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271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共10分)a语言学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贺又宁教授认为:推广普通话的ch zhng在于消除方言之间的g h,b方便各地人民的交流。但有人却认为这是在消灭方言,这是( )。 。c推普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但方言有相对于普通话之外。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对待方言表达,形成普通话与方言各就其位、( )的局面,像吕叔湘先生形容的:d“你说话,我说话,会说方言,会说普通话。”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不二法门。1、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2、分)A.初衷 隔阖 B.初衷 隔阂 C.初忠 隔阖 D.初忠 隔阂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A.断章取义 各得其所 B.断章取义 各行其是C.自吹自擂 各得其所 D.自吹自擂 各行其是3、文中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A.处修改为“可是有人却认为这是在消灭方言”B.处修改为“但方言有相对于普通话之外的文化价值”C.处修改为“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对待方言表达”D.处修改为“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不二法门”。4、文中abcd四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2分)A.语言学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贺

3、又宁教授认为:B.方便各地人民的交流。但有人却认为这是在消灭方言,C.推普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但方言有相对于普通话之外。D.“你说话,我说话,会说方言,会说普通话。”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己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从而保证普通话作为主体性语言、“国语”的地位且在相关场合自觉说普通话而是要使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方言之外掌握说普通话的能力山推广普通话不是要禁绝说方言,要求人们时时、处处讲普通话A. B. C. D.6、综合性学习。(4分)你们学校打算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

4、:请写出一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或诗句作为会场的宣传语。(2分)任务二:黄石作家罗日新耗时14年,以黄石最早的钢铁企业大冶钢厂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钢的城,成为黄石又一张新的文化名片。该书讲述中国钢铁工业在改革开放中迎来新的火红年代的故事,字里行间带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印记、中国改革者的使命担当、中国工人钢铁般的意志和炉火般的赤诚。你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他,请拟写出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问题。(2分)采访问题(1) 采访问题(2) 7、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默写。(每空1分,共8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雪拥蓝关马不前。

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5)古诗文中“月”这一意象往往别有深意。“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以清晨异乡的典型意象,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 , ”,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的思绪乘着月色飞翔,月色中融入了诗人对故乡的别样深情: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 ”两句描摹出跃动的水波和月影相映村的美好之态。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8-9题。(共5分)【甲】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乙】酬乐天扬

6、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诗人刘禹锡于公元826年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于酒席上相会。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8、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A.【甲】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B.【乙】诗中,颔联借用两个典故写出诗人被贬后归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悲痛。C.【乙】诗中,颈联的“沉舟”“病树”两个意象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甲】【乙】两

7、诗都写出他们对前途充满绝望,于是才“暂凭杯酒长精神”、。9、古人酬唱佳作,往往呈现出内容上互相照应,情感上紧密关联的特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10分)公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辨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范公服中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范公

8、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公责怒之,以为狂。公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不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获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公在杭州,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公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乎居室哉。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园圃顾何时而居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注释】公:指范仲淹。解褐:入仕为官。鬻(y):卖,出售。立仗:设立仪仗。章献太后:名刘娥,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帅:同“率”,率领。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

9、第治园圃/顾何时而居乎B.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园圃/顾何时而居乎C.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园圃/顾何时而居乎D.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园圃/顾何时而居乎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范仲淹因为考中了进士做官,成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每天拿着已经结案的案件卷宗和太守争论是非。B.王曾看了范仲淹的文书,觉得范仲淹很了不起。建议晏殊推荐范仲淹出任馆职,晏殊没有听从。C.礼官们奏请天子率领官员们在大殿上给章献太后献礼祝寿,讨好太后。范仲淹反对,晏殊愤怒地责备他,认为他太狂傲。D.范仲淹面对晏殊指责时不卑不亢、正义凛然,表现了他不谄媚权贵,

