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 20222022- -20232023 学年度学年度九年级九年级上月考上月考语文语文试卷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8 分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妖娆(ro)天骄(jio)风骚(so) 红装素裹(gu) B折腰(sh)分外(fn)今朝(zho) 成吉思汗(hn) C稍逊(xn)文采(ci)长城(chng)惟余莽莽(mng) D银蛇(sh)英雄(xing)略输(l)原驰蜡象(ch) 2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箭双雕 各抒己见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B引狼入室 狼狈为奸 一愁莫展 富丽堂皇 C觥酬交错 略胜一筹
2、管中窥豹 眼花缭乱 D画饼充饥 刨根问底 根深缔固 丰功伟绩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偏远山区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是实至名归。 B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他首当其冲报名参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小分队” 。 C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不言而喻,这在中国航天工程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美国一意孤行,在各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注定是不会得逞的。 4曙光中学初三(1)班的同学们在读过艾青诗选后,准备以此为主题做一期班刊。 同学们找了著名作家对艾青诗歌的评价做了资料卡片,但不小心将评价其他诗人的资料卡片也混入了
3、其中,请你根据自己的读诗体会,找出下列不是对艾青诗歌的评价的是( ) A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在以后的诗里,他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体的普通农民的命运。钱理群 B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 以落叶为舟, 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C他所创作的长诗,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张同吾 D冰封雪冻的中国,一切土地上的劳作者都陷入了绝望的污巷。面对这一切,诗人只能唱出自己的愤怒,写出自己的同情,希望给那些寒冷中的人们带去些许
4、的温暖。李朝全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 B C D 6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回首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回首百年征程 传承信仰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在党的
5、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词“光明” “幸福”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铿锵有力。 D上文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
6、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 二默写(共二默写(共 8 分分) 7经典诗文默写。 (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艾青我爱这土地 ) (3) ,黄昏吹着风的软。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4)长大后,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 (5)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 (穆旦我看 ) (6)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7)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 (毛泽东沁园春雪 ) 三语言运用(共三语言运用(共 8 分分) 8百年峥嵘岁月,百年建党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立德中学初三一班准备开展以“百年伟业红色传
7、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 20 个字)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3)请你围绕此次活动主题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示例:召开“学党史 感党恩”主题班会 (4)班级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邀请“抗联”战士李爷爷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 ,你作为班长去邀请李爷爷,将怎样说? 四名著阅读(共四名著阅读(共 2 小题)小题) 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8、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吗?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诗歌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诗作于 1937 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请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要分析下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并说一说这首诗借煤歌咏了人的什么精神。 10名著阅读。 【选段一】鲁智深道: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两个公人听了道: “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 ”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选段二】晁盖心中欢喜,对 A 等六人说道: “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
9、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A 只是冷笑。晁盖道: “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 ”A 道: “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规模。 ”晃盖道: “观他颜色怎地?”A 道: “兄长不看他早间席上,王伦与兄长说话,倒有交情。次后因兄长说出杀了许多官兵捕盗巡检,放了何涛,阮氏三雄如此豪杰,他便有些颜色变了,虽是口中应答,动静规模,心里好生不然。他若是有心收留我们,只就早上便议定了坐位,杜迁、宋万这两个,自是粗卤的人,待客之事如何省得。只有林冲那人,原是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诸事晓得,今不得已而坐了第四位。早间见林
10、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气,频频把眼瞅这王伦,心内自己踌躇。我看这人倒有顾晒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 ”晁盖道: “全仗先生妙策良谋,可以容身。 ”当夜七人安歇了。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 “林教头相访。 ”A 便对晁盖道: “这人来相探,中俺计了。 ” (1)从选段一中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 的品质。 “兄弟”指 , “兄弟”到 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 。 (2)选段二中的 A 是谁?选段内容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 “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 ”请结合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
