比作植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人没有一百只眼珠,这是夸张说法,说明托尔斯泰观察入微。 C.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此句只有两句“变成了”,不是排比句。 D.“不逊”“愤然”是反话,并非真的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并非真的愤然。 故选 C。 17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不但”是连词,而非副词; B.“青春永驻”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文学长廊”

39、是偏正短语;“了解历史”、“担当使命”为动宾短语; C.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 D。 18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分析和判断。 句中的“每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构成排比; 句把暴雨落在地上的景象比作“箭头”“瀑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是夸张手法; 句把“风”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选 A。 19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应用。 C.“海春轩塔”屹立在西溪之南的泰东河,为东台西溪旅游观光主要景点之一。所以“海春轩塔”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故选 C。

40、 20D 【详解】考查基础知识运用。 D“杰作”指的是那一片长得很茂盛的橡树,是褒义词。 故选 D。 21B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A.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是比喻; B.没有修辞; C.“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句式一致,语义相关,是排比; D.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是比喻; 故选 B。 22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这一句子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反语,对清国留学生进行辛辣讽刺; 故选 B。 23C 【详解】考查对词类的理解。 C.第句中的“上”是方位名词,不是“动词”。 故选

41、C。 24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梦回繁华”“回忆我的母亲”均为动宾短语,“美丽的颜色”为偏正短语,“愚公移山”为主谓短语; 故选 A。 25A 【详解】此题考查语法知识。 A.有误,“里”是表方位的名词; 故选 A。 26D 【详解】本题考查夸张修辞手法的辨析。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三千尺”是极写瀑布的壮观; C.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故选 D。 27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例句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A.山“铁青着脸”,运

42、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皇上在更衣室里”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C.原句“多么多么多么”,连续三个“多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将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B。 28C 【详解】C.错误。鼎力相助:大力相助。鼎:大;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鼎: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春秋鼎盛:比喻人到壮年,正值一生最旺盛的时期。鼎:正当,正在; 故选 C。 29A 【详解】考查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动词,“能够”和“喜欢”词性相同; C.有误,“令爱”是对他

43、人女儿的敬辞; D.有误,“他长得真壮,像他爸爸一样。”一句不是比喻句,比喻句应该是把本体比作喻体,而这句中的“他”和“爸爸”是同等类型的事物; 故选 A。 30A 【详解】A.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句中用来形容“电锯轰鸣声、钎子咔嚓声、运冰车马达声”,用错对象; 故选 A。 31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辨析。 D.“流连忘返”的意思是: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常指景点、风景。句中形容对端午节的诗句的感受,因此使用不恰当; 故选 D。 32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和词语使用。 C.词语使用不恰当;根据第句“想起您,就

44、想到课上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络绎不绝”中的“络绎不绝”的意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形容课堂上师生交流的场景,使用不当; 故选 C。 33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语法知识。 A.正确; B.有误。根据“心很疼”可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树人格化; C.有误。踌躇满志:用来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是褒义词; D.有误。“灵魂的变化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主语是“变化”,谓语是“是”,宾语是“希望”,故句子的主干应是“变化是希望”。 故选 A。 34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B.创建:有“创立”之意,是动词;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是名词。

45、故两词的词性不同,B 错误。 故选 B。 3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单句成分及复句类型。 A.句的主语是“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为定语; B.“萨冈式微笑”不是比喻,是特指; D.“拥抱欢乐”是动宾短语,不是补充短语; 故选 C。 36B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短语关系、修辞手法、复句关系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云遮雾绕”是并列短语; 故选 B。 37B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 B“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与后面“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如今,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 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是一问一答, 故

46、“该句的问号表达出了强烈的反问语气”是设问; 故选 B。 38A 【详解】此题考查语法及文学常识。 A.“花团锦簇”“环境宜人”都是主谓短语; 故选 A 。 39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1)“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景色”比作“山水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优美; (2)“白发三千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诗人用夸大的方式将白发的长度写成“三千丈”,由此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郁闷; (3)“惊醒了海的酣梦”“激起波浪的兴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海水的愤怒; 故选 D。 40A 【详解】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由“呢喃”可知,“燕”被拟人化了; C.由“点亮”可知,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一个“披”字把“明月”人格化了; 故选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