10、始终直言进谏的风骨。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2)不意今日更以正论获罪于门下也。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0分)材料一当下,短视频火爆,不仅让家长欲罢不能,身边的孩子也被“精准锁定”。有人说,“双减”后,孩子作业是少了,但是,本该学习或者休息的时间,却被短视频“抢”去了。“想管,不知怎么管,也管不住;放任不管,等孩子长大了,会埋怨我们”这是一些家长正在面临的共同烦恼。有家长惊呼:我的孩子被短视频“困”住了!解救被短视频困住的孩子,家长要先管住自己,给孩子带个好头、做个榜样;平台更有义务,用技术手段

11、担起社会责任:学校也应主动引导,让孩子远离手机,走进书海,少接触碎片化的信息,多积累扎扎实实的知识:有关部门也要立法规范未成年人短视频拍摄以及平台推送。解救被短视频困住的孩子,事关孩子的幼年、童年、少年乃至一生,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1日)材料二短视频传播能力非常强,在科普知识方面确实有先天优势。但在短视频平台接受建议时要谨慎,如果接受了错误信息就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即便是知识类短视频,也很难向公众传递特别有价值的信息。毕竟一条视频的时间较短,你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了,这就阻碍了我们去深入探讨一个问题。和长视频不同,短视频能一下子就抓住你的注意力。“之所以一刷就

12、停不下来,和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有关。”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主任牟晓东说,“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机制决定了,不是你选择了它,而是它选择了你。具体来讲,观看电影电视剧等长视频,其实还是你选择去看你想看的东西,而短视频是各个平台依托他们的算法机制,推荐给你他们认为你喜欢的东西,以此让你接连不断地刷下去。”吸引注意力,然后夺走注意力,这就是爆火短视频对人注意力的影响。那下班回家刷短视频,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放松吗“刚开始刷短视频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安慰作用,自己好像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得到了放松。但这其实是一种假性放松。”巴黎奥拜维利青少年治疗与学习中心助理精神分析师王明睿提醒说,“因为一旦刷得时间

13、长了,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与其说短视频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快乐,不如说这其实是一种对大脑的刺激。”在他看来,刷短视频无法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放松,还会越刷越疲劳。(摘编自短视频总让你欲罢不能,刷还是不刷 2022年2月26日)材料三王湘蓉(教育家杂志主编):经常刷短视频、玩网游会造成脑损伤吗? 持续多长时间会造成脑损伤?张锦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20世纪末已经出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主要的上网工具,网瘾也越来越严重,出现了特别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0岁以下的孩子,对手机、上网表现出严重的依赖甚至成瘾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国际大型追踪研究报告显示:一天中玩手机、电脑

14、的总时长达到2小时之上,消极情绪就会快速增加,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会显著下降。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肯定有损伤,我们对儿童青少年的前额叶进行核磁扫描,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儿童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当孩子进行人际交往及其他复杂活动时,会使整个大脑前额叶处于兴奋状态。而玩游戏、看短视频,只是兴奋局部的一个区域,网络游戏成瘾者前额叶耗氧量比正常孩子少了8%12%左右。也就是说长期玩游戏,只使用了其中一部分脑区。如果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整个前额叶都会参与,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长期沉迷网络,脑细胞的代谢会受到影响。(摘编自经常刷短视频、玩网游,会造成脑损伤吗 2021年7月29日

15、)13、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被短视频“困”住的孩子B.短视频的不良影响C.“双减”后,短视频“抢”走了孩子时间D.家长的共同烦恼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中提到孩子迷恋短视频的原因的是( )(2分)A.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的孩子非常喜欢去短视频中获取短暂的快乐。B.短视频中也提供了大量专业、课本外的知识,将专业知识变得丰富有趣,受孩子们欢迎。C.各个短视频平台依托他们的算法机制,推荐给用户他们认为你喜欢的东西,以此接连不断地刷下去,吸引注意力,夺走注意力。D.刷短视频时,会刺激大脑兴奋局部的所有区域,带给孩子们欲罢不能的感觉。15、下列

