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516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二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二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3 分)分) 1 (4 分)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百万大军锐不可( )dng 的气势;在 “飞天”凌空一文中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现场八千名观众翘( )首而望、屏息敛声的场面,让我们也为之震撼;在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 )中,我们品味到了那一份真挚的师生情谊;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朱德母亲,作为一个平凡的劳动妇女,那不 chu( )劳作的一生。 (1)给加点字

2、注音。 翘 首 教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锐不可 dng 不 chu 劳作 2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对这件事情分析得非常透彻,其见解可谓入木三分。 B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C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预告片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在我们班鹤立鸡群,是团支书的热门人选。 3 (2 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激发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策划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分享活动。 B国家设立“共和国勋章” ,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C目

3、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偷窃事件,小区保安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4 (2 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 , , , 。 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宋代苏东坡亦誉: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A B C D 5 (2 分)下列关于文学常

4、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 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 B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 D 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写莺燕的动态和花草向荣的趋势,把初春时节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6 (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几则新闻: 2018 年 5 月 21 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信高考图解”第一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光荣,违规作弊入刑”

5、。 2017 年 6 月 1 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记入诚信档案,5 年内难申请贷款。 2017 年 6 月 2 日, “新商业: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分论坛在北京举行。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材料二中的书法字抄写一遍。 (2)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 70 字) ,并写出寓意。 7 (8 分)名句默写。 (1)东皋薄暮望, 。 (王绩野望 ) (2)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 (3)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4)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5)馨香盈怀袖, 。

6、(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 (6)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出边陲壮阔雄奇景象的诗句是: , 。 8 (6 分)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回答问题。 (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指的是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

7、这一点的机会。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 A 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文中的 A 是 (人名) 。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文中 A 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二、阅读与理解(二、阅读与理解(37 分)分) 9 (5 分)古诗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

8、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0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

9、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 【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哀转久绝 不及返顾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 ,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

10、文写“山” ,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11 (8 分)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被遗忘的传统家书 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曾有记者在 500 名大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的图表。 材料二: 家书何以“抵万金” 电话、微信、QQ 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

11、热气腾腾。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 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 2000 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 9 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 3 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 ,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 (中科院教授李蓝) 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李正中) 中国传统书信是文

12、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 (傅敏) 材料三: 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 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 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 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 ( “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张海鹰) 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 。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黄桂萍) 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

13、情并没有因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山东大学生蔡锐)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其次是微信,而写家书的人很少。 B.因为书法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所以中国传统书信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 C.从调查数据看,传统家书最明显的不足是不够快捷方便。主要是书写慢,邮寄麻烦。 D.阅读家书,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 (2)阅读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优点。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传统

14、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你的观点呢?请结合材料三简要阐述。 12 (13 分)记叙文阅读。 世界还很年轻 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 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15、。 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跟亲戚们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16、。 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17、 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 “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 ”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

18、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 “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 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 ;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 。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的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

19、人生的隽语。 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时,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1)第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 (从修辞角度) 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

20、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4) “世界还很年轻”这个题目怎么理解?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三、写作(三、写作(60 分)分) 13 (10 分)小作文。 朝霞落日、小草树木,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具有很多美好的精神品格。请你就所喜爱的一处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将其描绘出来,不超过 200字。 参参考答案解析考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3 分)分) 1 (4 分)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

21、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百万大军锐不可( )dng 的气势;在 “飞天”凌空一文中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现场八千名观众翘( )首而望、屏息敛声的场面,让我们也为之震撼;在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 )中,我们品味到了那一份真挚的师生情谊;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朱德母亲,作为一个平凡的劳动妇女,那不 chu( )劳作的一生。 (1)给加点字注音。 翘 qio 首 教诲 hu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锐不可 当 dng 不 chu 辍 劳作 【分析】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音和字形基础,答题时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解答】 (1)qio;h

22、u (2)当;辍 【点评】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联系词义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对这件事情分析得非常透彻,其见解可谓入木三分。 B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C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预告片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在我们班鹤立鸡群,是团支书的热门人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

23、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 “抑扬顿挫”一般用来形容声音,不能形容情节。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 (2 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激发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策划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分享活动。 B国家设立“共和国勋章” ,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C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

24、类似的偷窃事件,小区保安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开展、策划了”改为“策划、开展了” 。 B.正确。 C.有误,成分残缺,应在“社会抚养”后加上“压力” 。 D.有误,多重否定不当,应删掉“不” 。 故选:B。 【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 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4 (2 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25、。 , , , , 。 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宋代苏东坡亦誉: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A B C 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