11、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五古诗词赏析(共五古诗词赏析(共 6 分分) 11阅读卞之琳的断章 ,回答以下问题。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 年 10 月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 (即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 ,才会有灵气、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共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
12、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中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 “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 “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 。全诗虽无一个“美”字,但“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2)下面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六文言文阅读(共六文言文
13、阅读(共 8 分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14、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鲍叔知其贤/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 B.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 C.知时有利不利也/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D.以身下之/其视下也( 北冥有鱼 )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A.学而时习之( 论语 )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周亚夫军细柳 )
15、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4)请用原文说明鲍叔是一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七现代文阅读(共七现代文阅读(共 42 分分)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分)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
16、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
17、出来。但是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18、。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 妄想杜绝了, 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 “
1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 语段画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简要分析。 (2) 语段 庄子 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引用曾文正的话?请你简要分析。 (3)你怎样理解“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这句话? (4)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举出一例,分析其作用。 14 (10 分)分)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 “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 ”诚哉
20、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 。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
21、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 维护规矩。“依法治国” 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
22、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 “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 “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 ”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 ,绝无“暗室亏心之忧” ,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段的作用是什么?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23、(3)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 “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 “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分) 村庄里的草木诗经 积雪草 年少时,觉得诗经里那些植物很遥远,仿佛远古生物打上了神秘的烙印。有一日,我幡然醒悟,那些远古的草木,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草木自有草木的存在方式,草木自有
24、草木的光彩芳华。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出自诗经王风采葛 ,说的是艾蒿。在我的老家辽南,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这种野生植物。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这种野生植物,叶片上有细细的小绒毛,花不娇艳,形不妖娆,拙朴无华。 老家人习惯把艾蒿晒半干,搓成草绳,待蚊虫猖獗肆虐的季节,只需把蒿绳点燃挂于门楣处,便可高枕无忧。当然,艾蒿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谁家的老人孩子偶尔起疹,奇痒难耐时,用艾蒿煮水,淋浴擦身,便可解燃眉之急。艾蒿,一种野生植物,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直走到今天。时光荏苒,路途遥遥,它依然郁郁葱葱,简直太神奇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出自诗经
25、周南桃夭 ,说的是桃花。桃树并不稀罕,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房前屋后,并旁街边,这儿一棵,那儿一棵。只要插得下脚的地方,都会种上桃树。每年春天,四五月间,各处桃花竞相开放,就像村子里十七八岁大姑娘的脸色,粉嘟嘟的,娇艳水嫩,弹指可破。这时节,远远地望着村子,会发现村庄被笼罩在一片烟霞之中,真是诗情画意,霞光烟影,白云生处有人家。桃花的花期大约有半个月,之后花落籽实。青桃有手指甲那么大时,花影喧闹的村庄重又归于寂静。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出自诗经王风黍离 ,说的是黄米。黄米不是主粮,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小杂粮的一种,多种在山地,春种秋收,成熟后的籽粒叫黍子,脱壳之后,变成金灿灿的黄米。 老家
26、的山地上,大多种有谷子和黍子。秋天,庄稼快成熟的季节,农人就会在田里插些稻草人,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鸟雀。大黄米一般不会拿来煮饭。外祖父在世的时候,会用黄米酿酒,会把黄米碾成面做年糕,端午节会用黄米包粽子。黄米煮饭不大好吃,但做酒做糕包粽子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包粽子,特别好吃,特别香,粒粒晶莹剔透,也算物尽其用。 黍和粟是欧亚大陆最古老的谷物,一直到今天,我回到老家,仍然能在田间看到种植的黍子。它们虽不是主要的农作物,却是不可或缺的物种。 “采采芣莒,薄言采之” ,出自诗经周南芣莒 ,说的是车前草。这种植物在我的老家叫马蹄药叶片厚实,大小不一,小圆叶,抽穗,长茎,碎花,花落结籽,可入药。之所以叫马