16、关于材料三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科普短视频打破了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让学习变得主动、轻松,又深入。B.青少年一天中玩手机、电脑总时长达到2小时之上,会用脑过度造成脑损伤。C.在短视频的使用上,搞笑类短视频最受未成年人青睐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负担重。D.短视频能一下子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并让你欲罢不能,与其独特的算法机制有关。16、结合下面小杨同学的具体情况,运用文本所给信息,帮忙劝说。(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4分)小杨正上初三,从五年级打卡学习英语时开始接触手机,上网课之余喜欢用手机打游戏,后来又迷上了刷短视频,他畅想以后的理想生活是成为一名网红,白天看视频,晚上打游戏。小杨

17、的妈妈对小杨的学习成绩、精神状态和他对未来的“追求”表示很担忧,苦于屡屡劝说没有效果,想请作为小杨同学的你帮忙劝说。(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十五棵向日葵 徐怀中送何湘回内地的车子猛刹住了,司机告诉她,前面的一座木桥被山洪冲垮,她需要去附近山庄借宿。山庄静静的,何湘去叫门,出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引她穿过牛栏,扶着独木梯爬上二层平房,那孩子喊道:“阿妈!是一个金珠玛米(解放军)姑姑!”随即便听到一个女人在讲汉语:“噢!解放军同志,请进来呀!”何湘弯腰钻进去。她看见那女人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眯起细长的两眼打量着她。一条夹带着红绒线的长辫子,依照藏族人的习俗在

18、脑袋上盘了两圈。她斜躺在垫子上,下身盖着一条半旧的灰毛毯。矮桌上放了几张汉文报纸。转眼,那孩子端来一碗膻味扑鼻的酥油茶待客,母亲随即吩咐道:“朗嘎!快换一碗清茶,再去把柜子里的水果糖端来!”回头又热情地对何湘说:“先吃点东西,真对不起,不能起来招待客人,腿去山里受了伤!”何湘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扎玛伊珍。”“唔, 扎玛伊珍。怎么你的汉语讲得这样好?“我是汉族人哪!”“真的是吗 ?你来这里几年了 ”扎玛伊珍向门外指着,她反问说:“你看,土墙那边,长着一排向日葵。请你数数看,总共是多少棵? ”从门口望去,矮墙旁边的一排向日葵,长得高大挺直,一棵一棵间隔相等,像是排列整齐的一队士兵。阳

19、光灿烂,映照着一朵朵金色的花盔。何湘回答说:“有十二三棵吧!”“你数错了,姑姑!”在烧火的朗嘎认真纠正说:“那是我阿妈种的向日葵,是十五棵。”“十五棵,我到这里整整十五年了!”扎玛伊珍的语气是那么沉静,那么庄严,何湘已经猜测出了八九分,问道:“早就听人讲,长征的时候,有些老红军同志留在了这一带。你是不是”“什么老红军!”女主人摆手说,“我就怕听这个话。参加革命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去吧!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可是,我掉队了。十五年了,我还活着,可我没有给革命做一点点事,这还不够我心里惭愧的吗? ”“唉!十五年了,我常常抱着朗嘎念叨: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

20、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你是怎么留下来的呢 ”何湘问。“我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翻雪山吐血了,只能抓着马尾巴上山,上到垭口,我昏倒了。后来,收容队只好用床单把我抬下山。”扎玛伊珍把散开的辫子重新盘了盘,呆呆地望向门外的向日葵,缓缓地说道:“队伍就要开拔了,我们宣传队的一个同志来了。她比我大一两岁,比我懂事得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总是帮助我,照顾我,保护着我。下雨,两人共用一把伞;露营,共铺一块油布。她来跟我告别,好久,一句话也没讲出口。最后,她把一包葵花子往我衣袋里一塞,转身就跑了。那时候,能弄到一把生葵花子是很难很难的,到最后时刻,一把葵花子就是救命粮呀!她跑出去好远站住了,