26、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语境中已提到“富春江”与之衔接最紧密,是第一句; 前面已讲下游,此句讲上游,衔接紧密,是第二句; 结合常理,讲了山,讲了水,是三四句; 结合“故”字的理解辨析此句为第五句,结合中的“亦”理解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 故选:B。 【点评】此题可结合逻辑顺序排列。 5 (2 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 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 B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

27、种清冷皎洁的意境。 D 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写莺燕的动态和花草向荣的趋势,把初春时节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 (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几则新闻: 2018 年 5 月 21 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

28、信高考图解”第一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光荣,违规作弊入刑” 。 2017 年 6 月 1 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记入诚信档案,5 年内难申请贷款。 2017 年 6 月 2 日, “新商业: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分论坛在北京举行。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材料二中的书法字抄写一遍。 (2)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 70 字) ,并写出寓意。 【分析】本题是关于诚信的材料题。分别考查了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材料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

29、美观、规范、正确。图中是一幅字画,从右往左依次为“诚信赢天下” 。 (2) 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探究。 材料一给出三则一句话新闻, 归纳出三则新闻的共同点即可得出答案。三则新闻分别表述河南、青岛、北京在高考、公积金提取及电商等不同领域对“诚信”的严格要求,可见“诚信”越来越受到各部门的重视。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介绍漫画的内容,抓住漫画中的文字提示,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其构图内容即可。本题所给的漫画主体是一位打铁师傅,身穿“诚信”的服装,在不断锤打着“承诺”的铁,以此来突出只有信守承诺,才能做到“诚信” 。 答案: (1)诚信赢天下 (2)示例: “诚信”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守“

30、诚信”将受到严惩) 。 (3)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点评】概括漫画内容题:要做到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即可。 7 (8 分)名句默写。 (1)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 (王绩野望 ) (2)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 (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4)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

3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5)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 (6)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出边陲壮阔雄奇景象的诗句是: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1)徙倚欲何依(注意“徙”的书写) (2)萧关逢候骑 (3)江入大荒流 (4)绿杨阴里白沙堤(注意“阴”的书写) (5)路远莫致之 (6)老骥伏枥(注意“骥”的书写) (7)大漠孤烟直,

32、长河落日圆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 (6 分)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回答问题。 (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指的是 B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

33、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 A 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文中的 A 是 毛泽东 (人名) 。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文中 A 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4、,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根据阅读积累作答。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理解分析。依据文本内容可知,文中的 A 是毛泽东。文本中语句“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运用外貌描写; “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运用

35、了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的睿智和乐观的品格。 答案: (1)B (2)毛泽东;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睿智(精明) ,有乐观的革命精神。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与理解(二、阅读与理解(37 分)分) 9 (5 分)古诗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试用

36、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分析】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 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解答】 (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阅读

37、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本句是写黄鹤楼前鹦鹉洲的景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以及表现其特点的字词,重点理解“历历” “萋萋”两词的意思,概括说明画面内容。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本诗是所学名诗,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是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可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即抓住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乡关” “愁”即可理解诗人的乡愁情怀。 答案: (1)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2)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用“日暮”怀归乡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之悠长难尽。将“乡愁”之情与“日暮” “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

38、,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

39、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 【注

40、】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哀转久绝 消失 不及返顾 光顾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 ,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 ,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甲】到

41、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登

42、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

43、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 句意:来不及返回光顾。顾:光顾。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当地人 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故断为: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句意为: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中重点词语有:许,多;下,往下。句意为:登山山有一

44、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甲文:分别抓住“三峡四时之水的各自特点” ;乙文:抓住“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来解答。 答案: (1)消失;光顾。 (2)A (3)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登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

45、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1 (8 分)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被遗忘的传统家书 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曾有记者在 500 名大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的图表。 材料二: 家书何以“抵万金” 电话、微信、QQ 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

46、 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 2000 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 9 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 3 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 ,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 (中科院教授李蓝) 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李正中) 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

47、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 (傅敏) 材料三: 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 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 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 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 ( “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张海鹰) 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 。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黄桂萍) 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因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

48、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山东大学生蔡锐)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B A.材料一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其次是微信,而写家书的人很少。 B.因为书法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所以中国传统书信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 C.从调查数据看,传统家书最明显的不足是不够快捷方便。主要是书写慢,邮寄麻烦。 D.阅读家书,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 (2)阅读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优点。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

49、失。你的观点呢?请结合材料三简要阐述。 【分析】本题是以“家书”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第二题考查信息的提取、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三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结合材料谈看法。 【解答】 (1)ACD.符合。 B.不符合,前后两句强加因果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根据“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 “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 “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

50、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从中提炼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子例举了梁启超写了 2000 余封家书,与家人进行交流;还有傅雷家书 曾国藩家书这些流传甚广的家书,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句子中的“2000” “9” “3”等数字,可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家书的家教功能,很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要求根据材料三,谈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开放题型,作答时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