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拔高练习试题第六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一、积累一、积累( (共共 1515 分分) ) 1(本题 3 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 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2(本题 3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此之谓大丈夫 B妾妇之道也 C与民由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3(本题 3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2、,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车马喧,实指世俗交往的喧扰。写出了诗人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自问自答,说只要远离名利争斗,自然就会获得心灵的宁静。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映入眼帘,表现作者悠然自得的情趣。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从中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失落之情。 4(本题 3 分)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赤壁 (唐)杜牧
3、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思考。 B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 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 体现了“大中取小, 小中见大”的写法。 C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 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 极富形象性。 D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直接正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5(本题 3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这小题。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
4、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枵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游:游宦。浪莽:放荡、放旷。榛(zhn):丛生的草木。丘垄(lng):坟墓。枵(w):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没(m ):死。一作“殁”。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为( ) A甲诗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
5、通过描写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B乙诗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华丽,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 C甲诗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乙诗的后四句作者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的自然法则。 D甲诗融情入景,语言特点质朴自然,颇为精练;乙诗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颇有悲愤慷慨之音。 二、二、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综合( (共共 1010 分分) ) 6(本题 10 分)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 372前 289) ,名_,字子舆。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
6、以“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三、综合性学习三、综合性学习( (共共 1515 分分) ) 7(本题 15 分)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后,语文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问题。 (1)活动一:地名有讲究明明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地名的资料,语序有点混乱,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以低于地面的水为视角,河流北岸则成了阳面,南岸则是阴面。 我国国土地势西高东低,直接决定了大多数河流水系的走向是自西向东。 以高于地面的山为视角,南为阳,北为阴。 北半球的阳光
7、大部分时间由南向北照射在这种地形地势与河流水系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阴、阳可以用来代指南北。 我们在这里捋一捋山,水和阴、阳的对应关系,就是:山南=山阳、山北=山阴、水北=水阳,水南=水阴。 我们从字面就能推断某城与其区域河流的关系,如沈阳,就位于沈河以北。 A B C D (2) 活动二: 年龄有大小已经读八年级的佳佳同学到活动中心参加市春晚彩排活动, 根据下面的座位表,你认为她坐在哪两排最恰当? 始龀(一、二) 花甲(三、四) 豆蔻(五、六) 不惑(七、八) 而立(九、十) _ (3)活动三:神话有深意明明同学读了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从而成就了愚公的事业,感觉神话原
8、来这么神奇!于是写下了一段话,请仿照画线句,再仿写一句。神奇的神话,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演绎着一个个流传千古的传说: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夏夜星空里永不褪色的神话;_, _。 四、对比阅读四、对比阅读( (共共 8 8 分分) ) (本题 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9、,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 【注释】原:推究。忽微:形容细小之事。伶(l 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8(3 分)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 (2)而后作( ) (3)岂非人事
10、哉( ) (4)举天下( ) 9(2 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0(3 分)孟子与欧阳修的文章都旁征博引,博采众长。 【甲】 【乙】两文第段划线句子都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作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五、现代文阅读( (共共 3232 分分) ) (本题 13 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回答问题。 11(2 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所以动心忍性_ (2)人恒过,然后能改_ 12(3 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3 分)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
11、 、_、_。 14(2 分)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5(3 分)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起什么作用? (本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冬季去南方看绿 梁惠娣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闲读唐诗宋词,冬天的诗词跃到眼前来,读着读着,冬便驾着诗之舟渡水而来了。 与北方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冬景截然不同的是,南方的冬天是绿色的。 南方的山是绿的。山上的桉树、尤加利树、榕树一身古朴庄重的墨绿,像穿着一件绿衣裳,这件绿衣裳仿佛穿了千年,仍不肯褪下
12、,因为那是它们生命力的象征。 南方的水是绿的。严寒时节,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截然不同的是,南方的水仍是清莹莹的绿。不知名的绿色藤蔓爬满了江堤、河畔,把冬水映得更绿了。藤蔓长出无数细碎的嫩黄小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一袭轻纱,绿得轻盈,绿得热闹。水面上,满眼翠绿的水浮莲就像一片绿海。一池绿意舞冬风,心里不禁氤氲浓浓的诗意。 南方的田野是绿的。田野上,新种的番薯长出新叶,是一片喜人的新绿。菜畦上,小青菜、生菜、小葱、小辣椒长势旺盛,每一棵都是鲜嫩的绿,这是小家碧玉的绿,绿得可人,绿得诗意。这种绿,新鲜而嫩碧,带着湿湿的雾气,带着泥土的芳香。冬天的菜畦,仿佛一首绿色的诗,读着读着,就能把