21、转回身对我说:想法子活下去!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我们部队开拔的当夜,国民党的队伍来搜查了。我撞开门就往外跑。我死命跑,跑上堤坝,下面是好大的一条冰河,我眼睛一闭,就跳下河去了。”“等我醒过来,就躺在这屋子里。唔!我还没有告诉你,他叫蔡旺泽登,是个木匠。他从河滩里把我救了。”“就这样,我在这个家里住下来了。换了名字。”“我的伤慢慢好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种向日葵。我什么都丢光了,只有一包生葵花子,随身收藏着。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我常常对着葵花,一坐就是大半天。望着自己种的一排向日葵,就是最大的安慰。”“人们慢慢也知道了,我是女红军。见面就悄悄地问:红军真的还会回来

22、吗? 我说:红军总是要回来的!不过老实讲,我心里也真有些七上八下的。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不是说三五年就能回来的吗? 解放了,我算计了一下,可不是吗? 讲三五年,一点不错,三五一十五年,到了年数,果然就回来了!”扎玛伊珍边说,边爽朗地大笑着看向窗外,眼睛噙着两颗闪闪发光的泪珠。屋外的十五棵向日葵面对着太阳,开得特别大,籽粒特别饱满,在阳光之下愈发地灿烂了。 (有删改)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文由“悬念结果”的形式构成情节,悬念是扎玛伊珍为什么种向日葵,结果是她用种向日葵的方式等待红军回来。B.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既有“金珠玛

23、米”等地方色彩浓厚的方言词,也有较多亲切随意的口语词,语言风格朴实自然。C.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调,描摹了扎玛伊珍离开红军队伍后复杂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人性的美好,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D.小说结尾描写扎玛伊珍爽朗大笑,眼里却噙着闪闪泪珠,这一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了扎玛伊珍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6分)(1)A.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B.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阅读小说要关注语言的重复之处,相同的内容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2)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能否改成“向日葵种到第五棵,

24、还不见回来。”请说明理由。)19、小说的主要叙述者扎玛伊珍,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但是在她的叙述过程中提到了宣传队的同志和她的丈夫,对他们的描写较为简略,那么这两个人物是否可以删去呢 请简要分析。(3分)20、一棵向日葵,让扎玛伊珍种下了希望。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向日葵”的丰富内涵。(4分)四、名著阅读(共8分)班级开展名著艾青诗选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21-23小题。21、下列有关艾青诗选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光的赞歌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和“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饱含哲思。B.“土地”和“雪”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唱不尽的主题。C

25、.刈草的孩子色调鲜明,线条清晰,明显地表现出艾青“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D.煤的对话中“我”象征中华民族,蕴藏着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前景的到来。22、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2分)A.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B.他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芩C.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

26、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23、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4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鱼化石(节选)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27、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五、作文(共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人心中的山各有不同。那座山,就是一座山:五岳、黄山、庐山那座山,其实也是一个喻体: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内心的风景那座山,可以是孔子的东山,也可以是陶渊明的南山;那座山,可以是一个人的山,也可以是很多人的山。请以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翻过、登上、向往”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B 2A 3B 4D 5C6、任务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8、“不怨天,不尤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都可以)(所填名言或诗句恰当,且无错别字即可得 2 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扣完为止。如有其它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得分)任务二:采访问题(1):创作这部小说,您最初的想法是什么?采访问题(2):您觉得钢的城受到读者和评论家好评的原因是什么?7、(1)千里共婵娟;(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云横秦岭家何在;(4)云归而岩穴暝;(5)鸡声茅店月;(6)露从今夜白;(7)月是故乡明;(8)静影沉璧。8D9、(1)【乙】诗紧承白居易的赠诗,呼应内容,并以诗答诗,表明谢

29、意。(整体说明两首诗关系1分)(2)【甲】诗尾句“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紧承【甲】诗,表达自己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3)【乙】诗“歌一曲”“杯酒”照应【甲】诗首联“引杯添酒”“把箸击盘歌”,表达对彼此的相互劝慰,相互鼓励。(4)【甲】诗颈联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刘禹锡在【乙】诗中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内容或情感上的关联1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如有其他近似表达,亦可参照给分)10A 11B12、(1)贫穷得只有一匹马,卖了马步行