27、蹄草,是因为它喜欢生于路边,马踏车碾,生命力顽强。 记得我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不是上山拾柴就是去打猪草,挎着一个小小的柳条筐,和表姐结伴,一起把各种草叶采集到筐里。自己肚子饿得“咕噜吐噜”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可笑吗?一点都不,我们出来打猪草就是为了从猪的口中省下一点粮食。 诗经里的很多草木我的村庄都有,每一种都令我记忆深刻,它们曾像亲人一样生长在我的周遭,与我和谐相处。那些花草树木听过我的忧思愁苦,分享过我的快乐喜悦。自然神奇,万物有灵。 (文章有改动) (1)为什么说诗经中那些远古的草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请分条概括。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3)揣摩下列
28、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 自己的肚子饿得“咕噜吐噜”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 (4)文中多处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笔下的村庄里有草木与人们“和谐相处”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得照抄原文内容) 16 (12 分)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 ” “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 ”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
29、。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 , 。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 ,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 “过”意味着庄严,
30、 “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对待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 “ 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拯救 回来,怕是难以计算时日” 。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 ,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 。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
31、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以真竹“着火爆之”即为“爆竹” ,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有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正所谓,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无穷。 春节这样的文化传统,不是摆在玻璃橱窗里供人参观的出土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今天我们能够在
32、春节里像古人那样,感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喜悦,舒展“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的豪情,体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发展好“文化家底” ,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乡土的味道。 (来源: 人民日报作者:李斌) (1)通读全文,说说“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该如何唤醒。 (2)概括文章第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内容,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3)请指出文中第自然段“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中“回家”的深层含义。 (4)请另选两
33、个节日,并依照第自然段画线句仿写两句,要突出该节日的特点。 (5)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D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八作文(共八作文(共 60 分分) 17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 “幸福就是现在。 ” 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服,轻蔑地说: “这怎么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世事无常,一把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了乞丐。正当三伏,汗
34、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碗清凉凉的水,问他: “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说: “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 其实,幸福本来就是现在。现在的幸福可能是干渴时的一杯水、饥饿时的一块糕饼 要求: 根据材料寓意, 选准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ACD正确; B “折腰”的“折”应读“zh” ; 故选:B。 2A.正确。 B.有误, “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 。 C.有误, “觥酬交错”的“酬”应为“筹” 。 D.有误, “根深缔固”的“缔”应为“蒂” 。 故选:A。
35、3ACD.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故选:B。 4ACD正确; B有误, “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一句可以看出郑振铎先生评论是泰戈尔诗选的新月集 。 故选:B。 5此语段讲了读书的意义,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 结合上一句的观点论述,是第二句; 结合观点展开论述,可通过读来确认它们的顺序; 结合上两句观点展开论述,可通过读,通过重点词“也”来确认它们的顺序。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 故选:D。 6A有误,语段中加点的“光明”是形容词, “幸福”是名词,二者词性不同; B有误, “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是偏正短语, “坚守初心”是动宾
36、短语,三者结构不一致; C正确; D有误,上文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责任与担当” 。 故选:C。 二默写二默写 7答案: (1)江山如此多娇 (重点字:娇) (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重点字:爱) (3)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重点字:烟) (4)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点字:窄) (5)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重点字:醉) (6)鸡声茅店月 (重点字:茅) (7)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重点字:逊) 三语言运用三语言运用 8答案: (1)示例: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2)示例:同学们,大家好!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 年初心历久弥坚。九州大地风雨沧
