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91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6 分)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借助新闻这一媒介,我们了解了许多载入中国史册的大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度长江,控制军事要塞;跳水姑娘吕伟(l ng)_空飞跃,勇夺亚运会贵冠;_, _让我们关注社会生活, 在信息世界尽情遨游!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要塞( ) (l ng)_空飞跃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_改为_ _改为_ (3)结合第一单元课文内容,为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

2、句,使其与上文语意连贯,句式大致相同。(2 分) _ 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虽然这个黑恶势力团伙锐不可当,但其成员还是被警察抓获归案。 B.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它的故事情节眼花缭乱,引人人胜。 C.由于山路崎岖,坐在车里的人们抑扬顿挫,感觉很不舒服。 D.研学活动已准备就绪,同学们屏息敛声地等待着校长宣布研学活动的开始。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B.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3、首架次成功着舰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绘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表现出人们面对胜利的喜悦之情。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选取的角度很独特。作者没有详尽地去记录运动员们平时训练的刻苦与努力,没有记录参赛过程的紧张与激烈,也没有记录五星红旗如何在运动场上高高飘扬,而是选取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 D. 2017 年 12 月 13 日,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通讯。 4.阅读新闻,完成问题。 (10 分

4、) 在祖国母亲 73 周年生日来临之际,你校组织“礼赞 73 周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我来留言】(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学校举行的“红心向党,奋进 73 周年”演讲比赛上,你班小海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级微信群中为他留言。(2 分) _ 【我来解说】(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到市博物馆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3周年文物展”,好朋友小海对下面这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币的正面图像设计创意不太了解,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为他解说。(4 分) _ _ 【我来采访】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学校师生采取合唱、快闪等一系列形式,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打 call”。大家用最美

5、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祝福,向祖国母亲 73 华诞献礼。 你作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准备采访组织策划活动的校团委刘书记和参与演唱的小海同学,请你分别拟写一个采访问题。(4 分) 采访刘书记:_ 采访小海:_ 5.名句默写(9 分) (1) ,隐天蔽日。 (2) 春冬之时,则 , 。 (3) ,良多趣味。 (4) ,空谷传响, 。 (5) 至于夏水襄陵, 。 (6) 三峡最后以渔歌作结,表达作者对渔夫艰辛生活的同情: , 。 二、阅读理解(57 分) (一)名著阅读(13 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

6、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6.语段节选自_ (书名),又名 (书名),作者是 (人名)。(3 分) 7.文中的 A是_(人名)在作者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分析该人物形象。(5 分)_ 8.在本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 66 人,让作者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A_,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B_,还有平均年龄在 25 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C_,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16岁的江

7、西老表,已经 64 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 D_,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会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E_(5 分) (二)诗歌鉴赏(6 分) 送狄宗亨 【唐】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 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 又惜空度凉风天。 9.请简析本诗首句的作用。(3 分) 10.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中表达了哪些“愁”?(3 分)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 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

8、门正对灔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 “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油盎:油瓶。罅:裂缝。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自非亭午夜分 自: _ 良多趣味 良: _ 发大溪口 发: _ 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 _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堆 碎 石 积 成 出 水 数 十 丈。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 (2 分) (四)

9、实用性文本阅读(10 分)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 月 25 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在外奔波 17 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11 月月 1818 日日 晴晴 初登辽宁舰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 月 18 日早晨 7

10、 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 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 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 今后 8 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 时 30 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

11、进入到工作状态。” 1111 月月 1919 日至日至 2121 日日 晴晴 基建日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 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 6 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

12、能走上 10 到 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 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11 月月 2323 日、日、2424 日日 晴晴 海试日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 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

13、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 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 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 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的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远距离不超过 20 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 月 24 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

14、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11 月月 2525 日日 阴霾阴霾 返航日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 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5、5.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3 分) _ 16.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4 分) 17.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五)现代文阅读(16 分) 父爱从不张扬 曾祥伍 15 岁那年,我正读初三,父亲在一次矿难中走了,整个家立即像天塌了下来一样,母亲哭得死去活来。 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后,母亲带着一个男人来到家里。第一次见面,母亲让我叫他做“爸”,我把脸扭向一边,母亲给了我一巴掌。他赶紧拉住母亲,说:“孩子不懂事,别为难他。” 我赌气跑出家门,一个人在村旁的田野里游荡。 乡间的风吹模糊了我的眼,村头的水车吱吱地转着,搅碎

16、了原本的宁静。天渐渐黑了下来,我有些害怕了。想回家吧,少年的执拗让我丢不起这个面子。正在胡思乱想时,一个身影出现在我面前。仔细一看,正是那个我不愿意叫作“爸”的人。他轻轻地说了句“回家吧”。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了,好在天黑他看不见。 过了段时间,学校举办运动会,要求统一穿运动服。我知道家里的困难,但我还是犹犹豫豫地跟母亲说了。当我看到母亲为难的眼神时,立即就后悔了。“没有就没有吧,没关系的。”我忙安慰母亲。这时,我看到他在一边不说话,闷着头在抽烟,俨然一个局外人。 可是,当我又一个周末回到家时,一套“双星”牌运动服出现在眼前,我喜不自禁地试穿起来。晚上母亲告诉我说,那是他砍了 10 担柴挑进