30、回去。(止:只有,1分;徒:步行、走路,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如有其他近似表达,亦可参照给分)(2)没想到今天反而因为正确的言论而得罪您。(意:料想到,1分;门下:您(尊称),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如有其他近似表达,亦可参照给分)参考翻译范仲淹因为考中了进士做官, 成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每天拿着已经结案的案件卷宗和太守争论是非。太守大怒面对着他, 范仲淹也不屈服, 回来一定把他们来往论辩的话语记录在屏风上。等到离开的时候已经到了屏风上写不下字的地步, 贫穷得只有一匹马, 卖了马徒步而归。范仲淹守丧期间上书给宰相, 论述朝政的得失和民间利弊, 共一万多字。王曾看了这份文书,

31、觉得范仲淹很了不起。当时晏殊也在京城, 要推荐一个人出任馆职, 王曾对晏殊说:“你很了解范仲淹, 难道舍弃他不推荐, 反而推荐他人吗? 你的推荐信我已经替你压下来了, 最好还是推荐范仲淹。”晏殊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授予范仲淹馆职。不久, 冬至要设立仪仗, 礼官商定, 想要讨好章献太后, 奏请天子率领官员们在大殿上给章献太后献礼祝寿, 范仲淹上奏认为不可以这样做, 晏殊很害怕, 把范仲淹叫来, 愤怒地责备他, 认为他太狂傲。范仲淹义正词严地抗辩说:“我错误地受到您的赏识, 常害怕不称职还不知道自己的羞耻, 没想到今天反而因为正确的言论而得罪您。”晏殊很惭愧, 无言以对。他在杭州时, 家中的晚辈就

32、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 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营建住宅, 修建园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 身体都是外物, 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岁, 生命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营建住宅, 修建园圃,想要什么时候住呢。”13A 14D 15D16、小杨同学,你好!(称呼1分)看视频、打游戏也许能带给你短暂的放松与快乐。(论述手机及电子游戏的好处 1 分)但从长远来看,还是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网络上信息错综复杂、视频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就可能给我们自己带来伤害;其次,专家研究发现,长期沉迷网络,会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对大脑造成损伤。(论述手机及电子游戏的坏处1分

33、)若你是因为学习压力等原因而选择看视频、打游戏,那么,我们可以一起互助学习,一起多出门走走,多参加运动,慢慢地你会发现,注意力集中了,身心放松了,成绩也会有进步。小杨同学,未来的憧憬都在当下的努力中,即使当网红也要有真才实学,我们一起加油吧!(提出合理化建议1分)(称呼1分,论述手机及电子游戏好处1分,论述手机及电子游戏坏处1分,提出合理化建议1分,若有其他表述,有理有据,语言得体,亦可参照给分)17C (“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错误。文中回忆和现实都是写实的,并非想象和夸张,所以并没有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18、(1)重复的内容都是希望孩子能参加红军,无论是扎玛伊珍的父亲还是扎玛伊珍自己

34、(1 分),表现了他们对红军的拥护和对革命精神的代代传承(2 分)。(2)不能改。原句反复使用“不见回来”这个词,表现了她渴望红军归来的急切心情(1分),以及等不到红军的失落心情,(1分)与上文“三五年就回来”形成照应(1分)。19、不能删去。小说中对宣传队的同志和扎玛伊珍的丈夫的描写较为简略,但是文章写他们对于扎玛伊珍的照顾,表现了红军之间、汉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1分),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深化了主旨(1分)。20、(1)小说叙述扎玛伊珍每年种一棵向日葵,坚持整整十五年,喻示她对红军漫长而坚定的等待;(2)向日葵种子是红军宣传队同志赠送,喻意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3)向日葵具有“向日”

35、的习性,象征着各族人民追求光明和解放的愿望。(答出任意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近似表达,亦可参照给分)21B 22A23、(1)在形式上,鱼化石这首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诗句变得更整齐,注重押韵。(2 分)(2)在内容上,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相比,鱼化石诗情更深沉,诗意更警策。通过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哲理。(2分)(如有其他近似表达,亦可参照给分)24、参考例文 那座山这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绿树成荫,草与花一片又一片,一朵又一朵,天空总是那么湛蓝,白云总是那么闲适,溪水一年四季流淌不断,风吹过,带来的是一阵阵涛声,安静,祥和,鸟儿引吭高歌,叽喳

