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秋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2459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 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秋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 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秋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 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秋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 检测试卷(含答案)2022年秋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 重温课文。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2、”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给下面的字词释义。 鄙_ 语_ 何恃_ 犹_ 6下面句子朗读时如何断句?请用“/”断开。 吾一瓶一钵足矣。 7“足矣”表现了贫者_。 8看到“贫”僧,我想到了一句话:_。 9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 读文言文,做练习。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

3、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 i)云:“不见。”嘿然大喜,赍(j)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淮南方 :汉代怀南王刘安,好神仙方术, 淮南方或许是淮南王所作论方术的书。或作淮南子 。诣(y ):前往,去到。受辞:接受了诉讼状辞。 10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古文的内容,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困潦倒 B掩耳盗铃 C一叶障目 D自欺欺人 11用“/”给“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B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4、/官大笑放/而不治 C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12本文中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列不能概括他形象的一个词是( ) A目光短浅 B利欲熏心 C贪婪愚蠢 D聪明绝顶 13根据这个故事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做事情要小心谨慎,才不会把事情搞砸。 B做人要踏实肯干,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行为。 C不能有迷信思想,偏听偏信不可取。 D不要被局部的现象迷惑,否则无法认清事物的全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q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5、剑若此,不亦惑乎!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是吾剑之所从坠( ) 15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 16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_ 17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_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8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讲的是_时期_和_成为知音的传说。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钟期久已没,

6、_”“故人舍我归黄壤,_”。 1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志:_太山:_ 善哉:_巍巍:_ 若:_少选:_ 汤汤:_终身:_ 20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竟日:整天。盖:原来是。趣:催促。遽:j ,马上。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日思得一雏 日:_

7、遂出笼释之 释:_ 是乃益鸟 是:_ 尔安得久饲之 尔:_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 答:_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答:_ 2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思雏( )雏( )雏( )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

8、悟起走,乃免。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是得免。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节度使。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右进盖,必却之,曰:“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 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温行军司马徐玠数劝温以己子代昪,温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昪秉政。会温病卒,知询奔还金陵,玠反为昪谋,诬知询以罪,

9、以知询为右统军。 昪照鉴见白须,顾其吏周宗叹曰:“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驰诣广陵见宋齐丘,谋禅代。齐丘以为未可,请斩宗以谢吴人,昪黜宗为池州刺史。 五年,昪封齐王。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劝进,昪谓人望已归。天祚三年,建齐国,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 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陵曰永陵。子景立。 (选自新五代史)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奇其状貌 奇:认为奇特 B伏剑士欲害之 伏:倒下 C绐以不及 及:赶得上,追得上 D请斩宗以谢吴人

10、谢:谢罪 25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杨氏诸子不能容 B及于中途而还 C而吴人颇已归昪 D而吾老矣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 _ (2) 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_ 27简要分析李昪为什么能够建立齐国。 _ 课外阅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

11、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用办法。荻(d ):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书:写。闾(l)里:街坊,乡里。 28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孤:幼年丧父。 资:财务,钱财。 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以:用办法。 以:原因。 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惟:只是。 务:致力,从事。 D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29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关成语。 (1)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 30“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 31欧阳修“

1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邻里街坊都有藏书,慷慨借给他阅读。 D他刻苦读书,心无旁骛。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2有人问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矛可以刺透所有敌人的盾,盾可以抵挡所有敌人的矛但是,这支矛与这面盾不可以交锋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没有哪个人会笨到用自己矛去刺破自己的盾。 4自己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 【分析】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

13、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1略 2略 3略 4略 5 边远的地方 告诉 依靠什么 尚且 6吾/一瓶/一钵/足矣。 7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实现远大志向的坚定信念 8有志者事竟成 9成就事业的关键就在“为”和“不为”之间,而不能一味地依赖物质条件。 【分析】译文: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 其中的一个贫穷, 其中的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去南海, 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

14、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5略 6略 7略 8略 9略 10C 11D 12D 13A 【解析】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 从 指示代词,这儿 15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16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17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 【解析】略 18 伯牙鼓琴 春秋 俞伯牙 钟子期 世上无知音 流