37、桑,百年华诞尽显辉煌。回望百年历程,我们艰苦卓绝,厉兵秣马;展望未来生活,我们信心满怀,心潮澎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伟业红色传承”主题活动,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下面我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3)示例:开展“听党课,学党史”的学习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主旋律”红色观影活动;举办“传承红色基因,礼赞百年伟绩”诵读活动。 (4)示例:李爷爷您好!我是立德中学初三一班的班长,我们班级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召开“百年伟业红色传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想邀请您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 ,您可以来参加吗? 四名著阅读四名著阅读 9答案: (1)对话的形式;使煤的内心世界得以表白,
38、灵活、有趣、吸引人。 (2)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10答案: (1)仗义 林冲 因为高太尉又派去暗害林冲,林冲杀死了三个公差,投奔梁山。 (2) “他”是吴用。当晁盖万分感谢王伦时, “他”能洞悉眼前形势,可见“他”沉着冷静;一眼就看出了王伦的鼠肚鸡肠、林冲的不平之气,可见“他”有眼光、有谋略;在林冲来访时,又设计激怒林冲,可见“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3)与其他梁山好汉不同,鲁达几番与人争斗,皆因打抱不平,为救金氏父女,打死镇关西因而上五台山出家;为救刘太公女儿,痛打“小
39、霸王”周通;为保护林冲,一路暗中相随,于野猪林出手相救。他虽然性急,但心思缜密;虽然粗鲁,但心地善良;他嫉恶如仇,是一个义薄云天的真汉子。 五古诗词赏析五古诗词赏析 11 (1)B。 (2)答案: (1)B (2)A 六文言文阅读六文言文阅读 12答案: (1)A (2)D (3)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根据管仲说的“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可知,鲍叔是一个能知人、能容人、善用人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七现代文阅读 13答
40、案: (1)语段开头用问句引出下文,行文自然流畅,连贯得体,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发人深省。 (2)意在说明:用心专一,就可以达成目标。 引用曾文正的话,作为道理论证,说明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述了“敬业”的重要性。 (3)一种职业的苦乐与否,不在于职业的本身,而是在于从事职业的人,怎样去看待。 (4)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的作用: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道理论证的作用:用四个理由来证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观点,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与哲理。 ) 14答案: (1)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2)引出论点
41、。不能,因为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3)C (4)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5 (1)诗经王风采葛中的艾蒿,能驱蚊止痒;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桃花,能增添村庄的诗情画意;诗经王风黍离中的黄米,可以酿酒、做年糕、包粽子;诗经周南芣苢中的车前草,可以用来喂猪。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极为生动地写出了)桃树在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的情况(桃树的密、多) 。 (3)“疯”字写出艾蒿的生长速度之快,
42、突出了它的“皮实” (生命力强) 。 “咕噜咕噜”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作者肚子饿时的声音,突出作者的饥饿程度,引出下文打猪草的原因。 (4)引出所写的植物,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5)示例:人类在为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在为子孙后代做着长远打算。要珍惜自然资源,要与自然达成和谐,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给人类留下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古训,用到今天这个生态危机四伏的社会,它更是要警钟长鸣不绝于耳。我们对水、对森林、对鱼虫鸟兽、对一切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都要持长远的有所保留的态度。因为自然和人类一样是个有限的生命体,而不是取之不
43、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16 (1) 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 要有过节的 “规定动作” , 得遵照一定的 “打分标准” ;通过继承与创新,来换变年俗形式(或: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 。 (2)作者列举了年味变得寡淡、过年氛围的失去、过年方式庸俗化等现象,表现出对待文化传统(文化精神)败落的忧虑和担心,从而论述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的必要性。 (3)文中(第五段)说“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因此“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精神家园。 (4)示例一:仪式感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仪式感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 示例二:仪式感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仪式感是端午
44、祭奠的高节缅怀。 (5)A 八作文八作文 17 幸福就是现在 在一片欣欣然的绿意之中,细碎着浮动的阳光。一个老人静静地站立着,一团和气的脸上是止不住的期盼。静静的,静静的,宛如一幅风景画,溢满了,这一刻的幸福。 “唉,外婆,我来看您啦! ”先闻其声,再一细瞧,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扑了过来。老人先是乍得一惊,又立即会意了来,展开了满脸的笑容,漫布了满脸的细细的皱纹,一点一点的舒展开来, 那双睿智而和善的眼里饱含了笑意, 不住地应着:“好, 好, 来了就好。 ”那位老人的笑,浓浓的,晕染了身边的空气。那一刻,可是幸福? 为了我难得的到来,老人利落地忙碌开了。 “来,我一大早熬的绿豆汤呢,喝一碗吧。
45、 ” “吃点水果,对身体好呢。 “我笑着应了,仰着脸望着外婆,那张青春不复的脸上,有 着少年般的快乐,却更胜一筹。然,这就是幸福吗?厨房里,仍是外婆笑眯的眼,忙来忙去的身影,可是,为什么,外婆现在,如此的幸福呢? 我躺在那张吱吱呀呀的摇椅上,静静地闭上了眼。外婆平日就是个快乐的人,早早的起了买菜,做做家务,择了菜,时常逛逛,再看看电视,健康又快乐。可是哪,总感觉,在现在,她确是最幸福的。 不知谁为我搭了条薄毯,我睁开了眼,正是外婆,便脱口问: “外婆,为什么现在你这么幸福啊?”她怔了怔,又坐了下来,脸上还是那真挚而温暖的笑容。 “我呀,人老了,没什么大追求了,每日健康活着,不错了啊。 ”她顿了顿,慈祥的看着我, “有你们陪着,就够了。所以啊,我的现在就是幸福。 ”又停了停,目光望向了深处。我浸在这种安详的气氛里,心中却澄净了起来。 这幸福,不是泛黄的灯下的过去,也不是浓浓迷雾的未来,而是,这明净如水的现在。一个老人的现在,有儿女环绕,是幸福;一个孩子,又家人的陪伴,朋友的相助,也是幸福。这看似飘渺无形的幸福,竟是如此清晰而温柔的展现在了眼前。这一时一时的现在,就是幸福哪。 我安静了下来,眯着眼,挽着外婆的臂;眯了眼,瞧着适意的浮阳,喃喃道: “外婆,我陪着您呢!我们的幸福,就是现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