36、,叽喳。青山绿水,不甚悦目。在山脚的一块大石旁边,在树木掩映下,有一座用桃木搭成的房子,虽不算美,却至少可以遮风,挡雨,房前石子路上磨出来的沟壑可以证明,这里曾有一个故事。他,曾住在这里。他有一个弟弟,还有一对爸爸妈妈,爸爸没有稳定的收入,却很有力气,据说,当时,造这房子用的一根根桃木,就是他从这座大山上一棵一棵地抬下来,扛下来,背下来的,村里人说他“气壮如牛”,他爸爸任劳任怨,老实厚道了一辈子,认识的,无一不说他人品好。他妈妈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他的童年,在大山里度过,这座大山,潜藏着他最珍贵的童年记忆,他爱这座大山:他是大山的儿子,他的一切,都离不开大山,他的皮肤,是大山的颜色,大山,是

37、他的家。那年的那一晚,他妈妈得了场急病,死了。临死前,他妈妈在血泊中,挣扎着对他说:“我走了,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照顾好弟弟。”他攥着妈妈的手,答应了。一连几日,他都还忘不了那个可怕的夜晚,妈妈对他的嘱托。爸爸决定,外出寻找工作,便匆匆收拾家什,外出找工作。那时,正值寒假,他一边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一边等待父亲的消息。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和弟弟正要睡觉,躺在炕上,正要入睡,猛地听见有人打门,便拉开灯,跑去开门,看见父亲提着行李包裹,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胡子上挂满冰碴和水珠。父亲面如死灰,说:“两个消息,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先听哪个?”“先听好的。”他饶有兴趣的答道。“找到工作了,收

38、入还挺可观,地方还离家不远。”“那坏消息呢?”“这工作,是要砍伐树木。”“啊?”他大惊失色,刚才的好奇无影无踪,神色慌张,连忙又问,“砍哪里的?”“就这座山上。”父亲指着他们的房子所依傍的山。他一屁股蹲坐在地上。那夜,他彻夜未眠。第二天,父亲临走时,他问父亲:“能不能不砍?”父亲板着脸冷冰冰地回答;“不能!”他的最后希望,破裂了。“为什么?”“因为你要读书!”“砰”门,无情地关上了。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瘠与荒漠,他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些没有星光的夜晚,他都要独自走出去,靠在家门前的大树下,望着曾连绵苍翠,婀娜多姿的山峦,心里

39、五味杂陈,不住地抽泣,埋怨,埋怨,抽泣。终于有一天,他再也看不下去了。那晚,他披着满天星斗,走着崎岖的山路,冒着寒风,去民工棚将父亲拉到外面。月光清泠,撒在贫瘠的山脊上,照在他和父亲的肩脊上。“咚”他跪下了,“爸,爸!我求你了,不要再砍伐了!你忍心眼睁睁看着这座山就这样毁在这些人的手中吗?我知道你不忍心!再伐,再伐就该轮到拆我们的家了!咱们赖以生存的家呀!树,山,水!这是我们的命根子呀!这是我童年的见证呀!这是我们留给后代的财富呀!缺钱是吗,大不了我不念了,我不念了,我不念了行吗!行吗!爸,从小我都没求过您一次,今天,儿子就求您一次,爸!不要再执迷不悟地砍了!不要再砍了!”高大的父亲怔住了。“起来说话吧。”“不,我不!如果您不答应,我永远都不!”他冲父亲吼道。“儿啊”父亲猛地一跪,“我答应你还不行吗?咱不干了,咱换工作,再换!”“恩!”父亲抱着他,哭了,泪水撒在他的肩上,撒在这片苍白的土地上,浸湿了土地,月光下,父子俩拥在一起,任凭眼泪洗刷,洗刷后来,父亲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便带着家人离开了定居几十年的老家,来到城里,过上了新生活。一段佳话却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