15、水高山心自知 19 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高山 好啊 高大的样子 像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一生 20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解析】略 21 每天 放 这 你 22 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得久呢? 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 23 拾 饲 释 【解析】略 24B 25B 26 徐知训当权的时候,曾经欺凌弱小的杨氏(皇帝)并且傲慢侮辱诸位将士们,因此最终被杀了。 他曾经私下派人下乡视察民情

16、,遇到有的人家没有结婚礼钱或者丧葬费用的,他常常会接济他们。 27李昪为人谦恭,有感恩之心。 李昪擅长收揽人心,推行恩义。 李昪能够广收人才,并量才录用。 【分析】译文: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家世原本微贱,父亲李荣,遭逢唐末动乱,不知他最终如何。李昪年幼成了孤儿,寄居在濠、泗二州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他,觉得他外貌不凡。收养他作儿子。而杨氏的儿子们容不下他,杨行密把他交给徐温,于是冒姓徐,名叫知诰。 李昪侍奉徐温很孝顺恭谨,徐温曾骂他的儿子们比不上李昪,儿子们很不能容忍他,而徐知训尤其容不下他,曾召李昪饮酒,埋伏持剑的士兵想谋害他,行酒吏刁彦能察觉了,行酒到李昪时,用手指掐他,李昪明白后起身

17、逃跑,幸免。后来李昪从润州前来朝拜,徐知训和他在山光寺饮酒,又想谋害他,徐知谏把他的阴谋告诉李昪,李昪起身逃去。徐知训把剑交给刁彦能,让他追杀李昪,刁彦能追到途中返回,欺骗说追上,李昪因此得以幸免。后来李昪颢贵,任刁彦能为抚州节度使。 徐知训专权时,曾凌弱杨氏而骄横轻慢将领们,因此被杀掉。到李昪执掌政权时,想笼络人心,于是放宽刑法、推广恩信,建延宾亭礼待四方士人,招来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做谋士,旅居在吴的士人,都依次用他们。曾暗中派人了解民间无力操办婚丧大事的人,常常周济他们。 酷暑时不曾张伞盖持扇,手下人进献伞盖,必定不接受,说:“人们还有很多暴露在酷暑中,我为什么要用这个?”因此徐温

18、虽然在遥控大政,而吴人都颇为归向于李昪。 义元年,拜为左仆射,参知政事。徐温的行军司马徐蚧多次劝说徐温用自己的儿子代替李昪,徐温派儿子徐知询入广陵,谋议代替李昪执政。恰逢徐温病死,徐知询奔回金陵,徐玢反而为李昪出主意,用罪名诬陷徐知询,斩他的客将周廷望,任徐知询为右统军。 李昪照着镜子看见胡须已白,回望他的役吏周宗感叹说:“功成业就,而我已老了,怎么办呢?”周宗明白他的心意,驰马到广陵见宋齐丘,商议禅位的事。宋齐丘认为不行,请求杀掉周宗以向吴人谢罪,李昪贬周宗为迤魁刺史。 五年,李昪受封齐王。不久闽、越各国都派使臣劝李昪登帝位,李昪认为人心已归附自己。天祚三年,建立齐国,设置宗庙社稷,任宋齐丘

19、、徐玢为左、右丞相。 徐氏的儿子们请求李昪恢复原姓, 李昪谦逊自抑地说不敢忘记徐氏的恩德, 把这一建议下达百官商议,百官都请求恢复原姓,然后恢复李姓,改名叫李昪。 七年,李昪死,卒年五十六岁,谧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为烈祖,陵墓焉永陵。儿子李景登位。 24“伏剑士欲害之”的意思是:埋伏持剑的士兵想谋害他。伏:埋伏 25ACD 都表示转折“然而”,B 选项中“而”没有实际意义。 26参见译文。 27李昪对自己有恩的人会感恩戴德,对他人也持有谦恭之心,没有不敬;与徐知训专权时不同做法,笼络人心,体察民情;广收各路人才。 28B 29 画荻教子 废寝忘食 30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31D 【详解】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