13、你的眼睛染绿。寒冬的晚餐上,当人们看到这一棵棵青绿,该是多么的温馨和亲切啊! 南方的村庄是绿的。竹子是南方的村庄里最常见的植物。竹子在南方的冬风里越发显得挺拔、清朗。高高的竹竿直插云天,尖细的竹叶像纷披的绿缎。董必武病中见窗外竹感赋里说:“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写的就是竹在寒冬里的清劲样子。风吹来,绿竹摇曳,绿意流淌,竹林是一片绿海。有鸽子在竹林间翩然翻飞,远看,仿佛绿海上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冬季的南方,景色如画。翻看唐宋诗词,唐代白居易的早冬这样描写南方的冬天:“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宋代诗人刘克庄在南方过冬,也写了冬景一诗:“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叶浮嫩绿
14、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在冬季的南方,赏绿观花、饮酒持蟹,是多么闲适的人生乐事呀! 冬天南方的绿,让你养眼,让你舒心。冬天,且到南方来看绿。 (选自 2018 年 1 月 26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6(6 分)阅读课上,老师给推荐了冬天去南方看绿这篇文章,读后,同学们都被它的诗意所感染。请你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南方的绿的。 17(6 分)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身古朴庄重的墨绿,像穿着一件绿衣裳,这件绿衣裳仿佛穿了千年,仍不肯褪下,因为那是它们生命力的象征。 18(7 分)南方的绿给作者以怎样的感觉?它带给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六、作文六
15、、作文( (共共 4040 分分) ) 19(本题 40 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文题二:“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
16、案:参考答案: 1B2A3D4D5C6 (1)轲 战国 亚圣 孔孟 (2)将“了”改为“的”7 C 第五、六排 (示例)愚公遇见天帝 成就的是民族奋斗史中光鲜夺目的传奇 8 同“增”增加 有所作为 难道 全、所有 9 (1)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势力、 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2)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0运用了举例论证,甲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后终成大业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乙文列举庄宗得失天下的史例, 有力论证了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
17、“人事”, 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11 使坚忍。 常常。 12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13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14排比和对比。第一段运用排比,列举多个事例阐述同一观点,行文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使文章富有气势。 第二段将人处在困境中才能不断奋发,与国家没有忧患往往会灭亡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15.开头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的杰出历史人物,列举他们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
18、炼的道理。 这六个人的事例,为本文论证中心论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 16是从南方的山、南方的水、南方的田野、南方的村庄四个方面来写的。 17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南方绿的可爱、久远,富有生命力。 18南方的绿在作者看来,它让人养眼,让人舒心;景色如画。正是这种绿的美,才让作者对南方的绿有一种向往和钟情。 19例文 文题一 下次,你可以做得更好 曾经,我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干什么都小心翼翼,唯恐出了差错。上课时,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引领下踊跃发言,漫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可我呢?却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的思考着。 我原本以为,生活会这样平淡下去,我将一辈子活在自卑的阴影里
19、。可生活总是出其不意,在平淡无奇中,增添了一份惊喜。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语文老师满面春色,走进教室,高兴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下一个周五,学校要举行一次关于爱国情怀的演讲比赛,想参加的同学,今天可以跟我报名了,我期待着你们精彩的表现,加油哦。”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唯独我,毫无表情,我一向都是自卑的,也从没想过要去参加什么演讲比赛。 下课后,我依然像往常一样,躲在教室的角落里看书。读着读着,一首小诗深深的吸引了我。那是袁枚写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呀,苔终日生长在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是它却从不自卑,不抱怨,反而自得其乐,我为什么要自卑呢?难道我还不如一丛小小
20、的青苔吗?此时的我突然顿悟了: 我应该去参加演讲比赛, 况且老师一直都很欣赏我的作文,我应该像苔一样不自卑,尽情绽放,展现自己的努力和优秀。于是,我不再犹豫了,径直走向办公室报了名。 语文老师很激动,鼓励我要认真准备,充满自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之后的几天,我认真写稿,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早早起床背诵,晚自习回家来,更是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周五的演讲比赛我获得了三等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努力了,我收获了一份更好的礼物自信!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自卑的小女孩了。 演讲比赛结束,语文老师非常激动地把我叫到办公室,夸赞了我一番,最后总结道:“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是的,下次我会
21、做得更好。苔能做到不自卑,不抱怨,拥有自信,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苔,像苔一样的自信,丢掉自卑,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文题二 和谐之美,美在互助 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奶奶家长大,村上三四百人没有我不认识的。 可上学后来到城市, 别说整个小区了,就连家对门儿是谁我都不知道。爸爸妈妈总是交代我别跟陌生人说话,放学就回家,别到处乱跑。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构建了现代化的都市,也隔绝了我渴望和睦邻里的幼小心灵。 一个冬天的傍晚,我放学回家,发现自己忘记带钥匙,只能在楼下单元门外,吹着瑟瑟寒风,焦急地等待爸爸妈妈回来。这时,楼上传来脚步声,是个不认识的阿姨下楼倒垃圾
22、。她发现了我,笑着问我说:“小姑娘,怎么啦?忘记带钥匙了?”我点点头。她又问:“你是不是就住在楼上 503 呀?”我再次点点头。她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来我们家坐一会儿吧!等你家人回来再回去。”我连忙推辞:“不,不用了,阿姨,我家人很快就回来了,谢谢您!”她看到了我眼中的谨慎,笑了笑,并没有再说什么。 我赶紧钻进了楼道,虽然还是一样的冷,好在没有了阵阵寒风。我在家门口等了十多分钟,爸妈还没有回来。下楼丢垃圾的阿姨回来了,原来她就住在我家对门儿。她再次邀我去她家里坐。看着她和蔼的笑容,我没有拒绝,第一次独自一人进了陌生人的家。 一进屋,就看到客厅沙发上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我笑着对她说:“奶
23、奶好!”奶奶笑了,愉快地跟我聊了起来。 谈话中,我才知道刚才的阿姨是奶奶的儿媳妇,和奶奶的儿子一起在外地工作,只有春节才回来陪奶奶过年,平日里只有老奶奶一个人在家。听到这里,我和老奶奶做了一个约定:“只要我有空闲时间,我一定过来陪您!”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妈妈,妈妈高兴地对我说:“邻里间就是要这样守望互助,远亲不如近邻嘛!所以以后要遵守约定,多去陪陪奶奶。” 从此之后,每当放学我都会到对门儿坐坐,陪奶奶聊聊天。每当妈妈做了好吃的东西,也都会送到对门儿,就这样 503 室和 504 室成了互助互爱的好邻里。 正如大道之行也所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和谐之美,美在互助。