17、城去卖换回来的钱。我心里一动,从村里进城有近 30 里路程,每次要从山上砍了柴又挑着步行进城去卖,该是怎样的艰辛! 一个周末,我禁不住嘴馋,偷摘别人家梨时被主人撞个正着。主人的外号叫王二麻子,一脸的横肉。他说:“今天我不打你也不骂你,你只要给我跪下,叫一声爷爷 ,就放你走。”我心里十分不情愿,但迫于王二麻子的凶恶,战战兢兢地跪了下去。正在这时,他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一把将我拽起来,对着王二麻子大吼道:“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王二麻子平时虽然很凶恶,但不知怎的,此时却被他的气势压住,一时间显得不知所措。 回到家里,他的气还没消,又教训我道:“别人让你下跪你就跪?没出息!”看着他气得变

18、了形的脸,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老实巴交、胆小懦弱、我不愿叫“爸”的人。 距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我拼命地学习。 或许是因为紧张加上营养不足, 一天我突然昏倒在教室里。当我苏醒过来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坐在床边的他。见我醒了,他长舒了一口气。抚摸着我的头,轻声地问:“好些了吗”?那声音好似一股清泉,缓缓地淌过我的心田。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爸”。我原以为第一次叫他肯定很拗口,没想到却十分自然。他也愣了一下,忙乱中应了一声。接着,他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此后,我一路顺风顺水,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在城里安了家。一切都安顿

19、下来后,我想把他和母亲接到城里来住,他总是不同意,说乡下挺好,自在,我有这番心意,他知足了。其实,我知道是因为我们刚买了房,欠着一大笔债呢! 父爱就像冰箱里的灯,如果不打开门,你永远不知道它是随时为你亮着的。 18.文中写了四件让“我”心有所动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三件事。(3 分) _ 父亲砍柴挣钱,为“我”买运动服。 _ _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诸多生活小事,展现“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由抵触到接纳的全过程。 B第段中“少年的执拗让“我”丢不起这个面子”,这里的“执拗”可理解为“任性”。 C文中第段说“王二麻

20、子平时虽然很凶恶,但不知怎的,此时却被他的气势压住”,突出父亲也有性情暴躁的一面,使文中父亲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D父亲不肯搬到城里来住其实不是因为乡下生活“挺好,自在”,主要是他体谅“我”,不想增加“我”的负担。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文章第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3 分) 文章的最后一段很精彩,请作简要赏析。(3 分) _ 21.第段画线句两次写到了“流泪”,分别品味其原因及蕴含的感情。(4 分) 三、作文(60+3 分) 现代汉语词典(第 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

21、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1.(1)s i 凌(2 分) (2)度渡 贵桂(2 分) (3)示例:歼-15舰载战斗机惊天一着,彰显“强兵”方面的巨大进步(2 分) 2.D(2 分) 3.D(3 分) 4.【我来留言】小海,祝贺你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的祖国祝福。(2 分) 【我来解说】中间的“40”和“1

22、949-1989”表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周年纪念币,同上面环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相呼应;“五星”是国旗的标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平鸽”寄寓着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一段五线谱是国歌前奏两小节乐谱,代表中国人民的心声。(4 分 一点一分) 【我来采访】示例采访刘书记:刘书记,这次活动共有多少首歌曲参演?(2 分) 采访小海:请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 分) 5.略 (9 分) 6.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埃德加 斯诺 (3 分) 7.毛泽东 (1 分)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

23、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4 分 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8.A 徐海东 B 徐特立 C 朱作其 D 老李 E 向季邦 (5 分) 9.交代送别时间与季节;通过环境描写,衬托离情别绪(奠定感伤的基调)。 (3 分) 10.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离愁别绪);对友人漂泊无依的牵挂;空有眼前美景而无人陪伴欣赏的孤苦。 (3 分) 11. 略出发,从.出发 像的样子(4 分) 12.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2 分) 13.略

24、 (2 分) 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于,屡)(2 分) 14.甲:写出了山的绵延不绝、高大巍峨的特点。乙:写出了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特点。(2 分) 15.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有执着的信念;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3 分,答出三点即可) 16.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言流畅贯通。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使用排比句式, 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 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 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

25、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4 分,结合语句 1分,分析出特点 1 分,答出两点即可) 17.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顺叙,文章条理清晰;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巨大;回忆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展现罗阳的形象,表达对他的记忆与缅怀。(3 分,1 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8.父亲寻找赌气离家的“我”,轻声劝我回家。 父亲训斥“我”偷东西、丢失尊严向别人下跪的行为。 在“我”昏倒后,父亲守候在床边,给“我”关切的问候。(3 分) 19.C(3 分) 20.通过景色(环境)描写,渲染烦躁的气氛, (1 分)暗示了“我”内心的不平静, (1 分)烘托出“我”被打了以后赌气离家时忧伤、烦闷的心理(1 分)。(3 分) 文章结尾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父爱比作冰箱里的灯,(1 分)委婉含蓄地表现父爱深沉、从不张扬的特点,(1 分)点明文章的主题,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1 分)。(3 分) 21.“我”流泪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父亲那温情的关怀而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2 分)而父亲的泪则是对“我”终于接受他的一种欣慰、喜悦之情(2 分)。(4 分) 22.作文(60+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